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越卖越安全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

    早朝再启。

    群臣穿过紫禁城广场,进入乾清宫。

    乾清宫依旧是乾清宫,那股熟悉的药味让群臣怀念。

    唯一不同的是,今日的嘉靖坐在龙椅上等着群臣。

    嘉靖等群臣不符合礼法,比嘉靖穿道袍、坐屏风后听政更不合礼法。

    按照礼制度,早朝应为群臣先入场,皇帝在恭迎声中缓步上座,以此体现皇帝的尊贵。

    每一位官员心里都开始打嘀咕,圣上到底要干嘛?

    难不成圣上是在示意,大臣们已经凌驾于皇帝之上了?让我们这些当官的小心点?

    嘉靖的确有这一层意思,嘉靖要看看群臣们会做何应对。

    嘉靖要根据今日群臣的反应,来决定变法的时机与力度。

    群臣站定后,都用余光看向王直,想看看王直会怎么做。

    如今王直身为大明官场的文臣领袖、五朝老臣、吏部尚书,王直的一举一动,便代表了文臣派系的意志。

    只见王直和往常一样,领着群臣向嘉靖施礼。

    仿佛王直根本没看见嘉靖在等群臣,只当嘉靖和往常一样,依旧在屏风后听政。

    见王直带头,文官派系的官员们马上跟进,与王直一起给嘉靖施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别看王直是依礼制行事,也别看王直与文臣们喊的忠心、跪的卑微。

    嘉靖明白文臣们的真正意思——我们文臣是在拜龙椅,而不是你嘉靖。

    你嘉靖或早来、或晚来,甚至换个人坐龙椅,都不影响我们文臣拜礼。

    你嘉靖,最近做的过火了,也该收收脾气了。

    嘉靖坐在龙椅上,看着台下跪拜的文臣们,心中杀意不断飙升。

    嘉靖重生了不足两月,期间也不过扶持了个于谦、于冕父子,

    其中于冕不过是钦天监的闲职,于谦甚至并未升职;

    嘉靖仅仅做了这点小事,文臣们便在早朝上示威。

    有这些“忠君报国”的文人辅佐,嘉靖能不动怒吗?

    嘉靖毕竟是嘉靖,不等群臣施礼结束,便强压下了大部分怒火。

    不是嘉靖脾气好,而是嘉靖明白现在不是翻脸的时机,

    现在嘉靖若是翻脸,很有可能去体验正统与正德二位皇帝的经历。

    先说嘉靖堂哥正德的遭遇——落水遇寒、太医强行灌药、不明不白的驾崩。

    朱厚照死前,甚至没有传出过遗诏,来表达皇帝本人的任何遗愿,

    立嘉靖为皇帝的遗诏,还是当时内阁首辅杨廷和写的,在正德皇帝没驾崩的时候写的,

    当时还活着的正德皇帝,却对遗诏内容一字不知。

    真不知是朱厚照是没遗愿、没写召书,

    还是朱厚照的召书不受群臣“认可”,便被杨廷和悄咪咪的压下去了,

    不管怎么说,一个没有亲传遗诏的皇帝驾崩,这件事很不正常;

    再说正统皇帝的境遇,与正德无后无储不同,朱祁镇被瓦剌抓走前是立了储君的,

    群臣却还能用主少国疑为借口,强行扶持朱祁钰上位,

    若真以主少国疑为借口,朱祁镇登基时也不过七岁,为何没有大臣提议换一位皇室登基?

    别扯什么瓦剌大军在前,蒙古人哪怕打下了京师,也不够格影响大明龙脉的归宿,

    在嘉靖的眼中,官场上的事,外因永远是借口,权利的纠纷才是核心。

    地朝几千年的历史,哪有贪官因为贪腐落马?

    若让嘉靖去分析,瓦剌大军不过是借口,另立新君的根本原因是朱祁镇不听话,

    群臣要让朱祁镇明白,大明不是他朱家的大明,是士大夫、地主的大明。

    你朱祁镇若不听话,不去当一个“贤明”的花瓶,还非要亲征瓦剌,我们士大夫地主们自会将龙脉转移,

    若不是后面朱祁钰的儿子暴毙夭折,皇位便彻底归了朱祁钰这支小宗。

    除了历史经验外,嘉靖前世的经历也给了嘉靖教训,让嘉靖明白现在不能翻脸,

    前世的嘉靖差点被宫女绞杀,查到最后却没有查出任何幕后指使,

    七八个儿子也是生一个、死一个,各个都是因为疾病暴毙,

    直到最后,前世的嘉靖先修了几个道观常住,不再进入乾清宫一步,

    又用二龙不见面为借口,放任清流培养裕王为“贤明”的花瓶,

    这才防住宫女的肉身“仇杀”,以及群臣“主少国疑”的龙脉转移。

    嘉靖现在真要是逼急了群臣,群臣便不单单是示威了,

    而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用“落水与另立新君”这套组合拳。

    重生之后一直住在乾清宫的嘉靖,别说承受这套组合拳了,连防都没资格防。

    “呼~”

    想通一切的嘉靖长舒一口气,准备放慢脚步,

    大不了推迟一下掌权与变法的时间,若是将文臣派系彻底激怒,龙椅上的是不是嘉靖还要两说。

    经历过大礼仪的嘉靖明白,文臣也不是铁板一块,同时皇帝一直拥有着主动权。

    现在,嘉靖便要展示一下主动权,安抚看起来有些炸毛的文臣派系。

    表面上安抚好文臣后,再暗中养精蓄锐、等待时机、逐步蚕食文臣权利。

    嘉靖抢过王振的活计,主动向群臣说道:

    “平身。”

    王直带头起身,起身后还满脸错愕,装作才看见嘉靖提前坐上龙椅。

    礼部尚书胡濙倒是反应很快,出列向嘉靖请奏道。

    “臣有奏。”

    “准。”

    嘉靖再一次抢在王振前面准奏。

    “臣以为今日早朝有失礼法,臣身为礼部尚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还请陛下责罚。”

    胡濙看似是在认罚,实则在以退为进。

    早朝上的礼法问题,真出了问题也是司礼监的责任,怎么也轮不到礼部尚书胡濙冲在前面,

    而且早朝上礼法出错最大的,便是嘉靖本人,

    又是不穿龙袍、还提前入场、更抢着司礼监王振的活计,

    若是胡濙真受嘉靖处罚了,却对嘉靖自己的错误无动于衷,

    那嘉靖不只是在打的文臣派系的脸,更是在打嘉靖自己的脸。

    如此看来,胡濙这手高明的很,

    既能将群臣施压的事情轻轻翻过,又不可能真的被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