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二卷 政变风云 第48章

    朱棣决定除掉赵王,于是假装重病不起,而且以命令静嫔陪葬来引诱赵王发动政变。自从他突然“生病”之后,赵王的心腹便经常与宫中太监袁小海联系。这引起了永乐帝的怀疑,一番秘密调查之后,永乐帝很快就查清楚赵王准备通过下毒的方式来害死他。因此,自打那之后,除了替身,真的朱棣根本没有吃过一口御膳房做的饭菜。太医院煎煮的各种补药自然也都进了假朱棣的肚子里。

    除此之外,赵王的心腹还频繁往来于大同卫,这同样也逃不出精明的永乐帝的眼睛。大同卫作为大明北方漫长边境线上的一个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的兵力部署也是其它卫所不能比拟的。而此时大同卫的总兵乃是李正己将军,他手握十万大军。其本人虽然只是一名总兵,地位不高,却是实权人物,十万大军更是对朝廷意义重大。

    大同卫由于常年处于北方边境最前线,经常与草原军队发生冲突,因此大同卫军队的实战经验最为丰富,士兵训练也更加有素,战斗力在大明所有军队中号称最强。对赵王与大同卫的联系,永乐帝自是更加重视。在确定情报准确性之后,永乐帝便命令锦衣卫天字卫千户蒋琛,秘密挑选了五十名天字卫所属锦衣卫化妆成为商人,随自己离开京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大同卫。

    大同卫总兵李正己本来与赵王并没有什么交情,他也从来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会参与叛乱。李正己第一次见到赵王心腹符契元时,对符契元劝说自己带兵入京拥护赵王登基这件事,他认为简直是天方夜谭。他甚至一度怀疑,这是永乐帝派来故意试探他的。因此他当即予以回绝,并要将符契元斩首传送京师。

    不过,符契元的一番话却让李正己最终投入了赵王阵营。

    李正己虽然手握十万大军,身为大同卫总兵,地位重要,但与他同年的那些将军们相比却仍要暗淡许多。李正己今年已经快五十岁了,在大同卫这个大明北方边境卫所中服役也已经超过二十年了。但由于他是建文朝中提拔起来的将军,因此虽然屡立战功,地位也很重要,却并不被朱棣所重视,甚至一度受到朱棣的有意打压。这么多年了,他仍然只是一名总兵而已。

    最近几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李正己也要越来越多的为两个儿子所考虑了。与他同时代的将军们相比,其他人现在大都已经回到京城过着优渥的生活了,他们的儿孙也大都被朝廷封了官爵,一生衣食无忧。可因为他在朝中没有靠山,所以只能一直呆在大同卫这个艰苦的地方得不到调动。他的两个儿子也还都是平头百姓,没有一官半职。按照大明的规定,再过两年他将被调回兵部,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侍郎。可以说留给他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正是摸透了李正己的这一心理,于是符契元便劝说他抓住最后这次难得的机会博一把。对于赵王的名声李正己十分清楚,他知道赵王素来不学无术,根本不是太子与汉王的对手。可对赵王开出的丰厚条件他却也无法视而不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最终决定铤而走险一把。李正己还是没有经受住符契元的利诱,答应其会在赵王发动政变后带兵入京。

    李正己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认为只要自己的十万大军能够快速抵达京师,如果赵王政变成功并能够控制住局势,他便拥立赵王为皇帝。要是赵王政变失败,局面失控,他就会则顺势杀了赵王拥立太子或者汉王中的一人,这样他也算是勤王之师,且有拥立之功!李正己对自己的打算十分有信心。仿佛手上有这十万大军,谁做皇帝到时候还不是由他李正己说了算?

    李正己还有一方面的考量。赵王身边不但缺谋士,更加缺乏实权派的支持。所以李正己对赵王来说,就成为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到时候只要拥立赵王做了皇帝,他就能轻而易举地架空赵王了,一切荣华富贵还不是由自己任意取用?

    主意已定,李正己便与符契元歃血为盟,誓言共进退、同生死。二人商量好行动细节之后,符契元便回京师复命,而李正己则开始准备制定带兵入京的详细计划。

    李正己很清楚,虽然自己是主将,但要说服手下的将士与自己一同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参与叛乱,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毫无疑问,在手下这些将士中,肯定也有朱棣安插的锦衣卫密探。

    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李正己先是派人刺杀了三名平时比较耿直、与自己疏远的将官。接着,对于怀疑是锦衣卫探子的两名将官也进行了秘密监视。只有对几名心腹将官,李正己才透露了自己的打算。而最重要的是,李正己越过手下的将官,拉拢利诱了军队中一批低级校尉。这些人属于军队底层的小头目,许多人也已经在大同卫服役几十年了,他们普遍对朝廷存有怨气。只要李正己向他们许以荣华富贵,他们便无不表示唯李正己马首是瞻。

    这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李正己便等着赵王送来假的调兵令,到时候他便挥军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