院长,登基吧!
繁体版

第55章 罗德曼的苦心

    “改革难啊!”

    罗德曼苦口婆心一番解释,达摩、追禅听得句句诛心、如坐针毡。

    他二人原本不过府上两个贱奴,得罗大人一朝简拔才尊荣至此,所知道理,其实不过就是礼义廉耻和一些家长里短的普世价值罢了。

    面对罗大人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虽经培训多有领悟,但若论到对整个改革该做如何的把控,其实心底并无多少深刻的理解。

    当然,这原本也不该是他们去考虑的问题。

    毕竟他们只是负责具体执行的人,不仅有身份和权责上的限制,同时在出身和学识上也不可能与罗德曼同日而语,处处都能做到高瞻远瞩和洞察秋毫。

    只是改革触碰的都是当权者的利益,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失败,弄不好就是功败垂成、千里一溃,因此罗德曼才不绝允许他们有擅作主张、不顾大局的地方。

    “今天我教训你们,也不是说就不许你们提想法。兼听则明,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我只是怪你们一有想头,就脑子都不过,还理直气壮的就好像我有多绝情似的,你们看得懂其中的道理吗?

    另外我们之间也还有个主仆的关系在里头,像你们这样,公然驳斥自己的主人,又置孔圣人的尊卑礼制于何地,难道就不该三思而后行吗?

    心中有疑问,要先在心里头反反复复想个清楚。如果真有十足的道理,觉得我所虑不周,我自然不会驳斥你们。毕竟人非圣人嘛,你们常提有益的意见,对我也是有所裨益的。

    可你们如此草率我就不能答应!

    如果下面的人都有样学样,脑子一热就来质疑我,甚或于敢公然反对我的改革施行,那我就非要砍几个头、剁几个脑袋了,也好让大家长长记性——任是谁也不能阻碍我的改革!”

    罗德曼说得义正词严不留余地,达摩追禅无不听得股肱战栗、瑟瑟发抖。

    追禅细想之下,觉得自己今日所为真是忘乎所以、险象环生,现在想着还脑门上沁出阵阵冷汗。

    罗大人如今虽然批评的严厉,但毕竟都还只是停留在嘴上,其中更多还是在警醒和告诫的意思,希望自己能改过自新、以后留意。

    否则就算以这个由头将自己法办,那也是道理煌煌、无可争议,任谁也挑不出个不是来的。

    想到这里,追禅就深悔自己行事冒失,竟然头脑一热就公然质疑起了大人决策。若非今日罗大人感念旧情手下留情,恐怕自己早就万劫不复了……

    同时又细思起大人刚才那番话语,果然是越品嚼就越觉得用意深远,绝非自己所能虑及。

    一时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不由长叹一声,早已泪流满面,哭得身缩发抖。

    “大人不要生气,今日都怪奴婢孟浪。奴婢也知道自己的性子不好,总是疯起来就不顾前后。

    只因奴婢和宁儿向来走得较近,公主又待人极为随和平易的,今日乍见宁儿哭成那样,想到公主日后只怕也会度日艰难,因此心里就不由老大难受,一时性子起来了,就冲撞了大人。

    大人原可以一顿乱棍将奴婢打死,可大人还是饶了奴婢,这就是大人对奴婢的再生之恩了,奴婢万死也难报!

    奴婢也细细思量了大人刚才一番教训,才发觉自己原不过是只井底的蛤蟆,以为一蹬腿就能够得着天上的飞鹅,其实不过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差得远呢!

    奴婢以后再不敢胡吣了,只有唯大人之命是从,大人说什么,奴婢就干什么。唯有多听、多学、多想,才能稍稍学到大人本领之万一。”

    说罢就是一阵咚咚的叩头,听的人耳朵发麻。

    罗德曼的目的,是要统一思想、树立权威,保证自己的决策能够得到坚决的贯彻。

    虽然追禅今日所为并无恶意,但实质上已经构成了对他权威的践踏,因此不容不管,否则养成习惯,或是别人都纷纷仿效起来,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今既见他已经知错,话里又把典故一通乱用,说不通似通,说通又似不通,不由一阵好笑,一摆手道:

    “罢了,都起来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们两个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干将,我还指望着你们帮我把改革推行下去呢,都起来吧。”

    二人扶着酸麻的膝盖艰难站起,犹自摇摇晃晃站不稳当,却不敢在罗大人面前放肆,只能咬着牙硬挺,互相搀扶着站稳。

    达摩见大人不再生气,也脸上带了笑意道:

    “追禅性子好冲动,我早劝过他改,可他就是不听。如今要不是罗大人体恤,这会儿还有他好活?”

    追禅挠着脑袋笑道:

    “我也想改,可就是改不了,就好像咱们常听人说的那样,叫什么‘江上易改、本性难移’,你看,这不是江山都改了,我却还是那副不成器的老样子?也难怪大人会责罚,有时候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那就合该你在这上头吃亏!”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瞬间又回到了从前。

    罗德曼爬上床榻,一边看他二人在地上斗嘴,一边从炕桌上随手翻出本追禅借来的史书,拿在手里翻阅。

    看封面时,恍然发现是本《太史公书》,急忙翻找作者,果然是司马迁。

    心头一凛,急忙打开细心查阅,里面的内容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汉武帝,也和他在后世所读的《史记》并无二致。

    甚至还特意翻到《项羽本纪》中,找到了那句“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尔翁,必欲烹乃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的话。

    罗德曼猛然坐起,丢下《太史公书》,又从桌面上换本书来看,却是《隋书》。

    匆匆忙忙翻看里面内容,一样的是杨坚开国,不过好像并没有隋炀帝杨广,也不是二世而亡。

    看来历史是到隋朝时候就发生了偏转……

    忽又想起平日里零零碎碎听来的故事,前朝大顺国两世而亡,反倒有点像隋朝。而当朝萧武帝又类似安禄山的角色,只不过安禄山被子反噬,拓跋雄却篡位成功、荣登大典。

    乱七八糟想了一通,最后终于丢下书本,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