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大善人的悠闲生活
繁体版

第六十四章 自行车后续

    “孙哥,我来麻烦你了。”陈放来到消防股后,笑呵呵的找股长孙永祥说道。

    “孙此人年纪四十多岁,挺老实的一个人,见陈放来了,二话不说就让干事小钱接过陈放的自行车,去办牌照。”

    “这个给您。”人家对自己客气,自己当然不能拿大,陈放从兜里掏出来发票和税票,递给了孙永祥。

    “嗨,陈放老弟,你还办这玩意儿干嘛,咱们都是一家人,打个招呼牌照就办了,干嘛还往税务局跑一趟呢。”

    孙永祥一脸埋怨的看着陈放。

    这种做法在当下的确是屡见不鲜,但凡有点儿关系就会省点事。

    反正也没人查。

    不过陈放做事周密,他也懒得为这点事跟别人扯皮,将来这事万一被别人知道了,大小也算个麻烦。

    虽然以陈放的实力来说,他肯定不怕这点麻烦,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

    “你呀!”孙永祥笑着摇了摇头,将税票接了过去。

    随后便将陈放请到了屋里,倒了杯水,让了根烟,二人就寒暄起来。

    孙永祥有心跟陈放打好关系,陈放也有心交好孙永祥,所以一时间屋里气氛自然是好极了。

    很快,干事小钱办理好了牌照,就回屋汇报一声。

    陈放又和孙永祥闲话几句,然后就告辞了。

    尽管此时已经是上班时间了,但陈放将崭新的自行车停在楼下后,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

    保卫科原本就不是一线科室,大部分保卫干事的手头工作也不是丁对丁卯对卯那么死,所以一时间值班的、在门岗休息的,全都跑回来了。

    刘大力盯着眼前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满脸的羡慕之色。

    “陈主任,这车得一百四吧。”治安干事王连贵老气横秋的问道。

    此人是老京城人了,一口京片子说话倍儿有意思。

    “137块6毛。”陈放笑呵呵的回答道。

    “好,真挺好,您瞧这大梁,再看看这后架子,多规整。”王连贵一脸我是内行人的表情,对旁边人说道:“您瞧见没,这买车就得买凤凰牌,这用料扎实,能骑20年。还是陈主任懂行!”

    说着,王连贵对陈放竖起大拇指。

    旁边的厂卫队队长张宝琦多少跟他有点不对付,两人的工作有些交叉,王连贵多多少少拿捏过他几次。

    所以眼看王连贵在这儿吹牛,张宝琦就看不下去了。

    “连贵,听你说那意思,你才是真行家,怎么着,您的车呢?推出来让我们大伙儿瞧瞧啊。”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一阵哄笑。

    都知道这俩人不太对付,平时说话经常是你损我一句,我损你一句,大家也都习惯了。

    旁边还有人跟着起哄架秧子,让王连贵推车出来看看。

    王连贵倒不以为忤,这帮人都是老熟人了,平时关系还是可以的。

    “得了哥儿几个,你们聊吧,我还有工作呢。”陈放掏出烟散了一圈,然后就上楼去了。

    ……

    下午下班后,陈放骑着新买的自行车走在街上,引起了大批人的指指点点。

    这些人或者是羡慕,或者是嫉妒,或者是有其他的情绪,总之,一时间街上人们的目光全都看向了陈放和那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

    刚出厂子门口的四合院一行人,正有说有笑的聊着天呢。

    突然,一個和易中海相熟的同车间工友,拉住易中海问道:“易师傅,您看前面那个骑车的,是保卫科的陈主任吧?他是住你们院儿来着,是吗?”

    几人一听这话,连忙将目光看了过去。

    此时陈放还没走远,看着那挺拔的背影,得体的黑色中山装和崭新的自行车,谁还看不出来。

    “啧……”刘光齐一时间羡慕极了。

    易中海和二大爷刘海中对视一眼,二人相顾无言。

    而贾东旭的眼睛里已经快能喷出火来了。

    虽然他事先就知道陈放得到了自行车票,也知道他要买车了。

    但等真正见到自行车的时候,贾东旭还是破防了。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本来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完全是跟陈放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两人应该一辈子都打不了交道才是,可命运偏偏把他们安排在了一个院里。

    贾东旭就是抑制不住自己心里的怒火,陈放好了,那他就该不好了。

    看着他那阴沉的能滴水的脸色,许大茂轻蔑的一笑,没说话起身走了。

    贾东旭自然察觉到了这一切,顿时他心头的怒火更盛,对许大茂新仇旧恨交加,简直恨极了他。

    旁边的众人自然也察觉到了这一切,但他们也没说什么。

    这还在外面呢,肯定不能乱说话。

    易中海打了两句哈哈,将这件事遮了过去,便抬腿走了。

    如果说这些人里面,谁的心态最不能平衡,那还是要数二大爷刘海中。

    此人一心官儿迷,平时身边没有这类人还好说,但是眼看陈放这个毛头小子又是股长主任,又是自行车。

    二大爷破防了。

    想自己堂堂一个坐地户,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吧,但怎么着也活了几十年了,不比陈放一个毛头小子经验丰富的多,可是偏偏自己还是个工人。

    一想到这里,二大爷就心痛的无法呼吸。

    不提这里的情况,陈放骑着车回到四合院后,更是引起了轰动。

    几个老娘们儿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陈放的自行车。

    三大爷阎埠贵也出来了,他放学比较早,每天时间很宽裕。

    看着陈放手里的自行车,阎埠贵心头情绪一时间如潮水起落,不知道怎么说出口来。

    别看他平时为人很抠门,但这人是典型的老辈人思维。

    虽然后来因为这事他的几个儿子和女儿都不太待见他们老两口子。

    但这是因为时代导致的,不能说他的思维完全错误。

    阎埠贵要是再早生一二百年,他一辈子下来的积累是一定能够让他的家族实现阶层跃升的。

    这里倒不是给这些人洗,实事求是的说,有相当多人的发迹都是这样一步步开始的。

    阎埠贵的一生,甚至可以说是这样的人物的一个典型。

    试想一下,他这人以前是个小业主,甭管是干什么的吧。

    就以他的苛责劲儿,一定能够攒出来一大笔钱,同时呢,他又有些文化,干一些比较稳定的买卖,或者干脆就买房子置地,这样积累下来,如果运气好的话,他这一辈就能和周围人拉开距离。

    就算运气不好,以这种家风传承下来,阎解成那一代继续积累,不出三代,他们家必定会在当地完成原始积累。

    而且他这个人,从后来买自行车和收音机电视等物件来看,他显然就不是一个死抠死抠的人。

    要不然他绝不会赶在别人前面买这些东西。

    这人就是典型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不是时代所限,他买一辆自行车肯定要想方设法的用自行车办点事,然后再买第二辆自行车。

    这样循环下来,想想就知道,此人绝对会超越其他邻居一大截。

    看着眼前的自行车,阎埠贵心里又一次泛起了嘀咕,现在时代变了,他也就不再想那些有的没的了。

    但他心里那种要过在别人前面的想法,还是一直存在的。

    在陈放之前,四合院二十几户一百多号人,除了许大茂他爹有辆自行车之外,其他人谁也没有这种稀罕玩意儿。

    就算是许大茂他爹那辆自行车,那也不是他们家的,那是厂里配的。

    可以说,陈放的自行车,那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

    眼看着一个20岁的毛头小子把日子过到了自己的前面,阎埠贵的心情可想而知。

    别看阎埠贵只是一个区区的三大爷,但他还真不太看得上一大爷易中海和二大爷刘海中。

    易中海这人倒是行,但他是绝户,在这一点上,阎埠贵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

    你再强能怎么样,等你老了,不还是啥也不是嘛。

    刘海中倒是有儿子,但是阎埠贵对他的看法更恶劣。

    阎埠贵认为他这人就是死卖力气的傻子,不具备什么头脑,对子女的教育也很拉胯,甚至认为他还不如傻柱。

    唯独自己这个三大爷,虽然自己家挺困难,但家风很正不说,最重要的是自己持家有道。

    这一点谁也比不了。

    但是陈放的出现打破了他的想法。

    这人一出现就被崔主任和王主任二人亲自带着来看房子,本身又是干部。

    一月工资五十多,更不用说身份地位了。

    就这个身份,这个年龄,阎埠贵就算是再有持家之道,也根本没有办法和陈放相比较。

    二人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人。

    阎埠贵想到这些,顿时就有些道心崩塌之感。

    会持家有什么用?会算计有什么用?

    终究还是神通不敌天数。

    “陈放啊,这车……挺贵的吧?”三大妈小心翼翼的摸了一下车子,满脸羡慕的问道。

    她和阎埠贵两口子半夜睡不着时商量过好多次了。

    到时候先买个自行车,再买个手表、收音机伍的,非得让邻居们都羡慕他们家不可。

    现在看到陈放把自行车买了回来,三大妈自然坐不住了。

    她也想赶快把自行车买回来,好好让周围人羡慕羡慕。

    “不贵,不到一百四十块钱。”陈放笑呵呵的恭维道:“咱们院儿各家两三个月的工资就够了。”

    “嗨,这价格说实话倒是不贵,就是这票难弄……”二婶子一脸期待的看着陈放,“陈放啊,伱能不能帮我们家倒腾一张票……”

    她这话一出,其他人也都看向了她。

    “呦,二婶子,您家里也想买自行车啊,也是,我二叔他一个月工资四十多,买辆车确实简单。”

    “是啊,咱们不图别的,就说是方便啊。”

    几个老娘们儿纷纷开口附和,但眼睛却始终没离开陈放的脸。

    刚才二婶子的话让她们起了心思,陈放要真能倒腾票,就算自己家不买自行车,那也得要一张才行。

    “呵呵,二婶子你开什么玩笑,就我手里这辆自行车的票都还是厂里比赛得奖才拿到的,我要有那个本事,还比什么赛。”

    陈放一口回绝了几人的想法。

    开什么玩笑,就算他能倒腾自行车票,也绝对不会给他们倒腾的。

    听陈放这么说,几个老娘们的脸色纷纷有些不正常。

    又寒暄了几句,陈放便推车回了中院。

    夕阳下,一大妈正坐在门口,手里拿着个笸箩挑花生呢。

    看见陈放推车进来,一大妈也放下了笸箩,连忙走过来看热闹。

    “呦,还真买回来了,花了多少钱呐?”

    声音吸引到了贾张氏和秦淮茹,正在后院玩的光天光福哥俩也听到了,光福连忙回家给二大妈报信去了。

    一大帮人围到了中院,纷纷看起热闹来。

    这时候就是这样,物资匮乏至极,别说是现在了,几十年后的农村,谁家要是买个电视,晚上全村都会去看。

    这玩意儿虽然不能说像电视那样有看头,但引起的轰动效果是一样的。

    光天有些不爽的问道:“陈哥,昨天不是说了嘛,我跟您一块去买,怎么就撇下我了。”

    “嗨,光天啊,大中午的我上哪去找你去。再说了,你中午不是在上课嘛,回得来么你?”

    刘光天想想也是,便没再继续说什么。

    刘光福和棒梗还有几个小孩子,这摸摸那摸摸,好奇极了。

    就连前院的阎解放阎解旷也跟了过来,众小孩围着自行车,一个劲儿的看。

    众家长们怕自己家孩子吧自行车给抠坏了,连忙上去将孩子们拉走。

    贾张氏看着自行车挺羡慕,但她有点不爽陈放这个人。

    前两天他们家打架,陈放那个神气的样子让她很难受。

    而且她也知道,自己儿子这几天不舒服的来源就是因为陈放。

    “自行车是好,但要我说啊,对咱们这些娘们儿来说也没用,这家里还得是有个缝纫机,平时缝缝补补啥的才有用。”

    她这话一出,其他人都笑笑没说话。

    但刘光天毕竟年轻,也没想那么多,张嘴就说道:“贾大妈,瞧您说的,这自行车能骑着出去,您总不能骑着缝纫机出去吧?”

    周围人顿时憋不住了,一阵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