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摸不清头脑

    “回禀陛下。”

    “此策虽然看上去尽善尽美,但臣也认可王尚书所言,真去让官员实施此策时,定然会暴露繁多缺陷。”

    “除了王尚书所说的几点外,臣还认为此策实施时,还可能在以下方面出问题:”

    “首先是……”

    不等邝埜解释完,嘉靖又变成一脸不耐烦的样子,打断了邝埜的话。

    “行行行,朕听出来了,邝尚书你也不赞成此策。”

    “那此策便免了吧,大军依旧由京师直接供粮。”

    嘉靖变化无常的态度让在场之人困惑,嘉靖的本意到底是何?

    是支持此策,还是不支持此策,亦或者只是一个耳根子软的感性皇帝。

    邝埜却没有被影响,依旧坚定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启禀陛下,臣并不是不赞成此策。”

    “而是认为此策成败与否,并不是由此策好坏决定的。”

    “嗯?政策好坏不由政策决定。”

    “朕还是第一听到如此有趣的说法,快给朕解释、解释。”

    嘉靖做出一副很好奇、感兴趣的表情,让邝埜说下去。

    “回禀陛下。”

    “臣自永乐年间中进士起,已在我大明官场沉浮五朝之久。”

    “五朝时间,臣为我大明操办了无数政策,亦见识了更多的政策。”

    “以臣之浅识,政策、政策,是政与策的结合。”

    “政是指为政之人,策是指颁布之策。”

    “而任何政策颁布后是利国利民,还是祸国殃民,”

    “臣以为重点皆在政,而非在策。”

    “哦,朕懂了。”

    嘉靖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点头向邝埜说道。

    “邝尚书的意思是事由人为,一个政策是好是坏,其决定之处是执行之人,而不是提出之人。”

    “圣上英明!”

    “嗯,邝尚书言之有理,采买军粮可是大事,朕也认为不能随便派人去。”

    “你们都是大明的国之栋梁,来说说看,此策应该派何人去实施更好?”

    采买军粮?

    这可是大肥差!

    大臣们顿时被利益冲昏了头脑,疯狂举荐同派系的自己人。

    “臣举荐工部右侍郎主永和。”

    “臣举荐太常寺少卿黄养正。”

    “臣举荐刑部右侍郎丁铉。”

    “臣举荐……”

    此起彼伏的举荐声响起,嘉靖看着这些贪婪之货心中冷笑频频。

    在场之人全然没有发觉,在嘉靖三言两语之后,

    这场本来关于买粮之法否可行的争论,变成了该派谁去执行此政策。

    嘉靖还全程阴晴不定,好似并没有很坚定的立场。

    那句“事由人为”,更是提前做好了嘉靖与于冕甩锅的借口。

    若事情办好了,嘉靖肯定要把提出者——于冕定为首功;

    若事情没办好,则是你们执行之人的问题,圣上嘉靖与于冕皆毫无过错。

    大臣们谁也不肯忍让谁,他们都被这块大肥肉激红了眼。

    “王尚书举荐之人无非一小人,何谈完成如此大业。”

    “呵呵,有些人的举荐之人,更是和举荐者一样,是一龌龊之子,”

    “让这等人经手此事,我怕是大军三日内定饿死一半有余。”

    “你说谁呢?你再说一遍!”

    “说谁谁知道……”

    随着争执的升级,不一会便从互相举荐变成了互相攻讦争吵。

    大殿之上也宛如成了菜市场,吵闹不已。

    “咚咚咚。”

    嘉靖有些不爽的用法杖轻敲地面,声音低到只有王振听到了。

    王振立马会意咳嗽了两声,整顿起了大殿秩序。

    “咳咳!”

    “诸君,咱们是议事,不是吵事。”

    大臣们已经吵上头了,嘈杂之中根本没人听清楚王振说什么。

    此策可以主管三、四十万人的粮草运输,此等肥差,值得大臣们“据理力争”。

    此时一直没有举荐人的吏部尚书王直发话了。

    “臣有奏!”

    一声中气十足的请奏之声,瞬间将大臣们的理智拉回,纷纷停止了争吵。

    见大殿重归平静,王振便代嘉靖准了王直请奏。

    “准。”

    “臣身为吏部尚书,却让如此多目无纪法之辈入朝为官,属实是臣之罪过。”

    “臣特此请罪,还请陛下责罚!”

    王直说完便俯身跪下,礼部尚书胡濙也紧随其后。

    “臣有奏。”

    “准。”

    “臣身为礼部尚书,圣座前出此丑态,臣罪无可脱。”

    “臣特此请罪,还请陛下责罚!”

    “还请陛下责罚!”

    在场的大臣国公也纷纷跪下,一同向嘉靖请罪。

    嘉靖看到一堆老东西跪下,心中再不爽面上也要装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此事事关重大,甚至可能左右大明数百年的国运。”

    “诸君为此事争执乃是忠君爱国之体现,朕怎么可能为此责怪你们呢?”

    “朕从刚刚诸君面红耳赤的样子上,看到了诸君的肱骨为国之面,”

    “朕大明有诸君,实乃是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嘉靖说着说着便情难自已,眼角流下了几滴泪水。

    “呜呜~”

    大臣们也被嘉靖的表演感染了,一同跪在地上抽泣了起来。

    “诸君还快快请起,主持此策之人还未敲定,咱们并没有多余时间哭泣。”

    “咱们每拖延一刻,暴元余孽便多嚣张一刻,大明北境的百姓也晚一刻解脱。”

    “圣上英明!”

    群臣收敛了收敛心神,一同起身看向嘉靖。

    此情此景,要是让不知情的人看见,还真以为是一副君臣和睦的盛世之兆。

    “臣有奏。”

    “准。”

    邝埜再次请奏,邝埜也要举荐他心目中的人选了。

    “臣举荐兵部侍郎——于谦,操办此事。”

    嘉靖终于等到了,等到有人举荐于谦了。

    嘉靖从听完王振念此策时,便认定了此策必须由于谦操办。

    此策事关北境战事,以及后续的北境贪腐案,除了于谦这个官场“孤家寡人”外,

    任何人都不适合干这个肥差。

    “于侍郎本便负责粮草运输的事宜,此事交给他也的确合适。”

    “诸君可有异议?还有其他人选吗?”

    若是按政策选人流程,怎么也要拖议个几天。

    在此期间,各大派系会明着争论不止,暗中交换利益,

    等利益瓜分完毕后,才推举出来几个合适的人选,让皇帝去选择。

    嘉靖刚刚才明示要尽快敲定人选,于谦这个不属于各大派系的“直臣”,的确是目前最好的人选。

    最起码所有派系都认为,于谦不会偏袒其他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