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5:从馒头店开始
繁体版

第18章 上门取经的王大爷

    1995年4月7日,清晨五点五十。

    河阳县,刘家馒头店。

    刘向前和往常一样,打开店门。看一看初升的朝阳,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温暖的金光。深呼两口气,不再留恋,搬出长条桌,支起馒头摊位。

    今早的刘向前心情很不错,经过昨天的反思后,刘向前改变了自己的行事方法。

    凌晨和面时,缠着老刘非得试验一下多加水的效果,准备多加半桶水。

    老刘哪能同意这么离谱的操作?刘向前顺势让了一大步,只要求在揉第一块面时多加半碗水,约有250毫升的样子。

    老刘同意了。

    一来,加的水不多,风险较小。

    二来,如同儿子所说:一块面大概能做五屉馒头,出问题了只会影响三分之一。稍微多加点儿水可以和其他正常制作的馒头有一个对比,看一看两者间是否有明显的区别。

    老二嘴里这个叫做对比试验,科学家们都用这法子研究尖端科技,整的还挺高级!

    刘国强做事虽然保守,但也不是食古不化的人。儿子想办法让店里多赚一点钱,这是好事!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不妨一试。

    说服老刘试验加水量后,刘向前心里暗乐,他一开始就没想着多加半桶水,只是先吓吓老刘。

    嫌屋子里暗想要开扇窗,直接提要求是不行的,得先主张掀了屋顶,才好谈开窗的事情。

    鲁大爷是懂谈判技巧的!

    在第一块面揉好后,刘国强还专门上手试了试面团的软硬程度,当然啥也没捏出来,只不过他嘴硬不说。

    馒头出锅后,父子二人也把多加水的四屉馒头和正常加水的馒头,各拿出几个摆开来,对比看一看,也没有看出什么区别。

    这一结果让刘国强放下心,同时爽快的答应了儿子下午继续试验的要求。

    至于多加这半碗水,有没有多做出两个馒头,那倒还真没数出来。揉面前,刘国强只能尽量把原料均分三份,不可能做到份份质量完全一致。

    切面剂子全靠刘国强的手感,尽量做到大差不差,没有严格的称重。既无法保证每个馒头质量均一,也没有办法精确地控制一笼馒头的数量。这就是手工作坊式生产的不足之处。

    况且今天这笼馒头比往常多了三屉,变数就更大了。尽管如此,做完馒头后刘向前还是数了一数,这一笼出了441个馒头。默默记在心里,等下次试验时有个参照。

    吃过早饭后,老刘让儿子今天出摊,美其名曰锻炼锻炼,自己坐在店里给儿子把把关。

    刘向前心里鄙夷,话说的这么漂亮,你就是想偷懒!不过看在老刘今早虚心纳谏的份上,给他一个面子,没有拆穿。

    于是小刘老板脖子上挂着钱包,手拿食品夹,站在热气腾腾的笼屉旁边看摊儿,随时准备接待上门的顾客。

    没等多长时间,身穿深蓝色中山装,头戴老头帽的王大爷,背着双手走到摊位前。

    “王大爷,昨天我给您出的主意怎么样?你家孙子有没有好好吃饭?”

    “挺好,挺好!昨天早上一口气吃了两个!吵着闹着今天还要吃!”,宝贝孙子胃口大开,王大爷心情格外好。

    “我就说嘛,馒头夹煎蛋这招肯定好使!我可没少用这招哄弟弟妹妹!半晌肚子饿了,他们就眼巴巴的瞅着我,让我给他们做一个!”

    “哈哈哈!小刘,我得谢谢你!你的办法可是帮我们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王大爷笑着说道。

    “王大爷,您客气!我只是出了一个小主意,有用就行!”

    “嘿嘿,你这个小主意,可是起了大作用!你再有什么主意,可不能藏着掖着!我那孙子我知道,别看现在吃这个馒头夹煎蛋吃得起劲儿!可我估计顶多一星期就吃腻了,到时候还得闹腾!”

    “上个月在外边吃了一次烧饼,就整天嚷嚷着要吃!可那个卖烧饼的,离我们家太远了。没办法,她奶奶只能每天早起给他烙两个,结果吃了五天,就吃腻了!现在这小孩,实在是太难伺候了!”

    难伺候您还每天屁颠屁颠的鞍前马后?我说这老头今天上门怎么不直接要馒头,原来是上门取经来了!

    搁往日,早买了馒头急急忙忙回家伺候宝贝孙子去了,哪有那么多闲工夫和我瞎侃?

    心里腹诽,可为了留住王大爷这个长期客户,每天多卖一两个馒头,刘向前还是决定教他两招。

    不然他家宝贝孙子不吃馒头,改吃烧饼了怎么办?

    “嗨,小孩好奇心重,喜欢新鲜玩意儿!王大爷,您放心!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馒头夹煎蛋,可这能玩出的花样多着呢!您昨天回去是不是按我说的,煎蛋时撒点盐和五香粉?”

    “没错,味道可香了!”,王大爷连连点头。

    “对了,奥妙就在这调料上。现在煎蛋先只撒这两样,等你孙子吃腻了换个调料。是不是可以撒点辣椒面儿?这个叫做香辣馒头夹煎蛋!”

    “等到香辣味的吃腻了,是不是可以撒点芝麻盐?抹点豆瓣酱?抹点西瓜酱?抹点芝麻酱?抹点花生酱?您看,我随口一说就是五六种调料!咱们这么大的一个中国,那得有多少种调料酱料?每换一种味道,不说多,您孙子吃五天吧!你想想这馒头夹煎蛋,你孙子能吃多少年?”

    王大爷看着滔滔不绝的刘向前有些发懵,没想到一个馒头夹煎蛋,能被面前这小子说出花来!!!

    “王大爷,您说我这个主意怎么样?”

    “好好好,还是你这孩子主意多,以后肯定有出息!我天天早上来你家买馒头,回去照你说的,变着花样做!今儿个给我拿两个!”

    做成了今天开门的第一笔生意,刘向前心里高兴。

    一边给王大爷装馒头,一边说:“王大爷,您放心,我脑子里主意多着呢!以后您家孙子不好好吃饭就来找我!”

    “哦,小刘,你还有其他主意?赶紧说说看,我可是刚买了馒头!”,王大爷就像是闻到了腥味儿的老猫,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

    刘向前真想给自己一嘴巴,话那么多干什么?

    费了那么多口舌,又是辣椒面儿,又是芝麻酱的,好不容易把王大爷哄开心了,人家掏钱馒头都买了!还要啥自行车?

    这不?多了一句话,把王大爷的兴头惹起来了。他这是要把自己肚里的存货掏空啊!

    以后还怎么装逼,在人前显圣?

    迎着王大爷期盼的小眼神,那里面全是对自家宝贝孙子的关爱!

    刘向前开口道:“王大爷,您别着急!我这不是敝帚自珍,而是担心一次全说出来,您爱孙心切,每天变着花样给孙子做好吃的!本来能使一年的招,半年就给用完了嘛!”

    “你这小娃娃,还给我卖关子,快说快说!”,王大爷本来只是试一试,没想到这小子肚里真有货,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样子。

    刘向前正想再推脱一下,老刘的声音传来。

    “你王大爷问你话,你赶紧说!发什么癔症?!”

    自己和王大爷的一番神侃,全被坐在店里的刘国强一字不落地听进耳中。

    馒头夹煎蛋,还有一连串各种各样的调料,老二这小子还挺会吃,也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

    正要接着听听自家老二还有什么吃馒头的花样,他却卖起了关子。

    这能忍?他说的那些花样自己都没尝过,还真有点儿馋。

    于是拿出父道威严,发声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