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雄北宋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蔡京府邸 巨头议事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二十五夜,汴京城外城城西蔡京府邸。只见一间宽敞的大厅内,主座坐着蔡太师蔡京,客座分别坐着宰相兼门下侍郎白时中、宰相兼中书侍郎李邦彦、执政兼尚书右丞宇文粹中、执政兼尚书左丞张邦昌四人。每人的茶几上奉着一杯热乎乎的新茶,这个坐位仿佛云雾缭绕别有一番景象。客套完毕,垫付了一些琐事、乐事做好铺垫后,只见蔡京顿了顿喉咙,苍老的缓慢道:这二天各位大人都看到皇上下到各院、府、衙、部、司、监的圣旨了吧。就是各上述机构全力配合新上任的开封府尹太子爷筹备新军的旨意。

    宰相兼门下侍郎白时中答道:门下省作为审核、讨论皇帝命令的部门都接到了旨意,说明这事皇上是深思熟虑过的。身为人臣必将全力支持圣意,这无可厚非也。宰相兼中书侍郎李邦彦亦道:虽然老臣一直主张安定平和,轻易不要起兵事,对于新军之事老臣及中书省(负责书写皇帝的命令)还是全力以赴的支持,毕竟和平谈判也是需要以强大的兵事做后盾。执政兼尚书右丞宇文粹中也道:尚书省(负责命令执行)也是接到了旨意,作为尚书右丞(负责工部/刑部/兵部)不管涉及到军械、兵员等定当都支持太子爷的新政,最近几年底下士兵反应太多了,兵事松懈导致边界纷争的时候,明明有很大的把握可以驱赶入侵者,结果都是拿钱粮买平安,文死谏、武死战吗,我看也是时候展现下大宋朝廷的武将之雄威了。执政兼尚书左丞张邦昌见此也接道:作为尚书左丞,虽然只负责礼部、吏部、户部但是老臣也是竭尽所能要钱给钱、要官职给官职,然各位大人也知道老臣历来主张以和为贵,共同发展,但是近几年看金人的狼子野心而触发感想,确实要加强武备了,偌大的辽国的灭完也就是在片刻间而已,这个我们的深思和吸取教训啊。

    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1080年~1082年)对职官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史称“元丰改制”。元丰改制是一场发生在北宋中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国力积贫积弱的情况下,在宋神宗的主持下爆发的一场对职官制度的改革,它与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是同步进行的。虽然元丰改制不如王安石变法有名,但是却对中国古代官职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从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吸取了唐末五代时期藩镇拥兵割据的教训,利用杯酒释兵权,逐步解除了藩镇的势力,但是却允许开国功臣的子孙以“恩荫”世代做官,这样宋初以来的职官制度就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机构重叠,既无定员、无专职,又有许多徒有其名而无所事事的冗闲机构和官员;二是莅其官而不任其职,官职名实之间悖离、混乱。元丰改制的背景之二,是由于冗官现象的存在,造成官员之间在其位不谋其政,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非常普遍,官职也是名不副实,而且官职之间的进阶达到惊人的三十七阶,甚至有时候下属部门同时有几个上级部门管理,但是真有正能有效管理的却没有一个,以至于出现了下属不知上级是谁的奇特现象。基于此,宋神宗决定对北宋的职官制度进行一场彻底有效的改革,减少冗官冗政的弊端,提高朝廷的办事效率。

    元丰改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一,就是颁布《寄禄格》,实际上也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因为这样一来,官员的升迁都要参照《寄禄格》,官员的品阶和俸禄标准不再需要通过宰相,以阶易官,使官员的职务与职称相符合,减少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也减少了官员之间职务界限不明,相互扯皮推诿的想象,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财政不必要的开支。元丰改制的内容之二,就是在恢复旧制的名义下,恢复唐代三省制。虽然宋朝建立时就有三省制,但是徒有虚名,三省官员平时并不具体行使权力,只有在皇帝临时有事的情况下,通过宰相传达命令,三省的官员才各自行使职务,而且三省都是宰相的权力范围,直接对宰相负责。元丰改制后,将宰相的权力分割为左仆射和右仆射,分别负责门下省和中书省,并且皇帝直接向三省官员发布命令,这就让皇帝直接参与到朝政中,从而强化了皇帝个人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简单的说就是行政方面,皇上直接领导三省,皇上下令中书省负责书写命令,命令书写完成再送到门下省做审核、用词等表述讨论,最后发到尚书省做命令执行。尚书省下设兵部(民兵弓手厢军蕃兵剩员)、刑部(刑法狱讼奏谳赦宥叙复)、工部(国家城池宫殿交通工具器械钱币工程)、户部(户籍、土地、钱谷的政令以及贡赋、征役)、吏部(官吏的部分任命与派遣)、礼部(负责礼乐祭祀朝会学校科举考试宗教)六部做具体皇帝命令执行工作,六部每个部都设置部管领导一名为尚书,下面配置侍郎就是副手,六部都下设四个司,负责具体的分管事项。这就是六部二十四司行政体系。

    听完众人说完蔡京便若有所思的说道:此次皇上、太子有意组建大宋新军,激发了老臣催催亦老的内心斗志,我等辅佐皇上多年都亲身经历了西边反复无常的西夏,偌大的大宋王朝还得每年给尔小的西夏“岁币”,虽然于辽国的“檀渊之盟”造就了百年和平的北部安稳边境,但是目前金人灭辽又给我等敲响了警钟。一旦野蛮的游牧民族兴起,必将给富饶的中原地带带来深重的灾难,皇上和太子的高瞻远瞩正是基于这点的预判,才立志组建大宋新军,以防范于未然也。正所谓“能战方能止战”,我也是赞成李宰相、张执政的主张,轻易不能兴兵事也,兵事起则百姓苦也,但是入侵者不会跟我们讲道理,他们的蛮荒之地根本没有像中原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跟一个强盗要是再讲道理,那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也。各位说对否?

    只见其他四人齐声道:蔡太师言之有理,蔡太师一席话让我等胜读十年书也。这真是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蔡京见众人如此表态暗道:个个果然都是人精和墙头草也,前几日皇上垂拱殿封太子爷为开封府尹,就是向朝廷及百官释放了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太子爷就是我大宋未来无可争辩的君王,祖制而言自太祖亲弟弟宋太宗才有的荣耀也,而今又下旨百官诸部衙支持太子组建,兵者国之大事也,这也就是皇上已经默认太子已经在监国状态,只是差到手续而已,毕竟南方方腊事件童贯以皇帝的名义下过罪己诏,按历朝历代惯例,皇上一旦下罪己诏就代表退位不远亦,再加上最近北方边界形式严峻、金人咄咄逼人的态度和辽国天祚帝耶律延禧蜗居在夹山之中,也让皇上担心不已。这些身负重任的朝廷要员都是老谋深算的人精,典型的政治投机者,他们在表态前都已经分析了目前的局势,所以才会有今天的和谐场面,一致支持太子爷组建大宋新军,想到这里心中默默为自己点个赞,还好老臣诚服的早,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也。

    想到这里便道:各位大人缪赞也,老臣也是有感而发而且发自内府也。依老臣只见,我等不仅要全力支持,更要在适当的时候建言皇上组建新军的益处,并扩大新军的规模和力度,这才是我等臣子的应做之事也。各位大人以为如何乎?宰相白时中随即接道:蔡太师此言可行也,我大宋北有金人、西有西夏、南未尽平,偌长的边界线要是维持每年的驻军,确实也是劳民伤财的事,而集中精力组建好新军,对于敢入侵我大宋之敌给予沉重的打击,才能换得边界的长治久安也,这才是根本之道。其他人随即便应声附和。

    接下来便是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聊着各种趣事、政事、新鲜事及男人的美事。等其他人都离开太师府后,便叫来蔡鞗道:鞗儿明天你去东宫太子府邸找春香,将晚上众位大人的言论及详细经过告知春香。刚才你在偏殿听的是否有遗漏呢?只见蔡鞗道:启禀父亲,孩儿刚才一直在隔壁贴耳静听各位大人及父亲的具体谈话,相信能一字不落的将晚上所论之事带到,请父亲大人放心。蔡京便随即点点头道:以后能担负起蔡家使命的也就只有孩儿你了,你大哥太骄奢淫逸,肯定不能入太子法眼,而你本性忠厚,其妻还是茂德帝姬(即宋徽宗的女儿赵福金),将来或许太子爷念及此情及如今蔡家的全力奉献,会善待蔡家子孙,你身上担子不轻啊孩儿,做事定要小心谨慎,万不可操之过急也,用心把太子爷的事办好,这样以后也许蔡家还能善终也,你能明白吗?只见蔡鞗眼含泪水道:孩儿谨记父亲大人教诲,必将全力以赴,请父亲大人放心。蔡京满意的点点头,缓缓地行向内堂自言自语道: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