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皇朝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一章、金顺西安之盟

    确定了接待标准,剩下的就是准备工作了。

    崇祯八年九月初十,后金使团到达西安,顺军长史兼民政部尚书王绍徽在西安北门外迎接鲍承先使团。

    “使者一路辛苦,大顺民政部尚书王绍徽特来迎接使者。”王绍徽热情的打招呼。

    “大金特使鲍承先,见过王尚书,奉大金可汗之命率领使团特来觐见顺侯殿下。”鲍承先也是热情的打招呼。

    “快快有请,我主已经等候多日了,鲍大人一路远行,先到鸿胪馆休息两日,之后王某再带大人觐见我主。请!”王绍徽侧身拉着鲍承先的手腕就往城内走去。

    使团上千人浩浩荡荡的进入了西安城。行走在城中大街上,鲍承先看到街道之上无比的繁华,路边酒楼、茶肆、艺馆各色店铺应有尽有,路上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脸上幸福之色显露,百姓们对使团也是很好奇,不少人驻足观看。

    走着走着鲍承先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事情,有不少女子身穿绣花百褶裙,头上戴着类似文士冠一样的头饰上面还插着一根步摇,手里捧着书册,三三两两的走在大街上,还不时传来欢笑之声。

    “王尚书,恕在下浅薄,西安和中原其他地方显得大不一样啊?这些女子怎么如此打扮,还公然行于大街之上,看着样子像是去书堂之中吧?”鲍承先好奇的问道。

    “哈哈哈,贵使有所不知,这确是是我西安最独特的一番风景,这些女孩都是西安富家之女,她们要去顺侯夫人开办的女子学堂之中。”王绍徽哈哈笑着。

    “哦,确是新奇,这等情形怕是天下独一份吧!女子入学堂,顺侯真是好魄力,这学堂之中都教授些什么?”这种新鲜事鲍承先确是第一次见到。

    “我大顺境内三位主事的夫人,认为女子在家中抚育孩子的时间最长,女子有才学则孩童更容易成材,所以一直致力于推动女子读书的事情,这女子学堂就是夫人主持下创办的,现在西安大户人家的女子基本上都上来学堂,而男子们都以能得到学堂女子青睐而感到自豪啊!哈哈”王绍徽解释着。

    “贵侯夫人远见卓识。确实啊一个女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鲍某佩服,侯爷之开明旷古未见!”

    “鲍大人过誉了,快请!!”得意的说道。

    西安城这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放眼整个天下,那绝对是头一份,起因却很简单,就是因为晏明月生完孩子以后,在家里实在是闲的无事可做,又开始琢磨起来她以前办的学堂,找到李鸿业说要重新回到学堂主持工作,但是此事的学堂已经转到府学之下管理,官员都已经安排妥当,哪里有女人当官的先例啊。

    李鸿业实在经不起她的软磨硬泡带撒娇的,就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重新筹备一个女子学堂,专门教授女孩子琴棋书画一类的。晏明月登时来了兴趣,为了不让众臣反对,晏明月拉上了高桂英、袁婷芳还有各位大臣家的女眷一起,以提高女子地位,女子读书对后代更好的理由,成立的女子学堂,并把西安城有头有脸人物家中的小姐都拉拢了过来。

    这下没人敢反对了,女子学堂顺利开办,李鸿业还专门给她们拨了每年一万两的办学资金,其实都不用李鸿业拨钱,各家大小姐的赞助让西安女子学堂比任何一家县学府学都富裕的多的多。

    现在女子学堂,成为了整个西安白富美的聚集地,所有的书生士子都为了赢得一个学堂女子的心而无比自豪。在高桂英、晏明月的推动下,一年多的时间,最起码在西安,女子的地位提升了不少,也还真的出现了才才高八斗的女子,现在晏明月又在酝酿这让女子可以参加一些其他的工作,搞得李鸿业头疼不已。

    修整两天,在鸿胪寺官员的陪同下,鲍承先领略了一下西安的风光,第三天如愿的见到了李自成,在顺侯府承运殿中,鲍承先依照拜见君王的礼节拜见李自成,说起了出使的目的。

    “外臣鲍承先,拜见顺侯殿下,奉我主大金国可汗之命特来出使大顺,这是我主的国书和送与顺侯殿下的礼物清单!”大礼参拜之后,鲍承先呈上了一份国书。

    李自成身边伺候的小太监立马下去接过,双手呈了上来。

    “金使请起,替本侯谢过大金可汗,本侯也准备了些礼物请使者回转的时候转送给贵主。”李自成拿起礼物清单简单的看了一眼放在旁边,接着仔细看起了后金国书。

    “使者此次来,除了交换国书还有其他什么事情吗?”李自成接着问道。

    “回禀顺侯殿下,现在贵我两国已经接壤,未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我主认为应该确定一个明确的边界,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大明帝国,所以我们应该有更加深入的合作,我主此次遣外臣前来,是想要和殿下商议签订同盟关系,不知殿下意下如何?”鲍承先也是开诚布公的说道。

    “我顺侯府境内多是汉民,貌似贵国臣民汉民都是不太友好,如何保证合作之后确保我方人员在贵国的安全呢?”李鸿业紧跟着问道。

    “这位大人有所不知,以前针对明廷步步紧逼和境内汉民造反,确是手段强硬了一些,不过那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自从我汗即位以来,已经调整了政策,我主命令全国满人不得侵染汉蒙百姓,现在境内满汉蒙都是一家亲,无有太大差别,贵国商贾进入我国经商只要报备之后都受到我大金保护,外臣也相信我大金商人也会受到同等保护的,这位大人可认同?”李鸿业反倒被鲍承先反击了一下下。

    “我大顺文明礼仪之邦,律法健全,只要是遵纪守法之人,不论是本国还是外邦都是一视同仁!”李鸿业也不会让他占便宜。

    李自成不愿意和谐的情形变成针锋相对,直接出言阻断:“贵使,大金的国书本侯收下了,你提的同盟之事,本侯也颇感兴趣,具体如何章程,请使者在西安多逗留几日,同各部大臣商议如何?今日在宫中为使者准备了接风宴席,本侯和使者定要多饮几杯!”

    “外臣遵命,谢顺侯殿下!”鲍承先躬身施礼,只要能完成任务都是小事。

    接下来的日子,顺侯府组织了精干的力量,王绍徽、常明仁、杜文焕、晏子宾、李岩、顾炎武等都参加了此次谈判,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在小小的谈判桌前展开阵势,为了给自己的势力谋得更多的利益绞尽脑汁。

    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终于确定下来详细的条款。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双方交换国书,互驻使者,以平等的关系开展全面的合作。

    二、除了重要的战备物资外,双方允许对方商贾在其境内自由商贸,

    三、大顺用粮食、煤石、铁器等交换金国战马、药材和红夷大炮铸造技术等。同时展开官方商业合作,享受最优惠待遇。

    四、蒙古区域内以现在控制线为准,双方边界,鞑靼右翼视作大顺势力活动范围,后金不得再向西攻击,顺军也不得越过控制线向东。

    五、如遭遇明朝强力攻击时,作为同盟有义务在自己边境出发动战事减轻盟友压力,甚至出兵支援作战,在大明国土上各凭本事攻城略地,双方军队相遇要互不侵犯。

    在李自成盖上金印认可了这份协议,随后顺方也会派出使团跟随鲍承先一起回到金国都城沈阳,等皇太极盖上大印,那么金顺西安盟约就开始正式生效了。

    虽然还未完全完成,但是消息已经传出双方的商人已经开始弹冠相庆了,当天商业销售额就破了官方的记录,东北的特产,例如名贵的人参鹿茸等药材很快就被药商抢购一空,而西安城内的粮食,盐、书籍纸张也成立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