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作文,让孩子个个成学霸
繁体版

第三章 抽蚕丝那样问出来的获奖作文

    暑假,初中生王旺从湖南汨罗乡下来长沙看望外公外婆。

    王旺的外公外婆住我楼下车库。我每天从车库门口过身,每天都会看到王旺就是躺着、卧着或者坐着不停地玩手机,玩得两眼发直。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你怎么就忍心看着外公外婆汗流浃背起早贪黑地扫大街,赚着低廉的收入,给你买最昂贵的手机,资助你读书,给你买书,买资料,可你?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把他拽上楼,硬拉到我家里,让他在我家开着空调的客厅里看中外名著,我指导他写作文。他不情愿,老惦记玩他的手机。

    我问他一句,他说一句,我再命他写在纸上。就这样一句话、一句话地往外蹦,蹦出了几百字断断续续的流水账。我硬逼着他在我家写了两次,第三次他放弃玩手机,自己主动补充了一些文字、誊写了一遍,把他人生中写的第一篇真情实感的原创作文《在大城市里》送给了我。我给他简单删改了一下,稍微润色了一下,投稿给了《初中生》杂志社。

    我像抽蚕丝那样问一句、写一句,王旺写出来作文《在大城市里》获多数票当选《初中生》杂志千金作文,获千元大奖。

    成就了这篇千金作文。也许,从此王旺会爱上写作,爱上学习,执著于自己的奋斗目标!

    当我得知这个好消息,我马上去寻找每天在小区附近扫大街的王旺的外公外婆,让他们的外孙来长沙,我带他去领“千金作文”奖。遗憾的是没有看到两位老人瘦弱矮小的身影,他们住过的车库卷帘门关闭着,一片黑,也许这对在大都市里艰难谋生的老人不再回来了,我这没有王旺和他外公外婆的联系方式,我去哪联系王旺啊?

    在大城市里

    湖南汨罗市初三王旺

    这个暑假去哪呢?想了想,去看外公外婆吧!外公外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年住在省会长沙,那可是大城市,有大把大把的钱可以赚,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引以为荣的手机就是外公买给我的。去年暑假,我去上海看世博,也是外公给的钱,让我人生第一次坐飞机,那是晚上,坐在窗口,虽然窗外一片漆黑,但心里不知有多激动,还担心飞机会坠落。

    读小学的时候,外公经常给我买各种中外名著,格林童话、西游记、鲁讯的书,于是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不仅使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这些书也给了我梦想。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船,生活是海,那么自信是帆,目标是灯塔,梦想就是吹动帆驰向灯塔强劲的风。

    早上九点,我到了外公外婆居住的大城市,还没到出站口,远远的,就见到外公外婆在出站口笑眯眯地迎接我了。外公接过我的行李箱,外婆拉着我的手,好像生怕我被人贩子拐走似的,我以为外公会带我坐公交车,外公说:“外公没车,咱们打‘的’一样的。”

    外公外婆住的不是什么高楼大厦,更不是别墅,这是一间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没有窗子、低矮晦暗的车库。车库中放着一张木板床,堆积着各种废品,没有空调,只有一台陈旧的噪音很大的电风扇。没有遮挡蚊蝇的纱窗,一个大大的卷帘门,拉下来屋里便一团漆黑。外公把我安顿在他们睡的木板床上,让我休息,看书,在床边放了一只小木凳,让我写作业时坐在板凳上,把床当书桌。外公、外婆休息时,就睡到用废品搭建的“床”上,这样环境中,外公外婆是怎么生活的?

    我虽然是外孙,可在外公外婆眼里从来没有孙和外孙的差别,每年过年,用他们辛勤的汗水给孙和外孙的压岁钱都一样多。他们只求为我们后代奉献最后的余热。外公外婆靠扫马路捡废品维持生活,外婆笑吟吟地为我做着各种好吃的,外公每天早出晚归,一整天就中午回来吃餐饭。

    这天晚上,我玩手机玩腻了,无所事事,就去看外公,我穿过了一个人流熙攘的地方,绚丽的灯光照得我眼花缭乱,我揉揉眼睛,看到一个瘦小、弯着腰,显得有些疲惫的老人在清扫公交站亭。我走上前去,将喝剩下的空可乐瓶随手丢在地上,外公如发现了至宝,赶忙停下手里的扫帚,弯腰捡起我丢的可乐瓶。我眼睛湿润了,我说:“外公,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啊?”

    外公发现是我丢的可乐瓶,他尴尬地笑了笑,用慈祥的眼神望着我,说:“不在家里好好读书,出来干什么?”

    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对外公说:“外公咱们一块回去吧。”外公无奈地说:“你先回,我马上就扫完了。”外公顺手将头上的草帽摘下来戴到了我的头上。我望着外公,一阵大风刮来,树上的枯叶经不起风吹,全都落在了地上,爷爷赶紧弯下身,清扫这些落叶。我说:“外公,我等你。”

    外公生气了,“让你回你就回,你不抓紧时间学习,将来也会像外公这样扫马路。”

    我转身回到家中,摘下外公的草帽,细细地闻着草帽上留下的外公的汗水香。止不住一阵心酸,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滚落下来。爷爷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里,干着世界上最辛苦的劳动,赚着最少的钱,然而对他的儿孙却从不吝啬,外公给我买的手机是全班最好的!

    外公外婆你们辛苦了,是你们一直在为我们默默地付出,让我无忧无虑甚至有点奢侈地生活。

    “在大城市里”专家评选

    魏斌(诗人、编辑。HUN省优秀中青年期刊出版工作者):

    本期的三篇作文,《在大城市里》最能打动我。小作者从乡村少年的视角观察了当下的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失去土地的农民涌进城市后的生存状态。他来到大城市后,体验到外公、外婆在大城市里的生活状况——“干着最辛苦的活,赚着最少的钱”,而并非想象的那样“有大把大把的钱可以赚”。这与他们对亲人的大方形成极大反差。小作者也体会到了外公、外婆对自己的爱是多么深厚。面对这份“奢侈”的爱,他除了感动,更有尊敬与理解,这正是本文最为打动我的地方。我选《在大城市里》。

    冯与蓝(上海儿童文学作家):

    《在大城市里》这篇,作者有意将“大城市”“全班最好的手机”“坐飞机去上海看世博会”等象征了良好物质生活的事物,对比象征了贫困与落后的“低矮晦暗的车库”“一台陈旧的噪音很大的电风扇”“一张临时用废品搭建的‘床’”等。在巨大的落差中,一对疼爱外孙、憨厚朴实的清洁工老夫妇跃然纸上,既真实生动,又令人心酸。不足之处是“我”丢可乐瓶偶遇外公的情节,过于巧合,反而消减了情感的力度;“止不住一阵心酸,眼泪哗哗地滚落下来”这样过于直接的描写也可以再推敲,有时情感的张力是需要适当克制才能达成的。三篇习作各有特色,权衡之下,这一次我推荐《在大城市里》。

    彭剑斌(青年小说家。):胜在了真诚,那就是在《在大城市里》。我愿意对它产生好感。

    它的开头看似很随意,(这个暑假去哪呢?想了想,去看外公、外婆吧!)却透露出重要的信息,点明是“我”自己想要去看外公外婆的。一个孩子愿意把暑假的大好时光花在老人身上,这份爱意与老人对自己的爱是匹配的——尽管作者一直没刻意去表达这样的爱。

    我也喜欢前面部分对外公外婆生活处境的误导性的渲染:手机、机票、打的……外公的诸多豪爽,再加上一句“那可是大城市,有大把大把的钱可以赚”,一个“老富翁”的形象建立了。

    一个有钱的外公,那是每个孩子都想要的。但“我”的外公其实很穷,在城市里生活得并不好。至此,作者没流露出一丝感想,只是如实地描写残酷的现实。

    文中的高潮部分,我偶遇扫马路的外公,虽然有套路的嫌疑,但作者处理得很真诚:“我”没有帮年迈的外公去扫马路,也没有深刻反省自己“有点奢侈”的生活,而是强调了爱和感动。

    而我欣赏的就是这种态度——面对一份沉重的爱,“我”并不需要反省,只要回报以爱。“我”无疑是爱两位老人的,这份爱在文章开头就有所暗示,同样也隐埋在随后的字里行间。倒数第二段有一个词让人感动——“汗水香”(久久地闻着帽上留下的外公的汗水香)。一位老人的汗水的香味,嗯,好好想象一下。我选《在大城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