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坏了

    嘉靖的话故意提高了几分声调,离祭台不远的人几乎都听清了。

    话还没落地,人群再也忍不住了,不顾礼制开始议论此次祭祀大典。

    劲爆,今日祭祀大典的内容实在是太劲爆了。

    先是皇帝穿道袍公示自己在修玄,然后又是亲自跳大神祈福,最后还拜托一个道士来保证大军的鸿运。

    于冕本意完全不想当一个出头鸟,嘉靖则是硬生生在把于冕往前推。

    于冕现在已经成为了焦点,在场各方讨论的焦点。

    “今日王振没来,我还以为陛下终于不再依宠用人,没想到却是一个道士顶替了腌狗的位置。”

    “我大明怎么如此不幸,怎么先有腌狗碍国,现在又突然出现了一介道士祸乱朝纲。”

    “可惜于侍郎兢兢业业一辈子,怎么却……唉。”

    这是清流们的,别看明面上都是在说于冕的不是,口气中却难掩酸意,比山西老陈醋都酸;

    “哼,不过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罢了,居然靠蛊惑圣上得势。”

    “于冕小儿你给我等着,我回头就写奏折参死你。”

    “算我一个。”

    “还有我。”

    这是阉党们的,毕竟于冕是在抢皇帝的恩宠与圣眷,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抢他们权利,

    他们的口气便不是只有几丝羡慕嫉妒之意了,而是恨不得把于冕直接抽筋拔骨;

    “我们打仗是靠刀!靠枪!靠脑袋!”

    “什么时候靠他一介道士祈福,便能决定战场胜负了。”

    “娘希匹的,他这是在抢功!”

    这是勋贵们的,勋贵派系中有不少初代的马上勋贵,各个都是脾气火爆的一方将帅,武将出生的他们说话也更为直接。

    不少人听出了若是战争胜利,于冕肯定会抢功,心中燃起了一团无名之火,

    更有甚者,已经开始鼓动英国公张辅宰了于冕了。

    “英国公,这等手无缚鸡之力的道士,他的功劳也配和咱们的浴血之功比拟?”

    “王振那条腌狗胆小的很,天天躲在深宫不露面,于冕这个道士不一样了,他可是要奉旨随军的。”

    “要不咱们在出征的时候,趁机……”

    在这些马上勋贵的眼中,张辅当从来没给过王振面子,还经常处处与王振作对,

    勋贵们以王振为参考,一个突然靠圣眷得势的道士,张辅也应该看他不爽。

    张辅看都不想看多这帮莽夫一眼,真是什么话也敢乱说。

    怎么敢说“于冕一介道士祈福没用”的这种话,万一传到了嘉靖耳中,

    嘉靖完全可以用“朕也是道士,朕也在祈福,你们勋贵是在说朕没用吗?”的理由,打压勋贵派系。

    更胆大妄为的是,嘉靖刚刚对于冕说完那番话,现在你们便要“处理”于冕,是真的活腻味了吗?

    “都给我安静点,现在祭祀大典还未结束,一个个吵吵闹闹像什么样子!”

    “英国公,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新王振,有什么好怕的,怎么突然之间连你也……”

    “都给我闭嘴。”

    张辅有些火气的向他们低吼,一句话便把大部分勋贵镇住了,

    小勋贵们不敢再有异议,几名同为国公的勋贵却靠了过来,来找张辅解惑。

    这些国公多为二代、三代的世袭国公,他们不懂于冕为何得势,甚至连英国公张辅都对于冕颇有顾忌,

    他们的老爹临死前都叮嘱过,官场上有什么不懂的多问问张辅,没什么权斗心机的他们,便直接凑过来问张辅。

    “英国公,此人到底是何人,出征圣旨上为何要加上他?”

    “还有,陛下今日没带王振来,是不是以后他真是新王振了?”

    “英国公,我有个疑惑,哪怕这个道士是新王振,咱们几个贵为国公,没要如此顾忌他吧?”

    “还请英国公明示。”

    王振能和于冕比吗?

    王振配?

    张辅与王振再不对付,朱祁镇也从没拉过偏架,最多稍微替王振说几句软话。

    可张辅前几日只是轻轻试探了一下王振,嘉靖便展示了皇权的力量。

    还是不显山、不漏水、不正面对抗的展示。

    张辅根本不是顾忌于冕身上的圣眷,而是在顾忌于冕身上到底有多少圣眷,未知的才最令人恐惧;

    更令张辅顾忌的是皇帝本身的变化,现在的皇帝好似在一夜之间换了个人,手段、心性皆不是以前能比的,

    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一只摸不透的老虎。

    在张辅摸清楚于冕到底有多少圣眷,以及皇帝成长到什么地步前,张辅不敢主动与于冕有任何摩擦。

    张辅看着身边的故人之后,也不打算太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自己目前的判断。

    “诸位,于冕之事我也拿不准。”

    “我只能向诸位透露一点,现阶段的于监正,任何人都碰不得。”

    “包括我。”

    “这……”

    几个国公面面相觑,不论张辅是真不清楚于冕底细,还是在对他们有所保留,他们也没有更好的解惑对象了。

    勋贵与文臣不同,朱家天子和勋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勋贵可没有“二主”作为备选方案,故而勋贵内部要比文臣内部团结的多。

    此时勋贵派系首领——英国公张辅,都发话让勋贵们别惹于冕了,他们也只能乖乖听话。

    在场之人都在说于冕坏话,可勋贵们并不是骂的最狠、最直接的。

    “混账东西!不孝子!我只恨不能一刀砍死他!”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这个逆贼一日不死,我寝食难安!”

    论骂于冕,在场的人谁也比不过于谦。

    爹骂儿子天经地义,再加上于谦是现在大明最直的直臣,嘉靖听到了也不好多说什么。

    “于侍郎,消消气。”

    邝埜拍了拍于谦的肩膀,邝埜是于冕观政期间交往最多的官员,他并不认为于冕有那么不堪。

    “于侍郎,我觉得令郎心性向善、为人随和大度,不是一个佞幸之人。”

    “邝尚书你就别给他说好话了,那个不孝子是什么样我还能不知道。”

    见于谦有些消气,邝埜笑着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抬头看向于冕与嘉靖。

    邝埜坚信自己对于冕的判断,时间会证明一切。

    于冕一定会成为大明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