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个农家女
繁体版

017 郑宅

    团穗仰着头看着大门上雕的“郑宅”二字,挑了挑眉。这字可真难看,还挂门上呢。

    年轻男子不知道团穗心里在想什么,趾高气昂仰着脖子道:“怎么?不是认识字?这二字叫郑宅,你可要记清了。日后你若是想住在这里,那就别走错了路,认错了门。”

    宋大郎等人也听着不舒服,念着是宋小叔的儿子,而且还要在人家住上些时日,这才忍了下来没出声。

    宋四郎与宋大郎等人不同,他年纪偏小,又性格直率,有什么话最喜欢直说,他听着这话难听至极。

    二哥在家时常常教他们认字写名,团穗是最聪明的,认得字比他们都多,怎么可能不认识这两个字。

    还没等他回怼男子,宋小叔便冷着脸训斥道:“说什么呢!还不赶紧回府叫你母亲出来!”

    年轻男子鄙夷不屑的冷哼一声便进府了。

    宋小叔笑着领着宋老汉等人进府。

    “这是小儿文洋,被惯坏了,大哥你别介意。”

    宋老汉自然笑着回:“孩子还小,无妨,无妨。”

    宋四郎紧握着团穗的手,小声嘀咕:“哪里小,比三哥都要大吧。”

    宋四郎此话说的不错,宋文洋确实比宋三郎还要大两岁。

    团穗看出宋四郎还在憋着气,轻轻晃了晃宋四郎胳膊,对着他招招手,示意他将耳朵凑过来。

    “四哥,那两个字写的真丑。我敢打赌肯定是那个叫文洋的写的。”

    两个孩子捂着嘴偷笑个不停,惹的宋大郎频频看向二人。

    宋小叔领着众人到了厅堂不见郑氏,有些尴尬,笑容不改道:“夫人近几日着了凉,有些风寒,卧床休息呢。”

    宋老汉憨憨的笑着。

    众人都懂都怎么回事,自然也就不再提了。

    几人落座后宋小叔便开口道:“大哥,我是真的想你了,早就盼着你来。要不是这家里…”

    宋小叔欲言又止,叹息一口。

    “不说这些了。大哥,你们此次来了便在弟弟这住下。我们家虽然院子不大,但早就留着你们的房间呢。”

    宋四郎闻言撇撇嘴。

    宋老汉没开口苏氏却先道:“那怎么好意思呢!我们此次前来本就没打算常住的,就是来看看你。你大哥前几年时常念叨你,想你呀,这不此次正好趁着二郎考试便一同进京来了。”

    “是啊,是啊。”宋老汉一个劲的点头。

    旁边丫鬟听到几人谈话悄悄退了出去,往郑氏屋里传话去了。

    几人正说着话,郑氏便在丫鬟的搀扶下进了正厅。

    宋小叔忙起身,笑着领过郑氏。

    “大哥,这是我媳妇,姓郑。”

    他这话惹得郑氏一个白眼,什么媳妇,明明是荆妇。

    郑氏瞥了宋小叔一眼后便到了宋老汉身前,栖身行礼。

    “兄长在上,请受小可一拜,多谢兄长与嫂嫂对良人自小的细心照顾。”

    宋老汉哪见过这场面,忙要去扶郑氏起来。走到一半想着人家是秀才老爷家的闺女儿,自然规矩多,自己这身份哪配的上扶人家,又顾忌着男女不同,他便退了回去。

    还是苏氏见状上前将人扶起来。

    “弟妹这是说的哪里话。我们照顾二弟本是应该的。”

    没错,苏氏十六岁嫁进老宋家,那时候宋小叔才十二岁,宋奶奶年纪大了,照顾宋小叔的事便落到了苏氏头上,这一照顾便是几年。

    郑氏起身后便往正位上坐了。

    宋老汉等人便也坐了。

    郑氏瞟了宋小叔一眼,笑着开口:“兄长、嫂嫂既然带着侄儿侄媳还有孩子们来了,那便多在我们这住些日子,也让我们尽尽地主之谊。顺便呀可以带着孩子见见世面。咱们这儿啊别看是京外,可热闹着呢,等到了正月还可以进京城里面玩,到时候会有灯会。”

    宋四郎瞧着郑氏高高在上的模样忍不住咋舌。

    小声跟团穗嘀咕:“她演的可真假。”

    团穗也点点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郑氏这是听了苏氏说就住几日这才露面的,要不然他们这群乡下人可见不着这尊大佛的真容啊。

    宋四郎不爱听郑氏说话。小叔见面就说让他们长住下来,小婶子来了第一句话劝多住几日,谁是真心谁是假意一听便知。

    还说多住几日,切!要不是娘亲说了就住几日她怕是不会出现吧!给谁甩脸子呢!装模作样!还说什么长长见识,不就是灯会嘛,县城也有灯会,虽然不会那么热闹,但怎么着也是灯会,有什么可显摆的,瞧不起谁呢。等二哥中了进士,看她还怎么高傲自大。

    苏氏笑容看不出情绪。

    “多谢弟妹盛情,孩子自然感念恩情。说到京城,自然与我们乡下自然不同。此次出来也是为着让孩子多走走,长长见识。待到二郎参加了春闱,我们便要回乡了。”

    郑氏得了老宋家回乡的准信笑容便真诚了几分。让那个没用的东西的哥嫂侄子们打几个月的秋风也不打紧,就怕这群人长住不走。

    她笑着吩咐下人去将跨院儿的屋子收拾出来给宋老汉一家住。

    吩咐完才又对着几人说话。

    “这跨院虽不大,但有个独立的小门,这样你们出入也方便些。”

    其实郑氏只是不想老宋家一家人从大门出入,被人瞧见了还以为她们家败落了。

    苏氏自然笑着应对。“弟妹思虑周全,多谢。”

    “那个可是二郎?”

    郑氏指着二郎便问。

    苏氏笑道:“是,你们几个,上前给你婶婶行礼问安。”

    宋大郎几人忙带着孩子上前躬身行礼,还指导大福等几个孙辈叫奶奶。

    苏氏笑着一一为郑氏介绍。

    “这是我大儿子大郎,这是我大儿媳张氏,这是二儿子二郎…”

    待到介绍到团穗的时候苏氏话便多了两句。

    “这是我的小闺女儿,叫穗穗,最是聪明伶俐的。”

    郑氏见团穗生的可爱便多看了两眼。

    “是个清秀的,日后定不愁嫁。”

    “承您吉言。”

    “小翠,去将大少爷,大姑娘,小少爷请过来。”

    吩咐完又笑着对苏氏道:“他们这几个孩子都在读书,鲜少来正厅。嫂嫂你别介意。”

    苏氏道:“学业为重!学业为重!”

    宋四郎已经没心情撇嘴了。他真的觉得这个婶婶太假了。

    团穗也觉得无语。不说宋大郎几个成了亲的,就说大福、果儿、灵儿这样的小孩子第一次见这个二奶奶竟然没有礼?

    见过抠搜的,没见过这么抠搜的。

    不一会儿便走来三个人,为首的就是刚刚的年轻男子。

    后面跟着个十多岁的小娘子,再旁边是个七八岁的小公子。

    郑氏笑着将三人招揽到身边,分别介绍给众人。

    “这是我大儿子文洋。这是我大姑娘文诗。这是我小儿子文升。”

    “快向你们大伯,伯母请安。”

    三人上前行礼。属文升态度最谦和。

    苏氏笑着应了,将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递给三人。

    文洋拿到的是一套二郎亲手抄写的四书五经。

    原本二郎抄下来是为了巩固所学,在得知需要给小叔的三个孩子准备礼物,便想起了它们,将其送给了正在考学的文洋。

    文诗与文升拿到的都是一盒子竹编玩具,里面有竹节人、竹编球、竹编蜻蜓…

    这些都是四郎闲来无事做的,原本想着打发时间,却不想今日派上了用场。

    文洋年记过了二十,自然不能送和文诗、文升一样的礼物。

    郑氏瞥了一眼礼物,面色略带鄙夷。

    又与苏氏说了会儿客套话这才罢了。

    等老宋家一家人走了,文洋将一套书扔在地上,说了句破东西便回院子了。

    文诗看了看盒子里的竹编也不喜欢,丢下走了。

    文升倒是很喜欢这些玩具,拿在手里笑嘻嘻的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