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攻心为上

    听到北伐大军逼近阳和后,大帐之中躁动了起来。

    “太师,要不要回头驰援阳和?阳和守军可不足千人。”

    “若是丢了阳和,咱们还怎么回草原。”

    “太师,我愿领我部儿郎,帮大军守住退路……”

    一时间大帐内议论纷纷,人人都建议回援阳和,若阳和丢了,瓦剌大军便是孤军一支。

    孤军?

    也先太师眼中瓦剌可没有孤军。

    瓦剌骑兵打到哪里,便在当地劫掠补给,

    只要补给充足,何谈孤军可言。

    至于如何返回草原?

    也先太师自持手下铁骑野战无敌,军不散,随时可以找机会突围出长城。

    反倒是阳和一带,瓦剌儿郎们去不了一点。

    阳和属于长城体系的一部分,附近多为丘陵森林。

    如此地形下,瓦剌骑兵无法发挥全部实力,

    之前虐虐朱冕、石亨之辈还行,也先没把握战胜几十万的英国公大军。

    “别吵了,有什么好慌张的。”

    “阳和丢了又如何,拦得住咱们草原雄鹰的脚步吗?”

    “太师说的对,南人鸡崽子们守不住长城的,咱们想进便进,想出就出,谁也拦不住咱们的。”

    和部落首领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也先要用“利”来稳定军心。

    “一个个的,都忘了咱们此行的目的吗?”

    “抢钱、抢粮、抢女人。”

    “那是今日的女人抢的不够多吗?”

    “依靠太师的妙计,咱们已经拿下上千大同镇女人,只要咱们听太师的,以后也有的是钱粮女人。”

    “有什么好着急回草原的,大同镇里还有几万女人等着咱们抢的!”

    也先三言两语,便让众位部落首领再次兴奋起来,

    对于瓦剌部落首领们来说,大同镇的诱惑太大了,里面可是有数不清的金银珠宝和各式各样的女人。

    “我知道大家已经急不可耐了,既然如此,从明日开始,各部可酌情攻城。”

    “若是攻破大同镇,先登破部七日不封刀,参与破城部五日不封刀。”

    不等也先太师说完,手底下的众部落首领便叫唤了起来。

    “终于要攻城了,我手底下那些儿郎,早想入城开荤了。”

    “哈哈哈,我部儿郎各个一杀一百,定然能抢下先登破之功。”

    “一个大同镇而已,有什么好吹的,老子手下的儿郎,大都也能给它夺回来!”

    也先叫停了众人的嚎叫,向他们强调道:

    “但你们都留点心眼,别全力攻城,”

    “南人大军距离咱们不远了,咱们早晚与南人大军有一场决战。”

    “若是有部攻城损失惨重,导致无力参与决战,那么此部的战果要分给他部。”

    “都听明白了吗!”

    “遵命!”

    众部落首领兴奋的离开大帐,回到各自部落所在的营地中。

    听闻第二日便可攻城,草原儿郎们各个也兴奋起来。

    加上刚刚劫掳的几千女子,整个瓦剌大军的士气空前高涨。

    反观大同镇内,人人都听说了近万百姓被屠,一时间全镇情绪低落,

    特别是东城墙附近的守军,他们亲眼所见了几千同胞是如何被虐杀。

    七月二十七日,大同镇围城第十三天凌晨,瓦剌开始攻城。

    瓦剌的攻城之法与大元区别不大,先用大量回回炮昼夜不停投石,

    消耗一波大同镇守军后,再用步卒冲击大同镇城墙。

    也先怕攻城损耗太大,特意叮嘱攻城各部不要全力强攻。

    出乎也先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大同镇守军根本不堪一击,

    仅仅是第一日的攻城,且最大规模不过刚刚千人,大同镇城墙多处便出现易主。

    若不是大同镇各部拼死反攻了一波,可能攻城首日便要告破。

    此时北伐大军已集结在阳和城下,安营扎寨准备攻城。

    瓦剌全力攻城、城墙几经易主,

    大同镇,危!

    短短十六字的军报,在一天内便传到了北伐大军之中,

    结合昨日也先屠戮八千子民的军报,整个大帐内一时间压抑无比。

    愤怒、焦急、怨恨……诸多情绪交杂在一起。

    一名将领站了出来,率先打破了沉寂。

    “英国公,还请给末将五千骑兵,末将定可在一日内奇袭鞑子,以解大同镇之危。”

    不等张辅发话,井源先驳斥了这名气血上头的副将。

    “五千骑兵能解大同之危?”

    “也先太师能运用围点打援、围三阙一以及半而击之等兵法上策,”

    “你真当也先太师是一介莽夫吗!”

    井源指向大帐中的地图,继续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策略。

    “夜不收也传来了情报,草原为了此战调集了所有青壮,根本没有余力再进攻长城一带,”

    “如今我们已在阳和城下,只要夺回阳和,便可彻底斩断也先与草原的联系,合围也先的孤军,”

    “届时五万瓦剌骑兵对于咱们来说,便是囊中之物。”

    “本驸马还是认为,应当先截断瓦剌与草原的联系,消耗一波瓦剌的军粮与士气后,再去与其决战。”

    “现在万万不可与其力敌。”

    众将听着井源的分析,看着手中的军报,不由得赞同井源的主意。

    面前便是触目可及的阳和,先攻下阳和是上上策。

    大帐中却有一不懂兵法之人,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大同怎么办?”

    “哪怕丢了大同镇,瓦剌也无力用大同一镇供养五万骑兵,早晚还是会被咱们歼灭。”

    “我不是问大同镇该怎么办,我是想问:”

    “大同人该怎么办?”

    “昨日瓦剌便屠了八千大同人,若是让瓦剌拿下大同,还指不定要死多少人。”

    “我想问问你们,若放弃了大同镇,大同人又该怎么办?”

    “他们活的到大军驰援吗?”

    提问之人正是于冕,于冕问的在场众人再次缄默。

    “于监正,大同人被鞑子欺辱也好、还是被虐杀也罢,此事都不可妇人之仁。”

    “咱家一介太监都懂兵事无情,若是人人都优柔寡断,那损失的可不止是大同人一镇之人了。”

    王山的回答让于冕说不出话了,

    放弃大同镇虽然难听,但也的确是目前最优选择,

    是最符合当前大军利益、大明利益、甚至其他大明子民的利益。

    于冕不是圣母,不反对牺牲少部分人去保护大多数人的性命。

    可于冕总觉得、总觉得胸口有股气,憋得他胸中燥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