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万事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贺新郎中年取娇妻 叹红颜年少嫁非爱

    一阵热闹的鞭炮声后,一顶大红的花轿从侧门抬了进去,稳稳地落在了玉昆班的后院。众人前呼后拥地挤着陈金海,推搡着簇拥着来到花轿前。

    陈金海已经有了几分醉意,眼圈和面颊不自然地潮红。这个将近不惑的男人,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样一个年纪休妻再娶,站在花轿面前听着众人的起哄,他竟然有些挪不动脚步了。

    想到自己鬓间早已生出的白发,猩红的软帘那头那个见过两次的姑娘,年方二八,风华正茂。心底升出一种莫名的情绪来,是喜吗?和当年面对盖头下羞怯的安荣相比,这份喜悦是不甚不彻底,心里似乎膈着一块硬物,不上不下,里面却是空落落的。是解脱?少年夫妻一路携手走到这一步,突然分离,纵然爱情已经被岁月磨砺成齑粉,但多年相伴的默契已经经不起这样的生离,何况......他们之间还有小蝶。

    “小蝶?”想到自家女儿,陈金海抬眼看了看,想从人群中找到她的身影,却不想放出去的目光跌落在众人的脚底。

    重新收回,他轻咳两声向走去,打手掀开了厚重的布帘

    里面的人盖着红盖头,听到动静还是羞怯地低下了头去。

    看到小娇妻羞怯低头,陈金海心底一软,便伸出手去牵出新娘子。

    女孩的双手纤细柔嫩,玲珑的指尖泛着微红的光泽,像是春日里粉白的杏花。女孩将自己白皙的手放在了陈金海粗糙的手心。

    陈金海低头珍惜地看着手中象牙色的小手,轻柔地合拢手掌,不敢太用力,生怕一个不小心,捏碎了手中酥软的新娘。掩饰着心底的激动,按部就班地行了礼,吩咐小徒弟们将新媳妇引回房间,自个儿带着叔伯兄弟去前庭宴乐。

    园中来了新面孔,把那些长居后院练功的小孩子们新鲜坏了,一个个趴在窗户边,仰着小脸隔着玻璃看着里面的新娘子,小小的眼睛里全是欢喜。

    这新娘子闺名唤作“清芝”,本是南街磨坊吴老板的小女儿。聪明伶俐,长的又十分标致,到了出阁的年纪,前来说媒的人几乎要把门槛给踏破了。吴老板十分宝贝自家女儿,左挑右挑总是不甚满意,一来二去就将清芝耽搁在家中。

    去年吴老板去世,他的儿子接管了磨坊,生意每况愈下,到今年开春愣是关门大吉了。不得已的小吴老板便将目光落到了自家妹子身上,一时之间清贵的吴家小姐,成了那条街上待价而沽的商品,价高者得。

    而这位赫赫有名的玉昆班班主陈金海,无疑是众多追求者中开价最高的。五百块银元送入吴府,抱得美人归,“财子佳人”终成一段佳话。

    清芝闹不过家人,只得认命。那天交聘礼时,在楼上匆匆一瞥,只觉得心里一阵厌恶——自己的结婚对象比和刚去世没多久的父亲小不了几岁。

    一旁的嫂子看出了她的不满,只得轻声安慰“自古就有‘郎财女貌’的说法,我们女人家只需看那人的人品如何,不必太看重外在。”

    “那你嫁给他去!”清芝丢下一个白眼,便转身回了房间。裹上被子痛痛地哭了一场,哭累了便睡,睡醒了继续哭,任凭哥嫂怎么也劝不住。她知道时候一到,自己还是得嫁给那个自己不爱的人,万般不由己。

    清芝独身一人坐在昏暗的房间,想到自己悲惨的经历,又开始抽泣了。屋外的小孩子的嬉笑声不绝于耳,无需掀开盖头她也能知道,外面众人是何等的欢喜快乐,那些唧唧喳喳的小孩像小鸟般在屋外的窗下啾啁。

    陈金山没有随着众人一道去前厅,他背对着那些在窗边窥视的小孩们蹲着,听着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新娘身上的穿着装饰,回头看了看那些孩子,发现他们正打量着桌上堆起来的饵饼干果,馋的直流口水的,心里有些厌弃,又恨恨回头。

    过了好一会儿,陈金山听到身后的小孩们悄声了些,才缓缓站起身来,抻了抻腰懒懒地走到孩子们跟前,轻声吩咐了几句,那些小孩便一哄而散。

    难得的清静,金山用用手掩住太阳照在玻璃上的反光,向里面看去。

    突然的安静,清芝有些好奇发生了什么。她犹豫了片刻后试探地掀起盖头一角,向外探看——隔着被擦得透亮的玻璃窗,她看到了蓝天白云下那个狡黠帅气的男人。

    目光相济,清芝慌乱地放下盖头。

    那人也欢快地吹了声口哨,扬长而去。

    听到渐远的脚步声,清芝又掀起了盖头走到窗户边看着那个瘦高的背影。过了半晌才恋恋不舍地收回了目光,敛下眼皮,拍落了一滴泪水。怅怅然坐回原来的位置,整理了衣衫,盖好了盖头,等着自己的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