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快快乐乐当咸鱼
繁体版

第50章文风不盛的清水县

    听到要去县城拿东西,孟瑜还有些奇怪要去拿什么,等陈四郎解释说是先前定的首饰做好了,她还是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来首饰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也不是孟瑜反应慢,而是定做首饰的事情已经过去太久了,还是她刚配置成功第一份初级基因优化药剂时候的事情,到了现在,她种下的第一批种子都收获了,第二批种子都长到拔穗期了。

    刚开始的时候,孟瑜还满心的期待那些“水晶”做成的首饰该是多么漂亮精美。

    可耗费的时间太长了,她的期待等着等着就被消磨的不剩多少了。

    两个多月过去了,她前些天又一直在忙忙碌碌的,早将定做首饰的事情忘光了。

    “好呀。”就两个字,尾音都快开心的翘到天上去了。

    孟瑜的心情本来就不错,在听到陈四郎要带自己去县城玩,就更开心了,在心里把明天要逛的地方都想好了。

    首饰店是第一个要去的,因为要去拿定做的首饰。

    接下来她想去逛逛书铺,家里的书虽然不少,但都是跟陈四郎他们科考有关的书籍。这些孟瑜也能沉下心来跟着陈四郎学,可偶尔她也需要一些闲书,用来放松心情。

    最后她还想去布店,买些布料来做衣服。

    虽然进了陈家以后,她有了属于自己的新衣服,还有四五件可以用来换洗的。

    在陈家的这种生活,跟在孟家的那十几年相比,已经算得上是富裕了,毕竟在孟家她就没有穿过新衣服,她的衣服都是旧的,上面盖着一层又一层的补丁,都看不出衣服本来的样子了。

    可在陈家这种生活,跟前世比起来,还是差些意思。

    要知道在前世,只她一季的衣服,就得好几个衣架才能装得下。

    虽说只有四五件换洗衣物的简朴生活,她也能过得下去,可要是能多添些衣服,孟瑜心里还是会更高兴一些。

    而且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

    一想到大买特买,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的画面,孟瑜就更开心了,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大肆挥霍的画面在孟瑜脑子里闪过,但没几秒,她就回过神了,现阶段她手里还颇为拮据,做不到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的程度。

    明天的县城之旅,更多的只是看,而不是买。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孟瑜的心情,对于去县城玩,孟瑜还是很有兴趣的。

    在陈家村窝了这么长的时间,自从过年后,除了去买过一次药材,她就没有离开过陈家村这一亩三分地,孟瑜待的确实有些蔫了。

    她需要出去放放风,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

    孟瑜的性子懒,能宅的住,可她并不爱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地方。

    上一世她的生活丰富多彩,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就连国外的很多地方她也都去过。

    而这一世,她的生活虽然没有到足不出户那么憋屈,却也没有原先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那般自由。

    孟瑜在武朝生活了十六年,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但想起前世心里免不了怅惘。

    平日里也会觉得闷,所以面对每一次去县里的机会,她都会觉得很高兴。

    这天晚上孟瑜早早的就洗漱好了,上炕后都没有和陈四郎说几句话,就闭眼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上,孟瑜早早的就起了。

    陈四郎昨夜见小媳妇都没怎么和自己说话,就急忙睡觉去了,就猜到她是想着早点起床去县城,第二天也早早的就醒了。

    两人收拾好后,坐上家里的牛车,就出发了。

    陈家村的人日子过的好,路也修的好,虽然不像县里那样用青石铺地,也修的平坦宽阔,可出陈家村后就不一样了。

    出村后是一条狭窄的山路,也就比孟瑜他们做的牛车宽出一臂的距离。

    路上坑坑洼洼的也不少,坐在牛车上,人时不时的就得颠一下。

    因为心里充满期待,孟瑜不仅忽略了一路上的颠簸,还非常有兴致的看着路两旁的景色。

    左手边是村里的农田,一眼望去,满眼都是好像望不到尽头的绿色。

    右手边是稍微低缓一些的山岭,上面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树木野草。

    看着牛车两旁闪过的景色,孟瑜恍惚间似乎回到了上一世去自然风景区野营的时候。

    记得那时也是先路过一片一望无际的田野,后来又在山路上东拐西拐的穿行了很久,最后走到了被千峰万壑包围中的一处山谷。

    那时见到的山和树,还有原野,和她现在在牛车上见到的是那么的像。

    就在她的走神中,终于走出了山脉的范围,出来后,路上的坑洼就少多了,山路也渐渐变成了宽敞的大道。

    牛车不用担心一个不小心就撞到山上后,行驶的速度也加快了。

    又过了半个时辰,到了清水县的县城门口。

    陈四郎吩咐钱大根留下看着牛车后,就带着孟瑜进了县城。

    “咱们进一次县城得交八文铜板,那要去府城得交多少啊?”孟瑜见陈四郎给了守城的士兵进城费后,好奇的问道。

    “咱们府城的进城费是每人十文。”

    接着陈四郎又给孟瑜普及了一番有关进城费的知识。

    非本地居住的百姓进城都得交进城费,而每地的进城费不尽相同,有多又少,进城费的多少主要看城池的位置与繁华程度。

    “那清水县县城的进城费算是多的,还是少的啊?”

    “咱们清水县的位置好,虽然山多,但是肥沃的良田也多,还有独属于自己的土特产清茶,除此之外县里的玉泉水,在前朝就是贡品,本朝也不例外。所以别看清水县只是县城,进城费和偏远穷苦地区的府城是一样的。”

    “咱们县里还有贡品啊?”孟瑜很惊奇的问道。

    她一直以为自己跟这个世界的皇族隔着十万八千里,不等到陈四郎金榜题名,她是听不到有关皇族的事情的,没想到她离着皇族这么近,原来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就有跟皇族有关的东西。

    离着贡品近,而贡品是要进皇族人的肚子的,因此等同于离着皇族近。

    这个逻辑有毛病吗?没有。

    “县志上有记载,在县城西边一处小山上,有一口泉,名曰玉泉,其泉水冷冽甘甜,正适合泡茶。”

    陈四郎边拉着孟瑜的的手,往定做首饰的铺子走,边解答她的问题。“一经发现,玉泉水就被封为贡品,专供皇室泡茶使用。到了现在,已经成了五朝贡品了。”

    “那玉泉水的储量真大,到了现在竟然还有。”孟瑜感叹后,又笑了笑。

    五个朝代啊,那得多少年了,就按一个朝代一百年算,也得有五百年了。

    而取了五百年的水,玉泉还没有干,足以证明玉泉的储水量之大。

    就是不知道,玉泉的水,还能坚持多久。

    不过都跟她没有关系了。

    反正她不喜欢喝茶,也就不会好奇能被皇室当成贡品的玉泉水,泡出的茶有多香多好。

    自然更不会关心玉泉干不干。

    在两人说话间,就到了陈四郎当初定做首饰的地方。

    清水县有四个集市,分布在县城的四个城门地带,东市一般卖马匹、牛羊等大型牲畜,西市一般卖柴米油盐、服装等生活日用品。南市一般卖铁器、农具等生产用品,北市一般卖古玩字画、代笔书信、医馆药物等。

    就所卖商品类型来看,西市和北市的功能是有重合的,比方说西市和北市都有布铺,不同的是西市的吴记布铺里以棉麻为主要售卖品,而北市的琳琅布坊主要卖的是丝绸锦缎,在这里也卖棉布,可却不是吴记布铺里卖二十文一尺的粗棉布,而是要半两银子一尺的细棉布。

    总得来说,西市和北市卖的都是生活用品,不过西市卖的是平价品,而北市卖的多是昂贵的奢侈品。

    而陈四郎定做首饰的明月楼,就位于北市。

    一进明月楼,孟瑜夫妻两个就被店小二给迎上了二楼雅间。

    “郎君夫人稍等,掌柜的马上就来。”店小二嘴里说着,手上有条不紊的给陈四郎和孟瑜都倒上了两杯热茶。

    孟瑜把店小二的热切看在眼里,心头有些不解。

    她理解自己和夫君不是主角,所以不会像小说里的男女主那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碰上白目的店小二或者侍者冷眼嘲讽,然后上演一出打脸的高潮场面。

    孟瑜清楚,不管是物质发达的现代还是她现在生活的武朝,像服务员和店小二这种底层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都非常好,不说真把顾客当成上帝来招待,起码不会做出当面嘲讽顾客这样的事情。

    但是小二的态度过于殷勤了。

    孟瑜扫了眼她自己和陈四郎身上的衣服,她自己穿的一身桃粉色上衣,下面搭了一件墨线挑边纱裙,陈四郎穿的是一袭墨绿色书生服,看完后,她就更加不解了。

    都说先敬罗衣后敬人,就他们两人这一身衣物,怎么看怎么不值得店小二如此殷勤。

    “鱼儿好奇那店小二为何如此殷勤?”

    店小二倒上茶水后,就退了出去。

    屋子里只剩下自己和小媳妇两个人后,陈四郎才悠悠然的给小媳妇解答疑惑。

    “鱼儿可知咱们清水县这个穷乡僻壤出过多少秀才举人,现在又有多少秀才举人?”

    不等孟瑜说什么,陈四郎自己就揭开了答案,“自武朝新立,这百十年来,清水县只出过三位举人,其中的两位早已去世,只剩一位在外地做官。”出秀才的数量倒是多一些,也不过才二十三人,现今还活着的除了陈四郎兄弟,还有剩下的三人。

    “怎么这么少啊!”孟瑜更惊讶了。

    她再无知,也知道乡试三年一科的,而武朝立朝一百多年了,才出了二十几人,这数量也太少了。

    而一个进士都没有,就更显得不正常。

    陈四郎叹了口气,“是少了些。”

    可此地文风不盛也是有原因的。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就是被中原王朝称为南方蛮夷之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都很穷,不仅少有读书认字的,就连说的话也都跟中原不同,而是当地土话。

    这边地势又多山多林,不方便开荒耕种,更有险山恶水沼泽滩涂作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所以大多数王朝对这片土地采取的政策都是只收朝贡,没有想过攻下这片土地的。

    直到前朝,这片土地才被一位文武双全的帝王攻下,成了大唐的交趾省和南越省。

    之后又经过了数百年的言语教化,这片土地才真正的融入到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下。

    清水县位于南越省,和西南边的交趾省相邻,就这么一个地理位置,文风不剩是理所应当的。

    说起来陈家村在清水县和南越省这片土地上才是另类。

    孟瑜自幼生长在陈家村,她所见所闻的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才会以为别的地方也和陈家村一样重视读书科举。

    殊不知只有陈家村是这样的,在南越省别的地方,虽然语言教化进行的很好,人们大部分说的都是官话,和中原地区的交流不成问题,但是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尚文的风气只有极少数的人心里崇尚读书,剩下大部分百姓心里还是没有对于读书飞黄腾达的极致渴望。

    “咱们村子里的人有钱了会送自己家的孩子去读书,而其他地方的百姓却不是。在其他地方,只有那些家境非常好的人家,才会舍得送孩子去读书。而家境好,生活的不错的学子,不是那么急迫的需要读书去改变自己的处境,就缺乏了一股心气儿,少了那份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孤勇,自然能考出来的就少了。”

    孟瑜听陈四郎说到这里,心里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夫君不是说过你和三哥就读的南山书院是非常有名的书院吗,还说书院里的夫子很多都是闻名朝野的大儒,那它怎么会开在云州府呢?”

    陈四郎看着满脸疑惑的小妻子,心里一动,脸上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