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六十六章 止戈

    于冕一介官场新人,也听出来了圣旨含义,

    这圣旨看似是嘉靖的意思,实则是文臣们要夺功。

    在场的其余人也不是傻子,于冕一个官场小白都能听懂,他们更听得懂。

    传旨太监依次念出被撤职的将领名字,从英国公开始,所有有资格进入主帐议事的将领,全部上旨,

    除此之外,不少军中校尉级别的勋贵,也被换了来下;

    随后便念出接替他们之人,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为首,大量在京文官的名字从太监口中传出。

    不等圣旨念完,不少脾气火爆的将领便浑身颤抖了起来。

    无他,文人们欺人太甚!

    他们气的慌。

    反倒是带头的三人组,心中毫无怒意,只充斥着困惑、不解之情。

    为首的张辅最为困惑,

    临阵换帅这一兵家大忌,在张辅眼中倒没什么,

    胜局已定的情况下,张辅被换便被换了,

    还省的张辅为了功高震主一事,而时不时头疼。

    张辅困惑的是为何于冕也被撤下了。

    出京前嘉靖对于冕何其宠信,张辅是感触最深的一人,

    张辅甚至还认定,虽不能确定此战之功如何分配,但此战之赏必是于冕独享,

    怎么现在战局胜势已定,反而嘉靖要召回于冕;

    王山心中也在不停的打嘀咕,

    王山身为王振派系的二当家,除了出征前王振安排的三大任务外,

    本身也是肩负了其他事务,比如:帮阉党捞功、交好英国公等勋贵、试探于冕等,

    特别是帮阉党捞功、给王振长脸,一直是王山心目中的最高要务,

    现在王山被撤下召回,很可能代表了一件事:王山的靠山——干爹王振可能要倒台了,

    “难不成是圣上要倒干爹了?”

    回想起嘉靖最近的反常,王山不由得担心了起来。

    比起前二者的考量,于冕的考量更加直白与浅显。

    未经官场磨炼的于冕,想不到什么太深的东西,

    也只能想到是文臣们要抢攻,再深的东西于冕就想不出来了。

    不等众人有过多考量,传旨太监也将圣旨念完了。

    “……”

    “钦此~”

    “谢圣上!”

    待传旨太监念完后,张辅便代全体接旨。

    “公公,这次宫里可有其他传话?”

    “回国公,咱家没听过有传话一事。”

    “圣上的意思,咱家认为在圣旨里写的很清楚。”

    这次的传旨太监依旧没有悄悄话,传旨后便转身离开了大军。

    只留下一众勋贵,在塞北的夏风中躁怒。

    “气煞我也!气煞我也!”

    “一天天只知道偷奸耍滑、争名好功,这帮文人该死!”

    “操我宝刀来,我要砍了这些祸国殃民的文人!”

    “……”

    此起彼伏的叫骂声响起,吴克忠一想到不能亲手报仇,更是众人中最为愤恨的一人。

    “英国公,那帮狗日的文臣欺人太甚了!”

    “英国公,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圣上身边皆是奸臣,咱们回去可能也会被欺压一生。”

    “英国公,难不成我们就应该被他们如此欺压吗?”

    张辅听出来了,诸将的怒意已达高潮,不少人已经气到理智不全了,

    这几问有点“清君侧”、甚至“黄袍加身”的意思了。

    大军一无补给、二无财源,拿什么去反攻京师,

    更何况京营上下的家属,皆在京师之内,

    若真有人起头造反,起头者先会被砍掉头颅。

    “能怎么办?”

    “接旨回京,你们还想怎么办?!?!”

    “你们难不成都是孤家老人吗?”

    张辅略带怒意的呵斥众人,几句话便将众人的怒火强行压下。

    众人也听出了潜台词:家属在京,都冷静点,不要意气用事。

    “都给本国公听好了!”

    “这几日在各自帐内安分一点,等文官们一来,便老老实实交接虎符等信物。”

    “听懂了没!”

    “是,国公!”

    张辅平日里为人随和,很少用“本国公”自居,

    今日张辅如此重话一出,众将领心中再不满,也只得应下了张辅的要求。

    众将领也没心情商讨攻城之事了,各自回到各自的大帐中,生闷气去了。

    张辅回到大帐之中,开始细品这份圣旨,越想越觉得此事蹊跷无比。

    朱祁镇是个什么样的人,看着其长大的张辅再清楚不过了,

    不说特别贤明吧,但不至于蠢到如此放纵、偏信文臣,

    而且自从朱祁镇亲政后,更是一直在想法设法的打压文臣,

    今日之圣旨,属实是蹊跷的不能再蹊跷。

    思来想去,张辅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朱祁镇已经命丧黄泉,现在京师已被皇后与六部尚书把控,

    王直等人压下消息,并在此时撤下英国公等人,则是为了让文臣控制这支兵力,好让权力平稳的交接到新君手中。

    如果是如此,张辅不止不反感权力被夺,还要称赞王直等人几句。

    君王更迭乃是国之大事,如此谨慎利明利国。

    张辅猜对了一半,又猜错了一半。

    猜对的地方是“朱祁镇”的确命丧黄泉,现在身子已经被嘉靖霸占;

    猜错的地方是文臣想要控制整支军队,

    文臣最多是想抢个头功,给文臣几个豹子胆,他们也不敢去抢整支军队的控制权。

    是嘉靖在推波助澜,让文臣们拿下了整支军队。

    嘉靖如此做,当然是自有他的考量,远不止他人猜测的层次。

    八月初十,大同镇围城的第八天。

    上百人的京官团队来到了大军之中,在英国公的威压下,一众将领不情不愿的交出了指挥权。

    张辅将规格最高的虎符拿出,亲手交到了邝埜手中。

    “邝尚书,你饱读兵书,哪怕是我,恐怕也难在兵法上与你对峙。”

    “英国公何出此言,我不过是一介书生,空读了几卷书物罢了,哪里比得上国公您。”

    “邝尚书,万不可妄自菲薄,这大军即刻起便要交由你的手上。”

    “几十万大军、以及城内十余万子民,便交到你的手上了。”

    “本国公也没什么多说的,只求邝尚书不要忘记兵书上的‘止戈’二字。”

    “谢国公提点。”

    邝埜当然懂得“止戈”二字何意,张辅是在提醒邝埜:

    现在胜局已定,要在伤亡最小的情况下,尽快结束战争。

    叮嘱完后,张辅便带着王山、于冕以及一众勋贵,向回京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