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嘉靖的土木堡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一千斤也打不住

    嘉靖独自走出乾清宫,周围的宫女太监虽然好奇王振哪去了,可并没有多嘴问王振怎么没跟出来。

    能混到嘉靖身边的内官也不蠢,嘉靖早将整个乾清宫大殿划为了“修仙专区”,没有嘉靖的主动准许任何人不得进入。

    圣上的主动容许,“主动”二字的份量很重。

    他们明白此时多问一嘴、问了不该问的,轻则被嘉靖反感沦为浣衣局的劳力,重则离开紫禁城惨结此生

    在内官的拥簇与护卫的保护下,嘉靖坐上软娇向天地坛走去。

    天地坛位于京师城外,此时的京师还未扩建,天地坛等祭祀建筑也并未被城墙保护在内。

    天地坛便是后世所说的天坛,始建于永乐年间,用于迁都后皇帝的祭天礼地、求雨祈福。

    天地坛改名天坛这事还和嘉靖颇有渊源,嘉靖在前世修玄问道后,在京师里大兴土木,修建了不少宗教建筑。

    其中便有方泽坛、元佑宫、万寿宫等劳民伤财的大型宗教建筑,

    也不知道前世嘉靖是怎么想的,可能是大道夜中给嘉靖托梦,也可能是单纯的突发奇想,

    反正嘉靖有一年突然下令,给天地坛改名为后世耳熟能详的天坛,给方泽坛改名为了对应的地坛。

    走了大约两刻钟,嘉靖的圣轿便出了南城门,来到了天地坛旁。

    “皇帝驾到~”

    嘉靖进入天地坛时,整个天地坛附近早已人头攒动,大家都在等最为尊贵的皇帝驾到。

    万众瞩目的嘉靖走出软塌,他那身略显廉价的道袍,引得所有人侧目惊叹。

    早朝是早朝,祭祀大典是祭祀大典;

    早朝最多有几十个京官,嘉靖不穿龙袍便算了,京官没胆子对外多声张什么;

    祭祀大典说句不好听的,可是全京师、乃至全大明所有人都在看,

    如此场合嘉靖依旧不穿龙袍穿道袍,简直是在昭告天下“皇帝在修玄问道”!

    更令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

    嘉靖不顾众人惊奇的目光,径直走上了搭建好的祭坛。

    祭坛上有摆列好了的五谷、大三牲、小三牲以及惊呆了的于冕、布挂壁、夏进。

    按照嘉靖之前的安排,于冕身为转世的星君、圣上的师弟、大军的随军,需要负责此次祭祀大典的主要环节——祭天。

    于冕的两个徒弟,则是被嘉靖安排为了祭天环节的护法道童。

    不论是礼部的规矩,还是过往出征大军祭祀大典的习惯,

    嘉靖都是只需要领一个主持祭祀的名头便好,根本不需要亲自走到祭祀高台之上。

    嘉靖反常的举动属实让所有人好奇,大部分人却不敢出声质疑,谁知道嘉靖现在到底想干啥?

    但胖娃布挂壁就没那么谨慎了,他扭头向一旁的于冕与夏进看去。

    “师父,帝君怎么在往台上走。”

    “之前不是说让咱们仨上台跳大神吗?他走上来干嘛?”

    “布挂壁,别说话了,小心回头燕妮儿罚咱们,她可在底下看着呢。”

    布挂壁听见了燕妮儿三字,就和将死之人听见了催命符一样,立马吓了个胆颤身震。

    布挂壁将头转回人群方向,果真看到了燕妮儿正恶狠狠的盯着他,布挂壁吓的一句话也不敢多说了。

    嘉靖此时正好走上了祭坛,缓步走向了于冕师徒三人。

    “剑来!”

    嘉靖没有废话,伸手讨要于冕手中的法剑,于冕顺着嘉靖意思把法剑交给嘉靖。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洪武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

    嘉靖拔出法剑,拿着法剑与剑柄在祭坛上吟诗起舞,众人此时也看明白了,嘉靖这是要亲自为大军出行祭祀祈福,

    按布挂壁的说法,嘉靖要代替他们师徒三人干跳大神的活计。

    历史上皇帝参与祭祀过程的事情并不少见,可一般皇帝最多去念个祷文圣旨,或者象征意义的敲一两下乐器,

    像嘉靖这般真上手去给大军跳大神的,属实是华夏千古头一回。

    “……,王犹允塞,孽方既来,孽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孽方来庭,孽方不回,王曰还归。”

    一首改编的《大雅·常武》伴随着嘉靖的舞姿诵完,可能是嘉靖还觉得不过瘾吧,转身将剑直指英国公张辅所在的勋贵群体。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又高歌了一首《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嘉靖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诗舞环节。

    不等众人从震惊中缓过来,嘉靖便走到祭台边缘,向台下众人喊道:

    “暴元余孽侵我大明久咦;”

    “我大明子民受其害久咦;”

    “我大明子民苦其暴久咦!”

    “今,大军出征乃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

    “接好!”

    嘉靖将剑收回剑鞘,直接法剑抛给了于冕,不等于冕抱稳,嘉靖继续向众人说道。

    “朕今日特替万民向大道苍天哭诉,诉求大道苍天助我大明天军必胜。”

    “朕之所托、天之所意、民之所向,皆在此剑上。”

    于冕一听嘉靖这话,心一下子凉了一半,暗叫坏了。

    于冕原计划是此次出征当个小透明,如果战胜了暴元余孽,自己便浑水摸鱼混过去,什么军功也不捞,不和官场人有任何纠纷;

    如果土木堡之变再现,于冕便直接用刚学会的马术,策马奔腾来一波马术漂移,以最快的速度逃离战场。

    可现在嘉靖把这把剑给了于冕,还说了一大堆玄而又玄的话,简直是在把于冕强行往聚光灯下推,

    不论此战结果如何,持剑的于冕绝对逃不过一份战功,或者一份罪过。

    嘉靖更让于冕心凉的举动还在后面。

    嘉靖转过身来拍了拍于冕肩膀,又提高了三分声调说道:

    “师弟,此次大军能否顺利战胜,还要看你后续与大道的沟通了。”

    “你一定要时刻保持与大道的联系,好保证大道一直庇运我大明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