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六十四章 准了?

    王直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份“合适”的提案。

    “臣以为应先召回三人,换兵部尚书邝埜执军、户部尚书王佐监军。”

    “若三人直接回来了,则功过相抵,不再追责,以显示圣上宽恕,且防激其党羽;”

    “若三人不同意,圣上要谨防其心了,早做两手准备了。”

    王直说完话后,早已被怼得无话可说的勋贵们,除了憋着一口怨气外,也说不出来什么。

    至于阉党派系?

    阉党要真是能成事,嘉靖又何须借“大道之音”才发动大军;

    又何须用买粮之法为大军供粮;

    更何须现在头疼王直出面的刁难。

    王直的意思也很简单——你皇帝公告里不给我文臣分毫功劳,那么我们便要想着法的争功,还要争全功。

    现在北伐大军已经围困了大同镇,不论换谁上去指挥,也无非是一场围城战。

    围城战不比野战,高明的将领与一般的将领,差距并不大。

    谁去围困大同镇,战局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可谁能完成这临门一脚,便会成为整场战局中,战功之首。

    那可是光复大同重镇、剿灭瓦剌太师、解救代王或为代王报仇的天功。

    至于什么前面的诱敌深入、奇袭、两万骑兵的牺牲,在此功面前不过蝼蚁。

    嘉靖也当然听得明白,文臣们是想要摘桃子,还是摘大桃子。

    不给我们文臣之功是吧,

    那之前公告里的有功之四人,除了你皇帝外,全别想要功了!

    按照嘉靖之前的计划,现在胜券在握,此战之后定要论功,论功便要行赏,

    按照公告中的四人之功,

    嘉靖是皇帝,是大明天子,是大明最至高无上之人,

    对于嘉靖来说,有没有功劳没啥区别,无非是在史书上多吹嘘几笔,

    给嘉靖首功说穿了,是为了皇权的面,而不是为了皇权的里,

    皇权的面至高无上,嘉靖必须首功,

    可皇权的里,并不是一份战功能影响的;

    英国公张辅贵为一字国公,早已经封无可封,再争功是想要当皇帝吗?

    识大体的张辅哪怕封了首功,也肯定不会去争权,更不敢去争权,最多是得到点虚名俸禄;

    王山则为宦官,不能步入正常仕途,

    有王振压着,王山拿什么功也当不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王山只要不蠢,定知道争功对他没有意义,便不会去争功,

    嘉靖也是都明白这点,才不去管公告上多了个王山,纵容王振在告示上给王山贴光、给自己贴光;

    如此算来算去,此战之功于情于理,都会被于冕独揽。

    若真按嘉靖的计划顺利进行,届时于冕便可挟此天功,彻查北境贪腐案、东南倭寇案等案,

    用这几起大案来磨炼、磨炼于冕,嘉靖便可安排于冕与其父于谦一起,行变法大事!

    至于怕不怕于谦、于冕父子俩当权臣?

    嘉靖一言便可拿下严嵩、严世蕃父子,他于谦、于冕父子俩更斗不过嘉靖的。

    以皇权为根基的权臣,算不得真的权臣,无非是变相的“外宦”,皇帝在宫外的狗,

    这种权臣,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权利根基。

    若狗过贪了,或者不听话了,皇帝可随意拿捏之。

    嘉靖的谋划不算太过高明,无非是明着来的阳谋,

    扶持一个官场新人,再给此新人加功劳,明眼人都能猜到于冕会成为皇帝的爪牙。

    现在文臣跳出来要摘桃子、要抢攻,很明显是猜到了嘉靖的计划,想要防止于冕挟功上位。

    当然了,文臣们也不是天神,猜不出来于冕揽功后,嘉靖让于冕做什么,

    但文臣们猜得出来,于冕揽功上位后,肯定不和文臣们穿一条裤子,

    既然不是一条裤子的人,那文臣们便要抢夺于冕之功,进而防止于冕掌权,与文臣相斗。

    文臣们的火气,溯其根本,也不是因为邝埜、王佐、于谦等后勤之功被埋没,

    而是因为被埋没之人中,不少是他们之人。

    此事威胁到了整个文臣集团的利益,文臣们出奇的团结一心,在王直发言后一言不发,

    看似是等待嘉靖的发落,实则是在用沉默的力量向嘉靖施压,

    屏风的另一侧,嘉靖坐在软榻上,思索起该如何应对此事。

    此事棘手的很,嘉靖用阳谋,文臣们也在用阳谋。

    嘉靖驳斥王直不难,问题是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按照早朝的规矩,在大殿议事后,文臣们提出的最终提案,是文臣派系的表态,

    若皇帝不给个合适的理由,直接驳斥的话,

    轻则是史官浓墨重彩的,在史书上写上几笔,

    重则便是百官叩门齐哭、朝政停摆。

    大殿中看似从未变化,一直是安静无比,

    实则氛围是越来越凝重,连喘息之人都变少了些许。

    大家都在等,等嘉靖是一声礕声、还是两声礕声、亦或者是三声礕声呢?

    更或者是直接的出面表态?

    终于,嘉靖在思前考后后,想到了最佳的解决办法。

    嘉靖拿起手中的法杖,敲响了了软塌旁的玉礕。

    “duang~”

    一声悠长而清脆的礕声,震惊了大殿中的所有人。

    王振都忍不住回头瞥向玉礕,惊诧于圣上是不是疯了?

    怎么同意了文臣们如此离谱的提案!

    哪怕是提出此案的王直,也觉得自己的提案颇为过分,没想到圣上会如此轻松的同意此案,

    王直的原计划是提出这份过分的提案,再与圣上、勋贵们打擂台,最终商讨一份真正适合的提案。

    但事已至此,王直也顾不得震惊了,赶忙带头下跪拜谢道:

    “圣上英明!”

    “圣上英明!”

    文臣们也顷刻跟上,皆在王直的带头下,共同高呼“圣上英明”。

    这次与之前不同,文臣们是发自内心的高呼“圣上英明”。

    对于文臣们来说,嘉靖的同意实在是英明,太英明了!

    只要是顺从文臣的皇帝,就是最英明的皇帝!

    皇帝只需要负责顺从,文臣中自有大儒帮皇帝经辩、写史。

    早朝又草草讨论了几事后,便早早迎来了结束。

    文臣们抱着欣喜之情,趾高气昂的走出了乾清宫,

    在他们眼中,此战是文臣们大获全胜。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