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太孙,开局剑指朱元璋
繁体版

第17章:治天下论

    “不错,这便是圣人的意思。”

    刘三吾笑着点了点头,突然问道:“你觉得圣人的意思对吗。”

    在外面的朱元璋闻言嗤之以鼻,这话要是对的话,那世界上还有坏人吗?还有这么多贪官污吏吗?

    靠道德来治理国家?呸!

    打拳头要靠武力,治理天下虽然不以武力为主,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然有匪寇聚众闹事,你去靠嘴说服他们?

    有贪官污吏横行乡里,你去用道德约束他们?

    有不法勋贵为非作歹,你拿什么治理他们?

    “圣人之言自然是对的。”

    朱允熥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

    屋外的朱元璋听到这话,不免眼中闪过一缕失望,自己的这个大孙先前胆敢向自己拔剑,不也靠的是匹夫之勇吗?

    匹夫之见?终究是自己看错了人?

    无碍,终究是自己认定的人,还能够改正过来。

    “但圣人所处的时代和如今所处的时代已然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朱允熥话锋一转,接着道:“圣人所在时代乃是东周春秋战国之时,礼崩乐坏,圣人欲要恢复礼制,让诸侯们都遵从周礼来治理天下。”

    “然而,这些话虽然美好,但却不符合实情,实情是各国依然相互攻伐兼并,天下民不聊生。”

    “放肆!你敢诽谤圣人之言!”

    刘三吾瞪大眼睛,厉声呵斥道:“正是因为诸侯们不听圣人之言,才会导致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倘若诸侯们听从圣人之言,又岂有如此乱世?”

    “敢问老师,自武帝始,儒家便为历朝历代治国之基,然而历朝历代的贪官污吏犹如过江之鲫,是数不胜数,朝代更迭之乱世也是层出不穷。由此可见,光靠道德去治理国家是不行的。”

    朱允熥据理力争,丝毫不让。

    面对其他事情,向老师低个头也就算了,可面对思想上的碰撞,那是寸步也不可让。

    “胡言乱语!胡言乱语!”

    “圣人之言乃是治国之根本,汝不过黄口小儿,岂可如此诽谤圣言!”

    刘三吾气的浑身发抖,指着朱允熥有心想要反驳,却不知从何辩起。

    “老师!学生可从未诽谤圣言,学生只不过是认为光靠圣人之言不足以治理大明。圣人言是说给那些愿意听从教化的顺民,可若是遭到那些不听教化的反民,又当如何?”

    “老师,大明虽然严厉禁止贪墨,可贪墨之官员却是屡屡出现,敢问老师,对待这些贪官,应当如何处理?”

    朱允熥反问道。

    “这……”

    刘三吾支支吾吾,他也知道,光靠圣人言不足以治国家,可胆敢当着他面如此反抗圣人的学生却是只有这么一位。

    前面那位谷王,不过是胡乱解读圣人之言罢了,无知之徒,不值得辩解。

    可现在这位明知圣人何意,居然还不认可圣人之言,简直是大逆不道!

    “既然老师都觉得那些贪官污吏应该加以严惩,那就更加说明光靠道德治理天下是行不通的,但治理天下没有道德更加不行,所以学生才说圣人之言说的是对的,但也不能够只用圣人之言来治理天下。”

    朱允熥朝着刘三吾躬身一礼,抖了抖自己的衣袍,缓缓坐下。

    周围那些不听教化的学子们,更是双眼放光一脸钦佩的看着朱允熥。

    “那好,那我问你,除了以圣人之言外,还应当以何治理天下?”刘三吾沉声问道,望向朱允熥的眼中也不免缓和几分。

    既然不是针对圣人之言,那便好说。

    “除了以道德仁义外,自当以法家手段,对民以宽,以仁政相待,藏富于民。前元暴政,致使民生凋敝,皇爷爷替天行道,率王者之师扫清蛮夷,一统寰宇,开国之初便施行轻徭薄赋至今,便是要与民生息。”

    “然而皇爷爷一片拳拳之心那些贪官污吏始终感悟不到,自洪武初至今仍有贪官横行,对待这些人就该剥皮揎草,以儆效尤!”

    “对待不法官员要严刑律法,至于庶民百姓自当宽仁以待,倘若百姓中也有不法恶霸,自当如同贪官般严惩不贷。”

    朱允熥起身而立,侃侃而谈。

    “你所言不过是一些小儿都知道的表面功夫,倘若都如你说的这般,也就没有贪官污吏了,能否说的再深刻些!”刘三吾追问道。

    这些都是粗浅的道理,是个人都知道,关键是如何才能够彻底施行下去。

    “既然老师考问,那学生便放肆答话了!”

    朱允熥先是拱手,随即道:“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违法乱纪者便是踩踏了众人可以容忍的道德底线,自当加以惩戒,我将其称之为依法治国。”

    “虽为依法治国,可法毕竟要人来施行,这便不是完全的法治,归根结底还是人治!既然是人治,那便必然会出现徇私舞弊之事。”

    “洪武十五年,皇上设立锦衣卫目的便是为了监督百官群臣以及各地方官吏有无欺压百姓、欺君罔上、徇私舞弊等等之事。”

    “皇上此举虽然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弊端,可自身也会出现一大弊端,而这便是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拥有监察百官、私自审讯等权力,倘若此人贪腐,又当如何?朝野上下何人可知,何人敢知?”

    朱元璋脸色一凝,这件事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他重用锦衣卫处置群臣,便会让百官畏惧锦衣卫,从而让锦衣卫指挥使的权力无限放大。

    看样子,自己应该在背地里再组建一支影子机构了,专门用来监视锦衣卫的……

    可那样一来,又有谁来监视这一支队伍呢?这么下去,岂不是无限循环了吗?

    “然而,又没有更好的法子可以解决这件事情,皇上所设立的登闻鼓虽然可以令百姓上报伸冤,可那些需要进京告状的百姓们真的能够进得了京吗?”

    “这些事情都有其难以施行的地方,可偏偏却又找不到更好的法子来代替。”

    “学生浅见,既然靠监督无法完全杜绝,那便再设立一专职抄家的机构,这一机构人员巡视天下,事先并不告知各地官员,出其不意清查官员家产,倘若官员家资巨丰且说不清楚这些家产的合法来历,那便是巨额资产不明罪,一缕以贪墨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