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穿越指南
繁体版

第五章(当铺篇):如何在短时间之内,赚得盆满钵满?

    咳咳,这可不是让您提取罂粟花的果实,来牟取暴利,总的来说要是有违法乱纲,本社是决不允许此事。

    我们说的快速盈利方式,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稀罕的外来事物,你也无法准确的推算其价值几何,就像下面某个小说的桥段,还出现了塑料盒饭,存留至今的名门望族所敬仰的一种神器[38],这不就是扯谈的小说桥段。

    [38]这一桥段就是《我在万界送外卖》的经典,中途在穿越回去换个真金白银,然后再穿越回去,就可以贸易一些日常琐事,但这个用途不大。

    当铺,就是牟取暴利的一种手段,但自身您的物质文化得有丰富的底蕴,换句话说,异域的物品都是值钱宝贝。

    哎,这位旅客我还没有说完呢,啥,你非得自己尝试一番。

    “来人啊,我有物来典当”(迫不及待的淫想着资产的权倾四方,富可敌国)

    “这位客爷,您拿出您的物什,自有掌柜为您估算价值几何~”

    您拿出现代上等的普洱茶(饼),“当多少,这位客爷您是大当、大按、大押还是小押?”[39]

    “呃,这是个什么玩意”怎么样,是不是不心里自己暗自商讨了半天,都无计可施,(扯)一把拦住您,还是给您说明一番。

    [39]历朝的典当方式都分这四种:大当、大按、大押、小押。

    严格来说,大当就是有钱人的手段,就是因为其当期长、利息低,一些富户会把一些贵重的皮草、首饰、古董等物品拿到大当中去。

    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为了当物取钱,而是把当铺当作保险库,这叫寄当。

    因为当铺一般也会将抵押物妥为保存,他们所付的利息,只是当作保险费罢了。

    另外,亦由于大当的利率较低,当期也长,故有的人认为自己不能在短期内偿还,就往往光顾大当。

    换句话说,大当相比于剩下的三种当铺方式,利息低、要求归还银两的断期(最长为三年)是四种较长的,而且比较公正的就是这一种。

    您老不着担心您会找不到这样的当铺,大多在地方所立的当铺都有(除了一些私营的当铺仅供后面两种),利息少,我给您找个数据来分析一下。

    大致就是一两银子取铜钱三分,大致就是现在在银行存款一百元,每月给您三分的利息,一年下来也没有三毛六,但要是是银行拨款给别人,就得收取五毛的利息[40]。

    [40]每两银每月收三分,每逢冬季(十至十二月)则减一个月息。

    大按─此类财力不及大当,规模亦较小。

    按期是两年,月息为两银三分(每两银取其三分),但还是富户居上的选择方式。

    大押─一(一年)期满,月息也是三分(但是每一两银子取其三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是永不贬值的物品抵押[41])。

    [41]什么是永不贬值的东西,那就是真金白银(铜钱除外),在明清交际除外,货物贸易的频繁就是运用白银,典当不要多少铜钱。

    资金(也就是允许您估计的价格)、规模较大按次之。

    小押─此类无论财力、押期均属最弱、最短(要求归还的三个月,允许宽恕其一个月),然利率最高(一两银子取一钱【也就是一百块钱取一块钱】)。

    而小押亦被称为“雷公轰”,因为人们认为当铺的小押,乘人之危,期短而利息高,为“九出十三归”,该遭老天爷诛灭云云。

    但这个计算利息的方法,并不存在于元代诸多的押款方式,更多的还是一些不平衡的贷款方式,一些人(多是权贵子弟)为牟取暴利,曾提价至一两五钱,更有甚者,押期减半要求归还,甚至强行劫人他物来充当利息。

    哎,您问那典当铺子外头的招牌是干什么的,没什么,不是噱头,只是图个吉利[42]。

    [42]当铺的独门标志为“蝠鼠吊金钱”,因为蝠(蝙蝠)与“福”谐音,而金钱又是利润的象征。

    明白了嘛,这才是所谓的挂羊肉卖狗肉,这位亲,您要问不及时拿钱物赎回,会怎么样?

    呃,怎么说吧,您所典当的物什(即物品)就被所列为当铺的存档,但这不意味着您不用拿钱赎回,这利息还是要付出的,除非您所当的物什是死当一类[43]。

    [43]死当就是一次性当掉典当物品,放弃赎回的权利,当金高于自己估算价值。

    举个例子,盔甲、丧服就是死当之一。

    就是你所出的价格是五两银子,掌柜的也能出个六七两银子。

    活当与死当相反,能拿到的当金较少,而花费的手续费较多,什么是手续费,也就是富道人家所赎回的余钱。

    哈,您还问,能不能货比三家牟取暴利。

    在现代社会的固有思想理念,可以等差获取牟利。

    比如,张三拿着一件皮袄到甲当铺来当,但对于甲当铺所出的估价不满意,他自然会“货比三家”,再到其他当铺去试一试。

    但最终的结果,张三不可能得到更高的估价。

    为何?

    因为甲当铺的伙计已经在张三的皮袄上动了手脚。

    他在给张三折叠皮袄的时候,在折叠方法上,使用了当铺之间通用的暗语,其他当铺的伙计拿到皮袄一瞧,就知道这件皮袄已经在别家看过了,而且知道之前给出的估价,因此不会给出更高的估价。

    其他的贵重物品,当铺伙计也有办法做上记号。

    这里面的行话就体现在所当的当票里,就像“写,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缺边少沿,破损不堪”之类的,看似前言不搭后语,其实另有蹊跷。

    当铺把袍子称为“挡风”,裤子称“又开”,狐皮称“大毛”,羊皮称“小毛”,长衫称“幌子”,戒指称“圈指”,桌子称“四平”,椅子称“安身”,金刚钻称“耀光”,珠子称“圆子”,手镯称“金钢箍”,银子称“软货龙”,金子称“硬货龙”,古画称“彩牌子’,古书称“黑牌子”,宝石称“云根”等等。

    而且当铺还将一至九的数字写成“口、仁、二、比、才、回、寸、本、巾”,看看这些煞费苦心、绞尽脑汁的布局,你不上当才怪那。

    当票是当铺收当后付给当户的书面凭证,也是当户日后赎取当物的唯一凭证。

    不记名,不置办挂失的,当铺认票不认人。

    内容通常包括:铺名(当铺的名称)、地址、当物(所当的物什)、当期(期限归还)、当本(自己所估算的价值几何)、利息、借贷双方责任等项。

    一般按规定格式用“当字”书写,具体就暂时参考现今的当票。

    [44]在字体上也有别具一格的风格,详情见下面的注释。

    不记名,不置办挂失的,当铺认票不认人。

    内容通常包括:铺名(当铺的名称)、地址、当物(所当的物什)、当期(期限归还)、当本(自己所估算的价值几何)、利息、借贷双方责任等项。

    一般按规定格式用“当字”书写,具体就暂时参考现今的当票。

    [44]在字体上也有别具一格的风格,详情见下面的注释。

    当铺对当票管理是非常严的,正所谓“百铺百票样式”,都曾专门刻板印制以防假冒,急需有钱的情况下,是可以将此票当卖,让他人凭票赎自己当的东西,可谓是两头赚。

    当票上除印有上述固定的内容外,还有手写的文字,如有关当物名称、质量、数量、典当金额等内容,字体采用本行业的特殊文字。

    只有当铺道内部的人才能辨认,外行人(就连一些书法家)都很难辨识。

    文学名著《红楼梦》第57回有一节描写了林黛玉、史湘云因不识当票而遭众人耻笑。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当字比草书还草,字体又别具一格。

    俗语有回“当店字有头无耳”之说,确实难以识别。

    如当票上常将“衫”字写成“彡”字,将“袄”写成“夭”字,“棉”字写成“帛”字;又如把“皮袍”写成“皮夭”,“花梨紫檀木”写成“紫木”,玉器写成“假石”等;再如银钱数字都是用“壹”到“拾”的大写,第一个字特别大,下面的数字又草又密,简直像画符一样。

    更有甚者,直接不是正儿八经的壹至拾的安排,而是口等(见44的注释下行)

    当票上采用这答种神秘文字,其目的一是可以防止第三者冒领,通过询问物件形状及质典数字等,进行真伪辨别;二是当铺有本店的特殊文字,可以作为本店的特色

    但您要注意的是,您所当的物什,可能远不止自身所买的价格,如花一万块钱买的项链,即使当铺认定为八成新,也绝不会估算于一万钱来出售,只会低于一万钱。

    还会按照规矩最大程度地贬损当品,比如一件八成新皮袄,当票上也要写“光板五毛”“虫咬鼠啃”来衬显一个当铺的“物来皆纳”的风格。

    您别以为此等这番,您就能投机取巧当上个当铺的人员?

    当铺里的职员是不自由的,上到掌柜、坐柜、站柜,下到普通的小伙计、学徒,都必须住在柜里,既不能随便回家,也不能带着家眷。[45]

    [45]当铺里面的各行各业的从业人物,都会在后头一一说明。

    以晚清为例,当铺里的职员每五年才能放一次假,允许回家探视亲人,假期是十个月。到了民国,变成了每三年放一次假,假期是6个月。

    职员回家时,所携带物品都必须经过专人检查后,才能带出当铺。

    这是因为当铺里有很多值钱的物件,防止职员偷盗夹带。

    同时,当铺在元朝所带来的经济利润也不容小觑[46],

    [46]《元典章(礼部:解当铺)》翻译过来就是:当时各地的僧人,财富很多,于是建制私人房产,用来开设当铺。

    另外据记载,大护国仁王寺质贷出去的钱就多达26万余锭,农桑之本居全国经济第二。

    时间一月一收,看似极为合理,但稍微斟酌一番,就会发现其中奥妙。

    “明一暗二”,“过五不过六”。

    所谓明一暗二,是指当期到期后,当铺并不立即处置此物品,而是继续保留一个月——这是明规则。

    事实上,这一个月过去后,当铺还会暗中继续保留一个月,相当于实际上保留了两个月。

    当铺这么做,是防止当户在当期到期后,突然手头有了钱,想要把当品赎回去。

    当然,遇到这种情况时,当铺会狠狠地敲诈当户一笔,从原先兴许的一月一钱,增至突然变卦的违约费,赠至二钱五分。

    所谓“过五不过六”,是指当铺在收取利息时,三十五天按照一个月计息,三十六天则按照两个月计息。

    虽然只是一天之差,但利息就翻了一倍。

    事实上,当铺的暴利,正是来自对于当户的盘剥。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踏进当铺的大门,正所谓,“穷死莫典当”。

    什么,您问我为什么又跑偏,为何不见暴利之举?

    那我可要和您细说一番,当铺的一些规章制度。

    典当业的经营管理,在工作流程及分工合作方面是颇讲究且自成系统的。

    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又有严格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一般情况下,当铺内的职员约分为六七个职别,现介绍如下,您还可以投其所好报名:司理─即经理,管理当铺内的财务如筹划资金、增减资本、监督帐目等,为当铺中的顶头大伙计、部分为股东兼任,但不同于会计。

    掌柜─负责验物、定价、决定收当与否,直接与顾客交易,即所谓“朝奉”,这一点小说称之为管事。

    票台─负责填写当票及当簿登记等事务。成交后,一般掌柜以口唱,票台听录方式进行。如收取当户之抵押物后,由柜台高声报出其顺序号码、名称、当本等,再由票台边听边将各种数据分别笔录于当票和当簿之上。

    当铺里的将军一职,大意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皮匠胜似[47],即是伙头,负责店内员工膳食,闲时亦要协助当铺内的一些杂务,这一点,着实是轻松没有什么忌讳口之物什。

    [47]“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摺货─负责抵押物的包裹、保管及挂竹牌作标记等的工作,也就是管着把所典当的物什放往高处,与下一个职官相符,大致就去除了追廋猫的职要。

    追瘦猫─当顾客来当物或赎物时,追瘦猫便包好抵押物放到货架或从货架取回给客人。

    后生─即打杂,是未满师的学徒,负责上述除掌柜交易外的其他业务中的辅助性工作,如(其他要职)逢缺勤或一时繁忙,就去顶替或协助工作。

    典当铺子里的当铺设施,也有一些物什,格外的引起了您的注意,现在香港澳门的地区,还保留着一些的旧有制度。

    遮羞板──俗称遮丑板,进门后的大屏风,使街上行人见不到店内的情况,其次在公平交易中,也保障受利者的权利。

    马纸──即是号码纸,是系在押物上的纸条,以便日后在货仓寻找。

    (号纸和当票一样要妥善保存,放至柜台上,贴好号)

    码房──麻将馆内开设的押物房,由当铺派人主持。

    月历──指农历。

    由于农历比公历的计算是每月少一至两天,而过了一天就要多付一个月利息,这典当铺就按照农历的计算方法,切不可按照阴历来计算。

    其它

    出质──把物品典当的动作。

    典物的人叫出质人,此名称现为法律上采用。

    落码──在麻将馆内,赌徒将身上物品典当〔即“落”〕,以换取现金或筹码〔即“码”〕。

    杂架──指钟、古玩等物品,起源于1930年代[48]。

    [48]也有可能是安放一些西方物什的安排。

    断当──典当品于典当后都会有一个限期予出质人赎回,但于限期到期仍未把典当品赎回,该等物品将被视为“断当”。

    流当品──逾期未赎回的典当品。

    典当限期过后流当品便会归当铺所有,一般都不能再赎回。

    大耳竉──俗写为大耳窿,起源于香港开埠,他们会把硬币放在耳孔,示意有钱借给人,因此称为大耳竉。现在指放高利贷的人。

    种虫友──专门在物品上做手脚,然后向当铺骗取金钱的骗子[49]。

    [49]物什由外头人做手脚,也有许多手段,此章不表。

    九出十三归──从前当铺收取的利息计算方法。即物品值十元,但实际只借九元,但赎回却需要十三元。现已不复存在。

    雷公轰──指“九出十三归”的押物利息与雷公轰般可怕,值十元实际借九元九,但赎回却需要付出二十七元。

    嗯,您问为什么在元朝早期的当铺,都是僧人把关?

    和尚慈悲为怀的开当铺,心里却极黑。

    和尚开当铺,其实是有理有据,和尚开当铺,起源自南北朝佛教盛行,许多和尚出此下策就开展了当铺,更有甚者梁武帝崇尚佛学,更是将自己当了[49]

    [49]梁武帝萧衍共出家四次,普通八年(527年)3月8日,出家三日返回,大赦天下,没有赎钱,但第二次也就是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大般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

    前前后后当了有所四亿钱,三国魏晋南北朝四亿钱,是个什么概念,我们不得而知,但足以看出权贵在当铺所当的价值几何,其次权贵也曾关顾当铺。

    时间再度发展至隋唐前期,唐朝前期佛教盛行[50],但到了唐朝中后期,唐武宗李炎,大兴灭佛但同时也崇尚道教。

    [50]杜牧(公元803生——约公元852逝世)曾题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灭亡之后,陷落于五代十国的混乱之际,(后)周世宗柴荣的灭佛运动,导致佛教传承极为受损,到了宋朝停止了寺院的废毁,派沙门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去印度求法,派近臣张从信往益州(今成都)雕刻大藏经版。

    朝廷设立译经院,恢复了从唐代元和六年(811)以来久已中断的翻译。

    (宋)太宗赵匡胤亲自作《copy新译三藏圣教序》,原先的《三藏圣教序》是由唐太宗李渊和王羲之(所爱好的人藏于家中,临摹一体而成的)。

    译经院培养翻译人才,改名传法院。

    为管理流通大藏经版而附设印经院,天禧年间末(1021),全国僧尼比较宋初增加了很多,寺院相应增加,近四万所。

    寺院拥有相当数量的田园、山林、池塘,得到豁免赋税和徭役的权利,经济富裕,举办起长生库和碾顗、商店等牟利事业。

    到徽宗时(1101—1125),由于笃信道教,一度命令佛教和道教合流,改寺院为道观,并使佛号、僧尼名称都道教化。

    这给予佛教很大的打击,但不久即恢复原状。

    而元朝的佛教态度,一直是处以高度的地位,自1269年,遵循世祖忽必烈的命令,八思巴为蒙古人创造了新的文字,这种新文字被称为都尔巴金或方体字,该文字受到藏文字母的影响。

    不过,这种方体字只是暂时流行了一段时间,而蒙古人仍继续使用那种模仿畏兀儿字母的文字,二者只在书写形式上有所区别,这种文字已经成了他们的民族文字。

    和忽必烈一样,他的继承者大部分也是虔诚的佛教徒。

    首先是他的孙子铁穆耳,在忽必烈之后,他成了帝国的统治者,于1294—1307年在位。然而,忽必烈的另一个孙子阿难答,尽管他的名字属于佛教徒的梵文名,但他倾向于***教。

    他熟悉《古兰经》,擅长阿拉伯文,是唐兀惕地区,也就是今宁夏的长官,并在当地热情地宣传***教。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和尚的诸多特权就显现出来,但至今仍不能明白,蒙人在入去中原地区之前的时候,有无推崇佛法[51]。

    [51]在百度百科“元代佛教”中,说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1260)至元顺帝(1368)的一百零八年元代佛教发展。

    元代管理佛教的机构,最初设总制院,即以国师为领导,后又设功德使司(简称功德司)。

    至元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称宣政院,扩大管理职权,且在各路设行宣政院,代替了功德司的事务。

    僧官如僧录、僧正、僧纲等,也都由宣政院管辖。

    后来到至顺二年(1331)撤销行宣政院,另于全国设立广教总管府十六所,掌管各地僧尼事务。

    元统二年(1334),又罢广教总管府,复立行宣政院。

    元代寺院和僧尼的人数,据宣政院至元二十八年(1291)统计:全国寺院凡二万四千三百一十八所,僧尼合计二十一万三千一百四十八人,若将私度僧尼姑算在内,恐怕还不止此数。

    这一数据,就是您所在当铺谋差事的大多就是和尚,典当的分类就分为寺庙典当、私人典当、官府典当三种,前面寺庙典当我们已经客观的分(扯)析(谈)了

    再来说说,官府典当,最大特征就是名字很雅致,在有关元代官办典当行的记载中,元世祖(忽必烈)曾以钞五千锭为资本设立公典,称“广惠库”,放贷收息。

    这说明在元代官办典当机构也十分发达,朝廷是在继续支持官办典当业的发展。

    官办当铺的名字都起得相当不错,除了上面说的“广惠库”,还有叫“周急库”的,经营宗旨也比较纯正,收取利息很低,是专门照顾贫民的。

    元朝朝廷针对当铺业的繁荣,出台了一些法律规范。

    在民办当铺领域,元代的贵族、商人也大都热衷于经营当铺行业,皇帝还常常以当铺作为对寺院和王公大臣的赏赐。

    这一时期,回鹘人在当铺的经营活动中表现得相当活跃。

    窝阔台攻破金国后,一批西域商人到中原来做生意。

    这些人主要是回鹘人,他们的拿手好戏之一,常常是以当铺的形式放贷。

    他们管这叫“羊羔利”。意思是:借出的本金好比母羊,下了羊羔,羊羔又长成新的母羊,如此子孙不断。

    窝阔台时期,不少大臣上书要求为民解困。

    窝阔台采纳了这些意见,下令凡是借了贷款的困难平民,都由官府代偿,利息只付到与本金相等为止。

    就这样,官办当铺就此发展起来了,再说说最后一种当铺方式,民办当铺。

    民办当铺看似是一早就发站起来的新兴发展方式,但其实只有僧办当铺的数量减少,才出现在历史舞台,又因为经济的蓬勃发展,大批商人加入当铺行列,因此民办当铺十分兴旺,并逐渐成为经营当铺的主力军[52]。

    [52]《白话碑集录》:寺院当铺四十余所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

    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元朝朝廷还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

    这些都促使元代商业继续发展,自然带动了当铺业的繁荣。

    元代的当铺,基本沿用前代名称,称为“解库”、“钱库”,并由此派生出“解典库”、“广惠库”、“周急库”等。

    元代寺院的“质库”活动十分活跃,质库就是押物放款收息,但同时只是收利息最高的,同时所押物的物种也有很多[53]。

    [53]除一般的金银珠玉钱货外,有时甚至还包括奴婢、牛马等,普通劳动人民则多以生活用品作抵押。

    总之,要想通过典当来发家致富,只能依仗自己所典当的死物(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是死当)的价值出手,图个本利在好发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