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姓赵,就不能继承皇位?
繁体版

第六十四章 百官:“他说下雨就下雨?我还说下银子呢!”

    --------

    入夜。

    宋仁宗这一朝的整体风气其实是昂扬向上的,官家仁善,百官也有干劲,甚至,神宗变法,很多核心官员,便也是这几年脱颖而出的,富弼拉住了口干舌燥的欧阳修:“这宋归……”

    宋归二字一出。

    不可避免的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甚至,就连已经满面困乏出门去的文彦博,都顿了一下,有人感叹:“这宋归这些时日,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吧?”

    “这倒是……”

    “老夫前些时日回府,竟然听到府中一些婢女,竟也议论纷纷。”

    富弼,又,眨巴了眨巴眼。

    他能拖到这个时候来问,一来,此时百官群情激愤,誓要在立储这件事上有所建树,所以他才等到散衙,二来,也是想要保护保护宋归,宋归一个小官,妄言大事,最好还是不要让他太显眼才好,却不曾想……

    “呵呵。”

    文彦博不知何时退了回来,将装着笔墨的小布包放下,笑道:“彦国莫非忘了?咱们之所以能上书立储,便也是得了此子写字,骂官家无子之因。”

    “没骂啊!没骂。”

    欧阳修急忙精神了一些:“我这学生是被陷害的。”然后,看了一眼富弼手里拿着的奏折,拍了一下脑门道:“也是老夫忘了说,这小子看前几日下雨下的凶,便写了这么一封治水的文章,算是防患于未然吧!老夫看他急切,便替他拿了来。”

    “我记得,这小郎君好像是做了皇城司的官?”

    “没有直接与官家说?也算他有心。”

    “是啊!以我而言,让他做皇城司的官,明显是官家虽知道不是他,却还是瞧他不顺眼,这才小小惩罚了一下,幸而没有禁止他参加明年的大考。”

    “否则……”

    欧阳修都吓出了一头冷汗,让宋归这么一个明显有灵气的文人一直做什么间谍探子,这不是让人死吗?

    富弼有些无奈。

    这话题怎么又转偏了,不由声音大了一些道:“这奏折。”

    “写的什么?”

    文彦博对宋归有一些出乎意料的关心,摆摆手,竟坐在了门边询问。

    富弼愣了一下。

    倒也没太在意,只是皱眉道:“宋归这奏折上说,雨型不对,他通一些天文,觉得这大雨连绵数日,实不寻常,恐有大水。”

    “哈哈哈!”

    有人不以为意,大宋朝堂的风气其实还是不错的,有人虽也觉得未必无的放矢,却也摇头:“富相公,立储一事在即,莫说这些捕风捉影之事,便是真有什么大事,便也是能放便放,一旦此次不能功成,咱们下次想要再形成这种万众一心的局面,实属不易。”

    “是啊!”

    “也不是不能信,司天监夜观天象,便有大水混一体之说,只是,官家这些时日本就有顾左右而言他之象,就连狄青都被他推出来了,你我若是在主动将此奏折递上去,这宋归说的不对便罢了,一旦说的对,官家还不是立时三刻,便下令我等筹备?”

    立储高于一切。

    百姓也是能理解的。

    富弼皱了皱眉:“虽如此,此子奏折中,应略作提醒,让百姓尽早防备,与,尽量让郎中大夫居京不出,以备不时之患,却并不怎么耗费人力物力,我们何不早做?”

    “否则,万一真有大雨,数日不绝,你我不是全成了无用的尚书了吗?”

    众人一滞。

    倒不是被富弼说动了,而是,富弼这个态度。

    “莫非言之有物?”

    有人询问。

    “拿来我看。”

    也有人伸出了手。

    富弼急忙将奏折递给文彦博,宋归的奏折中有一句,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有些打动了富弼,文彦博接过奏折,第一眼,便有些惊讶:“好字。”

    这也算是宋归给苏洵的一些报酬。

    文彦博继续往下看。

    皱眉,皱眉,皱眉,

    然后,

    眉梢微松。

    旋即,

    恍然大悟,呵呵笑道:“这小子倒是精通商贾之道,先提几条让人万不能忍的建言,后再言之有物,这分明是狮子大张口之技。”然后,将奏折交给了其他几个感兴趣的政事堂杂物官,观看,这不算什么隐秘的奏折,然后,微微皱眉……

    “可择一二行之?”

    第二日,

    当宋归从欧阳修这里得知昨夜的议论之后,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也算他尽了心了,然后,宋归询问:“都有谁先注意到?谁提议的能行一二条?”

    欧阳修也没多想。

    一一告知。

    然后,

    欧阳修顿了一下,道:“三郎对立储一事如何看?”

    原本,

    欧阳修是不把这些事情问宋归的,一来,宋归自己都麻烦缠身,二来,昨天那份奏折,富弼文彦博都选了一二条从之,要知道,司天监可是已经连着上了六天的奏折了,当然,他们那奏折里,空有危机而不提解决办法,也是政事堂没办法应对的。

    但是,

    宋归既然能说出来让富弼,文彦博都依从的建言,欧阳修便不由的,也想把宋归拉入战场,宋归摇摇头:“先生,学生这俩日便要去汝阳王府做客。”

    “嗯?”

    欧阳修一惊:“莫非?”

    “不是官家之意。”

    宋归急忙开口,生怕欧阳修以为官家已经有意,再嚷嚷开,那就……有意思了,宋归解释道:“立储乃国家大事,学生虽年幼,却也有心附和,只是,立储乃国家大事,学生想要亲眼看一看,再做决断。”

    “好。”

    欧阳修不仅仅没有因为宋归拒绝而失望,反而忍不住的拍了一下手,让不远处,四十来岁,还在给欧阳修端茶递水的曾巩,频频扭头,欧阳修继续道:“若要立储,赵宗实却为最合适的人选。”

    仁宗立储。

    难点只在于仁宗同不同意,至于立储的是谁,除非赵宗实出事了,否则,选谁几乎没有人有异议。

    宋归颔首:“那,先生觉得赵宗实此人如何?”

    欧阳修皱了皱眉:“现在提这些,言之过早,况且,若是能让官家早日立储,我等还能多培养培养储君,以免新君仓促登基,殿前失仪,不过……”看宋归还是一脸好奇,欧阳修一咬牙,还是认真道:“老夫观其人,”

    “有些,”

    “虚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