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小山沟创业路
繁体版

第十九章 买口大黑锅

    其实薛成龙其他的都没想,就还想着是不是再置办几个小凳子来的,但是又舍不得花钱。这小凳子主要是为了方便坐着制作土篮子的。既然舍不得花钱那就想个变通的办法。

    他找一个粗细合适的干杨木,给它据成几个高矮合适的木敦子。杨树轻,用着也方便。家里还是穷了些,只能是因陋就简了。

    但是,那些木墩子能因陋就简,这工业品就无法因陋就简了,只能买。

    比如这暖壶,就得买。

    由于家里没有暖壶,喝热水都是舀锅里的水。这锅里的水不但不保温,还有股铁锈的味道,所以急需一个暖壶。

    这新暖壶薛成龙家是舍不得买新的,只能看看能不能买旧的。

    在废品站套弄了一个破的铁质暖壶壳子,用铁丝绑了绑修复一下,能将就用就行了。再去供销社买来暖壶的内胆,安上就可以用了。

    安装内胎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内胆是玻璃的,要特别的注意。还有就是那个内胆的下面有个小尖头,要特别特别小心,碰掉了,这暖壶就不保暖了。

    虽然是旧的外壳,但是只要暖壶的内胆是好的,再买来暖壶盖子,这暖壶就可以保温。

    秋冬季节,在外屋干活,本身就有些冷,如果没有热水那就太难受了。

    有了这暖壶,大家能喝上热水,就没那么冷了。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里屋地上干活都有些冷,薛母提议在炕上干活。

    薛父没反对。

    那三人就在炕上干活了。

    炕上埋汰就埋汰吧!主要是要让这手能伸开,要不编筐的速度就变慢了。

    睡觉的时候好好擦擦就行了。

    这家里的锅碗瓢盆,除了瓢不用买,其他的怎么也得置办些。置办这些东西都需要钱,想要钱就要多编土篮子,所以也就不在意是否埋汰了。

    要置办锅碗瓢盆,就得先买锅。

    家里本来有两口锅,一口大锅,一口小锅。

    今年做最后一锅麦芽糖的时候,大锅还是好好的。做完麦芽糖,薛母要做豆馅,捣豆馅的时候让薛成龙给捣坏了,所以平时只能用小锅做饭。

    真的是不小心。薛母让薛成龙捣饭豆,做豆馅。

    饭豆是在大锅熬的。熬好了,薛成龙就用酒瓶子在锅里捣饭豆,使把饭豆变成豆沙。因为好久没干这个活了,就没有控制好力度。一不小心,就把大锅给捣裂了。

    这大锅裂了,这口锅就不能用来做饭了。

    小锅有小锅做饭的好处。小锅比大锅热的要快一些,所以用小锅溜个饭、炒个菜特别的方便。大锅适合炖菜、蒸馒头、蒸发糕、蒸窝窝头贴饼子,这种可以吃几天的食物。

    如果想吃小炒的话,还是用小锅方便。

    但是本地人还是多以炖菜为主,尤其是秋冬季节主要还是炖菜,比如炖土豆、炖白菜、炖萝卜。而且东北炖菜,一般都是一次性炖上满满一锅,这样可以吃好多天。主要是东北秋冬室外温度低,菜容易保存。

    小锅炖菜,炖的太少,炖一次只能吃一天。而且就是用小锅蒸发糕、贴饼子,也是蒸的特别少。一天都不一定够吃。

    用小锅做饭,薛成龙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做饭。

    现在正是忙着编土篮子的时候,这时间用在做饭上,实在是有些可惜。

    所以,薛母的意思是让薛成龙到集市里上买口新锅。

    薛父听了,告诉薛成龙。

    “龙,你可以把旧的锅带过去,到金坑的铁匠铺补一下就行了。”

    “啊!我知道了。我见过有人拿着旧锅去铁匠铺的摊子去补锅。好像还要收手工费。”

    “当然收手工费。人家也不是真的为人民服务。不收钱,饿死啊!”

    “知道了!去金坑集市铁匠铺是吧!”

    “就是到那。”

    其实这铁锅坏了,本地的老百姓一般情况都不到供销社去买。

    供销社卖的都是正规厂家产的,但是价格还是有些贵,老百姓一般是负担不起的。

    正规的买不起,那就去不正规的地方去修。

    拿着这个破铁锅去铁匠铺,再加些钱,在铁匠铺补一下就能继续用了。

    金坑铁匠的铁匠铺是可以融化钢铁,把坏的锅补上。

    其实,他那里也有新压铸的铁锅,那价格和补锅就不是一个价钱了。

    其实也可以拿铁去置换,只是这铁得多拿很多,毕竟人家费工、费料的也是为了挣钱。

    这算是一种置换,算是给加工费让铁匠帮着再重铸一口锅。

    等到了金坑集那天,薛成龙就要把大锅起出来。

    大锅的四周是用粘土给粘合住了,这样大锅和灶台的缝隙也就没有了,不用担心这缝隙冒烟的事情了。

    现在要把这大锅给起出来,就要把这锅沿的粘土给敲掉。

    这大锅本身就特别的沉,如果再粘着粘土,那就真就起不出来了。

    粘和的非常牢固,还得小心的敲。如果不小心把锅给敲碎了,那就不好了。

    把锅起出来容易,但是把锅放到车上就费劲了。

    为啥呢?

    因为车上早就装满了土篮子,都已经用绳子串了起来,满满当当的,不好放大铁锅了。

    最后,还是薛父有办法。

    他把锅扣在满载的车上,又用麻绳做成网状,把铁锅紧固得结结实实的。

    这样薛成龙就能放心的拉着车去集市里了,不用担心铁锅掉下来。

    还有就是薛母嘱咐薛成龙,没事别乱跑。卖完筐,换了铁锅就赶快回来。

    因为这大锅和小锅是串着的。没有大锅,小锅也不敢烧火,怕弄得屋里全是烟。

    就这样,薛成龙拉着车就去了金坑集市里。

    薛成龙一开始还时不时的回头看看这铁锅,别没绑紧,掉下来。

    走在路上发现,薛父绑的确实好,这铁锅稳稳的在土篮子上面呆着,薛成龙就放心的拉扯赶路。

    到了金坑把锅拿下来,让铁匠修锅。

    然后再找个好位置把土篮子都解开,就开始叫卖开来。

    瞧一瞧!看一看!我家的土篮子,那是又美观,又结实,经济实惠。这次就三十对,卖完为止。

    反正还是那一套嗑,每次赶集都这么喊,都熟能生巧了。

    咱的土篮子就是好,所以卖的自然就特别的快。

    卖完土篮子,薛成龙也没乱逛,赶快去铁匠铺的五金摊子去拿铁锅。

    铁匠铺和铁匠铺的五金摊主那是相当的有人气,围了满满的人。

    为啥人这么多呢?

    因为金坑铁匠铺的东西好。

    为啥在金坑铁匠铺补锅?

    还是因为金坑铁匠铺的铁匠手艺好。这附近的人都在这里补铁锅。

    怎么说呢?

    这补锅,尤其是补铁锅技术要过硬,据说十个学补铁锅的,只有一个能出师。

    这补锅就是门高超的手艺,有个这手艺当然就是生意红火。

    个人觉得,这金坑集市里之所以这么红火,这金坑铁匠铺的起了很大作用,铁匠铺匠人高超的手艺吸引了很大的客源。

    虽然他打造的农具是真的不如正规厂商的产品,但是他铸造的铁锅、铁盆真是好用,而且是真便宜。还有就是打制的马掌、牛掌也是整个公社最好的。

    这也是为啥金坑的牛马市场是附近最大的原因所在,大家都找他打马掌、牛掌,带捎赶集。再加上其他的原因,这金坑的集市里是附近最大的集市里,大家都愿意来这里赶集。

    薛成龙也是特别愿意赶金坑的集市,主要是这里的集市热闹。人流量大,这土篮子卖的就特别好。

    闲话少叙,还是先去取锅要紧。家里正等着呢!

    薛成龙好不容易挤进去,和摊主师傅搭上话。

    “师傅!我的锅修好了吗?”

    “哪个锅?”

    “那口锅!腰子屯的那口。”

    “是不是有裂纹的那口。”

    “对的。对的。”

    摊主把一口用粉笔写着腰子屯的那口锅拿了过来。

    “是这口锅吧?”

    “是,是。”

    薛成龙看已经补好的锅,锅里的裂缝那有刚刚被打磨的痕迹,一点也不影响使用。就是锅外面疙疙瘩瘩的有些不美观,但这都不影响。

    “师傅,这个能用住吧!”

    “肯定能!用个四五年绝对没问题。”

    “那意思,还是会坏了。”

    “修的肯定不如重新铸造的好。但是修的使个四、五年已经可以了,到时候再来修就行。修比换便宜。”

    “那换多少钱?”

    “刚刚你给了两块钱的修锅钱了,你再给我两块,自己到那块选一口就行了。你这锅就是裂了个小口子,如果裂的口子大,那就得再多加点才能换一口新锅了。”

    四块钱也是大数目,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愿意修。

    “那现在能修么?”

    “那行,换口新锅吧!”薛母还等着锅呢,万一这口修理后的锅没两天又坏了,那就糟了。

    再说,自己家里编土篮子还能挣些钱,不差那两块钱。自己早点回去,早点干活,多编四个土篮子,这两块钱就出来了。

    “换的话,给我四块钱就行了。”

    “师傅!你这有厚点的锅么?我这锅,让我一下子就捣烂了,太不抗用了。”薛成龙又想起来,自己捣饭豆,也没用啥力气,就把这锅给捣烂了。还是问问有没有厚实的大锅。

    “有。我爸新打的模子,比平常的大锅厚实不少。你旁边那口厚的那个就是。这锅就贵了,你除了把你那口旧锅留下,还得再给我十三块。”

    没成想,还真有。只是这价格确实贵了点。

    薛成龙把那口据摊主说是厚点的锅抬了起来,手感确实不一样,沉了不少。

    “师傅!你这加厚的抗使不?别我回去一下子又给捣坏了。”

    听了薛成龙的话,摊主也笑了。

    “我说,这是锅,不是盆。照你这么这么干,什么锅都不抗用。”

    “意思是不抗用呗!”薛成龙也是无语了,不抗用,我多花那九块钱干啥。

    “我说,你是不是听不懂人话。这锅就不能捣,就是朝鲜族的几十斤的铸铁锅也不能捣。捣了,一样也要坏。你是不是捣黄豆酱。黄豆不能在锅里捣,就是再好的锅,也得捣坏。我建议你,把黄豆酱盛到盆里去捣。这样的话,我这锅口加厚的锅,我能保证你用个二十年都不会坏的。”

    “我是捣饭豆!”

    “那不一样么!我这每年换锅的最多的,就是像你这样在锅里捣饭豆、黄豆,捣坏的。你听我的,买个大盆,在盆里捣,我保你哪口锅都能使十年以上。”

    东北秋冬季节,都要熬饭豆和熬黄豆。熬饭豆,捣碎了,加上糖精,就能做豆沙。豆沙就是做豆沙包、粘团子的馅料。熬黄豆,捣碎了,放到小缸了,加上盐和酱起子,进行发酵,就能做出东北人最爱的大酱。大酱是东北人最主要的调味品,所以每年家家户户都要制做大酱。

    “也是啊!明白了。那我拿这个普通的吧!那问下,你这厚的铁锅都卖给谁?这么贵!”

    “厚的锅,我家也是今年才做。主要还是卖给那些卖炒货的人。他们这些人炒瓜子、炒松子、炒榛子,都是干锅炒制这些干货,特别的费锅。还有就是朝鲜人也特别喜欢厚一些的锅。那种铸铁锅太贵了,就买这种稍微厚一点的锅。”

    “明白了。那我还是买厚一点的锅吧!这样能抗用。”听了摊主的话,薛成龙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既然人家能卖炒货,咱是不是也能卖。

    今年自己种葵瓜子,还没有卖,过年的时候炒了卖给镇里,这也是一个生财之道。这编土篮子没啥技术含量,早晚被人学去。

    还得再找个挣钱的法子。

    这卖炒货,就是个好点子。所以,薛成龙最终还是买加厚的大锅。

    “那就随你!平常的锅只要给我四块就行。加厚的你要给我八块就行。哎,你拿的那个是特大号的锅,得十三,差着九块钱呢!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这铁锅是用一辈子的,谁也不想总是换锅。换锅实在是太麻烦了。还是要厚一点、大一点的锅,这样用起来长远些。”

    “给钱吧!”

    薛成龙于是就掏出十三块钱,把这钱和那口秀好的锅给了摊主。

    摊主收了钱,检查有没有缺角。没问题后,把钱收到一个铁盒子里。

    铁匠铺就是豪气,自己打制了一个铁的收纳盒。这盒子一看就老沉了,小偷去偷,都跑不快。

    “厚的特大铁锅,就打制了三口。都在那。你挑一口就行了。”

    薛成龙挑了一口,毛边少,厚度均匀的一口大锅。

    “就这口了。”

    “行!你装车的时候小心些。”

    薛成龙按照薛父那种绑法,把大锅绑好。刚刚挑锅的时候,看到铝盆。刚刚摊主说,还是用盆捣豆酱和豆沙比较好。那就问问铝盆咋卖的。

    “师傅!那个铝盆多少钱?”薛成龙指着那些铝盆说道。

    “铝盆。这个就贵了。那个最大号的,可以洗床单被套的大盆,十二。那个中号的,八块。那个小的,洗脸盆、和面的盆,六块。”

    “这么贵!”

    “贵,我也没办法。主要是铝贵。如果你能弄来废铝,可以跟我换。同样的重量,你给个一块钱的手工费就行了。”

    “这也可以。”

    “为啥不可以!铝和铁都是金属,我这铁都收,铝就更收了。这铝比铁还好融化,还没啥杂质,这手工费自然就便宜。”

    “好嘞!等我回去找一找,看看有啥废铝,我给你拿过来换铝盆。”

    家里也不知道有没有铝制品,不过可以找一找。

    就是家里没有铝,那也可以去公社废品站去找找,那里肯定有废铝。

    这个时候有些饿了,薛成龙就拉着车找个嘎啦吃饭,吃的还是怀了揣的窝窝头,没有水光吃窝窝头有点噎得慌。薛成龙又从怀了拿出一个点滴瓶子,这里面灌的白开水,揣在怀里温着,喝的时候把盖子起开就能喝。

    薛成龙赶了几次集市,每次把自己弄得特别的渴,所以他就想了这个招。为了防止这瓶子滑落,还专门在衣服上缝了一个内兜,还专门用线缠住了瓶子口,线的另一头系在扣子上。这样不管怎么跑跳,这瓶子都掉不了。

    坐在架子车上,看着集市人来人往的人群,这些都是自己的潜在客户,如果能把麦芽糖的生意再做起来就好了。可惜家里太冷,这麦芽都不长。

    等到时候把暖棚建起来,这温度就上来了,到时候就可以做麦芽糖了,又能赚麦芽糖的钱了。

    想到这里,就有些后悔当时换来的那些废铝都卖给废品站了,如果留下来一些,那些铝盆就能打制了。薛成龙还喜欢那些废铜,铜的颜色真漂亮,有紫色的,有黄色的,虽然只是铜含量不一样,但都是那么的吸引人。

    如果把废铜熔炼了,做成些小玩意,那多有意思。这个时候薛成龙从兜里拿出一枚铜钱,这是在地上捡的,是个咸丰通宝一当百,挺压手的。

    薛成龙就喜欢收集这些玩意,只要捡到了就藏进自己的小铁盒子里。他认为这铜钱就是财气,收集的越多自己的财气就越好。

    当时家里为啥穷呢?他觉得是因为当时他把铜钱都卖废品了。现在他要把藏铜钱的习惯重新捡起来,到时候自己一定会越来越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