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吾乃大明天子
繁体版

第四章 读书骑马样样通

    承乾宫。

    这是田秀英田妃的寝宫。

    田秀英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蹴鞠骑射无所不能,至于居室装饰、刺绣烹饪,她也样样出手不凡。

    因此,曹操来到承乾宫就舍不得离开了。

    此时他挥汗如雨,一个时辰后,将大刀插入刀鞘。

    “陛下,您在袁贵妃哪里也是练剑吗?”

    “当然,你们三个都一样。”

    “臣妾不信,您在臣妾这里练习的明明是刀。”

    曹操接过香帕,擦了擦脸上的汗:“朕向来公允,可自从来这里,朕就不想走了。”

    听他这样说,田贵妃立即娇笑起来:“陛下为了跟臣妾切磋武艺,现在连早朝都不上了。文武百官要是知道了,也不知会作何感想?”

    “聪明人做聪明事,朕要是在乾清宫里练剑,他们也还是会议论。大明帝国重文轻武,京师三大营形同虚设。拥兵两百万,却年年被后金欺负,不知道太祖皇帝要是知道了又是作何感想。”

    田妃道:“陛下是想整顿京营?”

    “这事不急,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朕待在这里已经七天,恐怕有人已经不乐意了。今晚是最后一晚,你要不要陪朕?”

    “不要。”

    “你们说不要就是要,美人儿最喜欢说反话。”

    ……

    杨所修天天盼,天天念,一盼一念就是七天。

    陛下连续七天没上朝,真的让他崩溃了。

    这几天为了平息崔呈秀的怒火,不仅托人说好话,还要请客吃饭,一天一万两银子都打不住。

    最后一狠心,直接拿出一箱小黄鱼送去崔府,这样勉强救回了一条小命。

    “臣陈尔翼有事启奏。”

    “准!”

    “陛下,上次杨所修杨大人在没有查明的情况下,贸然弹劾崔大人,这等行为令臣所不耻。所以今天,臣要替崔大人讨回公道!臣可以证明,崔大人对大明忠心耿耿,前几天破获了一起丢牛案,还给灾区捐献银两,扶老奶奶上马车……”

    陈尔翼准备了七天,终于憋出来一篇崔呈秀做好事的八百字奏疏。

    曹操听完感觉既可笑又可悲,如果大明都是这样谎话连篇的臣子,大明必亡!

    当然,他能够看的出来,陈尔翼之所以卖力吹捧崔呈秀,实际上是为了营救杨所修。

    同时也委婉地透露出,他看穿了陛下的意图。

    只是,这篇奏疏毫无文采,比《短歌行》差远了。

    曹操现在是求贤若渴,希望像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都真心归顺与他!

    但是,目前在朝中还没有发现中意之人。

    等陈尔翼背完,评价道:“崔卿对大明鞠躬尽瘁,忠心可嘉,赏金一百两。”

    “谢陛下!”

    崔呈秀叩头谢恩。

    杨所修和陈尔翼松了一口气,这件事情总算糊弄过去了。

    “陛下,臣也有奏。”

    道御史杨维垣,工部主事陆澄源,兵部主事钱元悫,纷纷启奏,弹劾的对象还是崔呈秀。

    这一次,弹劾的人数变多了。

    曹操知道,他的计划正一步一步实现,不过时机不够成熟,还不到收网的火候。

    因此,依旧劝慰了几句,然后又下令封赏了无数人。

    不是升官,就是封荫职,受赏者全都是阉党,从魏忠贤到崔呈秀,连已经病死的魏广微都没放过,人死了就追认,升为太傅。

    魏忠贤魏把一切全部看在眼中,终于放弃了最后的警惕,确信崇祯是一个好人。

    ……

    散了朝,曹操来到了坤宁宫。

    数日不见,周皇后还是那般清丽脱俗,就算不涂抹胭脂水粉,也依旧秀美。

    “陛下今个儿怎么有空到臣妾这里来了?”

    曹操能听出话语当中的幽怨,上前哄道:“朕向来公允,一个一个轮着来。若是冷落了你,朕给你赔不是。”

    “您在别人那儿一待就是七天,在臣妾这儿就待一晚,您还说自己公允?”

    “莫要生气,朕准备这次准备在坤宁宫待十天。”

    “真的?”

    “朕一言九鼎,绝不食言!”

    “臣妾相信陛下。”

    周皇后被哄高兴了,亲自下厨炖了鸡汤,给他补身子。

    吃了饭,曹操练了一个时辰的剑,随后又让王承恩搬来了一些账册。

    这是内帑的账目。

    很多都是前朝留存,早已对账销账。

    曹操已看过一部分,记账采用的是四柱账法,分为四部分,即旧管、新收、开除、见在。

    账册上记载着套用的公式。

    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见在

    四柱差额平衡公式:新收-开除=见在-旧管

    以前的账目都能对的上,但倘若几个账本放在一起,就发现了问题。

    在洪武年间,税收2300万石稻米,麦子470万石。

    至正德年间,税收下降为2200万石稻米,麦子462万石。

    至嘉靖年间,下降为1800万石稻米,麦子462万石,折合税收白银900万两。

    而到了嘉靖三十年,军费开支525万两白银,俸禄、修建800万两白银,总计1325余万。

    至隆庆年间,税收只够每年维持前三月开支,后九个月都需要欠钱。

    这说明了什么,四个字概括——入不敷出!

    看见这些账目,惊起曹操一身冷汗。

    他以前就非常重视粮草,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尤其是一个国家的运转,离不开税收,离不开田粮,离不开银子。

    “陛下,夜深了,睡觉吧。”

    “朕睡不着。”

    曹操将账册合上。

    周皇后给他轻轻揉着肩膀:“陛下事事躬亲,日夜操劳,臣妾心中十分心疼。”

    “朕也不想事事操劳,想当年汉高祖有谋士萧何、大将韩信,三国曹操有郭嘉荀彧、典韦许褚。朕有谁呢?这些天朕暗中观察,奈何朝中无人可用。”

    周皇后道:“将才何须借代而生?就看陛下能不能慧眼识珠了。朝中那些大臣,多数是魏忠贤一手提拔的,不堪大用。臣妾所知一人,此人乃是万历朝的进士,又辅佐过熹宗帝,后被阉党排挤回乡,可谓是三朝元老,社稷重臣。”

    曹操恍然大喜,朝中没有将才,其他地方肯定有啊!

    “汝所说何人?”

    “孙承宗孙大人。曾为熹宗帝的老师,蓟辽督师,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让建奴始终无法跨越边疆半步。”

    “皇后真是一语敲醒梦中人,让朕恰似醍醐灌顶!”

    曹操大喜于色,忍不住哈哈大笑,然后忽然一抱,抱起周皇后来到了后面的寝室。

    ……

    时间过去了一个月。

    如今新皇刚御极,却沉迷后宫多日不上朝,朝臣们为了表现自己对大明的忠心,开始上书劝谏。

    无奈之下,曹操只好露脸上朝。

    在朝堂上,臣子们纷纷卖力表现,奏疏背得唾沫横飞,谏言陛下不要荒废了政事。

    曹操坐在龙椅上,这样枯燥乏味的朝会,他提不起任何兴致。

    虽然现在朝中已经出现了一批拥护他的人,但数量不多,还不到拔刀的时候。

    经过一个多月的暗中较量,紧张局势终于缓和下来,至少看上去如此。

    在这片寂静中,曹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反击。

    退了朝,他没有去后宫,而是来到了文渊阁。

    曹操来这个地方,是想找一本书——《永乐大典》。

    此书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一本非常全面的百科全书。

    曹操知道,要想治理好大明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就要了解当下的政治经济与人文地理。

    因此,询问了田贵妃的意见后,向他推荐了《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