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没准备好就穿越
繁体版

第15章卫青显威,潇潇关心

    “卧龙先生,客气了,赵恪此次前来……”

    孔明打断赵恪的话说道。

    “燕王所举,孔明已有耳闻。燕云之地有燕王在,实属百姓之福。

    燕云乃兵家必争之地,自五代十国乱世以来,大小征战百余年,百姓早已不堪其苦,燕王此举真是仁义之举。”

    赵恪听言有些欣喜,孔明接着又悠然说道。

    “可燕王此举虽可敬可叹,但终究还是螳臂当车,燕云之地百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民生凋敝,纵使地大物博,有长城之险,也难挡金人兵锋。”

    孔明叹息道。

    “金帝完颜雍,承女真先烈,登基于乱世之中,实乃一代英主也。

    昔熙宗末年,宫廷之内,乱局纷呈,雍临危受命,定社稷于风雨飘摇之际。

    其深谙治国之道,尊儒崇文,效仿中原礼制,革除弊政,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故有尧舜之美誉。

    初,雍继位,内则整饬吏治,外则安定边疆,力倡节俭,减轻赋役,农桑并举,商旅繁荣,国力日渐增强。

    彼深知百姓疾苦,广布恩泽,民心归附,国泰民安,谓“大定之治”。

    敢问燕王比之金帝完颜雍如何?”

    孔明摇着轻飘飘的羽扇,淡然说道。赵恪只感觉简单的话语似有万钧之力,自己欲辩驳,却不知如何开口。

    “我如今只是徒有虚名的燕王,不说比金,陈这种超级大国,自己如今就连燕云都无法掌控,自由都不能控制。

    是啊,我若是孔明,扪心自问,不论是所谓正统的刘陈,或者大势已成的金国,都是不错的选择,怎么会跟着自己呢?

    难道自己说靠百姓?靠行仁义?诸葛孔明这种人物怎么会相信呢?”

    赵恪心中此时如翻江倒海,波涛起伏。

    “这……”

    赵恪掩面,只能无言以对,顿生退意。

    这是一旁静坐的卫青却开口。

    “卧龙先生,我本以为燕云士人皆传诵:得卧龙者,得天下。

    卧龙先生必然是胸怀韬略,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能,但见面不如闻名。今日卫青只觉卧龙先生只是欺世盗名之辈。”

    孔明并未动怒,只是微微一笑。

    “在下愿闻其详,卫将军何故如此?”

    卫青没有着急说话,而是慢慢抬起手中茶杯,轻抿一口。

    “昔日高皇帝刘邦,本是出身一亭长,起于微末之间,尚可斩白蛇起义,击败霸王,推翻暴秦,成就帝业。

    魏帝曹操,一阉宦之后,尚能招贤纳士,知人善用,败四世三公之家的袁绍,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统北方。

    孔明何故如此浅薄,刘,曹尚可如此,为何我主燕王不可?燕王此时虽被世家掣肘,但立木取信,开仓放粮,抚民赈灾,皆乃仁德之举。

    卫青乃一介武夫,尚能见微知著,为何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却长吁短叹?尽作妇人之态?

    雄主在此,卧龙先生竟有眼无珠,还不是徒有虚名之辈?”

    卫青说完话,仍是面色淡然,轻抬茶杯,又抿一口。

    诸葛亮听闻卫青所说后抚掌大笑。

    赵恪惊讶地看着平静的卫青,此时脑海中浮现一句话。

    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卫将军言之有理,倒孔明浅薄了。燕王真是慧眼识英雄,孔明愿闻燕王之志。”

    卫青不可置否,赵恪陈思了一会,起身道。

    “燕云之地乃为金陈二国兵锋所指,百姓不堪其扰,世家豪族胜似猛虎,百姓苦不堪言,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赵恪不自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奈何智术短浅,愿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孔明闻言道。

    “自李唐崩坏来,天下豪杰并起。战祸已有百年,唯有陈国刘绍一统南北,但却英年早逝,其子刘睿继位,早年励精图治,整顿民生,视为英主之相,陈国也因此富甲天下。但近年沉迷声色犬马之间,朝堂上任用奸臣小人,江河日下,已经不复往日。

    恰逢,金国雄主完颜阿骨打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一统草原,又经三世有余,到如今金帝完颜雍,吏治清明,实行汉化,百姓安居乐业,此消彼长之下,陈国已岌岌可危。

    而燕王内有世家掣肘,外有强敌伺机而动,只能夹缝求生,左右逢源。

    但金帝完颜雍却不喜战事,缺乏远见,故此被草原蒙人牵制国力,而陈帝刘睿又纵情声色,故此乃天赐良机。

    燕王先需减除世家掣肘,广积粮草,逐步蚕食陈刘,借城墙之固御金人,等待良机,若此则大事可成。”

    赵恪连忙说道。

    “先生所言真是令我茅塞顿开,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

    孔明见赵恪意诚,于是说道。

    “燕王既然不弃,孔明愿效犬马之劳。”

    赵恪当下大喜。“我得孔明,如鱼得水也!”

    赵恪与诸葛亮相对而坐,卫青端坐一旁。

    炉烟萦绕,环绕着三人的脸庞。

    孔明边在煮茶,一边和赵恪卫青二人谈论着自己的见解。

    赵恪则是全神贯注地倾听,时而点头赞许,时而蹙眉沉思。

    卫青则是对诸葛亮一改之前的印象叹道,果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赵恪与孔明的对话甚广,既有治国方略,又有民生关切,时间在二人思考与交流中悄然流逝。

    赵恪将自己以百姓为核心的方略还有许多后世的思想战略缓缓说出,孔明也是摇扇赞叹,两人相谈甚欢。

    孔明又燃一支线香,烟雾缭绕,宛如一幅山水画卷。

    就这样,三人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吃过午饭后,又谈到傍晚,直到天色渐晚,赵恪想起慕容潇的交代,这才恋恋不舍的告辞。

    二人约定,诸葛亮这几日收拾好家当,安置好产业,便去王府。

    在得知诸葛亮是孤身一人在燕云之后,赵恪有点失望,要是诸葛亮能把诸葛瑾,诸葛均也带出来就好了。

    不过转念一想,卫青都没有把卫子夫,霍去病带出来,诸葛亮应该也不可能把家族的人带出来。

    因为慕容潇的嘱托,赵恪,卫青两人没有闲情逸致欣赏风景,只能一路紧赶快赶,终于在天黑之前回到了王府,当两人正从王府后门进去时,却发现门内站着一个高挑人影。

    “王爷,我们说好的天黑之前回来的!”

    原来是慕容潇站在门口等自己。赵恪看见慕容潇面露疲惫,显然已经等待多时,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王府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慕容潇一手打理,但她还是百忙之中专门等待自己。

    “潇潇,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赵恪上前抱着慕容潇说道。

    卫青见状,识趣的先走了。

    慕容潇听到赵恪的道歉,本来有些生气的心情也消失不见,只是有些委屈。

    “夫君,不必道歉,潇潇有些只是担心而已。”

    “潇潇,你真好,我爱死你了。”

    赵恪得到孔明之后,心情很是不错,开心地说道。

    “夫君真是油嘴滑舌,净会捡些好听的给潇潇说。”

    慕容潇嘴上虽然这样说道,但明媚生霞的脸上已经布满了柔美的笑容,显然很是受用。

    “这天气还是有些严寒,要记得添衣。”

    赵恪握住慕容潇柔弱无骨的小手,感觉有些冰凉,于是关心道。

    “夫君,潇潇感觉你变了。”

    慕容潇突然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赵恪却是心头一跳,假装淡定地说道。

    “咱哪里变了?咱自己不知道。”

    “变得潇潇越来越喜欢了。”

    慕容潇突然笑着说道。

    “好啊,big胆,敢戏弄本王,别跑潇潇,看本王怎么收拾你。”

    赵恪立刻明白自己被套路了,于是佯装发怒道。

    王府的花园,在夜晚通常显得静谧漆黑。但少女像银铃一样的欢笑声,让花园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