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四爷是皇帝
繁体版

第五章:给你个官当当可好?

    朱棣很满意,再三确定后,发现苏文塘还真不是说假话,心里就更满意了。

    看来,对大哥的这个后代,无论如何都得厚待点了。

    毕竟这小崽子真能理解自己。

    身为帝王,别说有人理解自己了,就算有人能敞开心的和自己聊会天都十分难得。

    之前有大哥理解自己,后来是自己的妻子,之后就是朱瞻基。

    但是如今大哥走了,妻子徐氏也走了,大孙子朱瞻基渐渐的也不和自己说真话了。

    朱棣虽然表面上不会流露出伤感,但内心多少还是有些空落落的。

    自己帝王无家人,这话在没当皇帝前,朱棣的感受并不深,但真当上了之后,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大儿子朱高炽怕自己。

    二儿子朱高煦畏自己。

    三儿子又是一肚子小心思。

    太孙也渐渐的大了。

    没一个对自己是真心亲近的。

    朱棣举起已经凉透的茶水,仰头喝下。

    人间冷乱,无情帝王,都一样。

    但随后,朱棣眼神立刻冰冷起来,但他绝不后悔!

    自从装疯卖傻,在猪圈吃了几年猪食用,他就再也不会后悔!

    “好,小掌柜你这些话说的好,我和你对当今皇上也是一样的看法,千古一帝啊!”

    朱棣到是少见的自吹了起来。

    没办法,苏文塘把自己说的太好了,若是不认下这个千古一帝的名头,他都感觉有点对不住自己了。

    而纪纲看到朱棣脸上那得意的笑,心中是更加吃惊。

    这小掌柜一下子就能把皇爷逗的这么开心,还真是本事不小。

    皇爷就算是在姚大师那里都没这么放松过。

    “我最欣赏当今皇上的唯有一句话。”苏文塘接着说道。

    朱棣皱眉好奇询问道:“哪一句?”

    他这辈子说过无数话,可不记得有哪一句能让人影响最深刻。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苏文塘这话一说,朱棣脑海中立刻轰隆一片。

    这话确实是他说过的。

    北伐之时,激励将士所说,但同样也是激励自己所说。

    大明朝是从百姓手中夺取的皇位,是天下人的皇朝,是天下人的皇帝!

    这话是朱元璋曾和朱棣所说,朱棣牢牢记住,久久不敢忘记。

    以至于后来,便有了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他毕生之志愿。

    若是大哥还在,当了皇帝,那他朱棣顶了天也就是一个替大明朝镇守边疆的藩王。

    而这藩王他当的也心甘情愿。

    大哥这后代,很识大体,至少深明大义。

    最关键的是,这小子是真懂我啊!

    短短的聊天,朱棣就对苏文塘的影响大为改观。

    纪纲情报上苏文塘一无所成,毫无长处,甚至干脆就是直接混吃等死。

    但是现在一看,情报和真人到底还是有些差距的。

    至少苏文塘把这茶楼开的挺好,而且为人识大体,懂局势。

    至少也是个良才!

    朱棣虽然内心有些激动,但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

    “小掌柜,可想过入朝当官?以我在朝堂的能量,保举你当个五品官还是不成问题的。”

    朱棣眯着眼看向苏文塘。

    他这是要试一试苏文塘的志向了。

    来之前他就已经想好了,如果苏文塘无才无德,那就暗中保护,施加钱财,保他一辈子无忧。

    也算是还了大哥对自己的亲情。

    要是苏文塘有才无德,那就安排他当个小官,养在眼皮子底下,若是借用官位敛财,自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多干预。

    而如果苏文塘真是朱家的千里良驹,那就算是让他做个内阁首辅又如何!

    但无论如何,朱棣都不会对苏文塘生出什么歹念。

    第一,没必要,一个没人知道的私生子而已。

    第二,朱棣到底还是对自家大哥有点愧疚的。

    这便是苏文塘到现在还能好好活着的原因。

    一生杀伐果断的永乐大帝,也并不是一贯冷血,骨子里还是有点亲情热血的。

    苏文塘听了朱棣的话,干笑两声,然后眼白一翻,直接拒绝。

    “多谢老爷子,这份美意还是算了,在下无福消受啊。”

    苏文塘并不怀疑面前这个黑衣老头的话,他的气质,以及身边的侍卫,都说明了这老头是个当大官的。

    想保举人当官怕是真的轻轻松松。

    但苏文塘可不想沾这份好意。

    毕竟大明朝的朝廷官场,可凶险的一批,谁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不会被牵连。

    明朝大儒方孝孺不就被当朝皇帝斩杀十族嘛。

    未来眼前这位要是因为一些莫名奇妙原因下了大狱,自己铁定会算做他的党派党羽。

    那是真死定了。

    大明的官场上,党争从朱元璋开始就一直延续了,想要保全自己,首先就得不偏不倚,独立在朝堂各党之外。

    这样虽然永无升迁之机,但起码抄别人家的时候不会牵连到自己啊!

    更何况,直接由别人保举做官,可不算是读书人,不是秀才,不是举人,这也免不了赋税啊。

    苏文塘只想好好活着,咸鱼一辈子,半点也不想沾这些浑水。

    朱棣内心惊讶,想不到苏文塘居然直接拒绝自己。

    这下到真的是对苏文塘这个人感到讶异了。

    世上可真没多少人能拒绝官位的。

    谁不知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有些七八十岁的老翁,牙都掉光了还念叨着要做官,结果这小崽子居然不为所动。

    有点意思,这小崽子有点意思。

    “这机会可只有一次,错过了你别后悔。”朱棣盯着苏文塘,再次说道。

    苏文塘摇摇头,接着又蹭了杯五十两一壶的碧螺春。

    “老爷子,我志不在官场,就想悠闲一生,过好这一辈子,也就足够了。”

    苏文塘直接对朱棣说实话。

    他这话放在大明文人中,可算是大逆不道。

    毕竟这年头读书人都以做官为至高理想。

    寒窗苦读数十载,为的不就是修身齐家治天下嘛。

    修不修身,齐不齐家不知道,但是治天下那是一定要的。

    因为治理天下才能捞钱,捞大钱。

    朱棣怪异的看了眼苏文塘,这小子还真有点怪啊。

    “可我怎么听说你要参加科举?”

    “老爷子这……你都知道了?”苏文塘诧异,参加科举的事他也没和谁乱说啊。

    朱棣收敛笑意,生怕暴露身份,随后立刻想到了说辞:“读书人谁不参加科举,还用听谁说?”

    苏文塘这一世确实也勉强算是个读书人,这么猜到也没错。

    “这到确实。”苏文塘点点头,没怀疑。

    “但我参加科举也并非为了什么大志向,只是想要免除赋税,当个富家翁而已,这官场太凶险,小子真的不敢沾啊。”

    苏文塘咸鱼眼一翻,选择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