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雄北宋
繁体版

第十八章 蔡京组团 共议经济

    一周无话,时间到了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四月二十傍晚,忽听春香来报,蔡京带人求见,便入大堂见待行礼完毕按主客坐好,便见蔡京手指边上那位介绍道:启禀太子爷,此乃五子蔡鞗。只见蔡鞗微笑拱手道:蔡鞗见过太子爷。我便微微点头示意,然后蔡京手掌指向对面的座位道:这位便是后进士及第李椿年,乃饶州浮梁县丰田都人士。依坐的便是王雱的嗣子、王安石的嗣孙王棣,二位一一起身见礼,我便一一点头示意。

    见介绍完毕我便开口道:今天请各位前来,主要想了解下目前的大宋经济状况,在座的各位都是经过推荐的专业人士,所以今天在这里务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本太子爷把话说在前头,不管今天在座的各位说了啥,都无罪一切按实际情况说来便是,要是刻意夸大、虚构、隐瞒等相关情况,本太子爷事后将严重追责。只见四人齐声道:尊太子爷训示,属下必将如实陈述!

    我便微微一笑道:如此甚好,今天在座的各位属蔡太师资历最深,更是执掌了我大宋王朝近二十年的经济之策,蔡太师那就劳烦你首先对我大宋目前的经济状况做个简单的介绍如何?只见蔡京师道:承蒙太子爷厚爱,老臣那就啰嗦几句,不管对错老臣按实道来,还劳烦各位纠正补充。

    自公元960年太祖建立大宋王朝时,未靠武力,而是和平禅让,将五代时后周的柴氏王朝,和平过渡为当今的大宋王朝。太祖接受唐朝武将节度使操纵国运的教训,以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参与朝政的机会,实行文官统治。对外也少用武力,而以钱物捐助北方游牧民族,换得珍贵的百年和平。凡事有利有弊,按太祖当时的周边情况国内实际情况,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最好选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造成了一些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发酵,才有了神宗朝的改制,但是要想改变大几十年的制度,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后产生了新旧党争,这种党争在随后的多年里一直存在,总的来说,就是以王安石为首的开源派系,主张朝廷的收入要增加税收的渠道,这是王安石改制的主线。而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系主张节流,建议在不扩大税收的前提下,实现现有机构的精简,这就是节约成本为主线,小几十年的反复党争导致了目前的很多弊端,因为此前的争议至今还在部分影响着朝局。

    蔡京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总的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三冗”问题,第一“冗兵”由于祖制对于受灾的流民都是统一编入军队,特别是各路的厢兵为最多,二来为了集中军权每朝都在扩大禁军的数量,导致目前全国有近百万的禁军,主要集中于西北边境及北部边境和京师为主,光汴京街道司就有三万禁军编制,大部分还是担负街道清洁、维护、保养等普通任何,加上目前京师各道、观、皇家宅院的护卫禁军也是不小的数目,这就造成了士兵多但是普遍非精兵,在对外作战中出于不利地位并造成国家养兵的负担沉重。

    第二就是“冗官”由于太祖的仁厚,导致历朝都善待读书人、为官者、士绅阶层、功勋贵族及将门家族等,加上为集中行政权,导致部门重复设置,一职多官,责任不清,相互推诿事件萍萍发生,再则就是扩大的科举取士人数,从而导致官员数量大量增加,比开朝是多了十倍有余,“冗官”问题不止造成国家财政的极大支出,更严重的是导致行政流程缓慢、效率低下、各级官员没有主体责任,对圣上及相关书省发布的政策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不执行,导致了落实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深度。

    第三就是“冗费”由于“冗兵”和“绒官”造成了巨大的国家财政支出,加上大兴土木工程、每年向西夏、大辽国交纳的“岁币”从而导致了本来就拮据的财政更加入不敷出,严重影响了目前的财政运行机制。这就是老臣所知晓的事实陈述,请太子爷训示。

    听罢我便沉思片刻:蔡太师所言是本朝开局十分有利,经过太祖的和平机制,成功建立大宋王朝,这就保留了前朝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基础,全国行政区没有经过大规模的破坏和战争摧残,老百姓也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善待了大量的前朝官员、士绅、贵族和对本朝有功的功勋、将门等,加上科举制度造成大量人员入仕,从而造成了目前严重的“冗官”问题。而本朝的传统国策,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作为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对将门的优待招募军伍子弟为兵,外加健壮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等种种导致了“冗兵”问题,由于“冗兵”和“冗官”从而造成了“冗费”加之各地官员以各种名义的贪墨,从而更加导致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贫瘠,从而引导了小规模的农民反叛,国家再招流民于军中,导致进一步的“冗兵”这样就形成了不解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不管用新法的开源、还是旧法的节流改制都无济于事,是这样吗蔡太师?说罢便望向蔡京,余光顺便扫过其他在座的三位。

    只见蔡京微微一怔道:太子爷睿智,总结的非常到位,确实是如此!其三在座的三人也是微微一怔,端庄坐好脸色严肃。

    我便接着道: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先冷静分析问题的节点在哪里,也就是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然后根据这些形成的原因去结合当下实际的情况去着手制定可行的改制,再小部分地区的试点,经过评审成功后,最终形成有效的行政决策严格的落实执行,在全国各路再大规模的强力推行实施。那这就需要像蔡太师这样的经验老道者,深度剖析问题的根源,接下来就是在座的各位结合现实情况去解决这些问题,只要小规模的试验成功,就大范围推广,背后则是强有力的力量支持,这就是本太子爷要做的事。尔等明白乎?四人齐声道:启禀太子爷,属下明白!

    现在还劳烦蔡太师谈谈对钱币的看法?我喝了一口茶道,蔡京拱手道:启禀太子爷,钱币之虑历来已久,太祖是基本沿用了唐代的货币制度,其后各朝又新铸造了更多的新币,年号的更迭就发行新的货币,铸年号宝文钱类目就搭几十种之多,导致了目前市面上有铜、铁、金、银等等都充当货币,其中以铜钱为主,据老臣多年的经验估算,目前流程的各类钱币包括本朝铸造的和前朝遗留的有二万万贯之巨,铸币量大的主要原因:其一我大宋的商业发展繁荣,海外贸易频繁,这便需要大量的货币支持。其二就是我朝与金、西夏的不平等条约,每年需要给大量的岁贡20万起,所以需要大量的货币。

    货币的流通具有区域性,因为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铸币的材料不同,面值大小不同,所以货币互不流通。比如时四川铜少铁多,历来铁钱铸量颇丰,而陕西等地铜铁钱并用,行用中,一般小额交易用铁钱,大额交易用铜钱。再则也是防止铁币或铜币被敌国拿去熔炼制作兵器;各地都有铸币权和发行权,由于各地铸造的货币质量、大小不同,发行的纸币不同所以各地之间的货币不准出境,也不能流入。

    由于巨大的存世货币加上种类繁多,而各类钱币在全国各路的使用价值又不同,所以造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老臣后期所发行的纸币“交子”亦是想解决这个问题,由于顾虑不周,储备金不足,导致引发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此举本是善意之举,想不到落得如此下场,老臣有罪老臣惭愧啊!我便安慰道:蔡太师不必自责,自古改革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失败乃成功之母,若无私心便是功德。蔡京道:感谢太子爷宽慰!

    便继续道:如定量方面,一贯按前朝的规制是一千文,而我朝官方定位七百七十文钱为一贯,而这只是官方的定价,民间听闻有六百八十文、六百五十文、更甚者有私下交易的五百三十文等等。再加之各路甚至各州对一贯的定价都不一样,从而导致换价非常的混乱,这也是制约货物流通及商贸进一步兴起的主要障碍。而海外贸易依旧是按官方定价执行。

    听完蔡京所言,我也是陷入了沉思,偌大的大宋帝国想不到还有这么多的经济隐患。顿了顿道:蔡太师所言极为中肯且真实,为蔡太师的直言而点赞,钱币之事关于前朝的货币加本朝的各类钱币,这当中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钱币乃国之大事,万不可操之过急,这还不包括官方发的各类文牒,特别是商榷之事。故此事还需各位从长计议,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本太子爷就二个宗旨给在座的各位,一是治重症必须下猛药,二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关于今天蔡太师所陈述之事,望在座的各位在蔡太师府邸组建一个初步的工作班制,针对上述的问题找出初步的解决方法,再呈报本太子过目,若可行到时再安排地方试点,在座的人员要常驻试点蹲点严格执行。今天在这所论的一切都不可向其他人透露半个字,若有违此令者,本太子爷必将严惩不贷!

    四人皆俯身拱手道:谨遵太子爷训示,臣等必将遵守!见状便道:那接下来就辛苦在座的四位了,今天本太子偶感疲惫,春香送在座的各位。众人皆起身行礼,礼毕,便在春香的带领下走出正殿,渐渐的消失在朦胧的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