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混在明末当军阀
繁体版

第61章 火器才是明末战争的主角

    巴州城中,一座距离知州衙门很近的宅子如今作为李恒的临时行辕。

    这座宅子的主人原来也是一位富商,但是在听说了流寇攻入收蜀地之中就带着家人跑路了,据说是去了成都府。

    李恒在听吴方舟介绍完之后,实在是有些无力吐槽。

    算了,兴许这位就是一个喜欢千里送温暖的大善人,张献忠会很喜欢他的。

    李恒虽然将巴州的事情基本上交给了钟子清父子和吴方舟两个人,但是在军事上的事情依然是他说了算。

    他已经派人赶回南江城给吕兆波报平安了。

    巴州城防营的架子已经搭建起来了,李恒从李家军第二营的之中抽调了五百人作为城防营的班底,其中包括三百名长枪兵和两百名弓箭手。

    城防营按照明军以前的编制,分成三个千人队,每队设置一名千户。

    千户上面则是副指挥使和指挥使,下面则是百户和总旗小旗。

    三个千户自然都是由李恒的人担任,下面的百户和总旗小旗则是由三个千户选拔举荐,最后由钟恪这个副指挥使兼代理指挥使拍板。

    钟恪办事也算利索,很快就从之前参加过守城战的乡勇之中挑选了近一千人补充进了城防营。

    招兵的布告已经贴了出去,衙门口,城门口,闹市区等都有,每个地方还配上几个比较能说的胥吏在大力宣传参军的种种好处。

    但是目前来说看热闹的人多,报名的人还是比较少。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缺粮。

    虽然钟子清已经查抄了城中囤积居奇的几家粮商,将他们库存的粮食都拿出来售卖了。

    虽然已经开始采取了李恒所说的用粮牌限售的措施,但是巴州城毕竟是个州城,比南江的人口要多好几倍,这些抄没的粮食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况且,现在又成立了城防营,三千人的士兵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因此,粮食的压力是迫在眉睫的。

    李恒之前承诺了自己可以弄到粮食,但是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银子。

    钟子清则是承诺自己会弄到足够的银子的,所以这两天在知州衙门里面根本找不到他的人,而是带着人到处“募捐”。

    准确地说应该用“武装募捐”这个词。

    李恒将自己的骑兵队暂时借给了钟子清当卫队,用来帮助他好好提高一下那些乡绅大户的觉悟,好让他们更爽快地将钱粮掏出来。

    经过这两天的接触,李恒发现钟子清对于这些乡绅大户下手的时候一点不比自己手软,甚至有时候手还更硬,遇到那种觉悟太低的,直接一大堆的罪名就砸到了对方头上,然后就是娴熟的一套抓人抄家的流程开展起来。

    钟子清负责筹集钱粮,吴方舟则是负责运输管理,两人配合的很是默契。

    这让他一下子放心下来,有这样的下属,当领导的就省心多了。

    所以他现在的重心就放在了这次解了巴州之危后的系统收获上面。

    他最期待的自然是声望值了,所以当他点开领主面板,看到上面一万两千多点的声望值的时候,他很是有些意外的和惊喜的。

    他本以为这次最多也就能弄个五千点的声望值就已经很不错了,却没想到竟然超出了一倍多。

    不过当他仔细查看了声望值的收入明细后才明白过来。

    原来击败围攻巴州城的王成虎所部是一个单独的大事件,获得了五千点声望值。

    而将巴州城纳入了统治范围,则是另外一个大事件,同样获得了五千点声望值。

    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巴州城当时并没有在王成虎手中,而是在钟子清的手中。

    所以击败王成虎和占领巴州城是两个分别计算收益的大事件。

    另外的两千多点声望值则是三块领地贡献的日常收益。

    声望值的收益分成两个部分:“日常收益”和“大事件收益”。

    就跟做销售的基本工资和提成奖金差不多是一个道理。

    至于三块领地,自然是李家湾和南江县再加上现在的巴州城。

    看了一下,巴州城是属于五级领地,南江县是六级领地,李家湾则属于九级领地。

    虽然南江县是巴州的下辖县,但是李恒猜测因为巴州是一个只管辖两个县的下等州的缘故,所以领地等级并不算高,只有五级,而不是李恒以为的四级。

    有了一万多点声望值,李恒一下子感觉胆气更壮了。

    声望值就是他扩军暴兵的底气所在啊。

    李恒决定先升级一些爵位,看看升级之后的会不会有什么让人惊喜的新建筑出现。

    毕竟明末已经是火器开始大展风采的时代了了,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军中火器的配比已经相当惊人了。

    而且火器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老野猪皮就是在宁远大战之中被明军的火炮给轰死的。

    这一炮给建奴彻底打痛了,所以千方百计地想要组建自己的火炮部队。

    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火炮铸造技术,而且也没有合格的炮兵,所以只能在战场上被明军一次一次地炮击。

    虽然他们的八旗兵很悍勇,但是再悍勇挨上一炮也得变的七零八落的。

    建奴引以为傲的白甲兵为什么要套三层甲胄,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来防明军的火枪的。

    打不回去,只能在身上疯狂叠甲了。

    这种劣势直到在明军原山东登莱参将孔有德率部渡海投降了后金之后才得到了改善和扭转。

    孔有德投降对后金有着非常大的助力,随着他的投降后金得到了急需的先进武器鸟铳、火炮等,弥补了后金的短板,使明朝和后金的实力此消彼长。

    可以说辽东局势的迅速恶化跟孔有德投降建奴有着极大的关系,让明军的火器优势因此被逐渐抹平。

    满清后来入关之后,在中原大地能够快速地攻城略地,也与他们频繁地使用红衣大炮来攻城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派他的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兵分两路进攻西安,想要消灭李自成大顺军。

    多铎率兵到了潼关之外被大顺军给挡住无法前行,足足在潼关城外停留了半个月,最后直到调来了红衣大炮轰开了潼关,才最终破关而入,跟阿济格在西安城外会师围攻大顺军的京城西安城,最终迫使李自成放弃西安,一路难逃,最终死在了湖北九宫山。

    所以,在明末打仗,没有足够的火器是万万不行的。

    李恒现在就非常期待系统能给自己开出可以制造火器的新建筑来。

    毕竟这个系统并不是原来单纯的一个要塞系统,而是糅合了帝国时代系统的一个双核系统。

    玩过帝国时代的兄弟都知道,在帝国时代系列里面,尤其是帝国3里面,火器部队绝对是战场上的主角,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