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穿越指南
繁体版

第二章 骑马?象辇?驴车?不不不,还是船行水运吧(交通)

    好啦,上章我们初次了解元朝都城的背景,下面我们成功的魂穿为一名花子(观众:能不能不老是花子啊),就来简单的置办点交通吧,大家多花点银钞图点便利吧(哎,那个观众现在的历史节点还没有到达元朝的“通货膨胀”时期,且暂且搁下,看看别人的眼光)[0]。

    不过这超前的历史观念,值得我们每个历史穿越社学习,但是元朝的交通选择,也真的是个问题。

    倒不是,阿龙在这里危言耸听,元朝或许不是货币发行量最多的一个朝代,但绝对是市值贬值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之一。

    [0]早在1227年的时候,正值金宋元并立的时候,就已经刊印纸币发行,而西夏也是在这一年土崩瓦解,带领者享有“成吉思汗”美誉之称的铁木真病逝于西夏的六盘山,并且在撒手人寰之前,提出“联宋攻金”的计划,企图消耗宋朝的有生力量。

    从自古交通工具发展,,我们应该首选......

    “八抬大轿,给我们整一个~”

    呃,这位旅客您不要激动嘛,轿子自然是有的,早在宋代就有了两人轿子、四人轿子、八人轿子的款式,但您要知道有些场合轿子不要选择人力抬轿子,以免出现踩踏事件。[01]

    [01]北宋出现四人轿示,南宋元朝之交出现八抬大轿,清朝更是到了乾嘉年间,官员爱马车不爱轿子的现象,大多解释与本书朝代不相关,不表。

    这可不是阿龙再次危言耸听,往往能够出现踩踏事件的,都是让您和您的轿夫都尸骨无存的,就算您侥幸活了下来,但难免不得要些药物调养,在床上躺个十天半个月也不是不可能的。

    那是个什么动物能够将您踩踏成这样,要知道马仅仅是让您躺在病床上几个月,顶多是肋骨崩裂,再魂穿回现代医学也是可以修复好的,当然古代也还是有几位良医的,本朝就有好几位,所以不必担心啦。

    但在后文,阿龙会提到:穿越回元朝,就医之前得擦亮双眼,虽医者仁心,但也分三六九等,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但这不是意味着你凭借自己独特的肌肉,再加上看历朝历代电视剧的迷惑行为,缰绳一套,就善莫大焉,事实上,驯养马儿最次也该是,缰绳一套,奋力翻身上去不等烈马回转身子,手持皮鞭用力挥去,跨至马背,劣马也就被驯服了,要是是那百大名马[03]的任意一匹马,就得需要消耗点时间。

    马儿不敢驯服,照例高抬前腿,强行使自己站立起来,意图使马上的人摔落,也就是两脚离地,而前两脚在空中打旋,这时候没有套缰绳的,请紧紧抓住马颈上的长鬃,已经套上品质不错的缰绳,也请紧紧抓住缰绳,双腿用力夹紧马身,使马儿受到刺激,不断向左右冲撞耗费体力,直至马汗流浃背,发出一声嘶吼。

    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先是抚摸一下马儿的鬃毛,若顺从那就侧马而下,若不顺从,那就是等它休息好了,它就是表明尚有一战之力,还心存幻想,想要做最后的挣扎。

    如果属于后者,那么恭喜君上获得一匹良马,最次也是后世郭学是老先生的《百马谱》描绘的马儿。

    因为毕竟古时候的“私家车”(也就是马儿),即使技术再娴熟的人,驾照(骑马的时间)也有十年有余,也不建议单手拉住缰绳,且不说马儿有没有旧疾突然爆发什么的,尤其是在元朝马儿的卫生待遇,除了驿站的好马之外,好像都是次等的。

    那也是,给皇室贵族跑快递业务的,不仅讲究快准好的马以外,还需要足够的技术人员才行,毕竟马儿不是现在的法拉利,单手可以开,无手也可以无人驾驶开。

    [03]出自宋朝时期的《资治通鉴》,武则天驯养马儿的有关情节,悉数《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则天顺圣皇后)》名下,译文多拼凑而成,非原文,原文见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久视元年)……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不过阿龙历史君还是在这里提醒大家,开车千千万,不必单手开法拉利,没有最后后悔才醒悟,叹叹,总是以开单手法拉利以此夸耀。

    就怕自己一时爽导致罚单近近逼至,才醒悟,要是女孩子真喜欢单手开法拉利的男生,请嫁给年少多金又神有残疾的男生吧,不仅满足你的要求,还能任你开车指手画脚,毕竟他一只手肯定是打不过你的(滑稽保命)。

    话是这么说的,就算你魂穿前,在现在或许能和马打个交道的少数民族,还是劝您不要轻易尝试驯养马,不过好在只要不是大贵族在元朝,除非是野马,您不加驯养上街弄得个鸡飞狗跳的话,(除非您想将其猎杀,尝个马味,那当我也没说),那还是能用金钱缓解尴尬的啦。

    这里阿龙不由作诗一首,改明代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小令一文,附赠于《朝天子咏兜铃》有言:

    兜铃,蹄铁,声儿脆痕迹深。来来往往千百遍,全仗马一念间。军看了军欢,民听了民惧。那里去辩甚么好与劣?眼见的踏乱了此般街道,只踏的果粟尽糟蹋罢。

    说会原先上回表述的,这个动物不是他物,而是现存动物哺乳类在陆地上最大的生物——大象(哺乳纲,长鼻目,象科;一个怀胎需要21-22个月不等的动物;一个成长周期为三十年的“拖油瓶”宝宝动物)!

    元朝架象辇的时间,是自从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坐上第一架象辇后,好几代元朝皇帝,都对这豪华座驾青睐有加。

    大象不但力气大,步伐更十分稳重,大象身上的轿子也设计得高大宽敞,走起来又稳又舒适,搁哪个游牧帝王不喜欢?[4]

    还能乘机炫耀其国威,但是这种场面应该只适合那种草原广阔以及成吉思汗四大御辇圣战(东西南北的主战场好像都打过),而有种日本宣称二战是“大东亚圣战”的既视感,呃,打扰了,先。

    [2]《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乘坐在一个木制的宝盆里,这种宝盆是架在4只象的背上,象身用被火烤得干硬的厚皮保护着,并且披上铠甲。宝盆上有许多弩手和弓箭手。宝盆顶上飘扬着绘有日月图案的皇旗(见图注释)。

    而其他皇帝如:元泰定帝于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仍“造象辇”,即是例证:元朝其他皇帝还举行着象辇。

    可围观的文武大臣、市民们,却是看得心脏砰砰跳,这大象的脾气可不似牛马,万一扛着皇上发起彪来,岂不是大麻烦?

    也有大臣上书苦劝,全是石沉大海。

    所以,不要在元朝苦苦相言,可能面对你的,不是皇帝斩立决,而是有眼无神的象辇坐骑——象的亲密接触的“死法”。

    而酷爱象辇的元世祖忽必烈,还真遇到过一次生死惊魂,仿佛看到死神向他招手,所以就算您足够富有,家底也十分殷实,也不要随随便便养只象作为坐骑[5]。

    [3]《元史(贺胜传列传七十六)》记载:帝一日猎还,胜参乘,伶人蒙采毳作狮子舞以迎驾,舆象惊,奔逸不可制,胜投身当象前,后至者断靷纵象,乘舆乃安。

    幸而有贺胜保驾,不然,嗯,就没有以后朱元璋推翻元朝什么事情了,直接江山易主都有可能,而现在穿越到元朝致力于谋生于马戏团的元粉(是的,本次穿越大都一月游,各个粉丝的身份都是随机的,摸摸口袋,会有相应的户籍),就要提高十二分的注意啦,百分的精神上来,这不是随随便便的护驾,即使您喝了三斗酒(元朝一斗等于现在五升,嗯,你肚量真是无底洞啊)想要在集市上面不改色的驯象成功,就能获得元朝皇帝的青睐。

    就算你真有本事,或者你通过后世驯养大象(不过话说现在真的有正常人驯养其作为坐骑的吗)的本(作)事(弊)手段,也很难说。

    这通常情况下不现实的,因为啊,贺胜乃是忽必烈的近侍之臣,平常人能否接近于帝王之辇就不得而知啦[6]。

    [6]《元史(贺胜传七十六)》记载:年十六,入宿卫,凝重寡言,世祖甚器重之。大臣有密奏,辄屏左右,独留胜,许听之。

    说完这么危险的辇(象辇),还是说个给诸位元粉便利的行为方式吧,不然,我们这旅行社要是闹出点人命,还是承担不起的。

    嘿,至少现在我们不需要在多花心思,驾车的牲畜就主要有马车、牛车,在民间还有大量的驴车,哎哎,那位客观,你不要听到驴车就失望,要知道在汉朝曾经风靡一时呢,而且马和驴还能生出更加吃苦耐劳的骡子。

    再不济,累死了,还能发挥“生而啃食草,死后滋养草”的作用,您说的是就地埋了,也算是一种吧,但是那种仅剩下皮包骨头的那种,肉嘛,自然是找个合法的肉铺卖了呗,就谎称是马肉呗(反正都很涩)

    【毛驴:我谢谢你哈阿龙一边大快朵颐的说:不用谢哈,愿在那个世界的你没有此等疾苦,或者是下世转世为人,也吃这驴肉火烧一边含糊不清的用语音转文字写着】

    因为本社刚开始成立,只能囊中羞涩的给诸位旅客(百斤重的,请自行去我社等价银两,支持多种方式还清,而本社提供钞、银两的互换,请另去他处自己租吧),依照三至四位旅客的中等体型提供驴车服务[7]。

    [7]小毛驴的价格可能就是《元史(刑法志四杀伤)》所说的:“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

    至于这个价格是贱还是高,看以后的考证就知道了。

    当然在一些城市,还出现了专供租用的、以马或牛驾挽的“长车”[8]。

    [8]《马克·波罗游记》“大道之上,常见长车往来,车有棚垫,足容六人。满城之男女日租此车以供游乐之用,是以时时见车无数。”

    从马可波罗的记述来看,这种车有点像今天旅游景区的观光车。

    但后面那种情况大多为不常见于贫穷的城市,(其实就是后半句的原因,我社酸了)更何况,穿越社也是租不起的。

    嘿,正巧现在遇到一条河,诸位元粉想不想顺流而下看到经过景物,一览水中的景色?

    提供我们顺流而下看到各样的景物,我们可以不谨慎的回答,大致有两种方式,来游玩一番,不过要是您失足落水,可是就是看不见那所谓的龙宫。

    看到的此番景物,大为失望的你,不要灰心啊,这还算原生态呢,朝天门的牛羊肝脏不也是当做废弃物丢弃吗,虽然,这里物业却是有点不像话。

    呃,哎哎,都已经长蛆了,你怎么还捞起来,烹饪卖给其他旅客,喂喂喂,是时空管理食品安全局,我们这里疑似几个黑心商贩,对对对,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的光景[9],解决完这个心腹大患之后,我们继续哈。

    [9](之前看过一文摘,权当本插曲的资料引入了)[前至元]十五年(1278年),护城河多漂浮于(动物)内脏、粪尿等诸物,世祖多鄙薄之,差人去淘(掏)之,有能善者,不下四日还京城于旧貌,世祖面有喜色,封为百户侯后又升为他职,不详故不表,又许至四年一次淘(掏),赏印钞十千以报酬,后多为懈怠,不表。

    不过,你兴许能看到不少和您“志同道合”(同是不会游泳的)的溺水鬼,不要担心我社会袖手旁观,像您这样家底殷实的现代人,怎么你不好好贡(勒)献(索)一番。

    哎哎哎,你别跑啊(扯住),那人事也得给点呗,就这么点啊,好歹我说的口干舌燥的,什么您也渴,稍等我去买个梅汤您吃?

    想吃,别光点头了,拿钱。

    (当然前提是你不要失足立马就手舞足蹈的,将活力给累得殆尽了,否则我社让你起来可是要费一些时日,本身在大都就能生活个一月,正值酷暑,您就将就着吧,这也就是为什么让你身份是乞丐花子了,你看人家衣服多陋,不对,多凉快)

    [你:哎,我真的谢谢你。]

    再说说本朝的运河交通可是极为便利的,最著名的就是大运河工程,在隋唐建立了大运河,元朝还不够,依旧修建了不少。

    正如前前朝诗人皮日休在《汴古怀古》有云的: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百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高度赞扬,隋炀帝提出修建大运河功臣的价值肯定,但同时也对隋炀帝一大缺点作出了评析,那就是要是没有隋炀帝好大喜功的话,可能隋炀帝就能像大禹一样在青史留名了。

    (事实上,隋炀帝是遗臭万年的多,而青史留名占历史长河寥寥无几)

    所以我们再坐大运河[9]的船舶,我们可以从大都(今北京)一直顺流而下的到达今天宁波的地方,好不惬意。

    [9]大运河,并非一段,但在这里我们仅欣赏元代大都所修筑的大运河(大致是通惠河一点,其他的改章再说)。

    杭州府(今杭州),这座城市就是元代的天堂,要是你想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我建议你去杭州府一趟。

    因为在南宋末年,杭州府就已经成为现如今上海的格局,成为元代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10],人口在南宋末年432046人,虽说元代传播文化的时候,难免有些极端,肆意的杀烧抢掠。

    [10]出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的评价,真乃国际大都市也。

    但到了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杭州路仍有360850户,1834710口。

    虽后期元代曾肆意的压榨杭州百姓的资产,导致田亩数、人丁数一度大减,但在元代前期繁荣的城市主要还是杭州府占据一流的水平[11]~

    [11]黄清连《元代户计制度研究》,第128—135页。

    《元史地理志》360850户,1834710口

    哎呀呀,看样子我还是很容易扯外话题啊,现在赶紧步入正轨进行解说吧。

    而且呢,在杭州府元代还设立了市舶司,至元十四年(1277),元朝政府在攻取浙﹑闽等地后,立即在泉州(今福建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下面因史料缺乏暂不做解释)﹑上海(今上海)﹑澉浦(今属浙江海盐)四处港口设立市舶司。

    后来又陆续添设广州、温州、杭州三处。

    经过裁并到13世纪末,只在庆元、泉州、广州三处港口设置。

    咳咳,那既然提到市舶司,有没有哪位元粉愿意去市舶司谋个差事当当?

    不过,你还是先准备点资产,在您想任的港口任职,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下面告诉大家到庆元、泉州、广州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以及一些基础的路费、粮食供给[12],不要嫌弃啰嗦,免得你走错地方了,哎哎哎,您别走啊。

    什么,你要上厕所,哦,不好意思,你要小解啊,呃,那个由茅草搭建的就是,(一边走一边给你叨叨),哎,别不好意思,反正现在也没有男女厕所之分,等等,你是女生,不好意思,打扰了,色即是空(阿龙多了一个手印)。

    (冷静不说话的五分钟,什么,里面没有发现树叶什么的,晕死,元朝就已经出现卫生纸了,这不过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等等,大户人家,哎呀,先别擦屁股了,这里是阿合马宰相的茅厕,要是被他看见了,定是先劫后杀的啊)

    什么,你已经完事了,还如此镇定,666!

    不对,你脸色怎么发黄,喂喂喂,是时空管理医务局吗,对对对,还是至元十五年,是那个大都的斯密斯亚胡同(后改为东郊民港,对,就是那个让你咬牙切齿要背好久《辛丑条约》驻站外交实力的耻辱)

    半小时后......

    [12]以下的参考数据来自柏杨《中国人史纲》,若有遗漏或不恰当的数据会在下标注释

    首先是泉州(今福建泉州),嘿,这可是一个谋生的好手段,虽说百利只能谋一利,但总体来说泉州在元朝前期中期经济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波折[13]。

    [13]《八闽通志·至正近记》、《福建通志·元外纪》则是多次提到至正十七年到二十六年(1357年——1366年)的战乱(亦思法杭兵乱)。

    您醒来了,这里是现代太平间,呸呸呸,是太平医院,你的脸色还是有点难看啊,没事,我们还是上述前文,嗯,所以在元朝末期的重创泉州通航地位之前[14],还是抓紧时间勒(发)索(财)一番吧,还得凑准时间。

    当然,你要是是满腹经纶或者武艺十分了得,你成为历史人物也不是不可以,至于是青史留名还是遗臭万年就是您自个儿的选择啦。

    (换句话说,你选择这一种路的话,我社会选择直接将你摒弃,若真是这样,本社所应承担的责任,概不负责)

    [14]泉州港的荣耀是在这场战役打响前,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东方第一港”,并借此优点,忽必烈大力鼓舞泉州市舶司的进出口情况。

    那你能够勒(索)索(要)一些什么物品呢?

    经泉州港进口的香料就有58种,宝货珍玩12种,工业原料27种,纺织品19种,金属物9种,器用品6种,副食品7种。

    经泉州出口的丝绸织品54种,陶瓷器41种,金属、杂货和药物63种,远销到64个国家和地区[15],而且瓷器价格极为便宜,而且质量还挺好[16]。

    [15]《马可·波罗游记》:“(离开福州)到第五天傍晚,抵达宏伟秀丽的刺桐城。在它沿岸有一个港口,以船舶往来如梭而出名”

    [16]《马可·波罗游记》“一切生活必需品非常丰富。德化瓷器物美价廉,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8个瓷杯。”

    瞧瞧多么大的利润,说不定你稍微拿点优质、足量茶叶,和外国人再做交易,看样就能暴富了。

    泉州的造船技术绝对也可以给您在游玩时留下了深刻印象。

    泉州是宋元时期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所造海船的坚固性、稳定性、适航性,特别是水密隔舱的安全设施等,在当时都具有先进水平[17]。

    [17]《马可·波罗游记(刺桐城)》说:“大汗(忽必烈)又下令准备了十四艘船,每船有四桅杆,能扬九帆……其中至少有四五艘船可容纳船员二百五十或二百六十人。”

    这些是泉州海船的重要特点,这样看来你上去完全是不用担心,船是否会超载问题,不过个别事例另请他出。

    而泉州也是马可波罗来华的最后一站,至此马可波罗就要告别大汗离华,踏上波斯的旅途。

    所以我们要是能够赶得巧的话,兴许能够看见马可波罗离华的繁荣场面[18]。

    [18]对于马可波罗是否来到中国,还尚存异议

    (主要体现在重大外交,应该会被安排在明朝修订的《元史》范围,结果只字未提,新元史等书也没有出现马可波罗来华的缘由)

    说完泉州,我们就该说说广州吧,现在的广东省都已经在元朝大为不同,在元朝分为广东道、海北海南道[19]。

    [19]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道就成为行省制度的分支之一

    (一时半会这元朝的行省制度是说不上个大概的)

    而我们要提到的广州,是分在广东道(路)。

    元代的路上交通,主要就是站赤[20],从大都(今北京)至广州道(今广州),限期(银两给足的话)56天是可以到达的,但要是加急(通常是官员或皇帝的诏书)是可以32天到达的。

    元朝疆域极为广阔,我们是知道的,但是你知道嘛,元代设立驿站的格局以及规模都是历代(至少是在元朝之前的朝代),清代驿站的设立数量才超过了元明朝[21][23]。

    但论其根本,明代驿站系统也强化甚于清代,所以你要是想要在元代驿站的建造距离是多远一个,我来告诉你四万多米就建立一个驿站。[22]

    [20]《元史·兵志》“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焉。”。

    [21]《马可波罗行记》“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mile,英里),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合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有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

    [22]《经世大典》记载中国有站赤1,496处(约为1500处),雪区共设大驿站28处,小站约7至8处。

    [23]《中国驿站史》明代驿站数量为1936个,清代驿站却缩减为1785个。

    导游我绝对之所以不及明代驿站的多,很有可能是因近代兴起邮票原因,还有就是快递员的兴起,请问去年的双十一,您又为祖国的GDP提供了多少呢?[24]

    [24]2019双十一总成交额2684亿元,占据2019年度GDP的0.2684%

    (大约是一百万亿的总GDP)

    说完这个就市舶司任命的路程,我们再来说一下,怎么才能当上市舶司。

    市舶司由行省直接管辖,每司设提举二人,从五品。

    元朝政府曾在中央设立泉府司(院),管理替国家经营买卖的商人,同时也经管市舶事务。

    但为时不长,所以纵观元朝历史来看,凌驾于市舶司的长官倒是在历史不多见的货色,您所要的职责就是:根据舶商的申请,发给出海贸易的证明(公验﹑公凭)﹔对准许出海的船舶进行检查,察看有无挟带金﹑银﹑铜钱﹑军器﹑马匹﹑人口等违禁之物﹔船舶回港途中,派人前去封堵(封存货物),押送回港﹔抵岸后,差官将全部货物监搬入库,并对全体船员进行搜检,以防私自夹带舶货﹔将舶货抽分,细色(珍贵品)十取一,粗色(一般商品)十五取一。

    后改为细货十取二,粗货十五取二[25],但大汗(忽必烈)好像早期对待“世界东方第一港”——泉州的税收不以为奇,使得泉州能够给予元朝统治者足以财富,在手间溜走,真的是给钱不要,压榨倒一套一套的。

    不过还确实有点先见之明,十年的叛乱就使得泉州地位元气大伤[26],之后再次复苏生气就是新中国的事了,不过“世界东方第一港”的位次轮流换岗,成为六个港口的繁荣瓜分昔日本属于泉州的辉煌[27]。

    [24]《元典章(卷十二)》海船起航时,市舶司“轮差正官壹员,亲行视各个大小船内有无违禁之物,如无夹带,及时放令开洋”……其过程需经过“取间”,察看船只质量实际情况符合所报状况,确认“毫无虚诳(同狂)”“方始令上岸”

    [25]《元史志(卷十一)》至元十八年,(忽必烈)大汗即下令:(泉州)止令输税,不再抽分

    [26]当初繁荣不可开交的泉州港的经济地位、货物贸易成交量代表被上海(2019年第一)瓜分,泉州自身也就跑到前百(2019年第七十七名)

    【100名列次当中,我国占据21家港口】

    以上世界港口数据来自“搜狐新闻”信德海事

    [27]代指之前提到的“世界东方第一港”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货物贸易以及港口吞吐量。

    之后,发还舶商自行出售。对于来中国贸易的外国商船,市舶司也采取类似的管理办法。

    市舶司的收入甚多,仅至元二十六年,就向元政府上交珠四百斤,金三千四百两。当时人说市舶收入是“军国之所资”,可见它在元政府财政开支中占有重要地位。

    换句话说,你要是中饱私囊一点,我劝你还是不要随随便便在忽必烈在位期间,大动钱财玉绸之器皿,否则,呵呵呵[28]。

    [28]注明一点,忽必烈其实管理大统一的元朝只有23年,忍着点性子哈。

    以上呢,就是元代所有的交通方式客观的都给分析啦~

    (因为篇幅有限,尽管写道最后,还想根据前不久查阅的“庆元市舶司”,还是另请分享与百度贴吧)

    明州港(今庆元港)在元代的地理位置(见下图),总的来说是管理今日本九州的地方货物贸易。[1]

    [1]日本的交换港口的地方是日本博多(今属于日本福冈县福冈市),再通过明州港(今庆元港)转至福州、泉州、广州等地(这都是元朝时的称呼,可能与现在的地理划分有点出入),就此庆元港就是属于现在香港等地的货物贸易中转站。

    但明代却高度评价了庆元港的地理位置,说他有助于防控诸夷的侵扰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专门集商人的停泊船~[2]

    [2]《元史地理志五》:邦控岛夷,专集聚商舸

    庆元港所经过的船帆已经具备着现代港口的规模,税收的利润自然是客观的[3],不仅如此经过庆元港口的船的品质都为异国上乘船只,但凡您学到一点皮毛,回到泉州再谋个制船的工艺活也是极为可观的[4]。

    [3]《乾道四明图经(卷八)》:城外千帆海舶过。

    《元音》“送黄巾(金)之元市舶”

    [4]《至正四明志》“灯塔萤煌”翻译成白话就是:安装了渔船码头的指示灯

    但随着元朝末期,自身生活动荡不安,导致元朝统治者处于自身的统治,不得已下令禁海四次,两次期限是数月之久,另一期限则是数年之久。

    (但更多的还是处于贸易利益、治安系统的完善)

    所以要是想做市舶司的好差事,还是希望能够凑准时间,多多积累财富提前做好例行长远发展的打算。

    首次海禁:《元史世祖(忽必烈)本纪(卷十七)》至元二十九年六月(1292年),以征瓜哇,暂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俟舟师已发后,从其便。

    《元史成宗本纪(卷十八)》至元三十一年十月(1294年),初,也黑迷失征瓜哇时,尝招其濒海诸国,于是南巫里等遣人来附,以禁商泛海留京师,至是弛商禁,故皆遣之。

    《元史食货二(卷九十四)》至元三十一年,成宗诏有司勿拘海舶,听其自便。

    第二次海禁:

    《元史食货二(卷九十四)》大德七年(1303年),以禁商下海罢之。

    《元史武宗本纪(卷二十二)》至大元年二月(1307年)甲午,增泉府院副使、同佥各一员。

    《元史食货二(卷九十四)》至大元年,复立泉府院,整治市舶司事。

    第三次海禁:

    《元史仁宗本纪(卷二十四)》至大四年(1311年)五月,罢泉府司、长信院、司禋监。

    《元史百官七(卷九十一)》至大四年罢之,禁下番船只。

    《元史仁宗本纪(卷二十五)》延佑元年(1311年)七月,诏开下番市舶之禁。

    《元史食货二(卷九十四)》延佑元年,复立市舶提举司。

    第四次海禁:

    《元史英宗本纪(卷二十七/八)》延佑七年四月,罢市舶司,禁贾人下番。

    《元史英宗本纪(卷二十八)》至治二年(1322年)三月,复置市舶提举司于泉州、庆元、广东、三路。

    没有听明白,呃,你已经睡着了,好吧,我还是给您自动选定船票服务吧,下章我们来讲讲元朝的法律,是不是真的比那秦朝还有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