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穿越指南
繁体版

第四章:百姓娱乐项目真不少,至今诗词歌赋还遗存

    上文我们讲述了元朝贵族面对刑法的相关情节,有不少穿越者表示想要去耍一下子,就是秉持这样的理念,我社才专门开设了此章节了。

    那么在元朝的百姓平常都有什么放松的娱乐项目呢?

    下章我们讲述贵族的娱乐项目,“每逢佳节胖三斤”不是没有道理的,虽说元朝假期很短,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全年无休,另外一种是16天,还有80天放假时间。

    但都不算太长,尽管这样,人们还是只要每逢佳节大街上都十分热闹,人山人海,元朝人也有自己的玩法。

    平民百姓也可以玩斗草、打秋千、蹴鞠、藏阄等活动,究竟是怎么个玩法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斗草:文斗与武斗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出自《临江仙》

    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出自破阵子

    根据资料记载,斗草在元朝中受欢迎的程度不比唐宋时期逊色。

    每年的二月份,贵族人家与平民百姓都会组团去旅游,游山玩水。

    斗草也通常是在清明节或者端午节前后几天去踏青的时候进行,又可以叫做“踏青斗草”。元朝人玩斗草,也能称之为“斗百草”。

    能斗草的人要么就是帅哥美女,要么就是才子才女,偶尔会有小孩参加,大家追着跑着,场面一度热闹!

    斗草是元朝百姓每年必玩的项目,走到哪都能玩起来,不分场地。

    那怎么个玩法呢?

    斗草,也分为两种:文斗与武斗。

    很简单,就是赛前双方准备好自己觉得有劲的草,大多都会选择车前草,然后将草交叉为“十”字形,两人就可以开始用力气了,最后草没断的那个就是胜者。这种比拼拉力与草的韧力的玩法,就叫“武斗”。

    “文斗”也是智力与行动力的双重配合,主要都是女孩玩。

    女孩在规定的时间内采集草种,越多越好,然后分为两队,开始互相说草的名字,哪一方能说到最后哪一方就获胜了。

    “文斗”比的就是对植物知识的掌握,还得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由此可知元朝时期就开始边玩边学了。

    打秋千、踢“蹴鞠”

    秋千,刚开始是叫做“千秋”,后来百姓们为了避讳这个词语,就改成了“秋千”。

    元朝时候的秋千基本都用比较粗壮的树枝,再系上彩绳就可以玩了。

    现在的秋千在元朝的基础上将彩绳改成了绳索,中间也会按上踏板,这样更方便玩耍。

    不光是元朝的幼童喜欢,就连我们现在的大人小孩也都喜欢秋千,秋千已经是童年必备项目了呢。

    除了秋千,元朝的百姓还非常喜欢玩蹴鞠。

    蒙古人向西部扩大时将蹴鞠也带去了欧洲,元朝建成后,蹴鞠也一并元朝百姓的之间流行,包括一些名门贵族,都颇爱这项运动。

    关于蹴鞠的叫法,每个朝代的叫法都不一样,有叫是“蹴圆”的,也有叫“蹴球”的,还有其他一些的。“蹴”指的就是用脚踢,“鞠”的历史最早是一种石球,后来演变成了一种皮革包着米糠的球,所以“蹴鞠”就是一种用脚踢球的一种活动。

    蹴鞠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对于我国现在足球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很有可能足球就是蹴鞠演变过来的呢,足球的祖宗就是“蹴鞠”!

    藏阄

    藏阄,在元朝有很多种叫法,又能称为“藏钩”、“藏驱”、“行钩”……说的就是把手环、戒指这种东西,大多指的是古人佩戴在手上的装饰品。

    藏阄这种游戏没什么难度,玩的时候先分成两对。

    如果玩的人总数是个偶数,那就平均分配,倘若是奇数,元朝就把那个多余的叫为“飞乌”,想去哪边就去哪边。

    比赛开始以后,一队的人就商量好把戒指、小首饰放在哪个人手里,随后每个人都把手攥着,让对方猜猜东西在谁手里,猜中了就赢了,猜不中就输了。

    大家是不是觉得元朝百姓玩的很无聊、很幼稚呢?

    小孩子玩一玩就叫童真,大人们如果玩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在“装嫩、装可爱”吧。

    藏阄最早是在辽宋时期产生的,那时候还只在宫里才能看到。

    等到了元朝的时候,就不单单属于宫廷游戏了,元朝百姓们都开始玩了起来,可能是元朝的生活太无趣了,才会想尽办法找乐子。

    元杂剧

    元杂剧就是元曲,在宋朝时,杂剧就是以搞笑滑稽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表演,与我们现在的小品差不多。

    元曲最早是从宋朝开始流行,当时还只是简单的歌唱,发展到元朝的时候,百姓们就将简单的歌唱改成了一种戏曲,将元杂剧与散曲合并,组成了新的元曲,元朝百姓把元曲叫做“北曲”,因为元曲在元朝太流行,后人们才又有了元曲一名。

    元曲,在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不仅在思想上、成就上,还是艺术文化上都十分具有特色,曾同唐诗、宋词一起被人们称为“中华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元曲在元朝时期十分风行,百姓们都喜欢去戏台喝着茶观看,看入迷了有时候一呆就是一天。

    说到看戏,不得不插一句,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被爷爷奶奶带着,去村里的大舞台看唱戏呢?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选》

    动物表演

    在元朝,大街上经常有人训练动物,以杂耍为生,元朝百姓将这种动物表演的游戏叫为“禽戏”。

    曾经有个叫陶宗仪的元人,有一次路过杭州,就见到一个禽戏表演者,他前后有七只大小不一样的乌龟,他先把乌龟放在桌上,发出口令后乌龟就开始爬行。

    先是一只最大的爬到桌子正中间,随后就是第二只大的爬到第一只的龟背上,紧接着一个个按大小爬好,最后就是最小的爬上去,然后尾巴朝上,把身体立在其他乌龟的身上,从远处看这七只的造型就是座宝塔,称之为“乌龟叠塔”。

    在元朝的街头还表演过蛤蟆,《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二载中就有禽戏蛤蟆的记载,说的是九只蛤蟆,最大的一只坐在小墩上,剩下的八只按两列,一边四只这样坐。坐好以后,先是最大的那只叫一下,剩下八只一起叫,大蛤蟆叫了几声小的也要叫几声。

    最后小蛤蟆一个个都蹦到大蛤蟆前边,先点头再叫几下,然后后退,就像在告诉人们表演结束了一样,趣味十足。

    可能受到了元代禽戏的影响,以前我们在大街上也能看到熊或猴子表演,但现在街边表演几乎没有了,想看动物表演就只能去动物园、海洋馆又或者是马戏团什么的这种地方了。

    蒙古赛马

    受蒙古贵族的推崇,元朝的人们将马上运动与兵役融合到一起,一遇到什么大型的活动赛马就是其中一项娱乐活动。

    在元朝,不管是男人女人,还是老人孩子,没一个不会骑马,好像骑马就是元朝人自带的一种技能,元朝百姓在五岁开始就能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了。

    元朝的蒙古人是统治阶级,赛马就成为了元朝高层的娱乐项目之一。

    但后来由于马的价格比较廉价,所以赛马也成了百姓的玩法。

    以前的时候还分为赛马、射箭、摔跤三部分。

    元朝的赛马流传至今,一般都在那达慕大会上举办。

    到那时,方圆百里的蒙古人都会前来参加,赛马场上一下就热闹起来。

    元朝人们赛马的时候,就是以旗帜或口号为令,旗帜一挥或口号一响,立马就飞奔出去,周边都是人们在加油呐喊,谁先到了终点谁就胜利。

    元朝在赛马结束以后,都会颁发奖状,获胜者的马匹与骑手共同站到冠军人,由专门说完赞马词后,就往马匹的身上撒奶酒,这在元朝人看来是非常光荣的。

    元朝人喜爱斗鸡

    斗鸡在民间盛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诞生了,在汉朝的时候,刘邦的父亲就挺喜欢斗鸡,刘邦甚至还建造了一个一比一的斗鸡场,而到了元朝,斗鸡逐渐发展成赌博的一种,元朝百姓还专门负责给官员们饲养斗鸡,提供斗鸡馆供他们玩乐。

    百姓们斗鸡的地方大多是在乡镇的宽阔地方,也有固定的斗鸡场。

    斗鸡的时候,参与者每个人挑一只自己觉得最厉害的公鸡出战,两只鸡放在一起后,一只就会对另一只发起进攻。

    两只鸡经过长时间的啄咬,倘若中间有发现它们没力气了,鸡的主人还会把水泼向它们,精神起来重新到战争中,知道有一只公鸡败下阵为止。

    斗完以后的场面非常凄惨,两只鸡的鸡冠血流不止,叫就叫不出来,想想鸡生也很可怜啊,被人们当成输赢的赌注。

    顶针绪麻、拆白道字

    除了以上的娱乐活动,元朝人还会玩一种叫顶针绪麻的文字游戏。

    该游戏只适合文人学者或者古代的富家小姐玩,先看顶针绪麻的前两个字,“顶针”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一个顶一个,而顶针绪麻正是这样,就是用上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做下个词的开头第一个字,就像我们现在玩的成语接龙一样。

    顶针绪麻通常是三个字以上,举个例子:门外有条街,街内有个巷,巷内有个庙,又例如:“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这都可以。

    元朝不光有顶针绪麻,还有句中顶针、句间顶针、句句顶针等各种玩法,元朝人将这同拆白道字、出口成章当成一种娱乐方式,是古人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才华的标准,元朝百姓在酒桌上喝酒时也会玩顶针绪麻。

    跟顶针绪麻差不多的还有拆白道字,元代时期也很盛行,常常被人们用在酒令上,玩法就是将一个字拆成两个字,也能换成一句话。

    元朝的拆白道字影响力也颇大,各种元朝戏曲都会运用进去。

    总之,这就是元朝百姓能玩的东西,那么我们下节再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