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京华
繁体版

第七十六章 人生之三境

    贾瑄与宝钗、黛玉等人寒暄完毕,正欲坐回原位之时。

    却见贾兰卧在李纨怀中,脆生生地睁着眼睛瞅着自己,眼里满是好奇。

    对于李纨和贾兰二人来说,贾瑄平日里相知甚少。

    李纨自是没了丈夫后,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贾兰身上。

    好在贾兰最后确实争气,为李纨争了个诰命,只可惜李纨却是无福消受了。

    贾瑄想至此,便是向贾兰招了招手。

    贾兰对于贾瑄也是害怕的要紧。

    贾瑄征战沙场,杀人无数。一身锐气极盛,不怒自威。

    便是一些长辈面对贾瑄之时,无形之中承受莫名的压力,更不用说贾兰这些小辈。

    更何况贾瑄自从定下学堂规矩之后,贾府族人再无人敢在学堂上闹事了。

    贾兰此时见到贾瑄招手,便抬头看向李纨。

    李纨抚摸着贾兰的头,笑道:“去吧,多向你三叔学习讨教一番。”

    贾兰这才离了李纨怀抱,小步快走,以示尊敬。

    随后礼数齐全,认认真真地向贾瑄行了礼:“见过三叔!”

    本是亲族之间温情和睦,贾瑄见贾兰这般郑重,便也认真起身回了礼,以示尊重。

    随后便笑道:“侄儿放松些,莫要这般拘谨。”

    “谢三叔!”

    贾兰却依旧是一板一眼,极为正经。显然是平日里与贾瑄接触地少了,不了解贾瑄脾性,当贾瑄只会施威济猛。

    贾瑄见此,心中不由得叹气。

    这孤儿寡母此生唯一的愿事恐怕就是科举高中了吧!

    如此压抑地二人不敢稍微松懈。

    贾瑄也是摸了摸这小不点的头,笑道:“且放松些!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贾瑄又是开口言道,贾兰这才渐渐放松下来。

    贾瑄见贾兰身体不再紧绷,笑道:“这才是!最近课业可有进益?”

    贾兰平日里功课自是不敢松懈,如今见贾瑄问及,便开口回道:“回三叔的话。侄儿每日来勤奋研习,不敢放松。自上月战事起,族中学堂暂停,侄儿每日便在家中自学,稍有进益。”

    贾瑄听此,点了点头。

    对于贾兰的勤奋,贾瑄自然是心如明镜。

    只是这贾兰的天赋比之宝玉来说,却是差上许多。好在勤能补拙,亦是能拼出一条路来。

    贾瑄赞肯道:“如此甚好!”

    对于贾兰来说,虽是荣国府的嫡长孙,身份尊贵却是没什么话语权。

    贾府最高荣宠皆在系于宝玉一身,宝玉即便不走仕途,这百年基业最终也是他的。

    而贾兰却是只能勤奋科举,谋求他路了。

    贾兰此时见贾瑄肯定自己,心里也是开心不已,便开口问道:“侄儿请三叔教诲!”

    李纨在一旁见此,也是微微点头,略带笑意。

    如今贾瑄贵为侯爷,在朝中影响甚大。自己孩子平日里却是不与贾瑄来往,如今正好是个契机。

    以后多走动一番,亦是有利于自己孩子前途。

    贾瑄看眼前的贾兰一脸认真,不似作伪。

    便开口笑道:“我不过一介武夫,琴棋书画,一窍不通。四书五经,更是不识。如何教诲?”

    这话一出,便是黛玉,宝钗几人偷笑起来。

    黛玉笑贾瑄确实没有说错,其书画不通,毫无章法可言。

    而宝钗则是想起之前,贾瑄亦是在大堂之中,说自己斗大字不识一个,却是作了一首质量极高的《临江仙》。

    而贾兰却是诚心求教,便开口回道:“三叔十三岁便驰骋疆场,见多识广。即便不通诗书却也懂世故,望三叔指点一番,侄儿亦有进益。”

    贾瑄看着贾兰期许的眼神,不禁伸手摸了摸贾兰的头。

    贾瑄虽是不好为人师,但是前世的道理却也通上不少。

    认真回想了一番,这才笑道:“教诲倒是谈不上,只是一些浅薄之言,望汝记住。”

    贾兰恭敬道:“三叔请讲!”

    贾瑄点头回道:“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众人听到贾瑄竟是谈到做学问,更是惊诧不已。

    贾政听此,也是端坐正听起来。很显然想知晓一介武夫嘴里能有何高论?

    宝玉听此心里却是不屑起来,连带这眼神都发生了变化。

    心想自己打仗比不过贾瑄,但是要说作学问,虽然平日里不求上进,却也是比贾瑄强多了。

    心中不禁嗤笑:不过禄虫蠹贼,也敢在这大放厥词,当真好笑。

    当然宝玉这话自然是不敢说出口的,只得在心里不停悱恻。

    贾瑄则是继续说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耳熟能详。

    如今说与贾兰正是合适。

    而大堂之中,众人的反应却是不一而足。

    贾政听此,竟是吃了一惊,全然不料想贾瑄竟是这般有见地。

    便开始不停咀嚼回味起这句话来。

    越加深思之下,越加震惊。

    宝玉坐在一旁,心里更是不屑。

    “不过套了些前人诗句,受人牙慧,不过尔尔。”

    宝钗自是坐在一旁看着贾瑄微笑不语。一切不过云淡风轻,理所应当,何以质疑?

    贾兰便也是嘴里念叨了几遍,眼神也越发明亮。

    “侄儿谨记三叔教诲!”

    恭敬冲着贾瑄行了一礼,随后退去。

    其中大多读书之人,自是知晓贾瑄此言的分量,一时间对这种反差感也是惊诧不已。

    而贾琏自然对读书不感兴趣,只是在贾瑄自称武将的时候想起来一件事情。

    见贾兰退去,竟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最近神京盛传瓦剌也先被三弟箭斩,三弟可否详细说说?”

    堂内众人听此亦是兴致极高,纷纷开口让贾瑄讲讲。

    贾瑄见此,便开口回忆道:“当时也先与我同时射箭。我一箭即出之后立马又跟了一箭,也先趴低身子躲了第一箭,却是起身后中了第二支箭。而我则是勒马仰起,以战马身躯挡了那一箭。如此之后,也先重伤,被我率兵追至大同,不治身亡。”

    贾瑄虽然说的云淡风轻,但是众人却也能感受到当时的凶险。

    但凡一个失误,那便可能是万劫不复。

    ……

    随后贾瑄便又细细的讲了一遍战事的经过。

    众人时而惊叹,时而揪心……皆为贾瑄动容不已。

    全场的焦点皆是汇集与贾瑄一人。

    宝玉似有失宠之意,又因对此无感,竟是坐在一旁闷闷不乐。

    贾政却是看着失意的宝玉叹了口气,只希望以后宝玉有此攀比之心好争些气罢。

    宝钗眼神清澈明亮,脸上止不住的笑意,倾心注视贾瑄。

    那一道身影神采奕奕,挥之不去。

    “大丈夫,当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