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
繁体版

第78章 修炼有岁月

    礼毕,魏帝宏说道:

    “朕年幼,理应尊父皇为太上皇帝;万机大政,犹宜太上皇帝总之。”

    公卿百官接旨,商议相关礼仪。第二日丁未,魏帝弘下诏曰:

    “朕倾慕玄古,志存淡泊,太子践升大位,朕得以悠游恭己,栖心浩然。”

    群臣奏曰:“昔汉高祖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也。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曰太上皇帝。”

    魏帝弘从之。

    第四天己酉,上皇弘徙居北苑崇光宫,亲自带领内小、阿干、内三郎,采树木不加修整,带着树枝、树叶,搭建木屋;地面、台阶为夯土,未铺砖石。又在崇光宫以西十里西山中,建鹿野佛图。佛图坐北朝南,共十一窟,其中六处大像窟,其余为禅窟,禅僧居住其中。

    甩掉尘世邪累,远离皇城喧嚣,上皇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四君子修改《阴符经》时,忍不住吟咏道:

    草木奇石,坐禅沐浴光阴处。

    天音淳素,且为清香住。

    三两闲人,寻胜荒原路,

    澡雪去,积劳尘雾,薄暮茅庐宿。

    上皇弘的宁静并未维持多久,禅位也不改大局。九月壬午,青州高阳民封辩自号齐王,聚党千余人,州军讨灭之。

    天气也未曾转好,各地旱蝗的消息,时有上报;即便是平城,粮食也紧张,中止各地敕勒互市,成为朝堂共识。

    种地的农民不好过,放羊的牧民更难过。冬十月,沃野(内蒙古五原东北乌加河北)、统万(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二镇敕勒叛。

    虽说一切都在预料中,上皇弘仍旧心绪不宁,莫名惶恐。上皇弘看着最新版《黄帝阴符经》,问道: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此话何解?”

    这是明知故问!程骏严肃,回答道:

    “太上皇帝此问,非为丹道,必为天下!昔汉灵帝时,蝗旱瘟疫,民不聊生。《后汉书》记载,民因此而死者,十之一二。张角怒而举事,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上皇弘脸色阴郁,沉默良久,问道:

    “谁是民,谁是夷?”

    高禧回答道: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高禧并未严格按照魏帝弘的问话做答,程骏接着说道:

    “子集所言极是!国家事权,民财兵三者而已。究其财赋,皆来自中国,此为民也。”

    高谧:

    “臣闻草原部族遭遇饥荒,青壮先吃,其次幼童,其次老弱。陛下,连年蝗旱,生民凋敝,当分别待之。”

    上皇弘沉思片刻,问道:

    “如何处置叛乱敕勒?”

    高谧:

    “蛮夷畏威而不服皇化,不可再做妇人之仁。宜遣大军破之,分至诸军镇为军户(军奴)。”

    魏帝弘与诸公商议,诸公的看法与高谧相同,随后派太尉源贺带兵讨伐。

    源贺带大军,逼降二千余落,长途追袭余党,至枹罕(甘肃临夏)、金城(兰州),大破之,斩首八千余级,俘虏男女万余口,杂畜三万余头。二镇残余敕勒,全部送至冀、定、相三州为营户(军奴)。

    一场大战,源贺身体极为不适,上书乞骸骨。诸公商议之后,认为不可,诏源贺都督三道诸军,屯于漠南。

    为了防备蠕蠕寇边,每年秋冬,都会派三路大军出关,仲春之季,方才撤兵。源贺累了,以为如此做法,劳师动众,非长久之计,上书道:

    “请募诸州镇劲卒三万,免其徭赋,厚加抚恤,分为三部。二镇之间筑城,城置万人,给强弩十二床,武卫三百乘。弩一床,给牛六头。武卫一乘,给牛二头。多造马枪及诸器械,使武略大将二人以镇抚之。冬则讲武,春则种殖,亦戍亦耕,则兵未劳而有盈蓄。又于白道南三处立仓,远近州镇租粟以充之,足食足兵,以备不虞,于宜为便。不可岁常举众,扰动京师,令朝廷恒有北顾之虑也。”

    上皇弘与四君子商议,程骏建言道:

    “太上皇帝大可不必为此烦恼,让诸公集议即可。臣以为,无论集议结果如何,都可以接受。可以认为,诸公之议,代表军心、民意。”

    魏帝弘也本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招诸公到崇光宫商议,没想到的是,平素最为温顺的拓跋丕,率先出言反对:

    “太上皇帝,不可。陇西王是大功臣,但征战多年,年老体衰,心累体累,故而才上此言。我大魏兴于草原大漠,才有傲视海内之强军。如此做法,则是自束手脚,拱手草原与蠕蠕。”

    拓跋目辰接着说道:

    “是啊,太上皇帝。若是学大汉建长城,则是自断手脚,臣恐十年之后,再无强军之称,再无可战之兵。”

    高允则很直率地说道:

    “记得南平公曾借老子之言,臧否三齐之战: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朽再添一句: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高允赞同源贺之议,也仅有赵黑附议,其余诸公,包括李訢,都反对源贺之议。诸公皆以为,大魏兴于强军,若是失去草原,后果不堪设想。由是,源贺之议,束之高阁。

    大胜敕勒之后,上皇弘的惶惧稍减,但还是日日不安,以至于坐禅都受影响,更别提打坐修炼。

    魏帝弘想不出万全之策,只能调整牧守、大臣、军将。庚寅,以征东大将军、南安王桢为假节、都督凉州及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仪同三司,镇凉州。征淮南王他入为中都大官,拜侍中,转征西大将军,迁司徒。赐安车几杖,入朝不趋。拓跋桢二十二岁,拓跋他五十七岁。

    有淮南王拓跋他坐镇京城,上皇弘惶惧之心,才稍有平静。而世事,还是不如人意;天下,并不太平。

    朔方民曹平原招集贫民,攻破石楼堡,杀军将。石城郡捕获曹平原,送京师问斩。

    刘彧将垣崇祖率众二万自郁洲攻打东兗州,屯于南城固。十一月,刺史于洛侯讨破之,垣崇祖退兵还郁洲。

    妖贼司马小君聚众反于平陵(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齐州刺史、武昌王平原讨擒之。

    上皇弘继续调整,十二月乙酉,以驸马都尉丘穆陵亮为赵郡王,加侍中、征南大将军。辛丑,徙封赵郡王丘穆陵亮为长乐王,除使持节、秦州刺史。丘穆陵亮为丁公丘穆陵崇之后,驸马都尉,起家侍御中散,年二十一,是大战蠕蠕之三千军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