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飘泊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 接班主任苦战柯柯里

    过了没多久,教务科长张红花来和一个微胖些的女老师一起来找张栋。

    她先来了个开场白:“小张,这段时间生活怎么样?还适应吧?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又说:“咱们今年新招的那个普通班,班里的那些孩子可好了,也很听话。”

    她又继续说:“现在是这个黄秋英老师当班主任,可她现在怀孕了,行动不方便,今天来找你是想让你接替她她当班主任。”

    “我刚来,自己什么情况还没摸清楚,自己都管不好自己,恐怕做不好。”张栋推辞说。

    “先带一段时间锻炼锻炼,就这样说好了,你和黄老师办一下交接手续,有什么困难找我。”说完她说走了。

    学生都是寄宿的,班主任是吃、喝、拉、撒、睡等等都得管。

    每周六晚上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到校,还要到教室里开班会,点名检查。

    每天早晨还要早早地起床陪做早操,很烦人的。

    同宿舍的朱长江几乎每天在外边喝酒,总是深更半夜的回来。时时被他吵醒,他只要头往枕头上一挨,就立刻响起了嘹亮的呼噜声。他的呼噜声在夜深人静静的晚上,那可真是可以把床和桌子直弄得揺晃。所以晚上一直睡得不好,休息也不好。早上也就不想早起。

    记得有段时间,张红花几乎是每天早晨都要来张栋宿舍门口喊他起床。

    班级经常想搞活动,就得要班费。食堂拉带了几大车白菜,张栋带领着全班学生帮食堂搬运白菜。从此只要学校有这些零活,他就带着学生干,多给班里赚些班费。

    班费由班委员学生自己管理,张栋不管,中专生就应该培养他们自己的独立性。

    学校又没什么娱乐设施,班里购买了几副象棋、跳棋等,还订了些书籍、报刊杂志等学习资料,给学生丰富一下枯燥的生活。

    学生还是挺高兴的,有一个从口里来的刚大学毕业的老师当班主任,对他们有非常多的新奇感,经常会问到:“你们大学生活的怎么样?是不是比我们这里丰富多彩?是不是校园很大?”“老师,在大学谈过恋爱没有?有没有女朋友?”有的同学还大胆的这样问。

    接班主任才几天,十一月份开始了每年的秋春季植树造林活动。这里的劳动干活特别多。

    白水城地区组织了市直属各单位在位于市北面的戈壁滩柯柯里展开了万人植树造林大会战。

    金融学校师生全体出动,学校各班级用两辆大卡车运送,班主任必须随车带队,保证学生的安全。这个活动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星期。

    每个班级是按班任务分配的,要挖坑,挖渠沟等,任务挺艰巨。张栋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男女生搭配着。自己又要干活,还要到处检查,忙这忙那的。好久没干过这样的体力活了,就是感到很累。

    戈壁滩是沙土夹杂着碎石,坚硬无比,如果直接用铁锹根本铲不动,得先用十字镐开挖,再用铁锹铲,有的地方用十字镐都挖不动,要用炮钳等工具。

    戈壁滩上种树是非常的艰难,成活率也是很低。要先挖成渠沟,再拢起地垄,还要引水浇灌。水还是挺多的,天山上融化的天山雪水很丰富,源源不断,取之不尽。

    其实,一个地方的领导只要真正想干点事造福于民,一定能干出一番成就的。柯柯里不久之后将会变成一片绿色长廊,为白水城挡住肆虐的风沙和北方来的寒流。

    其实这种万人会战的场面好多年没有见到过了。在这里又再重现了,还真有些让令人激动的。

    建国初期***时代的过,六、七十年代有过。那种万人水利建设的场景,农田基本建设的场景,创造了新中国又个又一个的辉煌。

    这种场景使人永远难以忘怀,而且还回味无穷。只要团结起来,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度不过的难关。

    会战场面很热闹,令人有些振奋。

    张栋用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绪。

    看到了,

    扬起的沙尘飞跃,

    你的头顶,

    细微的沙粒藏入你的发丝,。

    抚摸着你的脸颊,

    吸干了你冒着热气的汗珠,

    盗走你的唾液。

    感觉到了,

    风在扫刷着你的脸盘,

    皴裂了你的嘴唇。

    一粒沙钻入你的鼻腔

    一股泥沙腥气使你

    也变成了沙人,

    融入这广袤的沙土戈壁,

    中午不回家,就都在戈壁滩上吃饭,远远望去人山海的这种大聚餐场景是在别的地方永远找不到的。这种景色也是别具一格的。

    中午学校安排的是抓饭。张栋对抓饭不懂,这里的西域维族人和汉族人都喜欢吃抓饭。

    抓饭、抓饭就是用手来抓着吃的饭。张栋来了还不曾吃过。只看到学校一个西域维族老师把铁锹擦洗干净,用铁锹装着饭,把四个手指拢握起来,像勺子那样把饭抓起来直接送入口中。

    特色,真的异乡特色。真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