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天师的那些事儿
繁体版

第四十五章 游人去

    雒阳西城门外,几位身影与一人对立,那是送别之态。大儒蔡邕、司徒王允皆在中,只是不见太尉杨彪的身影。

    古人作别之情,那满满当当的惆怅之意,张良已然感受的十分真切。

    蔡邕做为先生,只是在治学一事,多说了几句。

    王司徒亦是没有多言,只是问了一句,归期何时?

    “此去山高路远,汉卿兄一路保重!”侍中王盖在二位长辈说完之后,接了上来。

    “王兄,保重。”张良拱手而回。

    “这就没了?”王盖故作讶异。

    “不然呢?我们很熟吗?”张良显然还在记恨那日的拱火者。

    蔡邕与王允没有注意到这边,因为城门处有车马驶来,那是太尉府的车驾,他们踱步相迎去了。

    “真的让人伤心呢,这些日子我可是忙前忙后的帮某人赚钱呢。”王盖自顾自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件类似荷包的袋子递给张良。

    “这是?”张良看着鼓鼓囊囊的袋子有些疑惑。

    “是京中书坊兜售你那半篇赋文副本的盈利,除去贩卖成本后这是你应得那部分。”王盖说道。

    “还挺沉。”张良接过袋子,在手上颠了颠。里面应该是金子,不是五铢钱。

    “不过,这应该是唯一的盈利了。虽然书坊里以锦帛装衬成卷,但是副本出售过多后,街坊翻抄者,定然不计其数……”王盖补了一句。

    “无妨,钱财乃身外之物,我并不在乎。”张良对此表示理解,盗版猖獗,在所难免。随后张良又将袋子递还给王盖“有劳王兄奔波辛苦。”

    “怎得?小小年纪就视金钱如粪土了?”王盖这会儿是真的惊讶了,“我的那份辛苦钱可都已经入库了。”

    “哪里的话,我辈自然仍是俗人一个。我只是觉得我偶得的那篇文章,是因为令妹的缘故。此文有幸得京中文人追捧,所得财帛令妹也应当有份,还请兄长帮忙转交。”张良一本正经的说道。

    “啧啧,王某记得你与舍妹总共也就见过两三次面,说是一面之缘也不为过,你们可是真不熟啊。”王盖戏笑道,“如此重金轻易相赠,是有所图啊。”

    “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张良倒是没有藏着掖着。

    “你那半篇文章如今已是在引人遐想,京中士子皆是在争论,文中神女暗喻者谁?”王盖见张良如此坦然也就没有继续捉狭,“所幸有蔡家小姐佳名在前,目前似乎是无人知晓小妹的存在,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兄长的意思是?”

    “你真笨还是假傻?吾妹容貌可比天人,我是怕有人捷足先登呐!”王盖突然觉得张良有点不太聪明的样子。

    “就算是京中世家大族,以司徒大人的身份,他们也不敢怎么样吧?”

    “如果是西凉军中的将军,又或是那位呢?城中世家之流,父亲自然不惧,莫说如今位居三公,就是仍旧是中郎也是如此。可是如果是那位,该当如何?”

    “兄长何以教我?”张良闻言自然觉得所言非虚。

    董卓从此前夜宿龙床,秽乱后宫,到如今奢靡淫溺,视色如命,已是人尽皆知。更不要说,张良还记得那件尚未发生的典故,只是如此一来,自己半路截胡,王司徒的连环计不就泡汤了?

    “明年春暖花开之时,你回京携礼下聘,父亲如此看重于你,想来必定不会拒绝。”王盖顺势说道。

    “可若是令妹不乐意,该当如何?”张良不假思索地问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汉卿如此才学,吾妹怎会有意见。”王盖一副看傻子的眼神。

    两人快速交谈之际,杨太尉也终于是在蔡邕二人的随行下走了过来。

    “老夫来迟一步,汉卿久等了。”杨太尉人为至声先到。

    张良赶忙迎了上去行礼回话:“太尉大人折煞学生了,您公事缠身,良与国事相比,自当以国事为重。”

    “不说那些临别赠言,老夫只有一句话。”太尉振了振嗓子,“早去早回。”

    “喏。”

    于是,张良与众人一一拜别后,坐上来时的马车,踏着来时的路,归去。

    道旁一路荒芜,偶见寒鸟拣枝。

    张良闲来无事探出车厢外张望四野。来时随行的三人,依旧是一人驾车,两人骑马。

    “公子,来年还来雒阳吗?”问话的是右边骑马的那位。

    “阿大,雒阳城好玩吗?”张良没头没尾的问道。

    “内城只去过那一次,之后就不方便靠近了,外城算是基本摸清楚了。”阿大恭敬地回道。

    “明年开春,阿三与我同行回雒阳。”张良说道。

    赶车的阿三有些好奇:“公子,那我大哥、二哥他们干啥?”

    “我需要他们去长安。”张良简单的回答道。

    在雒阳将近半年的日子里,他们三兄弟也就只有最初的一段时间闲着,后来雒阳城乱了,他们便开始暗地行事了。

    送别了张良后,蔡邕先行一步拜别离去,太尉与司徒二人则是留在城外攀谈。

    “太尉大人,今日迟来可是有事发生?”王司徒开口问道,因为杨彪遇事极少迟到,如果迟了,那必定是有大事。

    “荀慈明进京了!”杨彪道出缘由,“早些时候,我与黄子琰受邀相见,故而来迟。”

    “哦?昔日大将军何进征召,荀慈明不应辟命。董卓气盛,此番怕是受胁迫而来。”王司徒若有所思。

    “非也,非也。我观荀慈明此番进京,神色无恙。与我见面时,虽未曾有非常之言,然所问皆是京中情况。料想他心中必有一番计较。”杨彪否认了王允的猜想。

    “如此说来,倒也确实如此。”

    “我先行回城,劳烦子师延后了。”

    “太尉大人,慢行。”

    他们二人若是同时入城,自然是引人注目,故而得错开时辰为妙。

    目送杨彪车架远去,王允这才转身看向一旁杵了许久的儿子:“盖儿,如何?”

    “父亲,您所料不差,他并没有收下。”王盖说道,“不过,却也可以说他收下了。”

    “哦?此话怎讲?”王允听着前后矛盾的话,有些疑惑。

    “他说,他想请我转交给小妹。”王盖解释道。

    “有趣,有趣。我还以为他是什么圣贤转世,不动凡心呢。”王允捋了捋胡须,有了些笑意。

    王盖也是跟着轻笑起来:“再怎么样,也都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嘛,更何况小妹可不是什么寻常女子所能比拟的,就算是那位蔡家小姐也是不能与妹妹相提并论的。”

    “盖儿,慎言。”王允告诫的是后半句。

    “孩儿,失言。”王盖也是意识到了问题。

    “并州吕布,勇武无双,自其弃丁原而拜董卓后,如今常侍卫于前后,寸步不离。董卓势大,自是不可以力取之。我观二人皆是喜色之徒,遂欲将婵儿许嫁于吕布、后献于董卓。婵儿从中便宜行事,可令其二人反目。待到吕布怒而杀之,则大事可成。盖儿以为如何?”王允忽然慢悠悠地说着。

    “父亲!”王盖顿时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