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
繁体版

第3章 群臣劝进

    陈矫身为八座尚书之一,位高权重,被他这么一呵斥,殿里又安静了下来。

    司马孚看准时机,跪伏在地上道:“臣太子中庶子司马孚顿首,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太子宜早登王位,正君臣名分,以镇海内。”

    此言一出,群臣错愕。曹叡却立马跟进,在曹丕榻前将司马孚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随即偏殿里又乱作一团。

    班中一官员道:“黄口小儿,安能乱议朝政?凡诸王即位,皆需天子下诏。诏书未至而太子即位,名不正言不顺。”

    不只是他,殿内有不少人持这种意见,认为曹丕不应仓促即位,而应等待汉帝诏书。

    还是那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曹叡顺着声音看去,入眼的是一个样貌俊朗,身材高大,头戴鹖冠的武官。

    “公为何人?”

    那武官不认得曹叡,浑然不觉害怕,见黄口小儿问起,直接答道:“骑都尉孔桂。”

    骑都尉孔桂,曹叡完全没听过。官倒是不小,比二千石的大员,就是见识有些少。而且仔细看,孔桂眼神有些飘忽不定,贼眉鼠眼说的就是他这种人,气质同样貌严重不符。

    这种人是怎么混上骑都尉这种高位的?曹叡心有疑问。不过知道反驳自己的不是什么历史名人后,曹叡直接对其开炮。

    “父亲,请斩此贼以正视听。”

    父亲?听到这个称呼,孔桂有点懵了。他还以为坐在曹丕近前的少年郎同他一样,是个幸进小人。哪成想竟然是太子殿下的儿子,而且看这年纪,应该是已故魏王最疼爱的长孙吧?

    不怪孔桂不认识曹叡,一个幸进小人,靠下围棋和蹴鞠得到了曹操的喜爱,由此才当上骑都尉一职。

    孔桂什么品行,曹操一清二楚。

    而曹叡是曹操最看重的第三代嫡长,曹家未来的希望。曹操当然不可能让孔桂去接触曹叡,小孩子天性爱玩,万一被更会玩的孔桂带偏了怎么办?

    一句黄口小儿,直接得罪了曹丕和曹叡父子两人,孔桂心里有些发慌。

    别看曹丕一副敦厚朴实的模样,其实心思极重,城府极深。得罪了他,指定没好果子吃。

    更别说孔桂之前是支持曹植的,非常害怕曹丕翻旧账。

    又听曹叡建议直接斩了自己,孔桂顾不得求饶,连忙问道:“公子为何无故杀臣?”

    此时殿中君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曹叡身上,一言不合就要将人斩首,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哪怕孔桂只是一个幸进小人,大家伙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曹叡挺直身子,举手向众人致意,解释道:“父亲,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今魏国初创,百废待兴,君位岂能久悬?”

    “骑都尉之言看似公忠体国,实则包藏祸心,其罪当诛。”

    “国不可一日无君。”曹丕在心里默念着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这不是自己仓促即位和杀孔桂的理由。

    “黄口小子有些才智,却还需要多磨砺磨砺。”这是曹丕在心里给曹叡的评价。

    这时曹叡又给出了第二个理由。“还有一事父亲可能不知,儿前日收到大父书信,大父在信中提到了召见仲父一事,说仲父已过潼关。”

    曹叡口中的仲父,便是行越骑将军曹彰,曹操口中的“黄须儿”。

    汉中之战时曹操曾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得到命令后星夜兼程。可惜当他赶到长安时,汉中之战已经结束,曹操便让他代理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曹操给曹叡写信时,曹彰已过潼关,此时说不定已经抵达雒阳。再算上曹植,卞王后三个儿子,有两个在雒阳。

    二位公子,一个有才智,一个有兵马。留守邺城的太子曹丕,就有些微妙了。

    殿中不乏聪明之人,立刻改弦更张。

    “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

    说话的是之前呵斥众人的尚书陈矫,曹操提拔的一位重臣。

    先被广陵太守陈登请为功曹,后被曹操征辟为丞相掾属,从此成为曹氏之臣。历任相县令,征南长史,彭城太守,乐陵太守,魏郡西部都尉。

    曹操东征孙权时,被任命为丞相长史,后又被任命为西曹属。如今担任五兵尚书,为八座之一。

    原本陈矫也持等待汉帝诏书再即位的想法,毕竟王位迟早是曹丕的,不必急于一时。可听了曹叡的话,立马改变了主意。

    不只是陈矫,很多持反对意见的大臣纷纷改口,劝曹丕尽快即位。早日将名分定下来,不要给曹彰和曹植多想的时间。

    很少有人能在权力面前保持冷静,就算曹彰此前从未有过继任魏王的想法,可如今王位、魏王玺绶、丞相印绶就在眼前,他还能保持冷静吗?

    即便曹彰能够做到不为所动,可曹丕敢赌吗?是以当他听到曹叡提起曹彰的时候,脸色都变了。

    一旦曹彰生有异心,他手里领着万余大军,再把曹操的遗体控制在手里,魏王的位子花落谁家就不好说了。

    即位一事迫在眉睫,想到此处曹丕又看了一眼曹叡。现在是越看越顺眼,到底是自己的儿子,打小就聪明。

    此时殿中只有寥寥数人还在坚持让曹丕等候汉帝的诏书,即位一事不着急,先办曹操的丧事要紧。但主张曹丕立即即位的意见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他们的想法已经无关紧要。

    而之前嘲讽曹叡的孔桂,此刻已是坐立不安,冷汗直流。

    他彻底完了!

    原本围在他身边的人下意识的离远了点,他们因为孔桂受宠而靠近,也因为孔桂失宠而远离。

    曹叡只看了一眼孔桂,没有再作理会。今天他出的风头已经足够,剩下的事还是交给曹魏这群臣子吧。

    在臣子们的建议下,曹丕派出使者持符节星夜赶往雒阳,迎奉曹操灵柩回邺。若是有人阻拦,只管将人拿下。

    他本人及留守邺城的官员们,则全力准备即位和曹操丧事。

    只是想要无诏即位,另一人的态度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