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天师的那些事儿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无惧

    曹操策马飞奔,不加思索直奔东门。过城门口,士卒见来人乃是董卓身边红人,未敢拦路询查,仍由其离去。

    雒阳城,东门外,张良早早地出现在一条距离官道不远的小路上。

    曹操策马靠前,见着来人有些一惊:“贤侄,已然料此结局?果真非常人也。”

    “小侄在此等候多时,是为送别一程。此回谯郡路远,请曹公此行勿惧、勿疑。”张良躬身长揖,“曹公不可在此耽搁,还望保重。”

    “贤侄,多多保重。你我来日再会!”曹操微微拱手,也不迟疑,拨马离去。

    ……

    董卓这边,自然也是接到了士卒的回报,得知曹操未曾回府,而是直出东门而去。

    李儒淡淡地说道:“曹操心虚逃窜,必定是意欲行刺无疑了。”

    “咱家如此信任,反而欲加害我!”董卓大怒,一拍桌案,果盘皆倾。

    ……

    曹老板离去后,张良也是一阵感慨,目送一代奸雄就此踏上征途,还是很让人了惆怅的,这世道的无常,有些人注定是不平凡的,当然了这也包括他自己,虽然他是不甘平凡。先有袁绍后有曹操,二者一前一后陆续逃出雒阳。别说董卓,就算是李儒、贾诩等人也不可能意识到此时问题的严重性。

    “游龙当归海……”张良悠悠地一声自语,转身向着雒阳城走去。

    此时王允已经知道了曹操行刺失败的消息,正在府中踱步。

    “孟德此去,我等又少一员助力也。”王司徒声声叹。

    杨彪府上一如往常的清净,早在在王允接任司徒之位之前,杨老爷子已经日常在朝堂上眼观鼻、鼻观心,妥妥地一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模样。换做往常的话,杨老爷子仍旧贵为三公肯定是断不能让朝会变成董卓的“一家之堂”,纵然阻止不了也要恶心那厮一番,不过因为张良私下几次劝说,杨彪也算是勉强想通了,如今的他看董卓,就好比是看秋后的蚂蚱。

    老话说的好,天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老人们都看得明白,大抵是董卓麾下幕僚的缘故,使得董卓明面上大量选用名士,又带头为受害的党人翻案,又提拔党人们的后生为官。然而董卓自己呢?夜宿龙床,秽乱后宫的风声又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曹操行刺之举,倒是让杨彪高看了一眼。同为朝堂新秀青年,相比于袁绍,曹孟德倒是肯真的舍得一身剐。

    ……

    曹操这会儿在哪儿呢?

    匆匆辞别了张良,曹老板直奔谯郡而去。这一路餐风露宿,途径中牟县时,曹操决定进城换取些干粮水囊。不巧地是,城门口的士卒正在张贴着通缉榜文,不用细看也知道是上面要缉拿的人物是谁。

    大抵是此时的曹老板还是太过年轻了些,只见他抬手压低了帽檐,就欲混进城去。不料此举,恰好被那巡防官差盯梢,当场就被扣了马匹,押送府衙之上。

    “汝是何人?”县令端坐于堂上略微审视。

    “某家乃是商客,复姓皇甫。”曹操面不改色巧言回道。

    “我早前在雒阳城求官时候,曾见过汝,汝是曹操。今日为何不敢真名相告?”县令惊堂木一拍,“来人押入大牢,明日押送前去京师领赏。”

    县令说完便起身去了堂后,而曹操自然如期被士卒安排进了牢狱之中。

    狱中四下无人,独有一轮明月透过高窗可见。

    不曾想,今日落难于此啊。曹操心底想着,同时也想起来了张良以及他说过的话。

    ……此行勿惧、勿疑。

    “就算贤侄料事如神,想必定然也想不到,明日我被押解回京,被董卓问罪吧。”曹操自言自语道,“只是那句临别言语分明有些暗示,不然何必多此一举在城外等候……”

    不等曹操多想,狱中不远处传来一声询问:“我闻董卓待汝不薄,十分信任,此番为何自生祸事?”

    来人是那位县令,孤身一人。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今日既然拿住了我,明日便当押解回京前去请赏,何必多问!“

    县令大笑一声:“汝曹孟德是忠臣,我陈宫便不是忠臣吗?休要小觑于我,我非寻常俗吏,只是为得天时罢了。”

    见那县令告知其姓名,曹操也是愿意多说几句:“我祖上皆食汉禄,如果我不思报国,与那禽兽又有什么区别?某前番屈身侍奉董贼,不过是权宜之计,目的就是乘其不备,为国除害。如今大事不成,乃是天意罢了。“

    陈宫闻言和声问道:“孟德此行,意欲何往?”

    “我欲回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既然话都说开了,自然也不差这一句。

    陈宫闻言大为赞叹,亲自打开牢门,躬身一拜;“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今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曹操闻言大喜过望,瞬间暗想到,张良临行时所言,此刻莫不是真是应了那句“勿惧”吗?难道我被捉拿下狱一事,贤侄已然预料!

    是夜,陈宫收拾了一些盘缠路费,又与曹操更换了衣装服饰,尔后各自佩着一柄长剑,乘马投奔谯郡而去。

    至于那些府衙的官差们,自然是不知道自家的县令老爷已经弃官而去了。

    ……

    张良回了雒阳城内,直奔杨彪府上去了。而先前随他来的三位仆从,早早地便将马车驱使进了杨彪府上。

    曹老板出事了,骁骑校尉府十之八九肯定是要被董胖子查封的。如果不早点逃离,恐怕得上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戏码。

    三位仆从自打跟着张良来到雒阳以后,整日里游手好闲到没有,反正张良也没什么事需要他们干的。张良打算让他们自行回汉中郡去的,省的日后京城乱起来,张良还得费心思顾及他们。三位小伙子死活不乐意,都说张师君下令了,必须为小师叔鞍前马后。张良寻思,看来还是得让张鲁回寄一封家书才行。

    “你就安心在府上住下就是了,真要过意不去了,有空帮忙多指导指导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杨彪端着热腾腾的茶水细细地吹着。

    “如此,就叨扰先生了。”张良没说什么客气话,毕竟确实已经住进来了。

    蔡大儒那边肯定是开不了口的,虽然感觉开个口应该就行了。

    王司徒那边虽然也是说句话的事,但是目前属实是不合适,毕竟整个雒阳城谁不知道王司徒如今风生水起,那肯定有千儿八百双眼睛盯着呢,容易顺带被关注。

    他要是想见某个人,那就经常去就可以了。毕竟有些时候距离近了反而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