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5:从馒头店开始
繁体版

第67章 砍价能手

    刘向前是真的不想骑老刘那辆二八大杠。

    想在城里逛逛看看只是一方面,主要原因是车座太高了,骑起来不舒服。

    刘国强身高一米五八左右,上车前得助跑几步。坐在车座上,踮起脚尖刚能够着地。二八大杠不是不能骑,只是半路停车的时候比较考验平衡能力。

    老刘骑惯了,倒是无所谓。刘向前才一米五五,骑二八大杠更别扭,他可不想在半道上出洋相。

    至于刘国强身高不够,为什么非得买二八的车,不买辆二六的?

    为了面子,为了排场!

    别人都骑二八的车,你骑一辆二六的车,凭空矮人一头,惹人笑话。不好看,也不是啥好寓意,据说运数会被压制。

    农村里盖个房子,房顶都得比隔壁邻居高几砖,免得自家被人压一头。邻居见了,反手请个阴阳仙儿来看风水,然后在自家房顶砌一块泰山石什么的镇一下。

    如果能天天修房子且没有什么成本,靠着这点玄学的原动力,村里家家户户都能起个万丈高楼。

    这都是题外话。归根究底,刘向前年纪小,个子尚未长起来,不然早骑着车到处撒欢儿了。他倒不担心自己长不高,老刘家这方面的基因没什么问题。

    老大刘向海身高已经窜到一米七八了,兄弟俩并排站一块儿,老二头顶不到老大的眼睛高。搞得刘向前格外难受,想摆谱都得仰着头,令人尴尬。

    大儿子尚未成年,已经比老爹高了20公分,这并不是什么基因变异。老刘那辈儿人身高普遍一米六左右,到了刘向前这一辈,都得一米七往上,几无例外。

    上辈儿人长不高,应该是他们青少年时期营养跟不上导致的。他们差不多都是小学毕业,即便上了初中也是一两年就辍学。成绩不是特别出挑的,家里基本不会继续咬牙供养。

    刘国强下学时不过十四五岁,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营养跟得上的话一两年长个十几厘米不成问题。可他那会儿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营养?再加上早早出去干活,还普遍是重体力劳动,个子自然长不起来。

    等到刘向前这一辈儿人,基本上都能混到初中毕业。成绩好的上高中,成绩不好的送出去上技校,或者干一些轻体力劳动。那些伤身体的活儿,大人们是不舍得让孩子干的。

    上辈人年轻时吃过苦,他们深知其中利害。

    在农村能长个大高个,做起事儿来是很有优势的。起码看着就有气势,惹气打架什么的不输阵。尤其是那些领头干建筑的村里能人,几乎没一个矮子,不然镇不住场面。

    想到这里,刘向前不由紧张了起来。自己现在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虽然没饿着,但每天老刘把自己当牛马使,睡眠也不充足。

    铁定影响发育!

    以后不会长成小矮子吧?那可咋整?

    前世本科时,小刘同学有个室友自嘲,咱们这种一米七几的身高,走在街上跟个二级残废似的,哪儿会有女生看得上?令人唏嘘。

    别人一米八,自己不到一米六。世界观都差着二十多公分,还玩个球?

    不行,我得买点钙片补一补!

    整天吃土豆丝、面疙瘩汤、馒头什么的,摄入的全是碳水。这骨骼即便有心发育,没有原材料,它也无计可施啊!现在卖馒头堡倒是不缺鸡蛋吃,我可以中饱私囊!

    嘿……这倒好,馒头堡刚做两天。他老刘尝试谎报采购价,我小刘琢磨着偷吃鸡蛋,各有各的小九九。

    啊呸!生意迟早得黄!

    重生以后,刘向前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小小的馒头店里,眼界比前世还窄。边走边看,95年的中原小县城让他感觉格外新奇。

    走在马路上,刘向前观察着所见的一切,希望能尽可能地融入其中。这两天与其他人交流,总感觉有代沟。万一哪天闹个大误会,那就不美了,徒增烦恼。

    再者万一灵感来了,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商机,便不用再困守馒头店,一把赚他个半生无忧,往后混吃等死即可。

    路上只要看到小卖部,刘向前便跑进去,找找看有没有三文治火腿卖。得先打探一下价格,心里有个底儿,免得一会儿到菜市场被人忽悠。

    走了三家,刘向前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块三文治火腿净含量400克,店老板报价四块五。

    好家伙,这是真在当肉卖啊!菜市场上,猪肉一斤才五块八!又看了看边上的火腿肠,春都牌,没听过。一根儿一百克,卖一块二!牛批!

    这年头儿的物价让刘向前感到困惑。

    譬如,鸡蛋的价格竟然是猪肉的三分之二。刘摊主跟顾客打趣,说吃煎蛋相当于吃注水猪肉。那可真不是开什么国际玩笑,价格明摆着就那熊样。

    二十年后鸡蛋价格要比猪肉低很多。刘向前琢磨了一番原因,可能是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蛋鸡品种、饲料配方这些得到改良,提高了蛋料比吧!

    刘向前后来才知道,这会儿的火腿肠,瘦肉含量高达85%,注意是瘦肉。有这种质量打底,价格自然便宜不了。

    另外人家“春都”可不是什么杂牌子,而是国内第一家做火腿肠的企业。牡丹城的,名声曾经很响。在央视做广告,片子里是一根根会跳舞的火腿肠,85%的瘦肉含量大剌剌的标出来,引得全国无数群众竞相购买。

    1995年底,春都与双汇开始打价格战。双方纷纷下调火腿肠中的猪肉比例,从85%,70%,60%,一路降到15%。到了1999年,消费者们买到火腿肠,吃过后纷纷抱怨质量不行。

    再往后更不用说了,没多少火腿肠敢标猪肉含量的。淀粉肠干脆成为了网红小吃,肠里没肉人家就不瞎吹,实诚啊。

    相比之下,这个年代的火腿肠价格虽然昂贵,反而更实惠一些。再往后二十年,一两块钱一根儿的火腿肠,只配叫香肠,糟践火腿俩字儿。

    花了四十多分钟,刘向前才来到菜市场,这地方无论什么时候都十分热闹。站在人群中感受一下喧闹的氛围,小刘同学直奔几个副食品批发部,有一场砍价大战等着他。

    此处省去一千二百字的砍价过程。

    半个小时后,刘向前走出第五家做副食品批发生意的门店,手上拎了几块不同规格的三文治火腿,扬长而去。他得先回去切几片火腿,试一试鸡蛋火腿堡做出来的效果,再确定买哪一种。

    原地留下一脸幽怨的张姓老板,一副被忽悠惨了的表情。

    张老板暗自腹诽:说好的成箱成箱地进货的!结果磨了半天嘴皮子,价格被你小子砍下去了,转眼翻脸不认人,只提溜了几个走了。小屁孩儿不学好,满口瞎话!

    其余几家被刘向前“祸害”过的店主看着同行的苦瓜脸,纷纷幸灾乐祸起来。一个个的心里暗爽,幸好没和那小破孩儿做生意,他嘴皮子那么利索,人又难缠,聊两句就知道是个不肯吃亏的主儿。

    这不?张胖子整日打雁,被一只菜鸟啄了眼!

    那位被小刘同学第一个淘汰掉的店主,此时心情十分美丽,揶揄道:“哟,老张!看来这单生意你赚大了!脸上都笑成一朵花儿了,只可惜啊……是朵苦菊花!”

    张老板不输阵,昂起头,叫嚣道:“你们懂个屁,人家小刘老板这次来,只是先拿个样品回去试试货。定下来以后,生意大着呢!”,说完扭头回店里,不让同行们得意。

    几个同行纷纷摇头,嘲笑老张死鸭子嘴硬。

    过了一个月,这几个店主看着刘向前从张老板那里一箱箱的进货,笑不出来了!一个个懊悔起来,当时如果没有欺负人家小刘老板年纪轻,乱报价就好了!这个大客户原本应该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