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天师的那些事儿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胜败乃兵家常事

    “唉呀~又输了,不愧是算无遗策贾文和啊。”对弈刚过中盘,李儒无奈投子认输。

    “文优何必轻言放弃,黑子与白子目数相差不过十目,况且黑子大龙犹在啊。”贾诩慢悠悠地说道。

    “得了吧,文和。我又不傻,这局中盘看似焦灼,实则是你想在收官时屠龙吧。”李儒闻言笑道。

    贾诩见谋划被识破不由得微笑着摇了摇头:“文优既然看穿了我的布局,必然也是可以破局的,更不应该弃子啊。”

    没等李儒回话,只听帐外士卒通报:“报告参军大人,吕布将军与华雄将军在前营校场切磋武艺,徐荣将军命我前来汇报。”

    “哦?可有结果了!”李儒问道。

    “回大人,目前胜负未分,不过吕布将军已然占据上风。”

    “文和,如何?你我同去见识见识?”

    “反正你也不打算继续对弈了,去看看也好。”贾诩欣然答应。

    校场之上,华雄虽然处于下风,但也并非一味的防护。只不过他屡次寻找机会翻刀数斩,皆被吕布一一化解,火焰般的刀罡亦是被那层淡淡的金锐罡气挡下。

    这就是吕布吗?毫无破绽的武艺。华雄挣脱开吕布的架势,后退一丈,轻缓了一口气如此暗想着。

    吕布一言不发,气息平稳,除了神情凌然了一些,和平时并无差别。

    四周围观的军士皆是静默不语,此等战斗已经深深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徐荣远远地看着这里,看不清面部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文和,依你之见,华雄将军还能坚持多久?”李儒与贾诩并没有走进校场,而是悄悄地登上了附近的一处哨塔,刚好可以清楚地看到比武的情形。

    “如果吕布将军一开始便出招进攻,想必华雄将军还不会立即落败。此刻,只有吕布将军先手,华雄将军便输了。”贾诩轻瞥了一眼远处后,回答到。

    “吕布将军属实天人也,若是对之为敌,只怕飞熊军阵势摆开,才能拖住他吧。”

    “这也是那日不愿与之交战的顾虑吗?文优。”

    “董公欲图天下,西凉军一兵一卒皆是珍贵家底,怎可轻易牺牲啊。”这时李儒突然放低了声音。

    “华雄将军输了……我们回吧。”贾诩说完便转身走下哨塔。

    “胜败乃兵家常事啊……”

    ……

    张良信步来到天桥下,不巧的是,今日说书的先生似乎是有事不在。闲来无事,张良只得继续随意在城中溜达。

    不知不觉便走到了王允府邸门前,说起来除了那日报道之后,张良便再也没来过从事中郎府上了。反正闲来无事,张良便劳烦门房通报了一声。

    王允正在书房中看书,听闻张良来访,便让下人领他到书房一叙。

    旁桌上一壶上好的清茶,茶香四溢,尚还温热;一盒香甜的酥糕,一块未动,盛放完好,是早些时候后厨送来的。

    王中郎沉浸于书籍之中,未曾吃的茶点,如今倒是便宜了突然造访的张良。

    “张郎中,今日所来,可是有事?”王允一边给张良推过去一杯热茶,一边问道。

    “回王大人,并非是什么大事,只是学生有些疑问,左思右想而不得解,此来打扰大人,便是想请大人指点一二。”张良自然不能说,我就是闲着没事,找你唠嗑。

    “哦?我私下里可是屡次听得司徒大人对你夸赞有加,怎得少年人也有困惑不解之事?”王允有些好奇,据他所知,无论是杨彪还是曹操都曾说过张良聪慧过人,要不然杨司徒又怎么会亲自举荐他为郎官。

    “司徒大人心系国事,对我等年轻人抱有期望,实在是高看于我了。如今董卓得势,最根本的原因还不是他要将有将,要兵有兵。过几日便是九月吉日,董卓将欲行那废立一事,我等无兵无将,为之奈何?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矣。”

    “郎中此言,亦是我心中无奈啊。董卓此人凶残毒辣,当下如果主动出击,只能是以卵击石啊。有卢尚书先例在前,我等必然是得保留住自身再有图谋才行。”

    “可是今日他敢统收兵权,控制朝廷,废旧立。董卓已经多次赤裸裸地表现出对权力的贪婪欲望,待到他日呢?是否会觊觎大位也未可知。”

    “郎中今日所来,怕不是有所困惑,而是有所教我?”王允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瞬间怀疑起来张良的真实意图。

    “学生不敢,只是想请教中郎。我等可否表面上一味听任,甚至顺从董卓,让他放松对我们的戒备。暗中拉拢朝中有影响力的官员,如果能说动西凉军中新编将领……则大事未必不可成也。”张良面对王允的质问,吓得赶紧狡辩一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王允一听,顿时愣神,“妙啊!司徒公所言不虚,少年人果真才思敏捷。此计策,你此前可曾与司徒言明?”

    “学生此等愚见,生怕惹得司徒大人不悦,故而未曾说得。毕竟据学生所知,司徒大人是那种刚直不屈,宁折不弯的性子。”

    “你有如此考量,也非不对。此事干系重大,若我与司徒大人一同变节,只怕董卓帐下定有能人产生疑虑。如此看来,此计策也只得由我一人执行,你……”王允刚准备让张良莫要将此计再传入第三人耳中,忽然转头看向少年人清澈发亮的眼眸,不由得一阵发笑,“好小子,老夫执棋半载,今日竟然要做他人的棋子?”

    “中郎大人,学生岂敢越俎代庖,此局落子定势,皆需大人着手。此番乃大人高义,为大汉社稷不惜以身入局罢了。”张良赶忙起身长揖,都是人精,这面子必须得给王允到位。

    “此事若成,你我皆可留名青史。”王允这时心情舒缓,端起茶水小嘬一口,“张良,你与汉初留侯同名,如今看来,你着实配得上此名。”

    “学海无涯,还需前辈提点才是。”张良赶忙“趋炎附势”般地说道。主打一个,谦逊。

    一老一小“闲聊”之际,时间不徐不缓,已然夕阳在山。

    就在张良准备起身告辞之际,书房门外传来一声银铃般悦耳的呼唤:“父亲大人,晚膳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