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菲不弃
繁体版

第3章

    “啊呀,你当心点!”武葑被一个女生的声音吓了一跳。

    他扭头一看,眼前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大学生。他左边的两个位置应该是他们的。男生正往行李架上放皮箱,但他个子不够高,垫着脚还是有些吃力。

    武葑站起来帮他托住皮箱,然后慢慢往里推,很快就放好了。

    男生戴着眼镜,微笑着对武葑说道:“谢谢你。”

    武葑也笑着说道:“不用谢。举手之劳嘛。”

    他又帮他们把第二个皮箱放好,然后坐下来。他看着过道里挨挨挤挤的人群,原来他发呆的那一会儿工夫,乘客们都在上车了。

    武葑和同座的两人闲聊,知道他们都是上海人,都上大三,放寒假回家。他则告诉他们,他是回老家K市。

    没聊几句,火车开动了。

    他观察着周围的乘客,大多数是大学生。对面也是两男一女,女的靠窗坐着。他们都在低头看手机。他抬头看向车厢远处,过道上站着几个乘客,估计是没买到座位票。车厢里闹哄哄的,不过时不时地传来“欢乐斗地主”的音乐声点缀着,倒也有趣。

    他站起来准备去上洗手间。边上的女学生问他,能不能和他换个座位,她想趴着睡会儿觉。武葑说当然可以。于是两人都站起来走到过道里。武葑走出来在他们前面停了停,然后走去洗手间。回来时两人都趴在桌子上睡觉了。

    武葑在过道那个座位坐下来,把脑袋靠在椅背上,开始回忆他的大学生活。

    武葑上的大学是西安交通大学,这是一所百年名校,也是西部第一的高校,人才辈出。学校东校区(后改叫兴庆校区)占地蛮大,东西和南北的跨度都在一千米以上。学校有好几个门,南门是正门,北门的马路对面是兴庆宫公园,那里原来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旧宅。东边有两个门,东南门偏南一些,是个小门,也可以进出车辆;东门连着天桥,通往东边的教师村。学校西边那时候只有一个极小的门,平时几乎不开放。几年以后,西边新盖了文体教育中心,也就热闹起来了。不过武葑没有赶上这份热闹,他在2000年8月底报到入校,2004年7月初毕业离校。那期间,学校盖了一个新食堂(康桥苑),盖了几栋新宿舍楼,以及东边增加了一个新操场。

    大学生活是新鲜有趣的,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和高中的应试学习生活明显不同。大部分新生在经历了紧张的三年高中以后,一下子犹如放飞的鸟儿一般,自由自在了。同时有些同学在进入大学以后就开始迷失方向,变得不再努力,于是“称心岁月荒唐过”起来,有些甚至“花着爷娘的辛苦钱,开着自己的安逸心”。

    武葑牢记着王老师的教诲,不敢虚度光阴。他的家境也无法给他提供“开心”的资本。开学一次性交掉学杂费和住宿费以后,他还剩下四千多元钱,买了些生活必需品以后,他的钱已不够他一年(每个月五百元)的生活费。他知道爸爸收入有限,所以他希望越晚向爸爸开口要生活费越好——他能省则省,尽量不花不必要的开销。这时候的他,真有点“长安居,大不易。”

    第一学期课程很多,必修课和选修课都有。最令武葑感到意外的,是体育课程可以选择:从三大球(篮球、排球、足球)到三小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还有武术和健美(女生是健美操,男生是健身)。武葑是个比较沉闷的人,中学六年的体育课只练过短跑长跑、单杠双杠和跳高跳远这些。球类运动,他一样都不会。他曾看过一些功夫片,所以对武术算是有一丁点儿的见识。至于健身,他能想象到的就是浑身都是大块肌肉的壮汉。他自认为成不了那样的人。“学习武术至少能锻炼反应力和提高柔韧性,我在这两方面都只是一般。”他这样想。所以他在武术和健美之间犹豫了一下之后,选择了武术。

    大学体育课每周仅一节课,共一百分钟,中间休息十分钟。武葑的体育课在周五的第二节课,即上午十点二十到十二点。

    武葑拿到教材(《武术/大学体育系列教材》,学校体育部编的)后就翻了个遍。教材第一章是武术概述,第二章是“初级长拳第三路”,第三章是“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第四章是“散手”,第五章是“拳击”。

    大一上学期学的是初级长拳(第三路)。这套初级长拳有六部分组成:预备式八个动作,包含两个招式——“虚步亮掌”和“并步对拳”;第一节十四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弓步冲拳”(右拳)、“弹腿冲拳”(右腿)、“马步冲拳”(右拳)、“弓步冲拳”(左拳)、“弹腿冲拳”(左腿)、“大跃步前穿”、“弓步击掌”(右掌)和“马步架掌”(右掌);第二节十八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虚步栽拳”(右拳)、“提膝穿掌”(右掌)、“仆步穿掌”(左掌)、“虚步挑掌”(右掌)、“马步击掌”(左掌)、“叉步双摆掌”、“弓步击掌”(左掌)和“转身踢腿马步盘肘”(右肘);第三节二十一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歇步抡砸拳”(左拳)、“仆步亮掌”(右掌)、“弓步劈拳”(右拳)、“换跳步弓步冲拳”(右拳)、“马步冲拳”(左拳)、“弓步下冲掌”(右拳)、“叉步亮掌侧踹腿”(左腿)和“虚步挑拳”(右拳);第四节包含二十二个动作,包含八个招式——“弓步顶肘”(左肘)、“转身左拍脚”、“右拍脚”、“腾空飞脚”(右脚)、“歇步下冲拳”(左拳)、“仆步抡劈拳”(右拳)、“提膝挑掌”(右掌)和“提膝劈掌弓步冲拳”(左拳);最后是结束部分的动作八个,包含两个招式——“虚步亮掌”(右掌)和“并步对掌”,以及一个还原式。

    武葑把以上所有的动作和招式都背了下来,并试着自学了前面的一些动作,算是预习,不过效果一般,他却自认为“胸有成竹”了。

    武术老师姓潘,他个高体壮,性情和蔼。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戏称他为“潘大师”。

    第一节课,潘老师先教了基本手型(拳、掌、勾等)、步型(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丁步等)、手法(冲拳、架拳、推掌、亮掌等)和步法(击步、垫步等),然后开始教预备式的八个动作。接着他让大家跟着他练习,再根据他的口令练习,同时纠正一些错误。然后又是跟着他的口令练习,直到下课。潘老师要求大家课后巩固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课上,武葑因为提前做了预习,所以很快就练熟了,而且能连贯地打出来,丝毫不差。潘老师表扬了他,并且给了他一些鼓励。于是,他心中的那颗火种又开始活动起来了。同时,他对中国武术的兴趣也浓厚起来。

    那天晚上,他在操场上复习了一遍白天所学的内容。和课上一样,预备式的八个动作,他打得越来越连贯和熟练。于是他不再满足于复习那八个动作,他开始往下自学。那天晚上和后面的一个星期的早上和晚上,他照着教材自学了第一节的十四个动作(八个招式)。到周五第二节体育课开始,他跟随着潘老师的教学改正了一些错误,然后余下的时间就是巩固那二十二个动作(十个招式)。然后继续复习。练熟后接着自学下节课要教的新内容。他就这样认真地进行着拳脚练习,这算是他对武术的实践学习。

    在拿到新办的借书卡以后,他去钱学森图书馆借书。

    他第一次借的书是《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史略》。快速翻看完这两本书以后,他有了一个想法:他完全可以认真研究一下中国的武术。于是他开始计划,要准备一些笔记本,用于分类整理资料,多多益善。这样他就可以对中国武术作一些系统的理论研究了。还有,他得把所有出版过的、与武术有关的书籍信息都抄录下来,然后分类整理好,以便将来有机会搜集时一本都不落下。他先把目标“瞄准”了学校图书馆里馆藏的武术书籍。还有所有的武术理论知识他也要分类整理。——这是他对武术的理论学习。

    另外,除了每周一节体育课之外,学校规定,学生还得完成每周两次的晨跑:跑出北校门,然后绕着学校跑半圈,再从南门进入学校(或者反过来)。两个校门口都有体育老师在锻炼证上面盖章,这是体育成绩的一项考核指标。

    武葑觉得晨跑的习惯可以坚持下去,所以他每周除了两天打卡之外,其余五天都去操场上晨跑十分钟。跑完步放松片刻之后,他就在操场上练习长拳动作。他记得功夫片里有扎马步的基础训练,他依样画葫芦,每天早晚各一次,各十五分钟。周六和周日早晚各三十分钟。

    当然,还有一项很重要也很痛苦的基本功训练,他每天都在进行着:那就是身体柔韧性的训练。那时候的他完不成“搬腿”、“劈叉”和“下腰”等基本功。所以他给自己下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一年之内,争取达标。于是每天做完“功课”以后,他还得再压腿十分钟,左右腿各五分钟(周末时间翻倍)。后来,他把这项“功课”放在了打拳前面。在宿舍里,一有空他就会压上几分钟,宿舍里的上下铺床是蛮好的压腿道具,因为边上有铁梯,一格一格很方便他架腿。

    武葑的作息时间很规律:每天六点半起床,洗漱后就去操场做“功课”,结束后他就回宿舍拿上书包,然后去食堂吃早餐,然后就开始一天的课程。晚上所有课程结束(或者自习到九点)以后,他再去操场做“功课”,晚上不跑步,只是长拳、马步和压腿。白天没有课的时候,他会去上自习——学业也不能落下,不及格要补考或者重修,这都是要交钱的,他没有钱去浪费。

    到第三节课结束,潘老师教完了第一节的十四个动作(八个招式),武葑在课上就熟练掌握了。然后晚上又巩固了两遍。第二天是星期六,因国庆节调休,上的是星期四的课;第四节体育课调到后面10月8日星期天补上。

    10月1日的早上,武葑去逛学校东边的村庄“沙坡”里的旧书店。他在一家旧书店里看到一张“五步拳”的图谱,品相还不错。老板开价五元。

    他嫌贵,想花两块钱买下来。“多付三块钱,就少吃一顿饭了。”他这么想。——他经常去中区食堂一个脖子上带疤痕的老板娘的摊位上吃砂锅米线,两块五一份,加一个鸡蛋,正好三块钱。那时候三块钱能吃到满满的一大砂锅米线,加的配菜也很足。所以他不舍得多花三块钱买那一张纸——“五步拳”图谱,于是他就和老板“磨牙”。

    老板很有耐心,不急也不躁,也没有丝毫看不起他的意思。后来,他让武葑再搭一两本书,这样就给武葑一些优惠。

    武葑犹豫了一下之后开始找书。看来看去,品相好的,大多数都是图书馆里见过的,没见过的,品相又太差。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一本《圖解詠春拳》上。他拿起来看了看,居然是繁体字的书,品相也只有七八成新。“这本书图书馆里好像没有见过。”他在心里想。其实他也没有真想要买,那时候他对“咏春拳”没有什么研究,只知道是南拳的一种,和数以百计的其他拳种一样。

    老板说这书整个沙坡就他这一本,因为这书是香港出版的,内地很少买得到。他的话也意味着,这本书不便宜。

    武葑试探着询问价格——他没想买。

    老板说二十五元。

    武葑“吓得”直摇头,慢慢放下了书。

    老板说买一送一,搭上“五步拳”,两样二十五元。

    武葑还是尴尬地摇摇头,说太贵了。他不舍得买——二十五元,可以抵他两三天的伙食费了。

    老板问他肯出多少钱。

    武葑想了想,本来想说两样十五元,又有些不好意思,砍掉一半,好像“太狠了”一点,于是他说了二十元。

    没想到老板居然同意了。他说就当一大早开市了。

    武葑一听,又有些后悔了。他很想再还掉五元,那样就“赚回来”一顿晚饭了。

    老板似乎看穿了武葑的心思。他说道:“小伙子,这书是一本好书,只是旧了点。书没有缺页,里面也没有破损页,所以内容是完整的。你要知道,知识是无价的,你买回去以后,照着练习,等你学成了,你就物超所值无数倍了。”

    武葑在心里说,他即使买回去也不一定会照着练,毕竟现在他的正业是初级长拳(第三路)。但他看到扉页上“李小龍校訂”五个字,又想买下来。因为一来李小龙,他自然是知道的,英年早逝的武术名家和功夫明星。二来淘旧书这种事情,有缘遇到了就要抓住,要不然这次不买,下次再来很可能就没有了,尤其是在有几万人的大学附近淘旧书。

    于是,他“狠狠心”,付了二十元买下了两样图书——一图加一书。这是他第一次买武术图书——这张“五步拳”图谱,是他拥有的第一张武术图谱;这本《圖解詠春拳》,是他的第二本武术书籍。第一本,当然是学校发的武术教材:《武术/大学体育系列教材》。

    回到学校宿舍以后,他给《圖解詠春拳》包了一个书皮,然后把它收了起来。他没有打算立即学习,权当收藏了。不过那幅“五步拳”图谱,他认真研究了一番。

    这套五步拳仅有十个动作(八个招式):“并步抱拳”(预备式)、“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冲拳”、“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和“并步抱拳”(收式)。首尾两招不算的话,也就是六招。他照着图谱上的图画和文字说明自学,练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会了。连续打了几遍之后,就已经挺熟练了。

    国庆期间,他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学习武术。早晚的“功课”,还是照旧,不过和平常周末一样,早晚马步和压腿的时间都提高到半小时了,以及多了一套不到一分钟就能打完的“五步拳”。图书馆借的两本书,继续读,同时他开始着手整理笔记。

    他先按照图书馆里武术图书的分类法作好分类:

    (G8体育)

    G85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

    G852中国武术

    G852.1拳术

    G852.11太极拳

    G852.12长拳

    G852.13南拳

    G852.14形意拳(心意拳)

    G852.15少林拳

    G852.16八卦掌

    G852.17通背拳

    G852.18象形拳

    G852.19其他拳术

    G852.2器械武术

    G852.3武术对练

    G852.4武术攻防

    G852.5武术集体表演

    G852.6武术气功

    G852.9其他民族形式体育

    G853/857各国民族形式体育

    G87其他体育运动

    G886拳击、摔跤、柔道、相扑

    上面最后四项,不在他的计划之内,因为他当时的兴趣只在中国的传统武术上。所以从“中国武术”到“武术气功”,他得准备十六个笔记本。然后他还另建了四个类目:“武术人物故事”、“武术拳种派别”、“武术规则章程”和“学武心得”。最后,他还需要一份索引,以方便自己查找。所以他一共需要准备二十一本笔记本。

    几天后的一个早上,他又去了“沙坡”,几经翻找,他淘到了便宜的薄草稿纸,他一下子买了一百本,每本一百张(厚度不到半厘米)。讨价还价之后,他付了二十五元。他这是受之前旧书店老板的启发,学会了大清早去给人家店铺开市,可以优惠大一些。

    回到宿舍以后,他就立即开始制作笔记本。他用四本合成一本,然后找出来舍友扔掉了之后他又捡回来的硬包装纸做封面和封底,再装订成活页册。二十一本都制作完成以后,他一一编好了号码(索引本是第21号)。看着那二十一本笔记本摞在一起,他成就感十足。他想象着这就是他的纸上武术图书馆——他没有能力整成实际的,就先“纸上弄武”吧,他称之为“笔记本图书馆”——他的每一本笔记本都是一个“书架”,他的“笔记本图书馆”里一共有20个“书架”,外加一台“检索电脑”。此刻,他的“书架”上空空如也,但整体上颇具规模,至少轮廓已显。若干年后,经过他日积月累地“加料”,这些“书架”就会变得充实——每每想到这份“成就”,他就有些激动。

    从这时候开始,武术已经成为他上大学后确定的第一个方向。从这时候开始,周末的白天他总是待在图书馆大厅的电脑旁,抄写馆藏的所有武术书籍的名称和出版信息,以便以后有时间分类抄录。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他学习的重心就渐渐往武术方向偏了。他花在武术学习上的时间,比他花在学业上的时间要多。这虽然有些“不务正业”,但武术这个方向的确立,对他很有意义。

    武术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他的学识;拳脚的锻炼,使得他强身健体;此外,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武术使他变得开朗起来,也使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他在精神上真正快乐起来了,所以他心中那颗活动着的火种,开始慢慢燃烧,几年以后就燃烧成火苗了。

    到12月15日,潘老师教完了整套的初级长拳(第三路),他也已经熟练掌握了。

    这期间,他犯过一次“练功心切,急于求成”的错误,以至于在课堂上闹了一些笑话。他虚心接受了潘老师的批评,认真反省自己,所以很快就纠正了过来。吃一堑长一智,此后他就老老实实地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了。

    从12月16日(周六)开始,他早上的“功课”就是晨跑十分钟,(休息五分钟后)马步三十分钟,整套初级长拳十分钟(五遍),五步拳五分钟(五遍),压腿三十分钟;晚上还是不跑步,其余相同。不是周末时间,马步和压腿的时间减半。

    12月22日的武术课,是整套动作的复习。武葑老老实实地服从潘老师的安排,认真地教几个学得不太好的同学。在教同学的过程中,他发现他对长拳动作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教也能巩固学到的知识,所以“教学”两字总是连在一起用。

    12月29日,长拳考试。武葑得了满分。至此,第一学期的体育课结束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他开始应付学业的期末考试。他没有落下早晚的“功课”,但“笔记本图书馆”的“工程”暂时搁置了。

    2001年1月初,寒假开始。

    为了省下来回的路费,武葑没有回家。

    寒假里,他每天早晨都在操场上做“功课”:晨跑、长拳、五步拳(马步和压腿各半小时在宿舍里进行);天气差、不宜去操场的时候,他就在宿舍走廊里和宿舍楼的大厅里进行锻炼。白天他就在宿舍里认真地读图书馆里借的两本书:《中国武术史》和《中国武术史略》(快到期前,他续借了一次),并边读边做笔记。晚上九点,“功课”继续:长拳和五步拳。结束后他就回到宿舍继续马步和压腿,然后整理武术资料以及写一些练武的心得体会。

    这个寒假里,他开始在第4号笔记本(“长拳”)里抄录与长拳有关的所有资料,包括长拳的定义、接触过的所有书籍的信息、以及有关拳种等等。

    长拳:拳术类别之一。相对于短拳而言。通常指查拳、炮捶、红拳、华拳等。多以出手或出腿时放长击远为特征,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出拳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主要包括拳、掌、勾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屈伸、直摆、扫转等不同组别的腿法,以及平衡、跳跃、跌扑、滚翻等动作。技术以姿势、手法、身法、眼法、精神、劲力、呼吸、节奏为八要素。拳路清楚,力点明确,出手含蓄,刚柔相济。(也有说:长拳属外家拳,是查、华、炮、洪、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燕青拳术的总称。)

    与长拳有关的拳种有很多,如初级长拳套路(第一、第二、第三路)、“飞龙长拳”、“青年长拳”、“少林长拳”和“太极长拳”,以及属于长拳的拳种如戳脚、华拳、炮捶(炮拳)、查拳等等。

    同时,他把第20号笔记本改名为“武术知识和学习心得”,前一半抄记武术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功名称等),后一半写自己的感想。

    他在第20号笔记本里抄录了很多的武术基础理论。譬如“二十四要”:“即四击八法十二型。”

    四击:指“踢、打、摔、拿”四种击法。“踢”指腿法,如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打”指拳法,如冲、撞、挑、崩、劈、砸、搂、拦、抄等;“摔”指摔法,如别、揣、拱、切、耙、豁、掏、勾等;“拿”指手法,如刁、拿、锁、扣、封、闭、错、截等。

    八法:指“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即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和功夫八个方面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要求“拳如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十二型:指动、静、起、落、站、立、转、折、快、缓、轻、重十二种运动方式的定型。以大自然中事物的现象和生物的态势作比喻,为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

    他又把教材上的一些关于武术基本功的知识都摘抄进了笔记本,譬如手型、步型、手法、步法,以及热身的基本动作名称等等。

    隔三差五的,他会写下一些学武心得。他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都记录下来,以及解决的方法等等。当然,他也记录了一些潘老师的教学指导。

    他完成了“长拳”的整理以后,在寒假的最后几天,他开始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他先用老办法,把所有招式名称按顺序背熟,做到“胸有成竹”。

    二十四式如下:“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三次)、“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这套太极拳是大学里很流行的一种健身运动,武葑每天都能在校园里看到有人打这套太极拳(男女老少都有),以及听到带口令的配乐声。

    2月份开学以后,武葑就开始学习这套太极拳了。

    三个月以后,他就学会了。期间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呼吸和手脚动作的一致性,他练习了很久才“开窍”。

    五一过后第一节体育课,潘老师说全校武术班要参加太极拳汇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早上都要集体练习,所以一周两次的晨跑打卡可以不用参加。于是每天早上大家都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在学校东边一个废旧的游泳池里练习。武葑被潘老师选为班上的领操,站在班级最前面。到了五月底汇演那天,全校十几个武术班的近五百人都穿上了白色的太极服,在操场上,在那熟悉的音乐声中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体太极拳表演。武葑有幸拿到了两张证书: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团体表演优秀奖和个人表演优秀奖。

    随着汇演结束,体育课也结束了。

    武葑这时候每天早晚的“功课”有些变化:马步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站桩(这学期刚开始时,他在整理太极拳的资料时发现了桩功这种训练方法,他感觉桩功比马步更能让他静心。所以他放弃了马步,改练站桩了)。另外,时间上也有变化:平常晨跑十分钟,休息五分钟后站桩十五分钟,压腿二十分钟,长拳两遍,五步拳两遍,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五遍。晚上还是不跑步,其余不变。周末站桩和压腿时间翻倍。从这学期开始,他早上起床的时间提前到了六点钟。

    6月底,军训开始。

    军训期间,武葑又学会了一套军体拳(第一套)。

    二十天的军训,时间安排得很挤,也很累,武葑没有办法像平常一样每天早晚做“功课”,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三套拳法早晚各打一遍,然后复习新学的军体拳招式,每次十五分钟。站桩和压腿就在宿舍里挤时间完成。三天后这一套军体拳他就学会了。于是早晚的“功课”改为四套拳法打一遍,还是十五分钟时间。

    军训很快结束,暑假开始。

    武葑为了省钱,还是没有回家。

    他每天三点一线:宿舍—操场—食堂—宿舍—食堂—宿舍—操场—宿舍。

    同时,白天和夜晚他就整理太极拳的资料。学校图书馆里最多的武术书籍就是关于太极拳的。太极拳在中国武术中最是博大精深,光派别就有好多家,如陈氏、樊氏、郝氏、孙氏、吴氏、武氏、杨氏,还有赵堡太极拳等等。招式多的有一百零八式,套路表演中招式多的有八十八式。

    武葑只学会了一套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所以他趁军训还没有开始前,去图书馆借了一本《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以便暑假里自学。他选择太极拳作为自学的第一个目标,是因为一来他想多学几套太极拳,二来他已经学会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也算有点基础了,他相信自学起来不会太难——自学其他拳种的套路,他还是缺少点自信。

    这个暑假里,他开始照着《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自学。虽然不难,但因为没有老师教,他学得比较慢,四十多天以后,他终于学会了一整套“42式太极拳”。

    到暑假开学前,他已经学会了初级长拳第三路、五步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军体拳和42式太极拳这五种拳法了。这也是他每天早晚必做的“功课”。

    暑假里时间充裕,所以他的“功课”还包括站桩半小时和劈叉半小时——坚持了十个月以后,他的柔韧性仅仅略有改观,勉强能劈叉而已,但还是不能下腰(当然这里面有他独自一个人不敢做下腰动作,怕受伤的原因在)。他觉得十个月的辛苦,收效甚微,原因是自己的方法有问题,加上太懒,以及花的时间太少,所以暑假里他改压腿为劈叉了——横劈叉和竖劈叉各十五分钟。劈叉的同时,他还能一心二用:背诵抄写的武术理论知识。

    暑假很快过去。

    大二上学期的武术课学的是拳击。

    武葑的兴致淡了许多。因为他的心思都在中华传统武术上。他觉得在这“西洋拳”的课上学不到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课后几乎不需要复习。于是他另辟蹊径,开始自学其他拳术。

    他去图书馆还掉了《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然后借了一本《南拳竞赛套路》。他原本是想自学咏春拳的,但想到咏春拳是南拳的一种,不如先试试自学南拳套路吧,学好了南拳套路再学咏春拳,也许事半功倍呢。当然,南拳套路和咏春拳之外,他还想自学更多其他的传统拳术。

    他对传统拳术的学习目标是熟练掌握主要拳种的套路,譬如八卦掌、八极拳、大成拳(意拳)、峨眉拳、红拳、六合拳、秘踪拳、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咏春拳、查拳等等,多多益善。他想着,如果他每四个月能学会一套拳术的话,那么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就能“身兼数家之长”了。

    同时,从这时候起,他开始收集整理南拳的资料,并整理进他的“南拳”笔记本里。

    南拳:“中国南方各地拳术的统称。有广东、福建、广西、四川、重庆、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拳路,各路南拳往往自成体系,且流派众多。如广东有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等,福建有太祖拳、五祖拳、鹤拳、罗汉拳、梅花桩等。浙江有洪家拳、黑虎拳、金刚拳等。共同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常以声气催力。主要方法有:虎、鹰、龙等爪法,单指和双指指法,冲、劈、抛、盖、鞭、挂等拳法,劈、标、切、插等掌法,撞、压、担等肘法,截、圈、劈、穿、架、滚、盘等撟法,蹬、踹、钉、挂、铲、踩、虎尾等腿法及各种跳跃动作。技法上要求:稳马硬挢、脱肩团胛、直项圆胸、沉气实腹、五合三催、力从腰发、体刚劲粗。”

    他学的这套南拳套路,共有65个招式,分为四段十三个小节。

    第一段:

    第一小节:“预备势”、“并步抱拳”、“抱拳震脚”、“左弓步冲拳”、“左弓步冲拳”;

    第二小节:“高虚步鞭拳”、“骑龙步冲拳”、“左弓步冲拳”、“左弓步截桥”、“左弓步圈桥标掌”、“马步双切掌”;

    第三小节:“马步左右挑掌”、“马步双推单指”、“马步双推单指”、“马步双标掌沉桥”、“右弓步架桥”;

    第四小节:“骑龙步压肘”、“开步双虎掌”、“骑龙步推掌”、“腾空转体里合腿”、“跌扑剪扫侧踹腿”、“鲤鱼打挺”、“虚步鹤嘴手”;

    第五小节:“独立步双虎爪”、“左弓步双虎爪”;

    第六小节:“转身鞭拳插掌”、“前蹬腿冲拳”、“跪步盖拳”、“骑龙步撞拳”、“马步劈桥”;

    第二段:

    第七小节:“转身挂盖拳”、“横钉腿右弓步冲拳”、“勒手横踩腿双推掌”、“单蝶步拍地”、“右弓步叠掌”;

    第八小节:“麒麟步左弓步叠掌”、“右弓步架冲拳”、“左横裆步右抛拳”、“右横裆步左抛拳”、“上步挂盖拳”;

    第九小节:“插步鞭拳”、“转身挂盖拳”、“拖步抛撞拳”、“马步撑掌”;

    第十小节:“挂盖扫右弓步撞拳”、“歇步下冲拳”、“马步双挂拳”、“跪步双虎爪”;

    第三段:

    第十一小节:“单拍脚半马步冲拳”、“单蝶步压肘”、“插步冲拳”、“上步冲拳转身挂盖掌”、“马步侧冲拳”;

    第四段:

    第十二小节:“转身挂盖右弓步滚桥”、“右弓步双推单指”、“上步挂盖拳”、“拖步抛撞拳”、“拖步冲拳”、“插步鞭拳转身挂盖拳”、“弓步架掌”;

    第十三小节:“转身挂盖退步冲拳”、“左弓步双推掌”、“虚步推掌冲拳”、“并步抱拳”、“收势”。

    这套南拳套路对他来说真是“难拳”。他照着书上的图画和文字说明自学,上手很慢,而且摸索起来挺费劲。他吸取了之前学长拳的教训,没有急功贪多,每个星期只练熟一小节。他每天都拳不离手,刻苦努力地练习着。每天早晚除了认真做“功课”外,他又把新学的南拳招式练上好几遍,直到练熟为止。

    不到四个月,他终于把这一整套“南拳竞赛套路”学会了。

    这时候已经是十二月底了。他去图书馆还掉了《南拳竞赛套路》,又借了一套《南拳汇宗》,他把书中介绍的南拳十四种拳术(五祖拳、太祖拳、连城拳、罗汉拳、梅花拳、狮拳、猴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白鹤拳、鸡拳)都整理进了他的“南拳”笔记本。

    之后直到寒假结束,他在拳脚方面都没有学新的拳术。不是他不想学,是他力不从心,南拳套路他还没有练到很熟练呢,他不敢再“贪多嚼不烂”,所以他决定把那套南拳套路打到很熟练了再开始学习新的拳术。

    在理论方面,他也没有停止学习。周末的白天一有空他就去图书馆给“笔记本图书馆”加料。晚上他就在宿舍里整理南拳的资料,写下他学习南拳遇到的困难和一些心得。

    同时,每天早晚的“功课”,他一天不落地继续着。

    这个寒假,他依然没有回家,又省下了一笔路费。

    他继续留在学校里钻研武术,每天还是三点一线,早晚在操场上或宿舍楼道里做“功课”,白天待在宿舍里“舞文弄墨”。

    转眼寒假过去了。大二下学期武术课学习散打,他较专心地学了一学期,因为他觉得散打不比拳击,还是很实用的。

    大二的暑假里,武葑开始自学咏春拳。

    初学咏春拳,他感觉咏春拳比南拳套路更难理解。当然,咏春拳也属于南拳的一种。

    他把《圖解詠春拳》一书中的不少理论内容都背了下来,譬如:“咏春拳的基本结构为:直线攻击,中线防御,肘部向内及不动肘,四门原理……”但实际练习起来他却有些无从下手。他感觉打咏春拳和他打其他拳的动作很不协调,怪怪的,尤其不动肘,他感觉僵硬着很难受。

    他自我摸索了一阵,收效甚微。除了背熟了书上的理论知识以及招式的名称外,在实际操练上,他觉得跟没学差不多。

    所以他只得先把咏春拳的资料整理好。

    当实践不下去的时候,就先把理论搞透吧。他这么想,也这么做着。

    “咏春拳:武术拳种。福建永春县严三娘所创,一说少林寺和尚至善从福建带到广州光孝寺,一说方永春创造。流传广东、广西等地。包括小稔头、标子和寻桥三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为基本动作。身体要求护裆,沉肩,落膊,抱拳,护胸,手型主要有凤眼拳、柳叶掌等,手法主要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桥、黏打,步法主要有三字马、追马等。器械套路有齐眉玉女棍等。”

    三套拳现在普遍的叫法是“小念头”、“标指”和“寻桥”。

    现在别说三套拳了,他连基本的动作都做不好,他越练越觉得难。

    当然他并没有因为难就放弃练习,他喜欢一句话:“事因难能,所以做到才可贵。”他每天继续坚持着“别扭”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好像找到些感觉了,但他离入门还远着呢。

    这个暑假,他一如既往地过得很充实,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学咏春拳以失败告终。

    暑假很快过去,开学就是大三了。

    大三没有体育课了,他正好可以专心自学咏春拳。

    他从头再来,按照书中的顺序,把各种桩法、挡法、运步法练熟,然后再是“回马”的九个动作。

    也许是前面的痛苦期过去了,他渐渐习惯了咏春拳的动作。这时候开始,他觉得前面这些基础其实都比较简单,但接下来的“小念头”就稍微有些复杂了。

    “小念头”“是咏春拳的第一套套拳”,有一百五十九个动作。当然,其中有些动作是重复的。

    他认真研究和练习,他相信勤能补拙。

    到这学期结束,他都没能学完“小念头”。

    寒假里,他依然没有回家。

    他继续自学小念头……

    直到开学后的三月底,他才把“小念头”一百五十九个动作全部学会。

    “小念头”只是咏春拳的基础功夫,学会了整套“小念头”,也只是学习咏春拳入门了而已。

    他深感中华武术之博大精深,光一个咏春拳就耗费他不少时间和精力了。

    他感觉光靠自学,效率太低了。而且他学的也只是“花拳绣腿”,有没有实战效果还真不好说。他想着他得与人切磋交流,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而且这学期开始,他的学业较重也较难了,都是专业课,后面暑假里还得出去实习。

    他怕挂科,补考花钱不说,还得多付出一些时间。补考不过,下学期还得重修,更是费钱费时费力。他开始分清主次,不得不把方向扭转回来——练武或早或晚都可以,不在这一时。学业的考试是必须要一次性通过的,求学阶段,学业就是主角,这是原则问题。武术,也许以后可能成为他人生的主题,但眼下,只能是次要的题目,只能扮演配角。

    所以四月份开始,他除了早晚的“功课”继续外,白天不再花时间在武术上了;这白天,当然包括周末的白天在内。每天早晚“功课”的时间也有所缩减:早上站桩十分钟、劈叉十分钟、各种拳法打一遍(晨跑改为每周六和周日早上各一次);晚上站桩和劈叉各二十分钟,不打拳。

    这期间,有个小插曲:学校规定大三学生必须完成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考试,占四个学分。所以武葑有了一展所长的机会,他给全班同学当了一回师傅(虽然之前班上也有几位同学学过,但两年多没练,早忘得差不多了)。他带着大家一起练习了一个星期,最后全班同学都顺利通过了考试。

    五月份,他回家处理爸爸的后事,耽搁了一个多月。还好回家十多天之后他就有了闲暇。每天早晚,他开始恶补“功课”,白天有空则自学落下的学业。这期间,他的“笔记本图书馆”没有再“进货”。

    六月下旬回到学校以后,他忙于应付期末考试,早晚的“功课”是大打折扣,“笔记本图书馆”更是无暇顾及了。

    七月份期末考试结束后,班里立即开始了实习。实习期间,早晚的时间还是自由的,所以早晚的“功课”又恢复了,但他的“笔记本图书馆”还是“零收入”。

    一个月以后实习结束,暑假开始,他才真正空闲下来。

    他继续留校,没有回家。

    他又开始过和以往暑假一样的“舒坦日子”了:早晚的“功课”时间可以延长,“笔记本图书馆”继续“充电”。

    这二十天里,他拼命复习学会的各种拳术,然后继续自学咏春拳的“直拳与标指”、“内门拳”、“外门拳”和脚法(“高撑腿”、“直撑腿”和“侧撑腿”)。之后的实战法武葑没法独自练习,只能放弃。李运的书中最后提到了“咏春木人桩一百零八式”,可惜没有详细介绍,武葑也没法自学,只能暂时搁置。(后来他才知道,“木人桩法原来是108式,等于小念头、寻桥、标指三拳各式散手总合。”)

    大四第一学期,他没有自学新拳法,而是不断复习咏春拳。除了应付学业之外,每天的“功课”坚持不落下,“笔记本图书馆”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寒假他没有回家。他全身心投入到做“功课”和整理“笔记本图书馆”中。

    这时候,他的七套拳法打得越发熟练了。他从图书馆电脑中抄的所有武术书籍信息也都整理进了“笔记本图书馆”。他的二十个“书架”已经“所剩空间有限”了。如果这些内容都转换成书籍摆上书架,当颇具规模,蔚为大观。这离他的远景已经不远了。不过,之前计划的拳术整理,这四年下来,他只搜集了不到两百种,这离他四百种的目标相差一半。他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也许他穷极一生,都未必能搜集满啊,因为有些拳术,压根儿没有普遍流传,所以很难搜集到。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搜寻,只是心态变了,不再那么执着于必须搜集满四百种,而是多搜集到一种就是一份成功,在他的那份拳谱表上就多了一个名称。从这时候起,他在对武术知识的获取上,不再“贪得无厌”。他明白苦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他也必须放弃他的“野心”。新拳种的接触与否,就交给缘分吧。练会一种拳法与搜集一种拳种之间,他权衡以后,选择了前者。

    大四第二学期开学没几天,他得到一个消息,学校新成立了武术协会。

    他很想去见识见识,但又有所犹豫,毕竟还有不到五个月就毕业了,而且最后两个多月得做毕业设计和答辩,他没有多少时间去钻研新“课程”。但他又想知道自己刻苦学武四年,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以及有没有实战能力。思索再三,他决定去看一看。

    去了以后,他觉得还真是去对了,不虚此行。所以他决定去面试。

    面试通过了。只是他本想加入咏春部,咏春部却拒绝了他。

    后来他被分派到了太极部,他跟着师傅们学习陈式太极大架(也叫老架)。经过四个月(每周两次)的学习,他学会了。这一路大架共有六个部分,七十四式。

    另外,在四月底的时候,他去教过大三的几个班的学弟学妹们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就像上一年他教他自己班的同学们一样。

    加入学校武术协会以后,他不但学到了新的拳法,而且他经常能看到一些武术名家现场指导他们的学员练习,有时候他还能亲耳聆听他们的教导。最重要的是,他认识了一些有武术基础的校友。

    其中有一个学弟,叫赵宝琮。他是西安本地人,管理学院三年级的。他七岁开始练武,后来专攻红拳,套路打得虎虎有生气。武葑教他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他教了武葑一些红拳基础。两人时常切磋,后来成了好朋友。武葑又教他自学的咏春拳,他则继续教武葑红拳。

    武葑学的这套红拳套路有十四式:“海底捞月鹦鸽架”、“撑补势”、“叶子手”、“群拦势”、“却地龙”、“吊手单片”、“抹手贴金”、“卸手抱头”、“连五捶”、“拦斩揭膀”、“抹手捅拳”、“打虎势”、“狮子抖毛”、“收势”。

    他直到毕业后半年才完全学会。

    七月份毕业,武葑开始找工作。

    他和同学在学校附近合租了一个简易单间。他早晚还是会去学校操场复习“功课”,他学得越多,练习时间就越长。现在他每次的“功课”都超过两个小时(站桩半小时,劈叉半小时,长拳、五步拳、军体拳、三套太极拳、南拳套路、咏春拳和红拳各一遍,最后是拳击和散打的拳法、腿法和步法及其组合动作五遍)。

    他偶尔也和赵宝琮对练。

    赵宝琮建议武葑专攻一两种拳法,譬如咏春拳等。

    他笑笑说,他贪心得很,他想“博采众家之长”呢。

    不过从这时候起,他就开始思考,他练武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如果为搏击,那么截拳道无疑是最好的教材,他钻研截拳道就好了。如果为表演,那么各种拳法的套路都可以表演,他学了这么多也够了,没必要学会所有的,那不现实也不可能。如果当教练,好像他学了这么多还差点火候,毕竟才不到四年,“功力”尚浅。如果去当演员,好像非他所好,他也没有那个能力。那到底方向在哪里呢?他没有想明白。他只能暂时不去想,照着“多多益善”的旧路继续走下去,权当强身健体了。

    在赵宝琮的帮助下,他加入了市武术协会,开始积累一些经验。

    八月份他找到了工作,老鲁的公司包吃住,所以他搬去公司宿舍住。公司在东郊,离学校有点远,所以他以后的早晚“功课”都不可能在学校操场做了,他改在宿舍楼下空地上。

    每天早晨五点多他就起床了,洗漱后在宿舍里劈叉半小时,然后下楼继续做“早课”:站桩半小时,九套拳法各一遍,最后是拳击和散打的拳法、腿法和步法及其组合五遍。结束后吃早餐,然后去公司上班。

    第一年实习,他坐办公室搞设计,上班时间是早晨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下班后他在食堂吃晚饭,吃完回宿舍。晚上七点他去找师傅钱工学习电气自动化和车间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等技术。结束后八点半开始“晚课”,拳法内容与“早课”一样,然后回宿舍劈叉半小时,最后在阳台上站桩半小时。做完后即洗漱睡觉。周六周日不上班,他就去学校找赵宝琮对练,或者去武协学习。在这里,他就有机会打到传说中的木人桩了,而且每个月他都有一次机会观看和聆听咏春师傅的教学,每次都受益良多。

    从这时候开始,他终于可以完整地练习“木人桩一百零八式”了。(他在武协学了三年,终于全学会了!后来几年,他还和赵宝琮一起钻研并学会了寸拳。)

    武协经常会组织比赛和交流会,武葑一次不落。

    2005年武葑工作转正了,他被安排到车间工作。车间里也是长白班,但没有休息日,除非设备检修放假。这让他很不适应,他没有休息日,也就失去了去武协学习的机会。所以一个月之后,他去厂部争取了双休。

    这一年秋天赵宝琮也进了市武协。他毕业后留在学校当武术教师,同时在一个堂叔家的武馆兼职助理教练,教红拳。周末他们两人经常在武协切磋,互教互学。

    2006年也很快平静地过去了。武葑每天早晚都做“功课”。周末的白天就去武协学习。

    2007年开始,他进了销售部,工作时间不再固定,还经常出差。他去武协就“三心二意”了。三月份他回了一趟老家,耽搁了一些时间,不过在老家期间,每天的“功课”还是没有落下。他每次出差或者回老家都不忘做“功课”,这已成为他的习惯,坚持了很多年,直到这次回去都没有间断。

    2008年,他和赵宝琮开始研习寸拳。

    2009年,他和赵宝琮一起考了准初级教练证。

    2010年,赵宝琮提出要练散打,让武葑当陪练。武葑答应了。赵宝琮好勇,主攻;武葑喜静,主守。

    2011-2012年,练习散打。

    2013年,他和赵宝琮一起考了初级教练证。继续练习散打。

    2014-2015年,练习散打。

    到2015年底,他学会的武术有:初级长拳(第三路)、五步拳、军体拳、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42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大架一路(老架一路)、南拳套路、咏春木人桩108式和红拳一个套路。他得过的奖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团体表演优秀奖、个人表演优秀奖、个人三等奖、个人二等奖,陈式太极拳大架一路表演个人三等奖、个人二等奖,以及武协的一些证书。(此刻他带着这些“个人荣誉”和两本最重要的笔记本回了江苏,他准备开一家传播武术文化的公司,同时教授武术。)

    从当初赵宝琮让他加入市武协时起,他就在思考学习武术的意义,以及他以后要走的武术之路。当初没有想明白,只是一门心思想着多学多练多整理。因为工作的缘故,所学也有限。但总算这十多年时间没有浪费,还是学到了一些的。

    从2008年年初开始,他有了开武馆的想法,所以他趁着回乡办理拆迁的时机,投资了一层商务楼。2009年和2013年他考教练证也是为此而准备。从2009年开始,他确定了他学习武术的目的,只为强身健体,不为其他。所以他放弃了当初“学遍所有拳种”的想法,改为“研究所有拳种,从中找出优势”,提升自己。

    不过,很快他又作出了改变。

    因为2010年他们圈里发生了一件引起大家深思的事情:一位武术教练与人起了争执,情急之下,他一脚踢到了对方的要害,对方抢救无效,死了。他也因此身陷囹圄。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迫使他重新思考学习武术的意义。一出手就置对方伤重或者死亡,损人的同时也搭上了自己,这样的武术学习了有什么意义呢?问题在哪里?问题当然不在武术,而在练武的人。他拳脚虽然厉害,心智却跟不上。他容易被人激怒而大打出手,他的自制力太差了。所以武葑改变了他的方向:学习武术除了强身健体之外,更得强心益智,锻炼自制力,以及减少攻击,增强防守。

    他觉得练武之人首先得学会控制自己,不要轻易出手。中华武术讲究武德,应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有点武术根基的人一出手往往轻则伤人,重则致命,即使被迫出手也只做好防守,尽量不攻击伤害对方,以致于白白赔上自己的人生。练武练成这样伤人害己,还不如不练。所以自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时刻必须做到的。打不过就跑好了。(当然有时候也有被迫反击的,但练武练到一定程度,是能通过自制来决定出手的方位和力度的,即收放自如,点到即止和见好就收不是难事。所以他认为自制比武术技能本身还重要。)他从每天的站桩中训练他的自制力,效果很好。这些年他与人偶有争执,冲突也有过,但他从没有伤过人。他并非软弱,只是能够克制自己,有时候就用他认为正确的方法还击。

    有一次他们销售部三人组请几位成都来的客户在酒吧里喝酒,就遇到了一伙找茬的醉鬼。

    大家都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的,又好面子。

    其中一位客户不堪其扰,忍无可忍,要和对方动手。

    对方一人更是醉态丑陋,咄咄逼人。

    武葑劝阻他们:“且不说对方喝多了,就算清醒着,我们也不能轻易动手。现在是法治社会,双方动手打架斗殴,是要进派出所的,后果严重是要被拘留的。”

    可对面那人不依不饶地,仍然纠缠不清。

    不得已,他站起身来,左手拿起一个空的鸡尾酒小瓶子,走到他们面前。他左手握住瓶颈,让瓶子水平横在眼前,然后右手握拳,直接快速搥向酒瓶。瓶身被打碎,玻璃渣掉在了地上。他放下握着瓶颈的左手,对他们说道:“你们谁的脑袋比这酒瓶硬,就来试试。”

    他们中还是有一些清醒人的,他们悻悻地走了。

    周围响起一阵掌声。

    客户更是赞不绝口。

    他拿纸巾擦擦右手,没有破。

    客户问他这是不是寸拳,他笑着点点头。

    没想到客户来了兴致,要他再表演一些功夫。

    他当时不太愿意。他学习武术不是表演给人看的。但他又不便驳客户的面子,他只得说地方狭窄,不方便。

    客户环顾四周,伸手叫来了酒吧老板。

    老板也看到了刚才武葑打碎瓶子的一幕,觉得他处理得好,没有让那几个醉鬼闹事,也算帮了他的忙。他见客户招呼他,以为他们要求给个说法,所以他一过来就先开口道歉,说消费打九折算是赔罪。

    客户笑着说他是想借用他的舞台表演武术。

    舞台上有一个姑娘正弹着吉他唱着歌。

    老板会意,立即同意。

    武葑看看许知白。

    许知白示意他露两手。

    薛荔也在旁边起哄。

    武葑没办法,只得上台去。

    他跟唱歌的姑娘打招呼,说抱歉,抢了你的戏。

    她说没关系,我可以给你配乐。

    他感到有些意外。他笑着说你随便吧。

    于是酒吧里渐渐静下来。

    吉他声响起,她弹的是周星驰的电影《功夫》的主题曲《只要为你活一天》。

    武葑听不懂,他只管打拳。

    他从长拳打起,打完后又打了五步拳和红拳。

    台下观众不过瘾,他只得又打了一套南拳。

    台上的吉他声没有停止,变成了《大话西游》的主题曲《一生所爱》。

    武葑见音乐没有停,只得继续。他又把咏春木人桩108式打了一遍,和平时练功一样。

    打完后,台下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刺耳的尖叫声。

    酒吧气氛居然嗨起来了。

    武葑拱手准备下台。

    客户却站在台下大叫让他再表演一次寸拳。

    武葑摊摊手说没有道具,不可能再打酒瓶吧。

    老板“坏坏地”找来几块不规则形状的旧木板。

    武葑一看,有点像柜子的背板。每块大约有五毫米厚。

    武葑很不情愿做这种表演。他看看许知白和薛荔。

    许知白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他。

    薛荔一副无能为力的表情。

    他又看看客户们,他们都在台下等着看他表演。

    观众们也都在起哄。

    老板拿着话筒煽动气氛,高声问大家三块能不能打破。

    大家不停地喊着“不能!不能!”

    老板继续说如果打破了,他们的消费打八折。

    人群吼叫起来。气氛越来越喧闹。

    武葑因为酒精的作用和现场环境的原因,也有些兴奋。他走到老板跟前,伸手要话筒。

    老板把话筒递给他。

    他接过话筒问老板道:“四块板合在一起,如果都打破了,能打几折?”说完他把话筒递给老板。

    老板惊讶地看着他。

    台下观众嗨声不断。

    老板接过话筒,想了想,伸出左手,向观众喊道:“五折!”

    观众立即不断高喊“五折!五折!”

    武葑继续要了话筒,问道:“如果五块板我一拳打破了,可不可以免单?”

    老板愣了一下,没有说话。

    台下观众越来越嗨,都齐声高喊“免单!免单!”

    老板拿过话筒说道:“好,如果一拳能打坏五块木板,就——免——单!”

    武葑在观众的“免单!免单!”声中走到舞台中间,两个服务员拿着旧木板走上台,武葑示意找个夹具固定,酒吧老板让维修工去仓库找,还真找到一个台虎钳过来。

    台虎钳固定在一张一米多高的方桌上。

    武葑让两个服务员把五块木板一起夹紧在台虎钳里,最后让他们扶好方桌的脚。

    酒吧里突然安静了下来。

    武葑走到两人跟前,伸出右拳在木板上碰了碰,然后后退了一步。

    他的身后突然响起了吉他版的《十面埋伏》。

    武葑深吸一口气,伸出拳头,又向后缩了缩,同时变拳为掌,然后他猛地出掌,快速打向木板,在接近木板的时候,又化掌为拳,直冲木板。一拳之后,五块木板都断裂了。

    两个服务员同时都往他出拳的方向踉跄了一下。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酒吧里的气氛达到高潮。

    武葑拱手感谢大家,然后走下舞台,回到座位。

    客户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他厉害。

    他笑着拱手感谢,内心却五味杂陈。不过后来他也就释然了,付出有所回报就好了,面子什么的不重要。何况他虽然违心地上台作了表演,但那几位客户成为了他们固定的大客户,而且武葑三人每次去成都拜访他们,他们中的一位俞总总是让武葑指点他的孩子武术。

    他后来知道,那天晚上那一伙闹事的醉鬼后来又返回酒吧想找回面子,但见到酒吧里那么嗨的气氛就放弃了。

    还有那弹吉他的聪明姑娘,对武葑中意有加,她向武葑要电话,武葑拒绝了。因为她染了一头红棕色的头发,而他只喜欢黑色头发的女孩子。“她必须是一位黑发姑娘,两眼温柔如月光。”

    这次之后,武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他开馆授徒,他该教学员们些什么。他想无非就是自制力和一些防守的技巧,当然,反应力和柔韧性也是“必修课”。他觉得站桩能让人心静,有益于训练自制力。各种拳法中都有一些招式,适合防守自卫。当然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于防守也有优势;速度慢,也能减缓冲劲,还能借力打力,只是现在好像没有人会在与人对抗时用太极拳防守。然后反应力就用拳击的躲闪反应训练,那是很有效果的。至于柔韧性,那就是压腿、搬腿、劈叉、下腰和压肩等基本功。如果以后他的学员大多数是小孩子的话,那他们练起来更容易一些。然后他想到力量的训练问题。站桩可以锻炼腿部力量,可打空拳并不能锻炼拳头的力量呀。他想来想去还是得打拳靶、或者沙袋之类。当然学咏春拳的话,木人桩也可以。至于拳法,小孩子可以从简单的五步拳开始,然后长拳和咏春拳。成年人,尤其是女孩子,可以学一些简单的防身招式。其实他最想教有从军想法的青少年搏击,因为从军是他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梦想。(小时候家境不好,他想过初中毕业就去当兵,减轻家里的负担。但王老师点醒了他,考上高中以后,报考军校政审却没有通过。他也就放弃从军梦了。他这辈子,也就只在高中和大学的军训时有过短暂的“军旅生涯”,也算聊胜于无吧。)然后他又想到了散打(或叫搏击、格斗等),在学校的时候,他学过一个学期的散打。后来还和赵宝琮一起研究过一段时间,也对练了好几年,但都不算系统学习过。还有,最好的散打理论也许是截拳道吧,可惜他没有学过。他想着回到老家以后得列一个详细的学习截拳道的计划。反正暂时也不用上班,时间充足,可以自由支配,一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学会不少截拳道技术吧。

    想着想着,他在火车有节奏的颠簸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