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飘泊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特殊的夜晚

    每天的生活如同流水,就这样平淡的无声无息的一去不复返,每天的工作就这样百无聊的像和尚敲钟似的在迷茫中撞击。

    教学的无趣,生活的苦闷无味就像一页一页地翻着平淡乏味小人书。翻来翻去还是那样,孤独时时侵袭着他。

    生活单调乏味,尤其是晚上更无聊。宿舍区单身的汉族教师就他一人。连个讲话的人都没有。同宿舍的朱长江每晚都在外面喝酒,回来已是深更半夜,很少能见到面。再说也和他说不在一块去,不知是习惯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反正说不上。

    民族青年教师比较多,大多是乌市财经学院毕业的,有10多个。

    这些维族教师几乎每天晚上十几人都聚在一起喝酒,下班之后,喝酒是他们的惟一乐趣,喝酒时还会时不时地发出群体尖叫声和起哄声。

    酒在西域是他们的生命。也许这些边疆地区是因为生活的单调乏味,酒就成了他们聚在一起自我寻找刺激来娱乐的药引子,很上瘾的。

    有一天有个叫吐克逊的维族老师叫张栋一起喝酒。

    宿舍里围坐着十几个人,因房间小显得有些拥挤。他们对这个外来的口里人表现出了非常的尊重。吐克逊一一介绍了在坐的每个人,他们每个人也都站起来很礼貌地和张栋挨个握了手。

    他们喝酒没有什么菜之类的,不像汉族人讲究,喝酒肯定要配几个菜。中间的小桌上只放一包油炸大豆,其实是油炸蚕豆,西域人都把蚕豆叫做大豆。

    这里的人喝酒时先要选个酒司令出来,酒司令一般都是比较能喝酒的人,在酒桌上行使奖惩令。

    酒司令就职前要先喝一碗,这叫就职酒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行奖罚令。

    然后就从酒司令开始先喝,喝一碗后,从旁边事先准备好的水桶里舀一碗水再喝了,吃一粒油炸大豆。接着再满满的倒上一碗同量的酒给下一个人,以此类推。酒碗只能用那一个,喝完后必须把酒碗倒过来,碗口朝下,以示喝干净。如果谁要是喝不干净,滴一滴罚一碗。

    后来张栋琢磨清了他们那么多人喝酒,为什么只用一个碗。一是为了公平,每个人都喝的一样。喝酒后还要喝一碗水,看似简单,其实是有内在道理的。其一是水可以稀释喝入体内的酒精浓度;其二是还可以把酒碗顺带清洗一下好让下一个人喝。一取两得。事实应该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是没有人往这方面想过罢了。

    第二天,吐克逊见到张栋说“小张,你去买酒,晚上我们一起喝酒。”

    没办法,昨天晚上喝了人家的酒,只好去买了两瓶高梁大曲。他们的要求不高,两瓶高梁大曲就可以打发掉了。

    晚上再次和他们聚在一起喝。他们非常高兴,因为这是张栋买的酒,所以对他更加友善。好像他们就是为酒而生,每天只想着喝酒。

    喝酒时总是不时发出一阵阵的尖叫声,吵吵哄哄的。真的有点像电影里看到过的少数民族那样的情景。

    张栋不能喝酒,也不想每天和他们这样搅混在一起,感到很无聊。

    他们经常喝醉后吵架,有的还打架,有次喝醉酒后他们打架,一个把另一个一拳打得掉进火墙内,那个爬出来后,满脸全是煤灰。民族地区的人最大的好处是不计仇,第二天又笑喜喜地在一起又喝又玩。

    笫二天上班刚巧遇上了教务科长苏伊提。和他讲话时,无意识地说出昨晚喝酒之事。

    苏伊提马上说:“我要批评拜克尔他们,我们刚刚从口里来的老师,他们怎么能向你要酒喝。对不起了,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子的,他们天天就这样喝酒,我都批评过他们好多次了。”

    下午吐克逊找张栋说:“小张,你今去给领导告我们的状了,领导训了我们。”

    “没有,是讲话时顺便带出来的,对不起,不好意思了。”张栋回复着。

    从那以后他们喝酒再也没找张栋了。但也给他们之间留下的阴影。在西域搞好民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