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 瓦剌来袭

    正统十四年七月初五。

    鸡鸣前的几刻,人最为困倦。

    “哈~”

    几名城门附近站岗的卫兵,各个都依着手中的兵器假寐,时不时打几个哈欠。

    忽然,西边出现一个小黑点,渐渐在视野中放大。

    “八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守卫迷迷瞪瞪的打开城门,放传令兵入城。

    “快关城门,趁还没过宵禁时间,再迷糊休息会。”

    “是。”

    城门刚刚关好,第二个黑点便从西边地平线上出现。

    “八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又是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守卫们再一次无精打采的开城门、放传令兵入城。

    这次不等守卫们把城门关上,第三个黑点便已高呼起来。

    “八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守卫们给传令兵让路,传令兵看都不看守卫们一眼,直接向紫禁城飞奔而去。

    一而再,再而三的八百里加急公文,让守卫们也精神了起来。

    “小旗,你说是不是瓦剌大举进攻了。”

    “我听人说瓦剌的铁骑与一般的蒙古骑兵不同,各个凶狠的狠,不然也先凭什么统一的草原。”

    “要是瓦剌打到了京城下,咱们该怎么办?”

    几名卫兵围绕在小旗身边,让小旗分析、分析局势。

    小旗看着身边卫兵们担忧的目光,不屑的回答道:

    “瓦剌怎么可能打的过来,现如今外有大同镇、宣府镇,内有居庸关、紫荆关,”

    “除了这些军镇关卡,北边还有英国公亲率的十万大军,瓦剌铁骑再铁,还能把这些都踏平了?”

    “咱们京师人没什么好怕的,你有这心思,不如关心、关心怎么样应付你家婆姨。”

    “对于你来说,你家的婆姨都比瓦剌铁骑骇人。”

    “哈哈哈!”

    小旗此话一出,守卫们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也是,瓦剌不过是一帮土鸡瓦狗,有大同人和宣府人用命顶着,怎么也轮不到咱们担忧。”

    大部分守卫换了个闲聊话题,可还有一些守卫担忧北境战事。

    “小旗,这可是三封八百里加急,咋可能一点事没有呢?”

    “我说句不好听的,大同镇可能已经失守了!”

    “胡说什么丧气话呢,小心被人听到了后,给你举报到锦衣卫。”

    “退一万步讲,就算大同镇真出了什么不测,只要英国公的十万大军没事,京师便出不了意外。”

    “也先再才智过人,瓦剌铁骑再无敌,也先他也不敢把侧翼暴露给英国公大军。”

    “除非瓦剌人疯了,否则不可能直袭京师。”

    小旗指了指北方,然后向身边的护卫们说道。

    “我估摸现在大军刚出居庸关没几天,应该在怀来与土木堡一带。”

    “北伐大军的军报,现阶段只会从北城门入京。”

    “咱们是西城门,来再多的军报也无妨,真正能影响京师安危的军报,是北城门那边传入的军报。”

    “言之有理,小旗您真是料事如神、高瞻远瞩。”

    小旗对马屁很是受用,对着手下人笑骂道:

    “行了行了,少拍两句马屁了。”

    “快到宵禁解除的时间了,准备换岗吧。”

    “是。”

    小旗此时不知道他一语成谶,今日北城门还真有公文入城,而且也是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军报。

    当第一份公文进入紫禁城后,当王振看了眼公文封面,便知道此乃军报。

    王振一刻不敢停留,赶忙拿着军报跑入乾清宫。

    此时的嘉靖如往常一样端坐软塌上,练习于冕传授给嘉靖的《九阳真经》。

    “呼呼呼~陛下,有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来了。”

    “duang~”

    嘉靖轻敲玉礕,礕声轻抚王振耳根,让后者气息渐渐平稳。

    “慌什么慌,打开念念。”

    “奴婢遵旨。”

    王振打开公文,将军报念了出来。

    也先太师攻破长城一关隘,现如今大军正在向大同方向进军。

    听完军报,嘉靖毫无反应,好似被攻破的不是大明长城。

    “英国公所率的北伐大军走哪了?”

    “回圣上,快走到土木堡一带了。”

    “朕知道了,你把公文交给兵部,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奴婢遵旨。”

    王振还未走出乾清宫,便看见另一名司礼监太监跑来,跑到了乾清宫门口。

    “你过来干什么?”

    “老祖宗,您前脚离开司礼监,后脚新的公文便送来了。”

    “也是八百里加急的。”

    “拿来,我去呈给圣上。”

    王振拿过公文,转身向嘉靖走去。

    和刚刚一样是一份军报,嘉靖让王振在嘉靖面前宣读军报。

    辽东受到瓦剌军队骚扰,部分村庄城堡已经沦陷。

    王振刚刚念完,又有一份军报被太监送入了乾清宫。

    瓦剌大军骚扰宣府一带,可能是顾忌不远处的北伐大军,并没有什么大举动。

    第三份军报刚念到一半,第四份军报也送来了。

    甘肃镇方面也被瓦剌侵扰,部分军镇已经开始清野坚壁,准备固守了。

    不论王振念哪一份军报,坐在软塌上的嘉靖都不动如山,俨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行了行了,朕都知道了,你把四份公文都送去兵部衙门。”

    “让邝埜他自己去看着办。”

    “奴婢遵旨。”

    王振转身离去,令下人将公文送去兵部。

    翌日,还是西城门。

    “八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又一快马传来战场情报。

    之后几天里,西城门每天都有军报入城。

    每一名传令兵无一例外,都喊着守卫们听腻的“八百里加急!拦我者死!”。

    每次传来的消息,也无一例外的是大明战败的战报。

    七月初七,

    大同右参将吴浩主动出击,带一万三千兵马在猫儿庄阻击也先太师。

    不足一日,明军几乎全灭,吴浩战败身死。

    七月十一日,

    大同总兵官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亨各领一万五千人马,于阳和与也先太师野战。

    不足一日,明军几乎全灭,朱冕、石亨双双战败身死。

    七月十四日,

    大同总督宋瑛领两万人马出城,于大同镇北部二十里处与也先激战。

    不足一日,明军几乎全灭,宋瑛战败身死。

    三战三败的战报并没有让嘉靖动容,甚至连眼皮都不曾抬一下。

    在嘉靖眼中,这三份军报与历史上的情况大差不差,没必要过多关注。

    直到最后一封战报传来:

    七月十五日,

    四路蒙古大军中的三路汇合,在也先的领导下围困大同,大同明军不敢出城迎战,只得据守不出。

    嘉靖在听完后瞬间起疑,历史上也先太师可没胆子围攻大同。

    英国公的大军可在不远处,围攻大同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大同是出了什么意外吗?

    “王振,明日朕要开早朝,你去准备、准备。”

    “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