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不姓赵,就不能继承皇位?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我想为百姓做些事,当然,顺便增加点历史书占比就更好了。

    --------

    是啊!

    尽力而为吧!

    回宫的路上,

    福康公主用扇子轻轻拍打着大腿,侧着身子,倚着车厢,幽幽看着热闹的集市。

    “殿下。”

    小宫女认真的准备茶汤,递给公主:“奴婢觉得,那宋三郎也非良人。”

    “嗯?”

    福康公主不在意的回头看她,小宫女嘟嘟嘴道:“天下有才有貌的人那么多,哪怕是李玮,也是天下闻名的画师,他有什么?现在还只是个未中进士的举人。”

    “汝非戏言?”

    赵皊眼神,渐渐凌厉了起来:“谁教你说的?”

    “苗,苗贵妃。”

    宫女被吓了一跳,不过,她也算是与公主从小一块长大,胆子大一些,而且,自衬忠心耿耿,还是继续道:“官家虽龙体康健,但是,膝下无子,这些日子朝中又是风起云涌,要立那赵,赵宗实为太子,您与他向来不睦,娶个皇亲,尚不一定自保,更不要说他一个寻常读书人了。”

    “写大浪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普通人吗?”

    福康公主,幽幽的看着往日亲近的宫女,她是说不出,也不敢说这些话的,看来,自己这些时日确确实实是,明显了一些,致使,不仅仅是皇帝,不仅仅是宋归那里,自己,自己母亲那里,都起波澜了。

    你要快啊!

    宋归。

    宋归咬了一下毛笔尾端:“这,怎么快啊!”用力的按了一下太阳穴,他准备熬夜写《预防治理洪水十三言》,一来,他多少还是想为,不会损害自己利益的老百姓做些事的,二来,名气。

    增加名气,

    一来,将来无论是考进士,还是做官,都会事半功倍。

    二来,

    也能增加自己在《历史书》上的占比,这样不仅仅能够获取更多未来物品,而且,还能多少改变一些,腰斩于市的结局。

    有病啊!

    我都认识皇帝了,还要腰斩于市?

    哗啦啦

    【宋归,字……空白……1040年生人……野心勃勃……终被腰斩于市,临刑前,痛呼:苍天何薄于我。】

    放过诸葛亮吧!

    宋归现在怀疑,《历史书》还是以原主的性格在推动可能性的发展,否则,以宋归的性格,宋归即使也会有很大概率是失败被杀,但是,他应该不会呼出什么苍天何薄于我,他应该会尝试尝试能不能跟刽子手一换一。

    “头大如牛。”

    宋归一把将,半个时辰就憋出三个字的《预防治理洪水十三言》推到一旁,正好看到【未来】二字亮了,索性,就点了。

    然后……

    【你醒了。】

    【你转身抱住了玉米袋子,却不曾想,玉米袋子炸开,一堆不能分辨的怪物将你吞噬。】

    【你死了。】

    干!

    以这个死亡概率,宋归都有些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定定的看着《历史书》。

    不一会,

    《历史书》上,泛起微光,然后,可能是宋归死的时候压到了什么,一大本,一大本的书籍开始慢慢的浮现了出来。

    我这是,

    捅了朱熹窝了吗?

    而且,

    都是朱熹,莫不是让我走大儒路线?我研究阳明心学不行吗?非得走程朱理学?

    但是,

    除了朱熹集注,便只有……

    放过孩子吧!

    宋归用力的按了一下太阳穴,孩子都已经看喜洋洋与熊出没了,还弄什么儿童插画版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不让人看完以后头皮发麻,还叫什么聊斋志异?

    等等。

    宋归缓缓抬起了头:“聊斋志异?”

    翌日,

    宋隐其实已经是有些原谅宋归了,虽然,宋归在祖父失踪之后,便一口气的将自己这些女眷扫地出门,不管不问,但是,人是长子长孙,有这个权利。

    话虽如此,

    她还是攥了小拳头,深吸了口气,才敲了下门,而且,家里还没钱了,他答应的财源广进也没有踪影。

    吱呀

    门没锁,宋隐自然而然的探头进去,就看到宋归正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桌子一角堆放着一叠的纸张。

    很少见。

    以前的兄……叔父,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但是,这次回来,她便发现叔父好似不那么爱读书了,当然,这也可能跟他接了皇差有关,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吧?

    宋隐有些担心,

    甚至,

    她都想回去跟娘亲,婶婶商量商量,不论是她,还是娘亲,婶婶,应该都不想再经历一次扫地出门了,只是,念及宋归这段时间带来的温暖,她还是抿了一下唇,将清粥小菜放在大桌子上,走过去小心翼翼的替宋归整理了起来,然后便看到……

    “聂小倩?”

    近似本能的,

    宋隐也识得一些字,自然而然便拿起看了起来……

    旋即,

    大热的天,

    宋归腰酸肩酸的醒来,便看到了一个浑身紧绷,一脑门细密汗的小侄女……

    太刺激了。

    甚至,

    她都没有注意到宋归醒来,宋归确认了一下,不仅仅是《历史书》,《四经集注》《儿童版聊斋志异》都藏好了,嗅了嗅鼻子,便去吃饭,一边吃,一边扭头看着小侄女,吃完了,她都没有醒过来,不得已,宋归轻轻咳了一声:“咳。”

    “啊!”

    旋即,

    就好像针扎了一样,宋隐足足蹦起来有二三尺那么高,旋即……

    大嫂子,

    二嫂子,

    二嫂子的收养小姑娘,甚至,就连老太君都跑了进来。

    都这么在意?

    甚至,

    宋归还看到了,二嫂子已经把一些银钱揣进了怀里,假装没有看到,宋归无奈道:“这孩子来给我送早餐,看迷了我写的一些故事,我只是叫了她一声,却不曾想。”

    魂都快飞了。

    宋隐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倒打一耙:“明明是兄长写的太吓人了。”因为年纪相近,她离家再回来之后,便怎么也不肯叫一声叔父,或许是觉得,兄妹要比叔侄更理直气壮一些。

    大嫂子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唤什么兄长?”然后,有些好奇的问道:“好端端的写什么故事?”

    宋归抿了一口粥:“因我读书,家中钱银耗费甚巨,我便想着,写几个故事在茶肆传阅,或许能多吸引一些客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