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姓赵,就不能继承皇位?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苏洵很满意,是时候提一提我的好女儿了

    --------

    回家。

    宋归在路上已经缓缓的整理出来了一条思路,他是不能让皇帝真的生出来儿子的,但是,却又不能断了这一份希望,虽然历史书上说,赵祯是坚持到1062年,也就是五年后,才确立了太子。

    但是,

    万一呢?

    赵皊明显就已经脱离了自己原本的命运,万一赵祯也一发中标,或者,一咬牙一跺脚,去你的吧,皇位爷不要了,立太子怎么办?

    要预防。

    宋归必须保证在自己有力量彻底以宋代赵之前,大宋的皇位没有一个稳定的继承人,否则,盛世造反本就艰难,再要有一个稳定的,成熟的继承人,那,宋归还不如安安稳稳的做一个大宋忠臣。

    当然,

    做大宋忠臣的前提是,如王素谋划的一样,把自己老父亲,老祖父遗留下的问题都按下来,否则,但凡爆发出来一丝一毫,宋归都得带着全家,菜市场摆造型。

    逼我造反啊!

    宋归看向了茶肆……

    眨了眨眼。

    咦?

    我茶肆呢?

    啪!

    正疑惑着,围观人群中,便响起了一声:“呔,黑山老妖,我燕赤霞今日纵使粉身碎骨,也绝不容的你,残害生灵。”

    “好!”

    人群轰然叫好,气氛热烈。

    我侄女儿?

    宋归不由的往人群里挤,一开始,人们还骂,后来看清楚是宋归后,便半是敬畏半是尊敬的把宋归让到了最前面,然后,宋归便看到,宋隐竟然把桌子放到了路中间,然后,不仅仅是茶肆内,街道上,也是密密麻麻围了好几层。

    真火啊!

    而且,

    不仅仅是专门来听的,就是被挡了路的,远远听了俩耳朵,也不急着发怒了,站在马车上远远往里看,听到这句,也是猛的叫好:“区区小妖,安敢人间称雄,干得好。”

    “宋家哥哥。”

    宋归低头,这才看到,不仅仅是苏娘子,苏轼父子三人,狄咏,甚至,文及甫都让人找了一张椅子,坐在大马路上认真听,看到宋归回来,冷哼了一声,便继续给宋隐叫好。

    宋归还礼:“娘子何时来的?”

    苏娘子转了下眼珠子:“哥哥日日进宫,安敢惊扰哥哥。”

    宋归扯了一下嘴角。

    苏娘子继续道:“听闻这故事是哥哥写的?哥哥端的好才华。”

    “嗯?”

    “非是嘲弄。”苏娘子捂了一下嘴,认真道:“虽是微末,但是,哥哥能将一个故事讲的如此的至情至性,远胜诗词。”

    宋归摇摇头:“非是怕你嘲笑,于我而言,写什么只是随性,故事也好,诗词也罢,瞧不上的,便来与我比比便是……”我有你真哥哥这个大杀器,谁也不怕:“我只是疑惑,娘子是如何得知的?”

    苏娘子嘿嘿一笑,却,轻咳了俩声,宋归皱眉,这身体可不甚好啊!苏娘子却好似已经习惯了,压了压胸口,继续笑道:“哥哥又不曾藏起来,我们也不算庸人,自然猜得出来,只是,妹妹有些好奇,哥哥怎舍得让宋家娘子如此的抛头露面?”

    说句不好听的。

    嫁不出去了。

    宋归摇摇头:“你不觉的她讲的很好吗?”

    “嗯?”

    “这就够了,喜欢她的自会喜欢,不喜欢她的,你就是束之高阁,也不会喜欢她,既如此,何不让她开开心心的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若真是嫁不出去,那便,嫁不出去吧!我宋归也不是养不起一俩位侄女儿……”

    远远的,

    文及甫,苏轼父子三人其实都在看着这边,文及甫且不论,苏轼却是不由的感叹:“墨儿从小便性情郁郁,我百般逗她,她才性子明朗了一些,却不曾想,与三郎倒是投缘。”

    苏辙微微点头:我附议。

    苏洵却是目光远比俩个儿子要复杂一些,或者说,他能让女儿与宋归交谈,本身便已经是一种态度。

    什么态度?

    寻良人。

    大宋本就有榜下捉婿的习惯,女儿年纪渐长,且,体弱多病,苏洵此次上京,一来是想让女儿跟着散散心,二来,也是想要寻一位良配,原本,苏轼的好友中,有一位,苏洵是看着不错的,只是那人对待家人有些淡漠,这本无妨,但是,自从见到宋归之后……

    才情高。

    性子好。

    模样也不差。

    几乎可以预料,如果宋归到明年礼部试还没有成婚,那么,一旦考中,榜下非得被人撕碎了不成,苏洵隐隐感觉有些急躁,当然,毕竟是文化人,他还不至于急切到,扑上去让宋归做女婿,只是微微有些主动道:“三郎既然回来了,咱们便与他去后院叙话吧!”

    后院……

    各自落座。

    宋归一点都不排斥跟这些历史名人交流,忍不住笑道:“叔父,俩位兄长……”苏辙也比宋归大一点点,宋归带着几分自嘲道:“归不曾想,你们也喜欢听这些神怪故事?”

    “有趣啊!”

    苏轼是真没有什么文化霸凌,他能随手写出惊艳世人的诗句,却并不排斥,甚至很喜欢一些俗人的曲子,也很好相处,端着一杯茶,没喝,便手舞足蹈道:“我是不如你,我如果有你的才华,早写出来自娱了。”

    你说得对。

    宋归平静的给他扶了扶茶碗,然后看向另外俩人,苏辙点头:我附议,苏洵态度很亲近,含笑道:“确实不错,只是,明年便是大考,三郎还是要读书精进才是。”

    “是。”

    宋归并不排斥有长辈规劝,只要你别非得控制别人就行,然后,摇头道:“前些时日,连日大雨,我听闻一些地势低洼处已经不能住人了,便想着写一份防洪治水的文章,只是,才疏学浅,不知兄长叔父可能助我?”

    苏洵更满意了。

    苏轼拍着胸脯道:“这有何难?”

    苏辙附议。

    宋归便把这俩日抽时间写出来的《防洪治水十三言》取了出来,首先引起齐刷刷皱眉的便是……字……宋归的字,连初学者都不如,宋归无奈道:“此前那手字,辱及官家,我便想着,能不能重练一笔字。”

    “现在练?”

    宋归摆摆手:“晚辈没那么刻板,只是练着,如若明年大考还练不出来,便还是只能以过科举为重。”

    科举中,字也是很重要一部分。

    苏洵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不由的又叹了一口气:“三郎也是遭受了无妄之灾啊!”然后看向了内容,这第一条,便又是一惊:“购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