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繁体版

第102章 百僚举荐

    冯太后提及常英:

    “昭太后有劬劳保护之功,其兄常英亦有功于国,虽有过错,徙边多年,足矣!”

    于是,征常英复官侍中、征东大将军、辽西王。常英感叹世事之无常,总是对同僚讲:接到赦免圣旨前,曾梦到大日坠落所居黄山之下水潭中,村人车载牛曳,怎么都无法将太阳捞出。常英独自一人下水,竟抱日而归。

    自有闲人不信,写信到敦煌求证,果然村人都知道这个梦,且在圣旨到村之前。

    打了败仗的汝阴王天赐,闲居数年,也复官为征西大将军、仪同三司、中都大官;又除征北大将军、护匈奴中郎将,累迁怀朔镇大将。

    濮阳王拓跋孔雀被人告发,诬谤朝政,妄议太上皇帝。诸公与冯太后早有约定,妄议太华殿者,诛!于是乎,冯太后大怒,赐死拓跋孔雀。

    自懂事一直到现在,魏帝宏都相信天子与众不同,以为他自己从天上下凡到人间,而不知其生母李贵人。冯太后背着魏帝宏,告诉诸公:

    “皇帝可怜,自小不知有母;老身与显祖(拓跋弘)怕皇帝伤心,相约禁绝其母之事,不许妄议。如今,需追封其母以安天下。诸卿,严禁妄议皇帝母亲,违者诛!”

    于是乎,皇帝诏曰:追尊皇妣李贵人为思皇后。

    时间就在琐碎朝政中,一日日过去。几个月以来,朝堂诸公总是支支吾吾,不肯推举合适之人入中枢。冯太后一筹莫展,问计于王睿、李冲:

    “洛诚(王睿)、思顺(李冲),诸公忧心权势过重遭忌,不肯推举贤良,二卿可有良策?”

    李冲:

    “太后,臣惭愧,无计可施。无论如何,太后不可举荐,以免被动。”

    王睿:

    “臣亦无良策。太后不妨问计于程骏、高祐,显祖献文皇帝时常召二人谈玄论佛,还夸赞程骏为太公。可想而知,程骏曾为国家谋划大略。此二人寂寂无名,而李訢举荐之,想必知道些甚么。”

    程骏正与高句丽王角力婚嫁之事,闻显祖拓跋弘殂,顿觉无趣,告辞归国。虽说高句丽王不敢因此开怀大笑,却也改变过去的做法,以高规格礼节,恭送程骏等上国使者归国。

    程骏才一回归京师,冯太后便召程骏、高祐,与王睿、李冲一同商议国事:

    “麟驹、子集,李訢举荐二卿为秘书令,老身以为,甚是妥当。”

    话说到这里,冯太后停下来,以戏谑的神色看着二人。从二人的神情中可以判断出,二人不懂听脸术。二人想要拱手说话,冯太后直觉不会是好话,在二人之手将抬未抬之际,抢先缓缓说到:

    “当此艰难之际,还请二卿切勿推辞。皇帝幼弱,需二卿辅佐!”

    说这句话时,冯太后稍有哽咽。二人虽低头,但还是可以交换眼神;对视一眼,心里哀叹,知道无法推辞,齐声说道:

    “臣,遵旨!”

    冯太后:

    “善,今日召四卿,是想商议中枢人选。中枢诸公忧心权重,故避嫌不肯举荐,奈何?”

    程骏总觉得哪里不对,却想不清楚缘故,没有拱起的双手十分难受;现在终于等到机会,欣然拱手说道:

    “诸公心有顾虑,不如让百僚举荐,诸公初选,太后遴选。此种方式,无论是谁,都无法非议。勿需担忧百獠徇私结党!百僚愿意举荐亲近之人,绝不敢推举无能之辈!”

    高祐:

    “程君之议大妙!真正够资格、有能力入中枢者,并不多!如此举荐,每一中举者,皆代表一方势力,轻易不敢乱来,也不会轻易乞退。”

    冯太后看向李冲与王睿,王睿拍手赞曰:

    “程君之计,高君之言,皆是天下至理,在下茅塞顿开。”

    李冲赞叹曰:

    “程公、高公真乃人间至士,以后还请不吝赐教!”

    李冲在秘书监任职,是二人的僚属;当着冯太后的面说请教,是赞誉。

    冯太后说道:

    “显祖以周公见太公,赞誉程卿,果然名不虚传,甚善!”

    八公卿集议朝政,冯太后再次提举荐:

    “诸卿,人选如何?”

    这都不知道是多少次提及,诸公很是佩服冯太后的耐心。佩服归佩服,不能提还是不能提,就连赵黑都一直不敢说话。冯太后见依旧无人应答,一改过去的一筹莫展,露出一丝莫名嘲讽,缓缓说道:

    “既然诸君如此为难,让百官推举吧!”

    不等诸公有所回应,冯太后声调一转,朗声说道:

    “诏百官举荐才堪干事、人足委仗者,以备公卿遴选。”

    这个提议好,无人能够拒绝,也无人愿意拒绝。要是拒绝,一定会被追问其它良计;有吗?没有!即便有,诸公也不愿说出口。问题是,太后根本没有发怒的意思,还暗含嘲讽,又突然提出如此出乎预料的妙招,到底发生了什么?诸公内心不由一紧。

    高允自不会按照冯太后的大白话写诏书,总要让不学无术之兵痞、宠臣看不懂才行。于是,八月甲子,诏曰:

    “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群公卿士,其各勉厥心,匡朕不逮。诸有便民利国者,具状以闻。

    理所当然,对绾选部的南部尚书李訢为主议,赵黑监议。诏书也未曾提前下发,而是由李黑当堂宣读,要求百官当场实名推举。实名归实名,但不能与他人相商,也不用公开宣告自己所荐;写成奏疏,交给赵黑即可。

    整理好举荐书之后,李訢、赵黑经过激烈辩论,从中选出二十多名够资历、有能力者作为候选人。所谓的资历很多,其中一项便是家世;家世对年轻官员,尤为重要;没有家世,又无过人天赋才能,一般都不会考虑。

    八公专题集议初选,还是不知该如何选人;既然不知,便无人说话。冯太后略显不耐,直接告诉诸公:

    “诸公,从中选出十数人,老身有大用。”

    冯太后的意思很明白,你们不认可的人,不会用;你们认可的人,一定会用;但用到什么位置,不要多嘴。诸公也感受到冯太后的不耐烦,正琢磨如何应对时,冯太后神清气爽,说道:

    “诸卿,皇帝即将除服出谅暗,住在中宫总是不妥!老身去帮皇帝选寝宫,诸卿自行集议人选。”

    说完话,不等诸公回应,在钳耳庆时与抱嶷的搀扶之下,起身准备离去。诸公唯有起身,齐声恭送:

    “臣,恭送太后!”

    说是齐声,其中却杂有不协之音。特立独行之声来自安乐王长乐,这不是第一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