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七十二章 变法启动

    嘉靖不是没笑看过于冕,但大多数是在公开场合,

    嘉靖也是带有目的性——为了向外界展示嘉靖对于冕的宠信。

    比嘉靖初见于冕时,今日嘉靖眼中的笑意与宠爱更加浓重,看的于冕快起鸡皮疙瘩了。

    王振也心中起疑:今日的皇爷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这么爱笑?

    嘉靖的笑当然不是凭空而来,他的笑意来源正是王山之前的那番话。

    在嘉靖认定于冕为“长生关键”后,一直让锦衣卫重点观察于冕。

    于冕几乎所有的公开行为,都被锦衣卫记录在案。

    可于冕在有些地方干的事,哪怕是锦衣卫也无法详细记录。

    在于府之内,除了于冕便是孤儿流民,锦衣卫也不好混进去,

    之后于冕入了军营,在军营练习马术这类的事情可以记录,但大帐之内的密谈锦衣卫们可混不进去。

    嘉靖之前只靠锦衣卫的记录,根本无法完全摸透于冕。

    最多能得到一个于冕贪财,但又不是特别贪财的矛盾形象。

    今日从王山的话中,嘉靖得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于冕形象——

    ——一个想要救国救明,却苦于无路的形象。

    那感情好,嘉靖最擅长驾驭这种人了。

    稍微给个大义,便会无惧粉身碎骨、逆流而上,成为官场中最为刚烈的孤臣。

    这么看来,于冕与他的便宜老爹于谦,还真是嘉靖命中注定的福星,

    有了这父子俩的冲锋陷阵,嘉靖的变法大事何谈不成?

    在嘉靖的注视下,王振带着于冕进入轻纱中,

    不等王振开口,软榻上的嘉靖先开口了。

    “王振,去把你的干儿王山也叫来,”

    “至于于师弟,你先看看面前的这些公文。”

    嘉靖用法杖指向软塌旁的书案。

    书案上杂乱不堪的摆着数十本公文,都是关于北境之事的公文。

    当然,也不是什么公文都给于冕看,

    书案上的这些公文,都是在嘉靖精挑细选后,选择出来的。

    王振走出乾清宫后,于冕拿起了几本开始翻阅。

    于冕越看越心惊,很多之前困惑无比的事情,也接连茅塞顿开,

    其中最大的三件事,莫过于:

    北伐大军出征前的阻力来源,北伐大军出征后无法调粮的缘由,以及大同镇被轻取的谜团。

    这三件事,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一件事——北境贪腐案。

    北境贪腐案的官员竭力阻止大军出行,怕的便是暴露军粮偷卖的问题;

    无法调粮的缘由,也是因为军镇已然出售了巨大部分军粮,根本无力供给大军;

    而大同镇被轻取,毫无疑问是大同镇郭敬大卖军粮,导致镇内民心、士气不稳,无法与瓦剌鏖战。

    于冕看着、看着,心中的愤恨之情不断积累,

    回想起大同镇受难的百姓,与自己谈笑风生最后为国捐躯的驸马井源,以及那个冲动无比却不惧生死的吴克勤……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前方的战士只需要奋勇杀敌、以命相搏,土地上的农民也只需要辛苦劳作、努力交税;

    而后方的官老爷们,可考虑的太多了:利益、权术、进退……,

    再回想起官老爷们对外宣称:官老爷可比将士们与百姓们辛苦多了。

    于冕忍不住了,突然噗嗤一下的笑出声了,苦笑。

    “噗呵呵~”

    “于师弟,这有什么好笑的?”

    “我笑这帮官,和我自己这个蠢货。”

    “哦?向朕详细说来。”

    “他们都是机敏之人,别看做的是祸国殃民之事,可事事却做得正确无比。”

    “若是站在他们的位置上看,他们所做之事,无一错误。”

    “不少事还可以说得上是妙招!”

    “贪赃枉法,还妙吗?”

    “难不成说于师弟羡慕了。”

    嘉靖微微一激,于冕也再也绷不住了,直接对着公文破口大骂,浑身也因为气愤而颤栗不已。

    “羡慕,我羡慕他个!@#!”

    “一个个的,做得事好,做得事妙,害的数十万百姓为了他们的私欲而受苦受灾!”

    “当初的我也真是蠢,居然还信了他们的鬼话。”

    “若不是看了这些,我还真以为他们像他们自述那般——我们文臣中有坏人,但不多,整体还是好的。”

    如果说之前的经历,只是让于冕对大明的有色滤镜崩坏了,

    那么今日看完公文后,于冕便对这个时代的官员,迸发出了滔天恨意。

    “今天我才明白,这帮狗东西,从根上便是坏的!”

    “我要是有机会,一定把他们各个都抽筋拔骨!”

    嘉靖在一旁看着、听着,完全没有责怪于冕无视礼法的行为,反而对于冕的笑意更浓了。

    这样血气方刚之臣,才是嘉靖需要的变法利刃。

    若是都不敢在御前失礼,那更不敢去与变法之阻力血战了。

    “于师弟你先别急,这还有几份公文,你还没看呢。”

    嘉靖用法杖指向了书案下的地面,那里有摞着几十本不起眼的小奏折。

    之前于冕注意力全在书案上,若不是嘉靖提醒,于冕还不知道书案下有这么多奏折。

    于冕顺着嘉靖的意思拿起来翻看,

    奏折都是上次早朝前的,内容也很简单明了,全是攻讦英国公张辅、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山,以及于冕本人的。

    结合前段时间于冕等人被撤职,于冕大概能猜到,自己为何被撤下了。

    无非是贪官们集体发力,逼迫皇帝把出征三人组撤下,好想办法掩盖北境贪腐案。

    又抬眼看了眼书案上的公文,不少公文的落款日期甚至早于出征圣旨前,

    于冕也想明白了皇帝为何要派大军出征——

    ——出征是表,查贪是里。

    于冕转头看向嘉靖,在于冕眼中,此时嘉靖的笑容颇有深意。

    仿佛是嘉靖在对于冕说:

    是不是猜到朕为何派你去随军了?

    是不是又猜到朕为何派你父亲于谦买卖军粮了?

    是不是还猜到了朕为何紧急把你们撤下了?

    此时嘉靖的笑,除了以上三层含义外,还有一层于冕想不到的含义:

    于师弟啊于师弟,你从今往后,便是朕最刚的一把刀了,

    朕一定会好好的使用你,将大明的法、大明的天、大明的一切,变上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