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8之大文豪
繁体版

第三十章 挥之不去的烙印(求收藏求追读)

    沪市的巴进在自己的书屋里看着刊载有毛盾先生开《十八岁文学远行》文学研讨会的报纸:

    “毛盾还认为,刘云从一个农家青年一跃而成今日全国都知名的写作者,与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不懈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刘云的农村经历和军旅生涯,奠定了他的文学厚度。”

    这话说得违心,或者说是为了向外界传达出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努力拼搏才能成就美好人生?

    毛盾先生都没见过刘云,他怎么知道刘云刻苦努力?

    刘云能一跃而成今日全国知名的先锋作家,和努力无关,重生以来,他就不知道“努力”两个字咋写。

    他能成功,全靠重生。

    “毛盾同志对《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作者刘云的第二层文学空间给予高度评价。”

    “我刚才说了,《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第二层文学空间是对创造新传统的尝试。”

    “刘云对他的文学述说为先锋文学,这是正确的,中肯的,一针见血的。”

    “如果真如刘云所说,先锋文学将在全华夏流行,掀起一场新的文学思潮。”

    “这会是一场革丨命!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又一场文学革丨命!”

    “这是一场叙事革丨命!场景革丨命!”

    巴进在自家书屋里看到报纸上毛盾先生的这番评价,咂嘴连连:

    “沈先生的评价是真高啊,也就是沈先生了,其他的无论谁来,都不敢拿先锋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相提并论。”

    沈先生就是指毛盾先生,“茅盾”是他的笔名,原名姓沈。

    巴进的话也不尽然,当然会有好事人群拿先锋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类比,但是都不会被当回事、撑不起场面的杂鱼烂虾。

    唯有像毛盾先生这样的文坛老资格,亲身经历过新文化运动的人说出来,才能被人当回事,撑得住场面。

    巴进看完报纸,嘴里呢喃道: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刘云作为一个自己把自己装入编制袋的‘套中人’,我怕刘云把自己装进去就出不来啊。”

    同为文坛老资格的巴进,在毛盾先生死后接任全国作家协会会长的巴老文学眼光也不是盖的。

    这眼光有些莫名的准。

    虽然《十八岁出门远行》的作者是于华,但是第一个掀起先锋文学思潮的却不是潦草小说家,而是马元。

    马元,一个在八十年代出名,闻达于群众的先锋作家,在华夏,是他掀起了文学的叙事革丨命,把叙事置于故事之上,使人耳目一新。

    当代文学史的教材论述到先锋文学时,可能不会写潦草小说家于华,不会写《十八岁出门远行》。

    但一定会提到马元其人其作。

    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许是他也和潦草小说家于华一样,不爱上班?

    不喜欢一种固定的、墨守常规的生活方式?

    马元写了几篇先锋小说后,就开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晃悠”,一会儿拍电影,一会儿拉着几个作家朋友搞纪录片。

    《京师文学》的编辑劝他:“如果想为华夏的文艺做点什么,就多去写小说。”

    当然了,无论怎么样,凭他在先锋文学中“开风气之先”留下的历史地位,马元都饿不死。

    有的是人请他做事,编辑、文学顾问、中文系老师/主任······这些都能任他去做。

    而且上文所述的的职业他大多做过,或许是真不爱上班吧,大多都做得不长久。

    潦草小说家于华还曾打趣马元,认为马元去当老师是在误人子弟。

    个人认为马元是成也先锋,败也先锋。

    他悖逆传统的思维让他成了文学先锋,但这样的个性太强,年纪稍长,就自然而然地从先锋的位置上下来。

    当然了,巴进文学眼光再准,也只能对正常人管用,但是对刘云无效。

    刘云是重生者,用再准的文学眼光进行的预判,都不管用。

    巴进读完报纸,不禁神游天外,回到那个风云激荡的三十年代。

    “沈先生当年,可是叱咤风云,要不是有一代天骄的迅哥儿,要是沈先生走在教员前面,沈先生才是民族魂啊~”

    迅哥儿民族魂的“封号”,是在其死后二十年,教员在其墓碑上亲手题的。

    收了收神,巴进觉得这是一桩喜事,是全国文学界的大喜事,毛盾先生宝刀未老,仍能威震文坛,庇护新锐。

    新锐作家刘云的先锋文学最后将成功被大众和文学界接触,安稳着陆。

    以后刘云再也不用担心被人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师,或者在黔省就地处决了。

    此番的华夏文学界是纳新不吐故,不少老作家也在这场风波中解冻,虽然以后说不准会是如何,但是现在来看,这是件喜事。

    应该给写封贺信,祝贺祝贺。

    一念及此,巴进提笔写贺信。

    天南海北,全华夏的作家们都在往京师送贺信,也有就在京师的大作家往全国通报自己的贺信。

    沪市,巴进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文学研讨会顺利召开发来贺信!

    津市,孙犁为《十八岁出门远行》文学研讨会取得的伟大成果表示祝贺!

    湘省,沈从文对毛盾先生提携《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文学新锐作家刘云高度赞扬!

    ······

    地方上去信到京师祝贺的作家中不乏有上个时代就成为华夏文学真神的大家。

    京城,国运龙脉所在,人文荟萃,发贺信祝贺的作家份量也不小。

    冰心发来贺信、曹禺发来贺信艾青发来贺信、汪曾祺发来贺信、钱钟书发来贺信、杨绛发来贺信······

    发了贺信的作家名单列三页纸都列不完。

    所有思想没开化的老先生和小先生们,惊到说不出话,等到缓过神来,他们这才讨论:

    “要不别搞政丨治批判了?”

    “我看也是,还是搞搞文学批判吧,这政丨治上也不是我们能插上话的。”

    他们从信誓旦旦能在政丨治上说上话,见效快、见血快,到现在自认为插不上话,没有什么复杂的原因,只是因为遇到了老天爷都在眷顾的刘云罢了。

    毫不夸张地说,凭借这一篇《十八岁出门远行》,刘云将成为八十年代作家和批评家们心上挥之不去的烙印!