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头有点田
繁体版

第七章“ 小年大年,又是一年”

    在四川,广义上的“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在中国很多地区,都有过“小年”的说法。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是腊月二十四。

    但四川却是个例外,大部分地区都是没有“过小年”的概念的,倒是有些地方把除夕夜称为“小年夜”,把元宵夜称为“大年夜”。

    虽然没有“小年”的说法,但对四川而言,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仍然是很重要的。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祭灶”也就是送灶王神。灶王爷一年到头为大家服务辛苦了,这一天他要离开各家各户,回天庭“述职”。所以在这一天,吃过晚饭后,四川人会把灶头打扫干净,点上香烛,摆上果酒之类的祭品,然后在锅中放一盏清油灯,好为灶王爷上天照路。同时还要燃放鞭炮,为灶王爷践行。

    不过现在家家户户都烧天然气,也不再供灶王爷神像,这样的习俗也难得一见了。

    腊月二十四,则是“打扬尘”的日子,也就是四川人民一年一度的大扫除。“打扬尘”一般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除了扫地抹灰以外,还要举着扫帚,将天花板上、屋檐下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前屋后的水沟也要在这一天清淘干净。

    腊月二十三早上,虽然老崔现在烧的也是天燃气,但老崔还是决定按本地的习俗进行传统的祭灶。好在现在赶集很方便,集上香蜡纸钱之类的很容易买到。二十三早上,老崔早早的驱车带着媳妇来到城里,买好了香蜡纸钱等用品以及灶神的神像图以及几块干豆腐。

    回到家,吃过晚饭,老崔找了个插香蜡的罐子装满了专门弄制的草木灰,然后在墙上贴好灶神菩萨的神像,恭恭敬敬的点起香烛,拿出提前摆放在碗里的豆腐干和筷子,开始祭拜灶神。

    腊月二十四,老崔一家开始总动员,进行传统的“扫扬尘”和“挖檐沟”。因为老崔的屋子才建不久,所以整个工作量不大,在全家四口人人都动员的情况下,很轻松的就完成了这项工作。

    进行完传统的“祭灶神”和“扫扬尘”之后,老崔暗道“这离真正的新年也没几天了,自己该好好的准备一下过年的物品了。”

    其一:按一般传统,需要在大年三十下午去祖先的坟上祭祀,需要燃放香蜡纸钱和鞭炮等,给自己的老祖先人送上过年钱。

    其二:需要贴春联、门神和福字,现在有条件了甚至可以挂几个灯笼。

    其三,需要准备好红包,用于孝敬长辈和给晚辈发压岁钱。

    其四:需要准备汤元,按本地的习俗是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元,虽然现在速食汤元随处都能买到,但老崔还是准备买汤元粉自己做馅料自己包。

    其五:需要准备大量的蔬菜和肉类,因为过年时间姐姐一家人肯定会来给父母拜年,至于其它的亲戚也有可能来。因为在父母这一辈的人中还健在的也没几个人了,也只有长辈在大家还能聚一下。

    其六:过年时节需要买些花生瓜子糖果坚果之类的零食,以备客人来了好招待。

    腊月二十五,老崔和媳妇开始行动。老崔驾驶着自己的二手皮卡载着媳妇又进城了。进城后老崔和媳妇分头行动,按各自的购物单开始大采购,采购完后在自己县城的房屋下集合。随着一堆堆东西放入后备箱,老崔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

    “少了点啥呢?”老崔百思不解。

    ”你在念咕啥?”

    “咱是不是少算了啥东西啊?”

    “没有啊!”

    “我总认为我们好像少买了点啥。”

    “应该没有吧。’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童谣,“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大家乐,乐淘淘,大家一齐迎接新年到,新年到!”

    ”我知道咱忘了啥了,过新年,穿新衣,咱好像都没有考虑买新衣。”

    “是啊,走,给咱们一家五口一人买套新衣服去。”

    老崔和媳妇直奔县城的汇星百货,给全家五口一人买了一套新衣,然后开开心心的驱车回家了。

    时间慢慢的流逝,转眼就到腊月二十八了。这天,崔家的长公主也放假回到了乡下。今年长公主的公司预计放假十天。

    “这回可以好好的放松下了,啥也不用管了,不上班的日子真好啊!”

    “嘿嘿,不要太乐观哦,开春了咱家的田地就收回来了,咱家就你一个主要劳动力,你得好好劳动劳动哦。”

    “切,你不会让我过年下田去给你干活吧。”

    “不会的,咱不会这么不讲情义,不过偶尔吗你可以背个背篼到田间地头去给我扯点草回来喂鸡,你从小就在重庆的城里长大,也让你体会下你老爹小时候过的日子。”

    “这个问题不大,行了,不跟你说了,回来也没啥朋友,我去找小白玩了。”

    按照四川普遍的传统是中午吃团年饭,于是老崔和媳妇在腊月三十上午就开始忙活起来,鸡鸭鱼必不可少,传统的蒸烧白,龙眼、甜肉、排骨也是不可少。在四川当地的传统是大年三十中午一顿饭的菜量,能一直吃到初六七才能吃完,而且米饭也要多煮些,留着年后吃。

    随着一上午的忙活,到中午时老崔家的老饭桌上摆满了一桌子饭菜,在简单的祭祀完自己的祖先(主要是香蜡,然后是将下午要烧的纸钱立在饭菜旁边,摆上碗筷,让老祖先人先尝饭菜后一家人才可以吃),老崔给一家五口皆倒上了一杯沱牌曲酒,大家一起举杯庆祝一家人团团圆圆。

    一顿团年饭,吃了差不多两小时,等老崔收拾完卫生差不多下午三点了。收拾完卫生,老崔开始准备祭祀祖先要用的东西。首先是“刀头(方方正正的一块带皮的肥肉)”,然后得香蜡、纸钱、火炮,酒类(老崔的爷爷生前的最爱),然后带着媳妇和闺女准备去上坟。看见老崔准备去上坟,老崔的老爹坚持要去。

    “我说你都九十了,你还去啥,你不晓得那田间地头爬坡上坎的不好走,总不成我背你啊。”

    “你就别去添乱了,让他们三去就行了。”老崔的老妈也嚷到。

    “行吗,到了你祖祖、婆婆、爷爷的坟上记得帮我说下,我年纪大了,不方便去看他们了,让他们不要生我的气。”

    “知道了,我们走了。”

    “按照祭祀的传统,首先需要祭祀辈份最高的长辈。老崔一家人来到老崔的祖祖的坟前,由于两个祖祖的坟没有埋在一起,另一个埋在一个坡上,很难上去,老崔家一般都只在一个坟上统一祭祀。

    “这是我的祖祖,也就是你们俗称的曾祖父曾祖母,我也不知道你该喊什么了,你叫祖先就行,来给你的祖先上香,一会我来点鞭炮。”老崔对闺女说到。

    祭祀完自己的祖祖后,老崔带着一家来到了自己的奶奶的坟前。

    “这是你的曾祖母,但说真的我也没见过,你爷爷很小的时候她就去世了,快给你曾祖母上香磕头,让她保佑你平平安安。”

    “好的。”

    一家子人最后来到了老崔的爷爷的坟前。

    “这是你曾祖父,当年你还在你妈肚子里那一年去世的,他老人家当年活了94岁,算了高寿了,你们也算是见过,来,把酒给你曾祖倒上,这是他最喜欢的。”

    “好的,曾祖父,我来给你拜年了,来喝酒。”

    祭拜完自家的各位老祖先人,老崔带着一家又来到自己弄的鱼塘边。

    “这是我找人挖的鱼塘,你看这水好清啊,这可是真正的山泉水,唯一可惜的是要明年才能放鱼苗。”

    “那等你的鱼长大了,我以后从重庆回来就来这钓鱼。”

    “可以的,我还打算在塘边栽点果树,倒时有果子吃。”

    “哇,咱家以后是不是啥都能自产自销了啊。”

    “差不多吧,你爷爷在另一片地还弄了个小型果园呢。”

    “走,带我去看看。”

    随后老崔一家来到老崔的父亲当年弄的果园,里面有老崔的父亲亲手栽下的柚子树和核桃树。

    “你以前吃的柚子和核桃就是这里产的。”

    “知道了,走了,走了,天都要黑了,我们回家去吧。”

    老崔一家子回到了家,准备开始贴春联和门神,以及挂灯笼。老崔按照以往的经验拿出一些面粉然后加入冷水放在锅里,在自己的灶了开始制作浆糊。待浆糊冷却和老崔和他的女儿开始贴春联和门神以及福字。

    “左边往上一点,不然歪了。”

    “好的好的。”

    “老爹,这门神乍贴啊?”

    “这个你以前没弄过吧,这贴门神可得有些讲究了。让我来给你说道说道。”

    在古时候,门神的作用是驱鬼辟邪,而在现代主要是用来祈福的。门神分为驱鬼门神、祈福门神、文将门神、武将门神等种类,普通老百姓大多是贴祈福门神,比如福禄寿三星、天官赐福、和合二仙、招财童子等门神。贴门神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是在大年三十的下午贴门神,因为人们往往会在上午做大扫除等工作,所以可以选择在下午的时候贴门神。之所以要选择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贴门神,是因为这时候家里人都已经回家了,而且贴上门神之后,家里就不能再进新人了,否则门神会以为新人不是自己家里人,而会降灾给他。不同生计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门神,比如做生意的人可以选择招财童子、赐福天官、五路财神等门神,而上班的人可以下廁文官门神、宝马瓶鞍等门神。一般来说,农村的门都是双开的,也就是左右分开,那么贴门神的时候,就可以左右各贴上一张,以脸相对表示同心协力的意思,如果是在商店买的话,则商家售卖的门神都是对称的,不用自己区分哪张应该贴在左边,哪张应该贴在右边。

    “哦,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啊!”

    “当然了,你小时是在城里长大的,那时城里基本上不贴门神了,我小时在农村长大,,贴门神是每年必备。”

    “还是你的童年有意思。”

    “是啊,那时虽然吃的差穿得差但过年还是很有年味的,不像现在的城里,一点年味都没有了。”

    父女俩贴完门神和春联,老崔的媳妇差不多把晚饭也准备好了,一家人开始开开心心的吃晚饭。

    吃完晚饭,收拾好卫生,老崔将准备好的红包拿出来,红包里面装着崭新的人民币。老崔恭恭敬敬的将两个红包拿给父母,祝他们两新年快乐,健康长寿;老崔将另一个红包拿给自己的闺女。

    “来,闺女,你的压岁钱。”

    “哇,我还有压岁钱啊,我都上班了哦,自己赚钱了哦,不要了吧。”

    “只要你还没成家,你就还是个孩子,拿着。”

    “好吧,我也给你们和爷爷奶奶准备了的,你们等着,我去拿。”

    “好,娃儿懂事了。”

    随后,老崔的闺女拿出四个红包分别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并祝他们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