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雄北宋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朝廷税收 商议商业

    半晌后待蔡京情绪稍稳定后我便道:蔡太师,接下来商业情况如何,劳蔡太师说下乎?蔡京顿了顿便道:启禀太子爷,由于我朝到目前为止,市场流通的钱币比较多,首先先收下铁钱,自汉代五铢开始,铁钱一直流用至今,加之采矿业的发达致使铁钱的数量进一步激增,目前市场一般小额交易都是用铁钱,其中有小铁钱、大铁钱等,大额交易都是用铜钱,铁钱分量重、价值低。不便于流通和随身携带,特别是给大宗贸易造成巨大困难。所以有了金、银的交易,加之纸币“交子”的流通,大城市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

    听到此处我便打断道:蔡太师稍等,关于钱币之事,本太子爷要说几句。本朝地域广阔,像四川铜少铁多,历来铁钱铸量颇丰,而陕西等地铜铁钱并用,加之铜铁比列更有不同,造成了目前市场的混乱。非常不利于商贸。关于这点,本太子的意见还是印刷纸币“交子”,首先纸币能最大程度上解决铁钱重、铜钱混合比列问题。但是鉴于蔡太师之前发行过纸币,在蔡太师的基础上,本太子建议发行不同面额的纸币,一贯、十贯、五十贯、百贯面值,小额交易都是用铁钱,铜钱辅助,其他的用纸币,超大额的用金、银。这样既能保证顺利过渡市场交易,又不会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商业交易环节,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按百分之二十的比列,设立贵金属储备金制度,之前纸币的发行事成功,这个创举也是史无前例的,只是没有严格的按照储备金制度执行,最后引发激烈的通货膨胀导致纸币大幅度的贬值。尔等认为如何乎?

    只见蔡京缓慢道:启禀太子爷,老臣非常认可此举,但是老臣担心一点的是,由于目前我朝商业发达,民间交易量巨大,加之金、银开采数量远远不足,跟不上目前的经济交易规模。所以,老臣担心一旦实现多种面值的纸币,还是会出现贵金属储备的严重不足。我听罢便道:蔡太师此言非常正确也,担心也是事实,亦是非常有理的,针对这个问题本太子已经想好的对策,具体是其一新纸币的名称叫“宋币”,用我大宋朝廷做背书,这就能将民间及皇家的贵金属都纳入了纸币的贵金属储备体系中。这就大大增加了纸币的信用。再则本太子将请皇上亲自策画纸币的印刷图案及构成,这样既能增加其权威性,更能增加其信任感,以方便流通和珍藏。这是当今皇上的墨宝,任何人都会有畏惧、敬畏之心也。其二拓展金、银来源渠道,对内加大勘探重金属的力度,增加开采的矿产及数量,进一步提升其贵金属基数。再则就是加大对外贸易,将外邦的金、银最大限度的吸引到我大宋来。同时,西夏、大理、金人等交易的榷场,规定他们都用金、银来跟大宋做交易。其三就是通过目前的官方渠道网络,建立货币兑房。尔等以为如何乎?

    便见蔡京微笑答道:启禀太子爷,如此甚妥也!钱币之事既然解决那老臣继续说下去,目前对外贸易、官方的租税都是征收白银,而官俸的发给等亦是使用银两,目前一年朝廷的租税、对外贸易征收大概在税银二千万两;其次是商榷,朝廷将对盐、茶、酒、铁、矾等实行专卖,就是由朝廷控制这些物品的生产并垄断销售,比如酒类,禁止私人酿酒,官方专卖。正店有酿酒权,脚店没有这个权利,必须到官方去买酒曲,然后自己酿造。酒的专卖、曲的专卖和税酒。三京地区(开封、洛阳、商丘)实行酒曲专卖;州城内则实行酒的专卖;县以下的地方或实行纳税,或实行酒的专卖。包括外邦的大部分货物也是如此,走商榷形式售卖于全国。此项一年朝廷的税入大概在二千五百万贯左右;再次是商税,朝廷在全国各地设置场、务等机构,专门征税。商税分为两种:过税,每关值百抽二,是对行商抽的;住税,值百抽三,是对坐贾抽的。正税之外,还有杂税。随着商业的繁荣,商税日益成为政府重要财源之一。目前此项每年给朝廷带来的税收大概在三千五百万贯左右;再是农业税,也就是土地税,按纳税时间分为夏税和秋税,夏税主要有丝﹑绵﹑丝织品﹑大小麦﹑钱币等﹐秋税征收稻﹑粟﹑豆类﹑草等。平均每亩地纳税一斗(12斤)﹐作为天下的通法。另外就是官府以沿纳﹑支移﹑折变﹑脚钱(运输费)﹑加耗(以税物损耗为名的加税)﹑预借﹑重催(纳税后重叠催税)﹑义仓﹑大斗﹑大斛﹑斗面﹑斛面(纳税时﹐税粮高出斗面斛面的堆尖部分)﹑呈样(以官员检查税物样品为名的加税)等等﹐进行加税﹐这些是在大灾之年或则战时的税目种类,此项每年给朝廷带来的税收大概在三千七百五十万贯左右;还有就是免役助役:民众交钱不用付劳役的税。此项每年给朝廷带来的税收大概在二千六百八十万贯左右;再就是坊场钱,也就是坊场、河渡等税务收入,一年大概在一千三百六十万贯左右。综上所述,朝廷一年大概收赋税一亿五千七百九十万贯左右。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上供,也就是需解运京师入库,其中百分之二十四留州与送使则充地方经费。

    听到这里我便接着道:朝廷一年如此的税收,只留州百分之二十,其他的都上供,怪不得京师店铺林立,像潘楼南街(鹰鹘一条街,专门贩卖稀有飞禽走兽的)、茶汤巷(茶坊一条街)、马行北街(医药一条街)、和乐楼(马市)、潘楼东街(服装一条街)等,还有众多“鬼市子”24小时营业,大量的连锁店如曹家从食、史家瓠羹店、万家馒头店、丁家素茶店、李四家北食店、金家南食店、郑家油饼店、海州张家胡饼店、马铛家羹店等,而尔等再看看京师外的情况,那简直可以用贫瘠来形容,这样畸形的经济发展形式,本太子认为很不科学,并不具备长期的发展性,这等于是拿全国养一城也,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待本太子奏报皇上到时再议。

    蔡太师道:太子爷所言极是,目前朝廷确实是这种情况,但是各州、府、县的发展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南方也有一定规模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形成初步估摸的镇市大概二千多个及八千多个草市,这些定期开发的小市,在北方叫做集,南方叫赶场,也是极大的助推了当地州、府、县的经济繁荣。另外因战争关系,西北陆路交通时断时续,于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依赖东南海路交通。朝廷的“五大名瓷”誉满全球。穿过印度洋远达阿拉伯与非洲东岸。进出口商品达300多种,成为当时最发达的海洋国家,不仅推动世界贸易,也把宋代的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大发明,传到外邦。其中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金属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是香料、药材、象牙、珠宝等。

    再就是在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今山东诸城)、秀州(今浙江嘉兴)五地设市舶司(海关)。商船出海,必须向市舶司申请、具保才能通行。否则货物将遭没收,人员被惩处。外国商船到达中国港口后,必须立即向市舶机构报告,由市舶司派员上船检查。一般征收其货物的十分之一作为入口税,叫做“抽解”。并规定某些货物为禁榷物,全部由市舶机构收购,其他货物也收买一部分,总称为“博买”。抽解和博买来的货物,一律送交朝廷。加上目前我朝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使海上交通极为便利。与我朝通商的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重要的有高丽、日本、交趾、占城、真腊(柬埔寨)、蒲甘(缅甸)、勃泥(加里曼丹北部)、三佛齐(苏门答腊东南部)及大食等。正是由于我朝船业的发达,很多外邦客商及货物都是用我朝制造的饿船只,目前我朝大型中国海舶载重达1万~1.2万石(500~600吨),同时还可搭载500~600人。中型海舶载重2000~4000石(100~200吨),搭载200~300人。由于目前边界情况多变,我朝与金人、西夏的榷场经常关闭,所以贸易量不是很大,有时也不定期开放,这就是目前我朝的大概商业及税收情况。

    我便微微点头道:蔡太师辛苦了,让本太子爷对我朝商业有了大概的了解。本太子的原则就是按目前现有的规则运行为主,以保证整体的稳定和发展,但是几个重要的改制问题,还是要抓紧时间实施,像粮币司、钱币司、新宋币,当然待本太子请示圣意后再行定夺。虽然目前我朝很多税种和类目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是由于是祖制,加之本太子也没有过多的为政经验,故还是先保留意见为好,尔等也是一样,祖制不可废,毕竟是传承多年的习惯,在这多事之秋,改制的动作太大容易造成社会层面的动荡和不好。切不可盲目行事,正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还得慢慢来,改制都是从小范围内开启,尽量的减少其对现有社会造成影响。尔等要记得前车之鉴也。众人皆点头认可,我便接着道:商业之事就议到此,尔等后期主要选南北各一条路,用于新改制的试点工作。众人齐声道:尊太子爷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