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混在明末当军阀
繁体版

第60章 吃谁的饭,听谁的话

    有了钟子清的表态,李恒心中也是舒了一口气,算是达成了自己这次来巴州的所有目标。

    至于吴方舟,则属于意外之喜。

    钟子清这样的干才固然重要,但是同样也少不了吴方舟这样的幕僚。

    司令官手下光有参谋长,没有参谋辅助的话也只是个光杆司令。

    在达成了合作意向之后,钟子清提出让李恒就任巴州知州,李恒却坚决推辞了。

    他的理由很充分:自己年轻,没有理政经验,不适合担任亲民官。相比起来,钟子清本身就是巴州人,又在巴州素有声望,这次又组织乡勇百姓抗击流寇,更加深受百姓拥护爱戴,由他正式担任巴州知州最为合适。

    而吴方舟,是原来知州的钱粮师爷,熟悉巴州的钱粮税赋这些事情,李恒提议担任巴州同知,作为钟子清的副手。

    这要是搁到正常年月,吴方舟这样的幕僚一辈子都没办法走到前台的,更别说担任同知这样的佐贰官了。

    巴州虽然是下等州,但是同知也是六品官,一般情况下都是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的。

    就算再不济,也必须是举人出身。

    而吴方舟却只是一个秀才出身,所以从正常来说,根本没有资格当这个同知。

    不过这是乱世,一切原有的规矩都可以被打破,被修改,被重新制定。

    李自成一个驿卒都能皇帝了,秀才当个同知这样一个小官自然也很合理。

    李恒其实也想借这个提议来看看钟子清有没有门户之见。

    对于李恒的提议,吴方舟表现的很是意外和惊喜,甚至双手都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了。

    他虽然也表达了追随之意,但是以为自己估计跟以前一样是当个幕僚师爷,压根没就没有想过竟然能当官,而且一上来就是六品同知,自然是惊喜交加。

    对于李恒的提议,钟子清似乎并不意外,甚至称赞以吴方舟的才能一定能胜任这个同知的。

    看着钟子清坦坦荡荡的样子,李恒也是暗自颔首。

    既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双方之间说话就少了许多客气和考量,开始商量起来具体的事务。

    李恒首先问钟子清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钟子清说是粮食。

    李恒对这个答案也不意外,毕竟乱世之中的粮食金贵程度甚至超过了金银。

    因为战争导致的道路断绝,往往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再加上明末不仅有战乱,而且还有各种天灾。

    明末还处于小冰河期的末期,寒冷干旱以及蝗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都极大的影响了粮食的产量。

    四川比起北方各省来自然条件还算比较好一点,但是形势也很严峻。

    张献忠四年来两次攻蜀,让四川损失了很多人口,也影响到了粮食的产量。

    再加上作为蜀地主要的产粮区成都府此时也已经落入了张献忠手中,所以周边各府县的粮食供应都受到了影响。

    市面上那些粮商此时也基本都在囤积居奇想要大发战争财,采取了涨价限售和停售等手段,导致粮价暴涨,而且往往有价无市,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李恒道:“只要有足够的银子,粮食的问题我来解决。”

    钟子清看着李恒轻描淡写达的样子,也是松了一口气,道:“既然主公有采买粮食的渠道,那我就解决银子的问题。”

    对于这个表态,李恒很满意。

    好的下属就是这样,不用等领导开口就会主动提出承担责任。

    至于如何解决,李恒不用问也知道钟子清肯定要从对那些乡绅大户下手。

    毕竟他都为了招募乡勇,连所有家产都捐了出来,对那些乡绅大户们自然不会客气。

    猪养肥了,要是不早点杀了吃肉,就会落到别人手里了。

    最起码落到李恒钟子清他们手里,就算家产没了,但是只要不作死,最起码全家的性命能保住。

    但是如果落到了张献忠的手上,不仅家产保不住,连命可能都保不住。

    “除了加大供应之外,还要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来保证供应。”

    李恒将自己在南江县采取的一些措施说了一遍,钟子清赞道:“粮牌?这是个好办法。甚至可以将此与招兵和为官府做工等事情结合在一起,以提高百姓们从军和做工的积极性。”

    果然是个干实事的人,这么快就能举一反三了。

    李恒点点头笑道:“你们两位如今是巴州的父母官,具体如何实施你们说了算。”

    钟子清和吴方舟都笑了起来。

    粮食的问题说完了,然后接下来就是军队的问题。

    钟子清知道李恒不可能一直留在巴州,他带来的军队也不可能全留在这里。

    李恒听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两位有什么想法?”

    钟子清显然对此事早有想法,所以直接道:“主公,我的想法是主公调拨一些军中精锐作为骨干,我再抽调一些经历过守城战的乡勇补充,同时再从民间招募一些壮士来组建一支城防军队。人数不宜太多,一千人到两千人左右就可以了。对于参加城防军的人可以发给粮饷,战时则有额外的赏钱。若是牺牲或者受伤致残也能获得官府抚恤。”

    李恒听完点头道;“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既然如此,那就跟南江一样,建立一支城防营,员额为三千人。这三千人之中,我会从军中调拨五百人,剩下的两千五百人就从经历过守城之战的乡勇以及民间补充,甚至还可以从难民之中挑选一些忠勇憨厚之人补充。城防营的士兵每个月按月领取粮饷,粮饷的份额从帅府出。”

    没错,大帅府,李恒刚刚在心里成立的。

    军队是他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根基,所以他必须要保证兵权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系统召唤出来的嫡系自然不用多说,那对自己是绝对的忠诚。

    但是在掺杂了土著们组成城防军,就必须要用粮饷来换取他们的忠诚了。

    吃谁的饭,听谁的话,这一点上李恒不会含糊的。

    钟子清对此自然是没有异议的,聪明的臣子都知道染指兵权是个大忌,所以不会轻易踩雷的。

    “关于这个城防营的正副指挥使,两位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吗?”

    李恒突然问道。

    钟子清愣了一下,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城防营的兵权李恒明显是要抓在自己手中的,所以他们都以为李恒要派自己的心腹来担任这个城防营的主将。

    没想到李恒却突然问起了他们,让他一时间有些始料不及。

    吴方舟久为幕僚,最擅长察言观色了,很快明白了李恒的意思。

    他看了一眼还有些茫然的钟子清,然后开口道:“主公,老夫觉得钟恪钟公子勇武刚毅,在之前的守城之战中尽忠职守,任劳任怨,很适合为将。只是钟公子毕竟统兵经验尚浅,因此老夫举荐钟恪公子担任城防营副指挥使。至于指挥使还是由主公指派一员大将来担任比较合适。”

    李恒给了吴方舟一个赞赏的眼神,这位老师爷的确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他刚才那么问,自然是想还钟子清一个人情,同时略作安抚。

    毕竟钟恪那么大个人还在旁边殷勤地端着酒壶伺候着,自己不能当看不见。

    虽然这位看着有点不太聪明的样子,但是当个城防营的主将应该还是可以的。

    毕竟他对城防营的定位主要是防务作战,不太需要主动出击。

    只要主将脑子没坏掉,就不太容易出大问题。

    一旁的钟恪听到突然提到自己的名字,一时间也是有些懵逼,但是很快就是满脸笑容,压都压不住那种。

    李恒看向钟子清问道:“钟知州觉得吴同知的举荐如何?”

    钟子清皱眉道:“犬子并没有什么统兵经验,虽然这次跟着我一起守城,但是并不算是真正的战场厮杀。若是让他们当个侍从护卫尚能勉强胜任,但若是担任统兵主将,恐怕难当大任,还请主公另择贤良。”

    李恒看得出来,钟子清说的是实话,并不是故意谦虚。

    一旁的钟恪本来满脸喜意,结果老爹一番话就如当头泼了一盆凉水,脸一下子垮了下来。

    李恒看的心中暗笑,但是却道:“钟知州此言差矣。没有谁是生下来就知道自己会做什么的,不试一试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

    “钟公子就如吴同知所说勇武刚毅,英气勃勃。虽然缺少一点历练,但是可以一边任职一边历练嘛。”

    “不如就让钟公子先担任城防营副指挥使,同时署理指挥使的职事。若是将来做的好,那就正式就任指挥使。若是力有未逮,我选派人手也不迟嘛。”

    李恒说完,吴方舟先开口道:“主公英明!”

    钟子清也只好跟着道:“既然主公愿意给犬子一个历练的机会,那下官就替犬子多谢主公信任栽培之恩。恪儿,快过来谢过主公!”

    钟恪刚才的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一样上下起伏,此时听到李恒一锤定音,又惊又喜,手抖的差点将手中的酒壶给扔了,急忙将酒壶放到一边,上前躬身拜道:“钟恪多谢主公栽培信任,一定尽忠职守,不教主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