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太孙,开局剑指朱元璋
繁体版

第18章:淮王朱允炆

    “荒谬绝伦!荒谬绝伦!如此一来,当掀起多少大狱!”

    刘三吾闻言惊惧不已,厉声呵斥道。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真要如此决绝,那还得了?

    那得扯出来多少官员?

    屋外的朱元璋闻言却是点了点头,双目眯在一起,这些官吏可谓是官官相护,层层打通,很难将其定罪。

    可若是有了这些人,突然袭击,必定可见成效。

    不过一旦时日长久,那些官员有了防备之后,也难见成效。

    比如,平日里住这套宅子,时不时去那套宅子,那就需要长时间的蹲守。

    再或者,将那套宅子挂在他人名头上,财产亦是如此,自己名下并无财产,却依然享受着一切,这样也不好抓。

    只能说自己的乖孙心是好的也是对的,手段也有些,但也终究无法根治,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历朝历代贪腐之事只能做到抑制,无法做到彻底禁绝。

    治理天下,惩治贪腐那是重中之重,只要能够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么土地兼并的速度就会缓和许多,这便是其中之一的治标之法。

    当然,也是最为主要和见效快的一条。

    一旦天下贪腐之风盛行,虽贪官污吏造不了反也成不了气候,可带来的后果却是极为恶劣的,土地兼并,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无外如是。

    “咳咳,谁要掀起大狱啊?”

    朱元璋在外咳嗽两声,缓步入内,望着面前的刘三吾,冷冷道。

    “臣不敢!!!”

    刘三吾闻言吓得连忙拜道。

    “孩儿拜见父皇!”

    “孙儿拜见祖父!”

    一众皇子皇孙们,也纷纷行礼拜道。

    “都起来吧。”

    “谢父皇(皇爷爷)!”

    望着还跪在地上的刘三吾,朱元璋摆了摆手,“行了行了,你也起来,学堂之上自然是畅所欲言的嘛,不用担心因言获罪。”

    “前日里你们不是还夸咱有唐太宗的度量嘛,怎么今日你反倒是畏畏缩缩起来了。”

    “臣叩谢皇上隆恩!”

    刘三吾行了一个大礼,缓缓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

    随后退在一旁,侍奉左右。

    “咱今日来也没有什么意思,就是过来考校考校你们的功课,看看你们这些年在自家府邸里学的怎么样了。”

    朱元璋身子虽然年迈,但心气可丝毫不减当年,那一股老辣狠毒更甚几分。

    当皇帝这么多年,少了几分义气,少了几分莽撞,但也多了几分事故多了几分隐忍,同样的也多了几分狠毒。

    打天下之时,那是何等的豪迈英勇,可守天下不能这般守,想要守住天下守好天下,就必须学会隐忍狠辣,否则,这个天下便坐不稳当。

    那一双阴翳的双眸扫过整个课堂,被扫到人纷纷垂下头颅,就连平日里甚为宠爱的朱允炆亦是不敢直视帝眸。

    唯独朱允熥一双清明而睿智的眼神,炯炯有神的凝视着老朱。

    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在这个时代算得上长寿了,可身形却没有太多的弯曲,虽不如年轻人挺拔,但屹立在那处犹如一根定海神针般,能够带来一缕安稳。

    不愧是咱的孙儿,很是不错。

    朱元璋微微点头,心中暗暗想到,为人君者,若是畏首畏尾,今后岂能成大事?

    “今日,咱便考考你们,自秦而始,汉、晋、隋唐、宋元这些朝代是为何亡国的。”

    “答得好的,咱大大有赏!”

    “父皇,儿臣通读史书,历朝历代的事情也都知晓一些,这些朝代都是以暴政而亡。”

    当即,安王朱楹从人群之中而出,一手背负,一手指点江山,满是自信的说道。

    “暴政?”

    朱元璋点了点头,笑着道:“这话有理,赏安王十匹丝绸,一匹骏马。”

    “是!”

    身后的一位太监记下,这些事自有专人去办。

    “谢父皇赏!”

    安王满是得意的朝着众人挤眉弄眼,炫耀不已。

    这些赏赐都没有什么,重要的是得到了父皇的嘉奖,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不少人虽然眼热,可也有聪明人知道这并不是父皇想要的答案,所谓暴政,这也太为笼统,从赏赐上也可以得知并非皇上所想要的。

    “皇祖父,孙儿认为,这历朝历代灭亡之根本原因除了朝廷暴政外,便是贪官污吏横行,欺压乡民,鱼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逼的那些平日里老实的百姓造反,从而影响各地,推翻了朝廷。

    正如前元般苛政猛如虎,贪官们又大加名头强征赋税,逼的百姓没了活路,这才有了大明。”

    朱允炆面色如常,面对着老朱的问题是踊跃发言,一心想要在皇祖父的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这也是他来之前,阿母曾告诫过他的。

    “不错,允炆所言在理,若咱当初有口饱饭吃,也不可能出家为僧,更不可能后来参加起义军,也就没有如今的咱,没有如今的大明!故而咱才这般痛恨贪官,尔等日后切记不可仗着自身亲王、郡王之身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否则咱定当严惩!”

    朱元璋一脸肃穆,正色告诫道。

    “孩儿(孙儿)必当牢记教诲,不敢有违国法!”

    “嗯。”

    见到这些人都答应下来,朱元璋脸色才缓缓松懈,“朱允炆回答有功,而今也到了封王的年纪,便封为淮王吧!”

    “嘶!!!”

    “淮王?!”

    一众人震惊的看着朱允炆,这淮王可不是随便封的。

    要知道他们这些人的老家可就是在淮地,那些勋贵们大多也是淮西人士。

    其他皇子心中也是一震,这皇上的意思不会是想立这家伙为太孙吧?

    “孙允炆拜谢祖父皇帝陛下!”

    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谕旨,但朱允炆也还是激动的跪倒在地,行了一个大礼。

    现在虽然还做不得数,但是得到册封的圣旨和一应制礼下来后,便是真正的定下了。

    皇帝一言九鼎,自然是不会反悔。

    “嗯,起来吧!”朱元璋一脸笑意的看着朱允炆,亲自走过去将其扶起。

    “谢皇爷爷!”

    朱允炆激动的满脸通红,连连道谢。

    这可是淮王啊,回去告诉母妃后,她一定会很高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