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三百年传奇
繁体版

57. 霓裳之殇

    李煜与周娥皇的好景有10年,周娥皇在做国后的第4年(964年)时突然病倒,久治不愈。李煜日夜陪伴在周娥皇的病榻前,盼望她早日痊愈。

    周娥皇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李仲寓,次子李仲宣。在周娥皇重病期间,由于无暇照顾孩子,就把年仅4岁的次子李仲宣置于别院抚养。

    李仲宣在佛像前玩耍时,因猫踢翻了大殿佛像前的玻璃灯,他受惊吓生病,不久竟夭折而亡。周娥皇对幼子之死非常感伤,致使病情加重。

    ……

    周娥皇生病期前,她的妹妹入宫探病,李煜由此与周娥皇的妹妹相熟。妹妹比她小14岁,当初周娥皇与李煜成婚时,妹妹年仅5岁。

    周娥皇病重期间,有一天在帷幔前偶然看见了15岁的妹妹,惊讶问:“你怎么来的?”

    “我已来数日了,姐姐,怎么啦?”。妹妹一脸懵懂的说。

    周娥皇不知道的是,她的妹妹因容貌美丽、神彩端静,已被李煜纳为姬妾。

    周娥皇得知后非常恼怒,既对妹妹的无知感到羞耻,又对李煜移情自家人感到愤恨,这又加剧了病情。

    此后,妹妹每次来探视,周娥皇都面墙而卧,不理睬妹妹,她心中的怨恨始终未消。

    李煜感到很内疚,朝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子,有时疲倦了就和衣而卧,衣不解带。

    ……

    但周娥皇的病情越来越重,令她伤感的事情不只一件,她预感到将不久于人世。

    她弥留之际对李煜说:“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遗憾的是,子殇身殁,无以报德。妾死之日,请把先帝所赐烧槽琵琶陪葬。”

    鉴于南唐当时的困境,周娥皇亲笔写下遗书,要求死后薄葬。她支撑着病体沐浴更衣靓妆,亲手将含玉放进自己嘴里,随后死于瑶光殿西室,时年29岁。

    李煜对国后的离去很悲痛,亲自撰写《昭惠周后诔》以示悼念:

    …窈窕难追,不禄于世。玉泣珠融,殒然破碎。

    鬓云留鉴,眼彩飞光。情漾春媚,爱语风香。

    茫茫独逝。舍我何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

    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

    我思姝子,永念犹初。爱而不见,我心毁如。翠虬一举,红袖飞花。情驰天际,思栖云涯。情瞀乱兮,谁将因依!…

    李煜在悼词里还恋恋不忘《霓裳羽衣曲》。

    ……

    李煜遵从遗愿,陪葬她最喜爱的烧槽琵琶,周娥皇葬于懿陵。(2010年,南京的考古专家对南唐国主李昪、李璟二陵附近的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找到了懿陵。该墓坑长7米、宽5米,陈设简陋,下葬后不久就遭到了盗墓。)

    周娥皇死后,宋朝出于礼仪,派遣作坊副使魏丕前往金陵吊祭。李煜也派遣使臣入宋答谢,献出白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件。

    此后,李煜的后宫之主一直空着。

    一年后(965年),他的母亲钟太后病逝,李煜按制守丧3年。当李煜服丧期满后,皇后之位空缺已有4年,他想册立周娥皇的妹妹为国后。

    太常博士陈致雍根据古今礼制,统办婚礼仪式。这年(968年)十一月,李煜册封周娥皇的妹妹为国后,史称“小周后”。而周娥皇则被称为“大周后”。

    ……

    小周后生性奢侈,李煜尽量满足她的要求,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格之上。

    而屋外广植梅花,花间设置数处彩画小木亭,仅容下二人座,李煜常与小周后赏花对饮。每逢春暖花开,就在隔筒里插花,放置在窗户、墙壁和台阶上,称为“锦洞天”。

    据传,小周后痴迷绿色,她的帷幔枕头、裙带衣饰均为青碧色。妃嫔宫女受其影响,都效仿小周后,争穿碧色衣裳。

    有一个宫女染成了一匹绢晒在苑内,夜间忘了收取,被露水沾湿。结果第二天的颜色分外鲜明,大家都觉得非常美丽。从此,妃嫔宫人都竞相收取露水,以露水染碧为衣,称为“天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