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请上朝
繁体版

第129章:大雨一直下

    世上有人成功,就必然有人失败。

    失败之后,有人将原因归于自我,但也有人将原因归于别人。

    大唐的初次考公也是如此。

    虽然说大唐此次录用的公职人员,远比以前任何一朝都要多。

    但是没被录用者更多。

    于是孔家抓住机会,四处鼓动读书人,让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向朝廷施压,一起反对考公制度。

    理由也很充分:他们学了一辈子儒学、四书五经。突然朝廷说不考科举了。

    这不玩人吗?

    要改考也不应该这么突然,要给缓冲期啊。十几二十年后再改考不是更好,更合理?

    是啊,说得真对。我们本来就不是学的实务学。学的是治国之道啊。

    朝廷怎么能不考我们学的东西,反而考一些我们从没接触的东西?

    不公,太不公了。

    我们才学了不到一年,就来考试?换你,你能考得好?

    错不在我们实力不行,错的是朝廷乱来啊!

    许多落榜生很快被煽动,他们集结起来,黑压压一大片,竟然在短短时间内聚集了几千个读书人到未央宫外抗议。

    他们高喊着朝廷不公的口号,一浪高过一浪。

    李易与百官们在高大的城墙上看着他们。

    众多的百姓围在一旁看热闹。

    央都是个巨大的工地,上百万民工的家属居住在周边。

    所以说,虽然央都没有全部启用所有区域。但是人口并不少。

    民工、商人、官员、士兵、学者及他们的家人。

    让整个央都空前的热闹。

    随着大唐的政治中心迁过来,央都更是每天都在涌入无数的人。

    儒生们一上街游行,就吸引了无数人围观。

    他们指指点点,全当看儿戏。

    大唐普及教育之后,谁还不是个读书人了。

    再加上舆论权的缺失,儒生们已经从权威公知,变成了跳梁小丑。

    全天下人都在学新学,就你们抱着其中一门学科装知识分子。恶心谁呢。

    论见识,谁才是真正的孤陋寡闻?

    所以说,面对儒生们的抗议,声援他们的几乎没有。

    所有人都在看好戏。

    要知道现在的皇帝可不是个好脾气的人。

    当初,邹相等人反对他,还差点被剥光衣服拖出去游街。要不是有东宫娘娘护着,那可就好玩了。

    现在,这么多人跟陛下对着干。

    想必下场不会好吧?

    就是不知道陛下是把他们吊起来打,还是把他们抓去牢改了。

    城墙上的百官也是这么想的。为了不连累自己,他们已经知会了许多学生子弟,不让他们瞎掺和。

    可没想到,还是让孔家人找来了那么多人。

    李易乐呵呵的看着下方:“万万没想到,美丽的风景线出现得还挺快。民意、民主觉醒啊。”

    他的话让众臣不明所以,陛下是高兴呢?还是生气呢?

    生气,麻烦你不要笑好不好?

    邹启悄悄给苏明远打眼色,让他上前试探,后者轻轻摇头,很干脆的闭上眼,站得如同块木头。

    笑话,跟我们没半毛钱关系,谁傻的去触霉头?

    眼见孙女婿不帮忙,邹启直呼:白瞎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孙女,嫁块叉烧都好过嫁你啊。

    如今西宫娘娘王漓在忙着安胎,没空搭理他们。东宫娘娘管着教育司。下面的人说考试不公,分明是在打她的脸。

    她也不管。

    而朝中大臣,自从入了心学。一个个都对空谈心生厌恶,也不愿为他们说话。

    只剩下他们这些年纪大的,对儒学入骨的老一派人还心生怜悯,想拉他们一把。

    邹启知道所谓的心学,所谓的王阳明,皆是李易不知道从哪找来的高人搞出来的。

    他的一顿操作,确实让邹启不得不服。

    但问题是,儒学怎么办?

    难道真就要就此没落?

    心学是儒学吗?实际当然不是,他只是套了个儒家的皮。

    心学其实说白了就是杂学,就是新学。

    李易就是在偷换概念。

    邹启等老儒,虽然位高权重,但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们甚至不能开口说出他们的观点。

    因为李易已经下了死令,谁敢坏事,谁就得死,还是身坏名裂的死法。

    舆论操控在他的手上,他想让谁一身污,谁就干净不了。

    眼前这些人真是蠢啊。连一点形势都看不清,怪不得考不中。

    邹启还在纠结要不要拉他们一把。突然听到李易问他:“相国可见有孔家人在场?”

    “待臣一观。”邹启上前,将口袋中的眼镜取出戴上。

    老眼向下打量了许久。

    他皱起眉头,艰难的躬身道:“老臣并无发现有孔家人在场,想来是人多,见不着。”

    “哈哈……”李易听到此好消息,开心的大笑起来:“有福我来享,有难你们当。孔老夫子的后人,当然是聪明的很。只是不知道他老人家泉下有知。是个什么心情?”

    邹启一脸尴尬,他也万万没想到,孔家鼓动了这么多人,自己却不知道躲到哪去了。

    得知情况,众臣皱眉者有之,鄙视者有之,无所谓者有之。

    “不知陛下打算如此处置他们?”

    最终还是邹启不忍心,打探了一句。

    李易呵呵一笑:“处置?为什么要处置。我泱泱大唐难道还容不下几个异见?让他们闹吧。如此美丽的风景线可真是让人怀念。现在不看,以后可没得看了。”

    呃?

    陛下脑门被夹了不成?

    过了会,情报司长梁方走了过来:

    “禀陛下,已经确认孔家全员皆不在抗议队列之中。下方领头的只是他们推出来的一个棋子。”

    确认了消息,李易当即下令:“开广播吧。给他们泼点冷水。”

    “遵命,陛下。”

    梁方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城墙上方的几个喇叭就传出了电流的咝咝声。

    对此,所有人都习以为常,没有了一开始听到广播的好奇、激动与震惊。

    一道清脆的女声传遍了所有人的耳朵:“这里是大唐广播电台。现在为您插播一条重要消息。”

    “据最新消息,近两千落榜学子技不如人。被孔子后人鼓动,非法聚集到未央宫青龙门外抗议。对此,朝廷表示,没本事就多读书。别像小丑一样被人利用,还傻子一样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